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之間的安裝結構,特別涉及 一種方便將自行車把手扳轉成與車體平行,以節省自行車收納空間的轉向立 管與前叉豎管之間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自行車后輪的輪線與車體保持在同一直線上,自行車的前輪則可受 把手的帶動而擺動,進而改變前輪的輪線與車體的角度,達到使自行車轉向 的目的,以及利用擺動把手協助維持騎者身體重心而保持車體平衡,確保自 行車騎乘的安全。因此,自行車的把手大多通過一個向前延伸的轉向立管與
前叉豎管相聯結,如圖l所示,其除了可以通過向前延伸的轉向立管IO,延 長把手(圖略)與前叉豎管20,之間的距離,使自行車的轉向動作趨于緩和 之外,也可以視需要換裝不同形式的把手,來符合騎乘者的實際需求。
現有轉向立管10,與前叉豎管20,之間的聯結構造,除了利用設在轉向立
管io,一端的箍環lr與前叉豎管20'相互束緊之外,另外還設有一組迫緊組
件30'用來構成前叉豎管20'與車體40'的結合;此組迫緊組件30'包括一個 配設在前叉豎管20'頂面的蓋片31'、一個配設在前叉豎管20'當中的花片32' 及一個穿鎖在蓋片31'與花片32'之間的螺栓33',主要由螺栓33'的鎖緊作 用,使轉向立管IO,與車體40,上的珠碗41,迫緊,從而使前叉豎管20,與車 體40'之間能夠維持應有的穩定性。
然而,如此的結構設計,在螺栓33'以及箍環11'放松之后雖然可以使轉 向立管10,與前叉豎管20,相互轉動,從而微調把手與前輪的角度,但卻無法 在實際停放自行車時,讓使用者將把手轉成與車體平行的狀態,藉以縮減自 行車收納的空間。原因在于自行車騎士不方便隨身攜帶轉動螺栓33,的工具; 另外,當轉向立管10,與前叉豎管20,之間松動以后,不但前叉豎管20,與車體 40'之間會產生松動,而且必須要花許多時間將把手調整到確實與前輪保持垂 直的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將自行車把手扳轉成 與車體平行,以節省自行車收納空間的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之間的安裝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行車轉向 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包括前叉豎管、轉向立管及迫緊組件,所述前 叉豎管通過所述迫緊組件與自行車車體聯結,所述轉向立管通過設在轉向立 管端部的箍環與前叉豎管聯結,所述前叉豎管與轉向立管的箍環之間設有一 個用來與迫緊組件連接的襯環,在該轉向立管的箍環處設有一個快拆扳手, 由所述快拆扳手控制箍環與襯環束緊與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快拆扳手扳開,即可釋放轉向立管與前叉 豎管之間的聯結,使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得以相互轉動,而且不致于使前叉 豎管與車體產生松動,方便使用者將自行車把手扳轉成與車體平行的狀態,
以節省自行車的收納空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現有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剖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圖2的縱向剖視圖。 圖5是圖2的橫向結構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的快拆扳手的
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主要針對自行車前 叉豎管與轉向立管之間的安裝結構加以改良,旨在提供一種方便使用者將自
行車把手扳轉成與車體平行的狀態,以節省自行車收納空間。請參考圖2至 圖4,本實用新型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包括前叉豎管20、 轉向立管IO、迫緊組件30、襯環21及快拆扳手12。
所述前叉豎管20主要通過所述迫緊組件30與自行車的車體40聯結,使 前叉豎管20與車體40得以相互轉動,而且不致于使前叉豎管20脫落,自行 車的轉向立管IO則通過設在其端部的箍環11的束緊作用與前叉豎管聯結。所述襯環21設置在所述前叉豎管20與轉向立管IO的箍環ll之間,使 前叉豎管20得以通過襯環21與迫緊組件30連接,進而構成前叉豎管20與 車體40的聯結。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迫緊組件30包括一個相對應配設在前 叉豎管20頂面的蓋片31、 一個配設在前叉豎管20當中的花片32及一個穿 鎖在蓋片31與花片32之間的螺栓33,主要由螺栓33的鎖緊作用,使襯環 21與車體40上的珠碗41迫緊,進而使前叉豎管20與車體40構成聯結。
所述快拆扳手12設置在轉向立管10的箍環11處,用來控制箍環11與 襯環21束緊與否,所述快拆扳手12包括一個穿設在箍環11開口 111之間的 拉桿121及一個樞設在拉桿121端部的凸輪把手122,主要利用凸輪把手122 帶動拉桿121軸向位移,進而使箍環11的開口 111張開或緊閉,達到控制箍 環11與襯環21束緊與否的目的。
參考圖5,當快拆扳手12壓緊時,轉向立管10的箍環11即束緊在襯環 21外圈,構成轉向立管10與前叉豎管20的聯結。反之,如圖6所示,將快 拆扳手12扳開,即可釋放轉向立管10與前叉豎管20之間的聯結,使轉向立 管10與前叉豎管20得以相互轉動,而且不致于使前叉豎管20與車體40產 生松動,方便使用者將自行車把手扳轉成與車體平行的狀態,以節省自行車 的收納空間。
請再參考圖3至圖5,可以進一步在轉向立管10的箍環11上固設一個 定位梢112,以及在襯環21上設有一道供定位梢伸入、用來限制轉向立管 10轉動角度的限位槽211,此限位槽211的行程以恰可使轉向立管IO擺動九 十度為佳;在具體實施時,更可以在限位槽211—端設有一個垂直的貫穿槽 212,以增加轉向立管IO與前叉豎管20插拔的便利性。從而,通過限位槽 211與定位梢112之間的配合,在使用者將把手扳回至使用狀態時,可讓把 手快速回復到與前輪垂直的狀態,確實兼顧到整體實用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權利要求1. 一種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包括前叉豎管、轉向立管及迫緊組件,所述前叉豎管通過所述迫緊組件與自行車車體聯結,所述轉向立管通過設在轉向立管端部的箍環與前叉豎管聯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豎管與轉向立管的箍環之間設有一個用來與迫緊組件連接的襯環,在該轉向立管的箍環處設有一個快拆扳手,由所述快拆扳手控制箍環與襯環束緊與否。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迫緊組件包括一個相對應配設在前叉豎管頂面的蓋片、 一個配 設在前叉豎管當中的花片及一個穿鎖在蓋片與花片之間的螺栓,由所述螺栓 的鎖緊作用,使所述襯環與車體上的珠碗迫緊,進而使前叉豎管與車體構成 聯結。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快拆扳手包括一個穿設在箍環開口之間的拉桿,以及一個樞設 在所述拉桿端部的凸輪把手,利用所述凸輪把手帶動拉桿軸向位移,進而使 箍環的開口張開或緊閉,來控制箍環與襯環束緊與否。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轉向立管的箍環上固設有一個定位梢,所述襯環上設有一道供 所述定位梢伸入的限位槽。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迫緊組件包括一個相對應配設在前叉豎管頂面的蓋片、 一個配 設在前叉豎管當中的花片及一個穿鎖在蓋片與花片之間的螺栓,由所述螺栓 的鎖緊作用,使該襯環與車體上的珠碗迫緊,進而使前叉豎管與車體構成聯 結。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快拆扳手包括一個穿設在箍環開口之間的拉桿及一個樞設在該 拉桿端部的凸輪把手,利用所述凸輪把手帶動拉桿軸向位移,進而使箍環的 開口張開或緊閉,來控制箍環與襯環束緊與否。
7、 根據權利要求4至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 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行程可使轉向立管擺動九十度。8、根據權利要求4至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襯環在限位槽的一端設有一個垂直的貫穿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的安裝結構,包括前叉豎管、轉向立管及迫緊組件,所述前叉豎管通過所述迫緊組件與自行車車體聯結,所述轉向立管通過設在轉向立管端部的箍環與前叉豎管聯結,所述前叉豎管與轉向立管的箍環之間設有一個用來與迫緊組件連接的襯環,在該轉向立管的箍環處設有一個快拆扳手,由所述快拆扳手控制箍環與襯環束緊與否。將快拆扳手扳開,即可釋放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之間的聯結,使轉向立管與前叉豎管得以相互轉動,而且不致于使前叉豎管與車體產生松動,方便使用者將自行車把手扳轉成與車體平行的狀態,以節省自行車的收納空間。
文檔編號B62K21/22GK201086795SQ20072012046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31日
發明者廖學湖 申請人:深圳信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