專利名稱:車輛的后縱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后縱梁結構,其沿客車或商用車主體的縱向方向 延伸并且設置在車輛主體的后部中。
背景技術:
在車輛中,如在專利文獻1中披露的,有后縱梁結構,其中朝著主體后部上升的上彎部(專利文獻1的圖2中的lb、 lc)設在后縱梁 (專利文獻1的圖1和2中的1)上,并且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結合到 上彎部,并且懸架彈簧(專利文獻1的圖2中的10)支撐在上彎部上。專利文獻l: JP-A-11-29063 (圖2禾口3)例如,在兩廂式客車中,考慮增加后座的縱向滑動量以便允許后 座比現在向后滑動得更遠。當以這種方式增加后座的縱向滑動量時,產生了比現在進一步向 下降低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置的必要性。這是因為當后座從最前 位置滑動到最后位置時,從坐在后座中的乘員的髖部點拉座椅安全帶 的方向(角度)被安排成指向預定方向(落入預定角度范圍內)。當如上所述產生了降低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置的必要性時, 考慮根據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置降低上彎部的位置。但是,當采 用該構造時,上彎部上的支撐懸架彈簧的位置也被降低,由此懸架彈 簧的行程減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標是提供一種車輛后縱梁結構,其構造成能保證懸架 彈簧的行程,同時允許降低結合到上彎部的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 置。(構造)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種如下構造的車輛后縱梁結構。一種車輛后縱梁結構,包括后縱梁,該后縱梁設置在主體的后 部中以沿所述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朝著所述主體的后面升 起的上彎部,所述上彎部具有在其上部中形成以向下凹入的凹部;設 于所述凹部處的加強件;通過所述加強件結合到所述凹部的座椅安全 帶的錨定支架;以及用于支撐設置在后縱梁下表面部分中的懸架彈簧 的彈簧支撐件,該彈簧支撐件設置在后縱梁的下表面部分,該下表面 部分與上彎部的凹部相對。(功能)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當將朝著主體后部上升的上彎部設在以 沿主體縱向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在主體后部中的后縱梁上時,凹部以 向下凹入的方式形成在上彎部的上部中。通過該構造,通過允許座椅 安全帶錨定支架進入上彎部的凹部中以便結合到上彎部的凹部,能降 低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置。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由于通過以向下凹入的方式在上彎部的 上部中形成凹部而非通過完全降低上彎部的位置來處理座椅安全帶錨 定支架的位置的降低,所以不需要降低上彎部的位置。通過該構造, 可能避免懸架彈簧的行程由于上彎部的位置被完全降低而減小的情 況。盡管造成一種擔心,即由于在不降低上彎部位置的情況下在上彎 部的上部中形成凹部而使上彎部的強度降低,但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
通過將加強件結合到上彎部的凹部,保證了上彎部的強度。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將座椅安全帶錨定 支架結合到與加強件相對的上彎部上部中的凹部并將支撐懸架彈簧的 彈簧支撐件結合到與上彎部的凹部相對的后縱梁下表面部分,所以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位于加強件上方,并且彈簧支撐件位于加強件下方。 因而,由于使得施加在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上的載荷和施加在彈簧支 撐件上的載荷施加在加強件上,所以能使該加強件充當座椅安全帶錨 定支架和彈簧支撐件的加強件。(優點)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在車輛后縱梁結構中,能降低座椅安全 帶錨定支架的位置,同時避免懸架彈簧的行程減小的情況,由此在保 證由于懸架彈簧行程得到保證而產生的良好駕駛舒適性的同時,能適 當地處理后座的縱向滑動量的增加。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由于通過以向下凹入的方式在上彎部的 上部中形成凹部并在上彎部處設置加強件,所以能使加強件充當用于 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和彈簧支撐件的加強件,能消除用于座椅安全帶 錨定支架的專用加強件和用于彈簧支撐件的專用加強件的需要(即使 在提供專用加強件的情況下,它們也可以是小型的),并且這在簡化 后縱梁結構和減小其重量上是有利的。
圖1圖1是車輛主體的后部的左側視圖;圖2圖2是上彎部、錨定支架、上部件、加強件和彈簧支撐 件的周圍的垂直剖視側視圖;圖3圖3是上彎部、錨定支架、然后上部件、加強件和彈簧 支撐件的周圍的垂直剖視正視圖;圖4圖4是加強件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表示兩廂式四門客車的左后部,并且右和左后縱梁1設置在 車輛主體的后部中以沿著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上彎部2設在右和左 后縱梁1的每一個后縱梁中以朝著主體后面傾斜地上升。支架3通過 焊接結合到右和左后縱梁1的每一個后縱梁的下部,并且支撐后輪4的后懸架臂5以自由垂直擺動的方式支撐在支架3的橫軸中心Pl上, 懸架彈簧13和減振器14安裝成在上彎部2和后懸架臂5之間擴展。如圖1、 2、 3中所示,上彎部2形成為具有U形橫截面(下部2a, 位于主體內側上的內壁部2b,位于主體外側上的外壁2c),后底板8 設置在上彎部2的上側上,后座7安裝在后底板8上,并且上彎部2 和后底板8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在設置在上彎部2上側上的后底板8 中,稍后描述的錨定支架9的周圍被切掉,并且設置上部件6(與上彎 部2的上部對應),該上部件6是單獨的構件,并且上部件6形成為 有幾分象向下凹入的凹部。如圖2和3中所示,位于前和后側上的前和后凸緣部6a、位置向 著主體內部的水平定向的內水平凸緣部6b、和位于主體外側上的垂直 定向的外垂直凸緣部6c設在上部件6的外周部上。上部件6的前和后 凸緣部6a與后底板8的凸緣部8a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上部件6的內 水平凸緣部6b、后底板8的凸緣部8b和上彎部2的內壁部2b的凸緣 部2d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上部件6的外垂直凸緣部6c和上彎部2 的外壁部2c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盡管從圖2和3是不清楚的,但上部件6的厚度被設定成比后底 板8的厚度厚,并且上彎部2的厚度被設定成比上部件6的厚度厚。在這種情況下,能通過改變上部件6的厚度(例如,將上部件6 的厚度設定成比上彎部2的厚度厚)或改變上部件6的縱向長度(圖2
的紙上的水平長度)來處理后座7的縱向滑動量的不同模式或改變。如圖1、 2、 3中所示,加強件10被置于上彎部2的下部2a和上 部件6之間。如圖4中所示,加強件10由基板部10a、從基板部10a 的前部向前向下傾斜地延伸的前腿部10b、從基板部10a的后部向后向 下傾斜地延伸的后腿部10c、固定到基板部10a的螺母10d、設在前腿 部10b上的凸緣部10e、設在后腿部10c上的凸緣部10f和設在基板部 10a上的凸緣部10g組成。如圖2、 3、 4中所示,加強件10的凸緣部10e、 10f和上彎部2 的下部2a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加強件10的凸緣部10g和上彎部2 的外壁部2c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上部件6如此設置以便騎在加強件 IO的基板部10a上,并且錨定支架9如此設置以便騎在上部件6上, 由此錨定支架9、上部件6和基板部10a (螺母10d)通過單個螺栓11 結合在一起。座椅安全帶16關于后座7的端部結合到錨定支架9。艮卩, 加強件設在上彎部的凹部處,并且座椅安全帶的錨定支架通過加強件 結合到凹部。如圖l、 2、 3中所示,設置具有底部的圓柱形彈簧支撐件12,并 且凸緣部12a設在彈簧支撐件12的外周部上。彈簧支撐件12設置在上 彎部2下部2a的與加強件10相對的下表面部分上,并且彈簧支撐件 12的凸緣部12a和上彎部2的下部2a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以便當從頂 部觀察時,加強件10的凸緣部10e和彈簧支撐件12的凸緣部12a的前 部在相同的位置中彼此重疊。如圖3中所示,彈簧支撐件12的凸緣部12a的側部被制成比上彎 部2的下部2a在橫向上向外凸出得稍微更遠一些(在繪制圖3的紙張 的表面上更遠地向右)。設置加強件15,并且加強件15的下部和彈簧 支撐件12的凸緣部12a的側部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加強件15的上部 和上彎部2的外壁部2c通過點焊結合在一起以便當從側面觀察時,加
強件10的凸緣部10g和加強件15的上部在相同的位置中彼此重疊,由此懸架彈簧13的上部支撐在彈簧支撐件12上。本發明不僅能應用于兩廂式(有倉門式后背的)客車,而且能應 用于單廂式或三廂式客車。工業適用性通過本發明的后縱梁結構,允許降低座椅安全帶的錨定支架的位 置,同時避免了懸架彈簧的行程減小的情況,從而使得能在通過保證 懸架彈簧的行程而保證良好駕駛舒適性的同時,處理后座的縱向滑動 量的增加。
權利要求
1. 一種車輛后縱梁結構,包括后縱梁,該后縱梁設置在主體的后部中以沿所述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并且包括朝著所述主體的后面升起的上彎部,所述上彎部具有在其上部中形成以向下凹入的凹部;設于所述凹部處的加強件;通過所述加強件結合到所述凹部的座椅安全帶的錨定支架;以及用于支撐懸架彈簧的彈簧支撐件,所述彈簧支撐件設置在所述后縱梁的下表面部分處,所述下表面部分與所述上彎部的所述凹部相對。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車輛后縱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 件和所述彈簧支撐件分別包括第一凸緣部和第二凸緣部,所述第一凸 緣部和第二凸緣部設置成通過所述后縱梁彼此部分重疊。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后縱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后縱梁結構還包括上部件,該上部件包括第三凸緣部,所述加強件包 括第四凸緣部,該第四凸緣部在被保持在所述上彎部的外壁部和所述 第三凸緣部之間的同時被結合。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后縱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的壓力比后底板的壓力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的后縱梁結構,其能保證懸架彈簧的行程,同時降低了與上彎部相連的座椅安全帶錨定支架的位置。凹部以向下凹入的形式形成在上彎部2的上部6上,并且加強件10在上彎部2的上部6處與凹部相連。座椅安全帶16的錨定支架9通過加強件10與上彎部2的凹部相連。用于支撐懸架彈簧13的彈簧支撐件12與后縱梁1的下表面部分相連,所述下表面部分與上彎部的凹部相對。
文檔編號B62D25/08GK101400563SQ200780009170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15日
發明者新開有里, 福田保和 申請人:大發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