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
技術背景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實用新型第03205957. 4號專利文獻所涉及 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表現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由于該專利文獻 的自動變速裝置在出現離合器超越離合的情況時,在更低速時超越離 合不靈敏,內部產生的噪音過大,其飛爪與棘輪齒也易磨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離合靈敏、低噪音、使用壽命長 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輪轂 自動變速裝置,包括有電機外轉子、太陽輪、行星架、行星輪和內齒 輪,它們通過電機軸裝配在一起,行星架與電機軸相固定,所述行星 架上安裝有三個第二級行星輪,三個第二級行星輪它們之間互成120 °均勻分布,所述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中央的太陽輪相互嚙合,在每 個第二級行星輪上同軸安裝有一個第一級行星輪,這樣三個第一級行 星輪之間也是互成120°均勻分布,第二級行星輪與第一級行星輪是 相互固定的,第一級行星輪的直徑小于第二級行星輪的直徑,第一級 行星輪與位于其外面的第一級內齒輪相嚙合,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其 外面的第二級內齒輪互嚙合,第一級內齒輪的外表面是光滑的,在它 的外面套有一轉盤,轉盤的兩邊是飛套和第二級內齒輪,它們依次套 裝在一起,飛套與轉盤之間設有三個成120°均勻分布的壓桿,飛套的另一端套有一圓環,并可自由轉動,飛套與圓環之間裝有一平面渦 巻彈簧,渦巻彈簧兩端與二者分別固定。所述轉盤內外皆為階梯狀,轉盤的小內圓表面設有三個缺口,缺口的形狀是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缺口之間互成120。均勻分布,而 小外圓表面也有三個缺口,也互成120°均勻分布,缺口的形狀也是 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每個缺口內都有一鋼柱,在缺口內空隙大的一 側有一彈簧頂住該鋼柱,在靠近小外圓表面缺口間隙小的一端鉆有一 與轉盤軸線平行的小孔,小孔內裝有鉸軸,并與一壓桿裝在一起。所述壓桿呈彎曲狀,它一端寬一端窄,其寬端設有一圓孔,套在 鉸軸上,靠近壓桿寬端圓孔附近有一截面呈棘爪形狀突起,所述突起 伸進轉盤小外圓表面的缺口內并與鋼柱接觸,壓桿窄端反向有一圓柱 形小軸。所述飛套套裝在電機外轉子上,其中一端裝在轉盤內,并且在該 端的端面上設置有三個均勻分布的缺口,所述缺口內設置有U形槽, 所述每個U形槽與所對應的壓桿小端伸出的小軸相接觸。所述第二級內齒輪呈階梯狀,其大內圓表面鑲有三個彈簧片,它 們互成120°均勻分布,套在轉盤小外圓表面有缺口的一端。電機外轉子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太陽輪轉動,由于太陽輪與第二級行星輪相互嚙合,因此相互固定的兩級行星輪也一起轉動,第一級行 星輪與第一級內齒輪相互嚙合,第二級行星輪與第二級內齒輪相互嚙合,但是因為第一級內齒輪的內徑小于第二級內齒輪的內徑,所以第 一級內齒輪的轉速慢于第二級內齒輪的轉速,由于轉盤小內圓表面三 個缺口內的鋼柱在彈簧的作用下與第一級內齒輪光滑的外表面接觸, 而轉盤小外圓表面三個缺口內的鋼柱受到壓桿棘爪形狀突起的壓迫, 與第二級內齒輪大內圓表面上的彈簧片脫離接觸,這相當于第二級內 齒輪在空轉,當自動變速裝置達到設定轉速時,飛套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克服平面渦巻彈簧的阻力轉動,同時通過三個缺口內"u"形槽側壁作用于小軸,帶動壓桿抬起,釋放對鋼柱的壓迫,從而使鋼柱在 彈簧的作用下回到轉盤缺口空隙小的一端,實現鋼柱與速度更快的第 二級內齒輪上的彈簧片的接觸,使轉盤速度加快,同時速度慢的第一 級內齒輪與轉盤小內圓表面缺口內的鋼柱實現超越離合,又因為轉盤 與圓環外固定著輪轂,導致輪轂提速,當阻力增大,速度降低時,第 二級內齒輪不足以保持本身的速度時,其彈簧片被壓迫變形,與鋼柱 強行脫離接觸,同時,飛套在渦巻彈簧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并 帶動小軸放下壓桿,迫使鋼柱與第二級內齒輪彈簧片完全脫離接觸, 從而完成自動變速裝置的自動升級與降級。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通過一內外圓表面均 開有缺口的轉盤及一帶彈簧片的內齒輪,由飛套帶動壓桿的抬起與放 下,能夠實現靈敏的離合,同時噪音也隨之降低,零件更不易磨損, 使用壽命更長。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轉盤、鋼柱、彈簧、壓桿和第一級內齒輪的 結構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轉盤的A-A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壓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壓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飛套及壓桿窄端小軸配合位置示意圖圖6是圖5的A-A剖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級內齒輪帶彈簧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B—B向剖視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中,包 括轉盤l、第一級內齒輪4及壓桿3,還包括三個缺口2,缺口2之 間互成12(T均勻分布,缺口的形狀是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缺口內 有一鋼柱9,在缺口內空隙大的側壁裝一彈簧10頂住鋼柱9,使鋼柱 9位于缺口空隙小的一端并與壓桿3上截面呈棘爪形狀突起11接觸, 壓桿3是套在轉盤1上靠近缺口 2小端附近的小軸8上,并能繞軸轉 動;三個缺口 5,缺口之間也互成120。均勻分布,其形狀也是一端 空隙大于另一端,缺口內有一鋼柱6,在缺口內空隙大的側壁裝一彈 簧7頂住鋼柱6,使鋼柱6位于缺口空隙小的一端并與裝在轉盤1內 的第一級內齒輪4的外表面接觸。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中的壓 桿3,呈彎曲狀,在寬的一端有一圓孔12,窄的一端固定一圓柱形小 軸13,在圓孔12與小軸13之間且緊靠圓孔12 —端的是截面呈棘爪 形狀突起ll,突起11與小軸13伸展方向相反。圖5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中的飛套 14,壓桿3,在飛套14的端面面積大的一端表面上開有三個缺口 27, 深度大于壓桿3的厚度,它們互成120°均勻分布,在缺口 27上開 有一〃U〃形槽15,寬度比壓桿小軸13的直徑稍大,其指向不通過飛 套的中心,槽15也互成120。均勻分布。壓桿3放在缺口27內,小 軸13伸進槽15內。圖7和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中的第二 級內齒輪16,彈簧片17;在內齒輪16大內圓表面上開有三個安裝槽 28,它們互成120。均勻分布,彈簧片剛好插在槽28內。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中,電機外轉子 25、太陽輪23、行星架21、轉盤l、飛套14、壓桿3及圓環26,它們通過電機軸22裝配在一起,行星架21與電機軸22相固定;在行 星架21上面安裝有三個第二級行星輪20 (只畫出二個),第二級行 星輪20與中央的太陽輪23是相互嚙合的,在每個第二級行星輪20 上同軸安裝有一個第一級行星輪19,第二級行星輪20與第一級行星 輪19是相互固定的,第一級行星輪19的直徑小于第二級行星輪20 的直徑,并且第一級行星輪19不與中央的太陽輪23相互嚙合,第一 級行星輪19的外面是第一級內齒輪4,它們之間相互嚙合,第一級 內齒輪4的外面套有一個內外皆呈階梯狀轉盤1,在轉盤1與第一級 內齒輪4之間是鋼柱6 (共三個,只畫出二個)。在電機外轉子25外 面套有一可自由轉動一定角度的飛套14,端面面積大的一端裝在轉 盤1左邊內,壓桿3(共三個,只畫出二個)裝在飛套14的缺口27 (共三個,只畫出一個)內,飛套14的另一端套有一圓環26,飛套 14與圓環26之間裝一平面渦巻彈簧18,彈簧18兩端與二者分別固 定。第二級行星輪20外面是第二級內齒輪16,它們之間互相嚙合, 這級齒輪也呈階梯狀,它的大內圓表面上鑲有三個彈簧片17 (只畫 出二個),套在轉盤1小外圓表面有缺口 2 (共三個,只畫出一個) 的一端。圓環26和轉盤1外面與輪轂外殼24固定。電機外轉子25帶動固定在其上的太陽輪23轉動,由于太陽輪23 與第二級行星輪20相互嚙合,因此相互固定的兩級行星輪也一起轉 動,第一級行星輪19與第一級內齒輪4相互嚙合,第二級行星輪20 與第二級內齒輪16相互嚙合,但是因為第一級內齒輪4的內徑小于 第二級內齒輪16的內徑,所以第一級內齒輪4的轉速慢于第二級內 齒輪16的轉速,由于轉盤1小內圓表面三個缺口 5 (圖中未畫出) 內的鋼柱6在彈簧7(未畫出)的作用下與第一級內齒輪4光滑的外 表面接觸,而轉盤1小外圓表面三個缺口2內的鋼柱9 (共三個,只 畫出一個)受到壓桿3上的截面呈棘爪形狀突起11的壓迫,與第二級內齒輪16大內圓表面上的彈簧片17脫離接觸,這相當于第二級內 齒輪16在空轉。當自動變速裝置達到設定轉速時,飛套14在離心力 的作用下,克服平面渦巻彈簧18的阻力轉動,同時通過三個缺口27 內的"U〃形槽15 (共三個,只畫出一個)側壁作用于小軸13,帶動 壓桿3抬起,釋放對鋼柱9的壓迫,從而使鋼柱9回到轉盤1缺口2 空隙小的一端,實現鋼柱9與速度更快的第二級內齒輪16上的彈簧 片17的接觸,使轉盤l速度加快,同時速度慢的第一級內齒輪4與 轉盤1小內圓表面缺口 5內的鋼柱6實現超越離合,又因為轉盤1與 圓環26外固定著輪轂24,導致輪轂24提速。當阻力增大,速度降 低時,第二級內齒輪16不足以保持本身的速度時,其上的彈簧片17 被壓迫變形,與鋼柱9強行脫離接觸,同時,飛套14在渦巻彈簧18 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并帶動小軸13放下壓桿3,迫使鋼柱9 與第二級內齒輪16上的彈簧片17完全脫離接觸。這樣本自動變速裝 置完成速度的自動升級與降級。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 作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 一種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包括有電機外轉子、太陽輪、行星架、行星輪和內齒輪,它們通過電機軸裝配在一起,行星架與電機軸相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上安裝有三個第二級行星輪,三個第二級行星輪它們之間互成120°均勻分布,所述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中央的太陽輪相互嚙合,在每個第二級行星輪上同軸安裝有一個第一級行星輪,這樣三個第一級行星輪之間也是互成120°均勻分布,第二級行星輪與第一級行星輪是相互固定的,第一級行星輪的直徑小于第二級行星輪的直徑,第一級行星輪與位于其外面的第一級內齒輪相嚙合,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其外面的第二級內齒輪互嚙合,第一級內齒輪的外表面是光滑的,在它的外面套有一轉盤,轉盤的兩邊是飛套和第二級內齒輪,它們依次套裝在一起,飛套與轉盤之間設有三個成120°均勻分布的壓桿,飛套的另一端套有一圓環,并可自由轉動,飛套與圓環之間裝有一平面渦卷彈簧,渦卷彈簧兩端與二者分別固定。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盤內外皆為階梯狀,轉盤的小內圓表面設有三個缺口,缺口的 形狀是一端空隙大于另一端,缺口之間互成120。均勻分布,而小外 圓表面也有三個缺口,也互成120°均勻分布,缺口的形狀也是一端 空隙大于另一端,每個缺口內都有一鋼柱,在缺口內空隙大的一側有 一彈簧頂住該鋼柱,在靠近小外圓表面缺口間隙小的一端鉆有一與轉 盤軸線平行的小孔,小孔內裝有鉸軸,并與一壓桿裝在一起。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壓桿呈彎曲狀,它一端寬一端窄,其寬端設有一圓孔,套在 鉸軸上,靠近壓桿寬端圓孔附近有一截面呈棘爪形狀突起,所述突起伸進轉盤小外圓表面的缺口內并與鋼柱接觸,壓桿窄端反向有一圓柱 形小軸。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飛套套裝在電機外轉子上,其中一端裝在轉盤內,并且在該端的 端面上設置有三個均勻分布的缺口,所述缺口內設置有U形槽,所述 每個U形槽與所對應的壓桿小端伸出的小軸相接觸。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級內齒輪呈階梯狀,其大內圓表面鑲有三個彈簧片,它們互成120°均勻分布,套在轉盤小外圓表面有缺口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電動輪轂自動變速裝置,包括有電機外轉子、太陽輪、行星架、行星輪和內齒輪,它們通過電機軸裝配在一起,行星架與電機軸相固定,所述行星架上安裝有三個第二級行星輪,所述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中央的太陽輪相互嚙合,在每個第二級行星輪上同軸安裝有一個第一級行星輪,第一級行星輪與位于其外面的第一級內齒輪相嚙合,第二級行星輪與位于其外面的第二級內齒輪互嚙合,在它的外面套有一轉盤,轉盤的兩邊是飛套和第二級內齒輪,飛套與圓環之間裝有一平面渦卷彈簧;本方案中在內外圓表面均開有缺口的轉盤及一帶彈簧片的內齒輪,由飛套帶動壓桿的抬起與放下,能夠實現靈敏的離合,同時噪音也隨之降低,零件更不易磨損,使用壽命更長。
文檔編號B62M11/14GK201086808SQ200620137028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6日
發明者林向毅 申請人:林向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