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
背景技術:
由于駕駛室后懸置系統布置方式比較復雜,整個駕駛室后懸置系統由安裝于浮動橫梁 上的左右各一個橡膠緩沖塊支撐,兩個懸置支架對稱的垂直立于車架大梁上,中間用一弧 型橫梁連接,在懸置支架的兩側對稱的布置兩個筒式減震器,而本文所要優化分析的后懸 置支架是整個系統中受力最為復雜的關鍵零件。該零件在原始設計中,由于整個機構的復 雜性,對產品的性能未能充分把握,在進行設計時只能作定性分析和類比估算,確定實P次 結構時,選擇的安全系數過大,致使設計出來的產品結構過于笨重,粗大,缺乏美觀。結 構材料分布不夠均勻,鑄造工藝性較差。加工余量大,加工工時長,產品制造成本較高; 裝配時,工人勞動強度高。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目前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結構笨重,粗大,缺乏英觀。結構村,斗分布 不夠均勻,鑄造工藝性較差,加工工時長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經過優化設計的商 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 .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其特征在干后懸 置下支架底面左端的2個直角面上設有螺栓孔,是與商用車車架大梁連接面;后懸置下支 架正面有一圓形裝配孔與駕駛室連接,起到支撐駕駛室的作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中間靠 近大梁一端內開檔設有兩個螺栓孔,該處連接減震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右端處丌設有兩 個圓孔,該處與弧型橫梁連接;后懸置下支架上的非功能連接部位分別設有減重槽、加強 筋;后懸置下支架的中間位置與右端位置為三角桁架結構連接。
所述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在滿足產品使用性能和要求前提下,對產品結構進
行了優化,與現有的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相比,優化了產品結構,減輕了產品重量;
減少了產品加工余量,降低了產品制造成本,降低了工人操作勞動強度。
圖1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結構的仰視圖。 圖2為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結構的主視圖。 圖3為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結構的右視圖。 圖4為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 2、 3、 4所示的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為各個安裝郁位,部位1安裝減 震器,通過中間銷軸連接;部位2連接弧型橫梁,通過螺栓連接;部位3通過2個直角面 用螺栓固定在商用車車架大梁上,支架上開設有螺栓孔;部位4通過銷軸與駕駛室連接; 部位5通過4個螺紋孔連接前擋泥板。 設計優化結構的主要部位說明如下
A、 采用三角桁架結構,增加該處強度和剛度,提升駕駛室穩定性。
B、 增加橫向連接筋,同時中間增加腰圓型減重槽,既減輕重量又增加強度和剛度。
C、 增加腰圓形減重槽,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減少了整體重量。
D、 增加橢圓形減重槽,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減少了整體重量。
E、 增加橫向加強筋,將兩個三角結構進行連接,增加整體穩定性。
F、 采用三角加強筋形式,增加強度和剛度。
G、 增加方型減重槽,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甜提下減少了整體重量。
H、 在此處增加一直筋,增加該處強度。
I、 增加不規則型減重槽,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減少了整體重量。 J、在各螺栓孔連接處,采用弧型結構連接,去除多余材質。
K、增加腰圓形減重槽,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減少了整體重量。 L、采用X型結構連接形式,增加剛度和強度。
M、在此處挖三處減重槽,同時在其背部增加兩個三角加強筋,既減輕了重量又增加 了強度。
權利要求1、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其特征在于后懸置下支架底面左端的2個直角面上設有螺栓孔,是與商用車車架大梁連接面;后懸置下支架正面有一圓形裝配孔與駕駛室連接,起到支撐駕駛室的作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中間靠近大梁一端內開檔設有兩個螺栓孔,該處連接減震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右端處開設有兩個圓孔,該處與弧型橫梁連接;后懸置下支架上的非功能連接部位分別設有減重槽、加強筋;后懸置下支架的中間位置與右端位置為三角桁架結構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后懸置下支架底面左端的2個直角面上設有螺栓孔,是與商用車車架大梁連接面;后懸置下支架正面有一圓形裝配孔與駕駛室連接,起到支撐駕駛室的作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中間靠近大梁一端內開檔設有兩個螺栓孔,該處連接減震器,后懸置下支架底面右端處開設有兩個圓孔,該處與弧型橫梁連接;后懸置下支架上的非功能連接部位分別設有減重槽、加強筋;后懸置下支架的中間位置與右端位置為三角桁架結構連接。所述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與現有的商用車駕駛室后懸置下支架相比,優化了產品結構,減輕了產品重量;減少了產品加工余量,降低了產品制造成本,降低了工人操作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B62D33/00GK201183535SQ20072008870
公開日2009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5日
發明者坤 喬, 黃華龍 申請人:東風精密鑄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