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半掛車底側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掛車體結構,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半掛車底側梁。
背景技術:
半掛車是一類內陸長距離干貨運輸的主要運輸工具,如廂式半掛車、集 裝箱半掛車等。半掛車在總體結構上包括有提供動力的拖頭和用于載貨的車 身結構,如圖1所示,以廂式半掛車為例,其車身即廂體結構包括位于廂體
底部兩側的底側梁io,為了降低廂體的中心,又便于與拖頭的連接,底側梁
一般制作成"鵝頸狀",即與拖頭連接的前端部的底面較之其后端部底面要高。
傳統的底側梁一般都是通過去除材料的方法得到,如圖2所示,先通過羅拉 或擠壓的方法制作出整體梁11,而后將前端的一部分110切割去除,如圖3 所示,再將剩余的111部分彎曲貼合到梁的主體上并對貼合面進行焊接形成 前端部12,得到"鵝頸狀"的底側梁10。
現有的半掛車底側梁結構使其制造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半掛車底側梁,克服現有半 掛車底側梁制造工藝復雜、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半掛車底側 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該前端部梁上側表面與該后端部梁上側表面平齊,該前端部梁下側表面高于該后端部梁下側表面,其特征在于該 前端部梁端部與該后端部梁端部沿所述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所述 底側梁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前端部梁和后端部梁連接部下側并分別與該前端部 梁和后端部梁連接的加強裝置。在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中,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 接的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該加強筋板分別與所述前端部梁下側和所述后端 部梁端面焊接,該加強板分別與該前端部梁下側、該加強筋板下側和該后端 部梁下側焊接。在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中,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 接的加強筋板和加強板,該加強板分別與所述前端部梁下側和所述后端部梁 端面焊接,該加強筋板的上側與該加強板下表面焊接,該加強筋板的直立側 與該加強板直立表面焊接。在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中,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 接的加強筋板和加強板,該加強板分別與所述前端部梁下側、所述后端部梁 端面和下側焊接,該加強筋板的上側與該加強板下表面焊接,該加強筋板的 直立側與該加強板直立表面焊接。在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中,所述加強筋板的平面形狀為三角形或 梯形。在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中,所述加強筋板數量為一塊或多塊。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與現有技術比較,其有益效果是本 實用新型根據半掛車底側梁前端部分與后端部分結構不同的特點,在結構上 將前端部分與后端部分別進行加工,然后將兩部進行焊接連接,并對連接部 分設置加強結構進行加強,滿足半掛車對底側梁的強度要求,使底側梁加工 工藝大為簡化,提高了底側梁生產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底側梁加工成本。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l是現有通用廂式半掛車廂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底側梁制造示意圖。 圖3是現有底側梁制造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中A-A剖面的一種實施方式。 圖6是圖4中A-A剖面的另一種實施方式。 圖7是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i,該 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沿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前端部梁20的上 側表面與后端部梁21的上側表面平齊,前端部梁20的下側表面高于后端部梁 21的下側表面。在前端部梁20與后端部梁21連接處下側,設置與前端部梁20 下側和后端部梁21端面焊接的加強筋板22及與前端部梁20下側、該加強筋板 22下側和該后端部梁21下側焊接的加強板23,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23呈T形或 L形對接焊接(如圖5、圖6所示)。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23對前端部梁20與后 端部梁21連接處結構進行加強,滿足半掛車對底側梁的強度要求。根據結構 強度需要,加強筋板22的數量可以為一塊、兩塊或多塊。本實施例中,加強 筋板22的平面形狀采用三角形,在其他實施例中,加強筋板22的平面形狀也 可以采用梯形或其他常用的形狀。 實施例二
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該 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沿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前端部梁20的上 側表面與后端部梁21的上側表面平齊,前端部梁20的下側表面高于后端部梁 21的下側表面。在前端部梁20與后端部梁21連接處下側,設置與前端部梁20 下側和后端部梁21端面焊接的加強板24及加強筋板22,該加強筋板22的上側 與該加強板24下表面焊接,該加強筋板22的直立側與該加強板24直立表面焊 接,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24呈T形或L形對接焊接。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24對 前端部梁20與后端部梁21連接處結構進行加強,滿足半掛車對底側梁的強度 要求。根據結構強度需要,加強筋板22的數量可以為一塊、兩塊或多塊。本 實施例中,加強筋板22的平面形狀采用三角形,在其他實施例中,加強筋板 22的平面形狀也可以采用梯形或其他常用的形狀。實施例三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半掛車底側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該 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沿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前端部梁20的上 側表面與后端部梁21的上側表面平齊,前端部梁20的下側表面高于后端部梁 21的下側表面。在前端部梁20與后端部梁21連接處下側,設置與前端部梁20 下側、后端部梁21端面及下側焊接的加強板25及加強筋板22,該加強筋板22 的上側與該加強板25下表面焊接,該加強筋板22的直立側與該加強板25直立 表面焊接,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25呈T形或L形對接焊接。加強筋板22和加強 板25對前端部梁20與后端部梁21連接處結構進行加強,滿足半掛車對底側梁 的強度要求。根據結構強度需要,加強筋板22的數量可以為一塊、兩塊或多 塊。本實施例中,加強筋板22的平面形狀采用三角形,在其他實施例中,加 強筋板22的平面形狀也可以采用梯形或其他常用的形狀。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連接處除采用上述實施例的加強裝置外,還可 以采用其他常用的對對接連接的加強結構,在此不一一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半掛車底側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該前端部梁上側表面與該后端部梁上側表面平齊,該前端部梁下側表面高于該后端部梁下側表面,其特征在于該前端部梁端部與該后端部梁端部沿所述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所述底側梁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前端部梁和后端部梁連接部下側并分別與該前端部梁和后端部梁連接的加強裝置。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半掛車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接的加強筋板(22)和加強板,該加強筋板分別與所述前 端部梁下側和所述后端部梁端面焊接,該加強板分別與該前端部梁下側、該 加強筋板下側和該后端部梁下側焊接。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半掛車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接的加強筋板和加強板,該加強板分別與所述前端部梁下 側和所述后端部梁端面焊接,該加強筋板的上側與該加強板下表面焊接,該 加強筋板的直立側與該加強板直立表面焊接。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半掛車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裝置包括成T形或L形對接焊接的加強筋板和加強板,該加強板分別與所述前端部梁下 側、所述后端部梁端面和下側焊接,該加強筋板的上側與該加強板下表面焊 接,該加強筋板的直立側與該加強板直立表面焊接。
5、 如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半掛車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 板的平面形狀為三角形或梯形。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半掛車底側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板數量為一塊或多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掛車底側梁,包括前端部梁(20)和后端部梁(21),該前端部梁上側表面與該后端部梁上側表面平齊,該前端部梁下側表面高于該后端部梁下側表面,該前端部梁端部與該后端部梁端部沿所述底側梁長度方向對接焊接連接,所述底側梁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前端部梁和后端部梁連接部下側并分別與該前端部梁和后端部梁連接的加強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半掛車底側梁在結構上將前端部分與后端部分別進行加工,然后將兩部進行焊接連接,并對連接部分設置加強結構進行加強,滿足半掛車對底側梁的強度要求,使底側梁加工工藝大為簡化,提高了底側梁生產效率,有效地降低了底側梁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B62D21/20GK201012708SQ200720119160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6日
發明者谷 姚, 宋作偉 申請人: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