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配件,尤其涉及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的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摩托車后尾燈是直接固定在車架上或通過尾燈支架安裝在車架上的,這樣容易使后尾燈與車體的后圍板部分合縫配合不好,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整體外觀,而且后圍板和后尾燈要進行分別裝配,裝配工藝復雜,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以解決現有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分別安裝在車架上,合縫配合不好,裝配費時費力的問題。
為此,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包括后尾燈及后圍板,后圍板的尾部設有左右兩卡槽,后尾燈的前端部設有與卡槽相匹配的左右兩卡榫,后尾燈的卡榫對應插入后圍板的卡槽中并通過螺釘聯接在一起。
上述后圍板的卡槽底部設有安裝孔,后尾燈的卡榫上卡裝有自攻釘卡子,螺釘穿過安裝孔與自攻釘卡子聯接,螺釘為自攻螺釘。
本實用新型中后尾燈與后圍板通過卡槽、卡榫配合,并通過螺釘聯接成一個總成后再安裝在摩托車車架上,避免了后尾燈與后圍板分別裝配在車架上產生的工藝誤差,只要確保后尾燈及后圍板模具設計、制造的質量,就能使后尾燈與后圍板之間合縫配合更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后尾燈與車體后圍板之間的合縫配合更好,有助于提高摩托車整體外觀質量,并使裝配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展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尾板組合,后尾板2的尾部設有左右兩卡槽2a,后尾燈1的前端部設有與卡槽2a相匹配的左右兩卡榫1a,后尾燈1的卡榫1a對應插入后尾板2的卡槽2a中并通過自攻螺釘3聯接在一起。
從圖1可看出后尾板2的卡槽2a底部設有安裝孔5,后尾燈1的卡榫1a上卡裝有自攻釘卡子4,螺釘3穿過安裝孔5與自攻釘卡子4聯接。由于后尾燈1與后尾板2均是塑料件,后尾燈1與后尾板2通過自攻螺釘3和自攻釘卡子4聯接,避免力直接作用在后尾燈1及后尾板2上,可提高其使用壽命。
圖1還示出后尾板2左右兩卡槽2a之間上方的裙板3a上設有垂直方向的安裝孔6,后尾燈1左右兩卡榫1a之間有連接凸臺7,該連接凸臺7上設有與裙板3a上安裝孔6相配的連接孔7a,裝配時用螺栓穿過安裝孔6和連接孔7a,從而在后尾燈1與后尾板2之間增加一個垂直方向的聯接點,使后尾燈1與后尾板2聯接更穩固。
裝配時先通過自攻螺釘3和自攻釘卡子4將后尾燈1與后尾板2裝配成一個總成,并用螺栓穿過安裝孔6和連接孔7a在垂直方向將后尾燈1與后尾板2進一步可靠聯接,然后再將該總成通過后尾板2裝配在摩托車車架上,從而有助于提高后尾燈1與后尾板2之間的合縫配合質量,并使裝配工藝簡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包括后尾燈(1)及后圍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圍板(2)的尾部設有左右兩卡槽(2a),后尾燈(1)的前端部設有與所述卡槽(2a)相匹配的左右兩卡榫(1a),后尾燈(1)的卡榫(1a)對應插入后圍板(2)的卡槽(2a)中并通過螺釘(3)聯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圍板(2)的卡槽(2a)底部設有安裝孔(5),后尾燈(1)的卡榫(1a)上卡裝有自攻釘卡子(4),螺釘(3)穿過安裝孔(5)與自攻釘卡子(4)聯接,所述螺釘(3)為自攻螺釘。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圍板(2)左右兩卡槽(2a)之間上方的裙板(3a)上設有垂直方向的安裝孔(6),后尾燈(1)左右兩卡榫(1a)之間有連接凸臺(7),該連接凸臺(7)上設有與所述裙板(3a)上安裝孔(6)相配的連接孔(7a)。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后尾燈及后圍板組合,屬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后圍板(2)的尾部設有左右兩卡槽(2a),后尾燈(1)的前端部設有與卡槽(2a)相匹配的左右兩卡榫(1a),后尾燈(1)的卡榫(1a)對應插入后圍板(2)的卡槽(2a)中,后圍板(2)的卡槽(2a)底部設有安裝孔(5),后尾燈(1)的卡榫(1a)上卡裝有自攻釘卡子(4),螺釘(3)穿過安裝孔(5)與自攻釘卡子(4)聯接。本實用新型使后尾燈與車體后圍板之間的合縫配合更好,有助于提高摩托車整體外觀質量,并使裝配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B62J17/00GK2889845SQ20062010984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25日
發明者尹明善, 楊攀洪, 羅益, 樊彬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