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低輪廓后撥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行車,尤其涉及用于在隨著后輪一起轉動的多個鏈輪之間轉換鏈條的低輪廓后撥鏈器。
背景技術:
自行車后撥鏈器用于使鏈條有選擇地與隨著自行車后輪一起轉動的多個鏈輪之一接合。典型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支承著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以及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沿側向運動的連桿機構。基座構件通常通過安裝螺栓安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后端,該安裝螺栓被擰入形成于車架中的螺紋孔中。由于在鏈輪之間轉換鏈條所要求的鏈條導引器的側向運動的特性,連桿機構、可動構件和鏈條導引器都沿側向向外伸出相當的距離,當鏈條與位于最外側的后鏈輪接合時尤其如此。因此,鏈條導引器易受撞擊或者容易與附近物體纏在一起,當在山地中越野騎行時尤其如此。這種后果隨著鏈輪數量增加而變得更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自行車后撥鏈器的各種特征。在一個實施例中,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其中輪具有輪平面;以及第一連桿構件,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通過閱讀以下描述將會清楚其它發明特征,這些特征可以單獨或與以上特征結合形成如權利要求及其等同內容所限定的其它發明的基礎。
圖1為處于高速位置中的后撥鏈器的特定實施例的側向外部視圖;圖2為撥鏈器的側向內部視圖;圖3為處于高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俯視圖;
圖4為處于高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底視圖;圖5為處于高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前視圖;圖6為處于高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后視圖;圖7為處于低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側視圖;圖8為處于低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俯視圖;圖9為處于低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底視圖;圖10為處于低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前視圖;圖11為處于低速位置中的撥鏈器的后視圖;以及圖12為附連于常規車架上的后撥鏈器的側向外部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11為處于各個位置中的低輪廓(low profile)撥鏈器10的特定實施例的各個視圖。例如,圖1為后撥鏈器10的側向外部視圖,而圖2為撥鏈器10的后視圖。如圖1所示,后撥鏈器10附連于自行車車架14的后部上,以便在多個后鏈輪R1-R8中引導鏈條18,這些后鏈輪R1-R8繞著支承于車架14上的后車輪軸22同軸地轉動,其中軸22限定了轉動軸線X。
自行車車架14為包括鏈條撐桿26、車座撐桿30和車架端34(通常稱作掛鉤)的總自行車車架的一部分,該車架端34將鏈條撐桿26和車座撐桿30連在一起,這通常通過將鏈條撐桿26和車座撐桿30焊接于車架端34上而實現。概念上,這些車架結構中的每一個都為眾所周知。然而,本實施例采用的車架端34的構型不同于常見車架端。更具體而言,車架端34包括前部38和后部42,其中前部38從鏈條撐桿26和車座撐桿30延伸至與轉動軸線X對齊的水平位置,而后部42從與轉動軸線X對齊的水平位置向后延伸。前部38和后部42之間的接頭形成了軸容放槽46,該軸容放槽46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后軸22。在這個實施例中,軸容放槽46處于稍微傾斜的基本垂直的方位并且包括開口端50和封閉端54,其中開口端50置于封閉端54下方。后部42傾斜地向后向下延伸并且形成了撥鏈器附連結構,該撥鏈器附連結構呈帶有開口60的沿側向突出的環形安裝凸臺58的形式,該開口60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撥鏈器安裝螺栓62。當然,在某些實施例中,安裝凸臺58不需要沿側向突出,在這種情況下開口60的表面形成了撥鏈器附連結構。在這個實施例中,開口60可相對于轉動軸線X處于大約180°至大約240°,或者,為便于獨立于軸22進行測量,相對于軸容放槽46的封閉端54成大約180°至大約240°。車架端34的后部42從安裝凸臺58進一步向后延伸以便形成定位貼靠件66,定位貼靠件66的功能如同下述方式。
撥鏈器10包括基座構件70、支承著鏈條導引器78的可動構件74以及連桿機構82,連桿機構82聯接于基座構件70與可動構件74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78相對于基座構件70沿側向運動。如圖2和3中看得最清楚,基座構件30包括帶有安裝表面90的環形安裝凸臺86、過渡部分94和連桿聯接部分98,該安裝表面90沿側向向外朝向車架端34上的安裝凸臺58,該過渡部分94從安裝凸臺86傾斜向后向下延伸,而連桿聯接部分98置于延伸部分94的下端部。
在圖1和3中看得最清楚,調節器安裝凸臺99從安裝凸臺86向后然后沿側向向外延伸。調節器安裝凸臺99的側向外部包括呈螺紋孔100形式的調節器安裝結構,該螺紋孔100的尺寸定為通過螺紋接合呈調節螺釘101形式的調節器。調節螺釘101的頂端止靠于車架端34上的定位貼靠件66上。因此,車架端34與基座構件70之間的轉動方向位置就能夠簡單地通過轉動調節螺釘101而得到調節。
呈空心圓筒形式的外殼聯接器102置于過渡部分94的上部上,其中外殼聯接器102的尺寸定為按照已知方式聯接至并端接于鮑登纜線110的外殼106上。外殼聯接器102被定位于轉動軸線X后方,更特別而言,位于框架端34的后方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基座構件70的安裝表面90的側向內側,如圖3中所示。外殼聯接器102包括外殼容放孔104,外殼容放孔104具有相對于下述的輪平面P傾斜的孔軸線B。如果需要,可將纜線調節螺栓(未示出)安裝于外殼容放孔104中以便置于外殼聯接器102與外殼106之間,該纜線調節螺栓的原理和結構為眾所周知。
如圖1和2中所示,連桿聯接部分98包括支承壁114、外側連桿安裝耳118和內側連桿安裝耳122。在這個實施例中,內側連桿安裝耳122形成為過渡部分94的延伸部,其從前向后從上向下沿側向向內傾斜,支承壁114從內側安裝耳122沿側向向外延伸以便從上向下從過渡部分94向側向外端向后傾斜,而外側連桿安裝耳118從支承壁114向下延伸以便從前向后從上向下沿側向向內傾斜。
可動構件74包括主體130和連桿安裝框架134。在這個實施例中,主體130包括容放著扭轉螺旋彈簧138的基本上為圓筒形的構件,該彈簧138的一端插入形成于主體130的側向外側壁146中的彈簧安裝開口142中。連桿安裝框架134包括上部連桿安裝凸臺150、下部連桿安裝凸臺154和上部鏈條導引器連桿安裝框架158,它們全都與主體130作為一體形成。
連桿機構82包括呈側向外側上連桿162和側向內側下連桿166形式的連桿構件。基座構件70的連桿聯接部分98跨越上連桿162的第一端,并且通過限定了樞軸線P1的樞軸170可樞軸轉動地連接于其上。上連桿162的第二端為叉形以便跨越可動構件74的連桿安裝框架134的上連桿安裝凸臺150,并且通過限定了樞軸線P2的樞軸174可樞軸轉動地連接于其上。由于這種設置結構,所以基座構件70處的上連桿162的第一端的最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小于可動構件74處的上連桿162的第二端的最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外界調節螺釘186和內界調節螺釘190安裝于上連桿162上以便分別按照眾所周知的方式來調節可動構件74的側向最外側和最內側位置。
類似地,基座構件70的連桿聯接部分98跨越下連桿166的第一端,并且通過限定了樞軸線P3的樞軸178可樞軸轉動地連接于其上。致動臂175從下連桿166的第一端向下并沿側向向內延伸,以便基本上與由這些鏈輪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傾斜輪廓相符合。呈螺栓176和夾緊墊圈177形式的纜線附連結構提供于致動臂175的外端上以便附連鮑登纜線106的內纜線108,如圖2中所示。如圖3中所示,當鏈條導引器78位于側向最外側位置時,螺栓176和墊圈177置于基座構件70的安裝表面90內側。
下連桿166在緊靠樞軸178處為叉形以便形成朝向可動構件74延伸的腿179和180(圖2)。腿179和180跨越可動構件74的連桿安裝框架134的下連桿安裝凸臺154,并且通過限定了樞軸線P4的樞軸182(圖1)可樞軸轉動地連接于其上。由于這種設置結構,所以基座構件70處的下連桿166的第一端的最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小于可動構件74處的下連桿166的第二端的最外側邊緣之間的距離。
如圖2中所示,下連桿166的腿179和180在其間容放著螺旋復位彈簧181。彈簧181的一端在樞軸170處安裝于基座構件70上,而彈簧181的另一端在樞軸182處連接于可動構件74上。因此,彈簧181使可動構件74沿側向向外偏置。
鏈條導引器78包括上鏈條導引連桿194、通過樞軸200可轉動地安裝于上鏈條導引連桿194上的第一或上導引輪198、下鏈條導引連桿202和通過樞軸208可轉動地安裝于下鏈條導引連桿202上的第二或下張緊輪206。上鏈條導引連桿194通過樞軸210可繞樞軸轉動地連接于上鏈條導引連桿安裝框架158上。上鏈條導引連桿194包括鏈條推動構件214和鏈條調準單元218。鏈條推動構件214置于上鏈條導引連桿安裝框架158與導引輪198之間,而弓形部分222緊靠導引輪198上的齒放置。當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鏈輪轉向較大直徑鏈輪時,鏈條推動構件214用于推動鏈條18和防止鏈條18從導引輪198上脫落。鏈條推動構件214繞著由樞軸210限定的鏈條推動構件轉動軸線轉動,該軸線在本實施例中與樞軸200限定的第一輪軸線偏移開。因此,導引輪198和鏈條推動構件214都繞著由樞軸210限定的鏈條推動構件轉動軸線轉動。
鏈條調準單元218包括內板226、外板230和調準器銷234。內板226的徑向內端聯接于樞軸200上,而內板226的徑向外端緊固于調準器銷234的一端上。外板230的徑向內部與鏈條推動構件214相連并且聯接至樞軸210,外板230的徑向外端緊固于調準器銷234的另一端上。內板226有助于在將鏈條18從較大直徑鏈輪轉向較小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導引輪198上脫落,而外板230有助于在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鏈輪轉向較大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導引輪198上脫落。調準器銷234有助于防止鏈條18發生過大徑向運動并且保證了上鏈條導引連桿194響應于鏈條18向前擺動而繞著樞軸210逆時針轉動。然而,鏈條調準單元218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省去。
如圖2中所示,下鏈條導引連桿202的上端205通過樞軸238可繞樞軸轉動地聯接于可動構件74的主體130上并且包括多個例如三個彈簧聯接開口242。上述的彈簧138的另一端插入彈簧聯接開口242之一中以便設定下鏈條導引連桿202的所需偏置力。因此,下鏈條導引連桿202在圖1中順時針偏置。下鏈條導引連桿202的下端207通過樞軸208可轉動地支承著張緊輪206并且不可轉動地支承著鏈條調準單元248。在這個實施例中,如圖4中所示,上端205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并且相對于下端207沿側向向內偏移,而該下端207也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伸直。關于鏈條調準單元248,鏈條調準單元248包括內板252、外板256和調準器銷260。內板252的徑向內端聯接于樞軸208上,而內板252的徑向外端緊固于調準器銷260的一端上。在這個實施例中,外板256形成為下鏈條導引連桿202的一部分并且支承著樞軸208。外板256的徑向外端緊固于調準器銷260的另一端上。內板252有助于在將鏈條18從較大直徑鏈輪轉向較小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張緊輪206上脫落,而外板256有助于在將鏈條18從較小直徑鏈輪轉向較大直徑鏈輪時防止鏈條18從張緊輪206上脫落。調準器銷260有助于防止鏈條18發生過大徑向運動。鏈條調準單元248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省去。
在這個實施例中,基座構件70、可動構件74、鏈條導引器78和連桿機構82的尺寸使得當鏈條導引器78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時,導引輪198相對于轉動軸線X處于大約220°至大約270°的范圍內。
如圖4中所示,導引輪198具有將導引輪198二等分的輪平面P。在這個實施例中,當垂直于樞軸200觀察時,導引輪198上的每個齒都對稱并對中于輪上,因此輪平面P位于導引輪198的中心,并且所有輪齒都位于輪平面P中。在這個實施例中,輪平面P還將張緊輪206二等分。為了給撥鏈器10提供降低的側向向外輪廓,各個部件被構造成使得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靜止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時(例如圖4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輪平面P與上連桿162或下連桿166中的至少一個相交。
在本文中用到時,詞“相交”為具有一個或多個公共點的常見意思。因此,該術語也包括例如相切關系。側向最外側位置可為當撥鏈器10被從自行車上除去時的側向最外側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側向最外側位置可由鏈條導引器78在撥鏈器處于靜止并且只受到復位彈簧181的偏置力的情況下的位置確定,而側向最內側位置由鏈條導引器78在鏈條導引器78被手動拉向其側向最內側位置上時的位置確定。替代地,側向最外側位置可由鏈條導引器78在其被設定成與最小直徑后鏈輪R1對齊時的位置確定,而側向最內側位置可由鏈條導引器78在其被設定成與最大直徑后鏈輪R8對齊時的位置確定。使用的詞“之間”為包含在內的意義。
此外,在這個實施例中,當在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靜止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例如圖6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的情況下,穿過所有聯接的部件測量時,輪平面P與樞軸線P1或樞軸線P3中的至少一個相交。例如,樞軸170限定了樞軸線P1并且將上連桿162聯接至基座構件70。樞軸170的外側頂端在外連桿安裝構件118處露出,而樞軸170的內側頂端插入內連桿安裝構件122中的盲孔(未示出)中,因此內側頂端并未在內連桿安裝構件122處露出。穿過所有聯接的部件測量的樞軸線P1的長度因此從樞軸線P1處的樞軸170的外側頂端延伸至樞軸線P1處的內連桿安裝構件122的內側表面。類似地,樞軸178限定了樞軸線P3并且將下連桿166聯接至基座構件70。樞軸178的外側頂端在外連桿安裝構件118處露出,而樞軸178的內側頂端插入內連桿安裝構件122中的盲孔(未示出)中,因此內側頂端并未在內連桿安裝構件122處露出。穿過所有聯接的部件測量的樞軸線P3的長度因此從樞軸線P3處的樞軸178的外側頂端延伸至樞軸線P3處的內連桿安裝構件122的內側表面。
在這個實施例中,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例如圖4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輪平面P既與上連桿162和下連桿166相交,又與樞軸線P1和P3相交。然而,并不一定需要與處于鏈條導引器78的所有側向位置處的所有上述部件相交。例如,當樞軸線P1-P4中的至少一根置于輪平面P的側向內側,并且樞軸線P1-P4中的至少一根置于輪平面P的側向外側時,在這個實施例中,根據以上定義測量的第二樞軸線P2就被完全置于輪平面P(以及可動構件平面M)的側向外側上如圖3中所示的位置中。在這個實施例中,輪平面P與上連桿162和下連桿166的任何相向表面(例如圖2中所示的表面261和262)之間的空間S1相交,如圖4中所示。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例如圖3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輪平面P還與基座構件70相交。
另外如圖4中所示(為清楚起見除去了彈簧181),基本上平行于輪平面P的可動構件平面M與可動構件74的最內側表面264相交。在這個實施例中,最內側表面264與可動構件平面M共面,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構型,因為可動構件74可具有許多不同的形狀。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M既與上連桿162和下連桿166相交、與樞軸線P1和P3相交,又與上連桿162和下連桿166的相向表面之間的空間S1相交。此外,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與側向最內側位置之間某處的位置上,例如圖4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M與輪平面P之間的空間S2的至少一部分與上連桿162和下連桿166的相向表面之間的空間S1相交。
如圖3和8中所示,撥鏈器10具有很低的側向輪廓。例如,當鏈條導引器78位于圖3中所示的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有關部件剛剛沿側向伸出至車架14外側。致動臂175和連桿機構82的部分置于輪平面P和可動構件平面M的側向內側并且符合鏈輪R1-R8的對角線輪廓線,從而形成了非常緊湊的結構。當鏈條導引器78位于圖8中所示的側向最內側位置上時,安裝凸臺58為撥鏈器10的側向最外側部分。實際上,安裝凸臺58甚至并未伸出鏈條撐桿26或車座撐桿30的外側。在這個位置上,致動臂175和連桿機構82也符合鏈輪R1-R8的對角線輪廓線。
現有技術的撥鏈器并不能具有如此低的輪廓。一個原因在于現有技術的撥鏈器中的鏈條導引器具有的鏈條推動構件與從上導引輪延伸至下張緊輪的內板作為一體形成,而這種內板限制了鏈條導引器沿側向向外運動的能力。在本文所公開的實施例中,鏈條推動構件214的尺寸定為使得不會妨礙鏈條導引器78沿側向向外運動的能力。鏈條導引器78的兩塊式結構還便于這種側向運動。此外,現有技術的撥鏈器中的基座構件和連桿機構的尺寸定為安裝于后輪的轉動軸線X的基本上下方或者甚至其前方,而這就要求有足夠的側向間距來保證連桿機構在操作期間不會撞擊鏈輪。由于在本文所公開的實施例中,基座構件70、上連桿162、下連桿166、可動構件74和鏈條導引器78的尺寸使得當鏈條導引器78被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導引輪198相對于轉動軸線X處于大約220°至大約270°的范圍內,所以部件所需的側向距離進一步減小,因為連桿機構能夠更緊密地符合由這些鏈輪R1-R8的外周表面形成的輪廓線。當然,盡管此處所述特征中許多都有利于顯著降低撥鏈器輪廓,但是并不需要所有的特征,依據應用而定。
圖12為安裝于常規型車架14’的車架端300上的后撥鏈器10的外側視圖。在這種情況下,車架端300包括前部304和后部308,其中前部304從鏈條撐桿26和車座撐桿30延伸至與轉動軸線X對齊的水平位置,而后部308從與轉動軸線X對齊的水平位置向后并基本上垂直向下延伸。前部304和后部308之間的接頭形成了軸容放槽312,該軸容放槽312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后軸22。在這個實施例中,軸容放槽312也處于稍微傾斜的基本垂直的方位并且限定了開口端316和封閉端320,其中開口端316置于封閉端320下方。后部308形成了帶有開口(未示出)的環形安裝凸臺324,該開口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安裝螺栓328。
撥鏈器10安裝于具有第一端部334和第二端部338的延伸構件330上,其中第一端部334包括安裝開口342,該安裝開口342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安裝螺栓346。第二端部338包括呈撥鏈器安裝開口350形式的撥鏈器附連結構,該開口350的尺寸定為穿過其中容放安裝螺栓62。延伸構件330的尺寸使得當延伸構件330附連于車架端300上時,安裝開口350,進而撥鏈器10的基座構件70的凸臺構件86相對于軸容放開口312處于大約180°至大約240°,相對于轉動軸線X處于大約180°至大約240°,或者,為便于獨立于軸22進行測量,相對于軸容放開口312的封閉端320成大約180°至大約240°。后部38從撥鏈器安裝開口350進一步向后延伸以便形成定位貼靠件354,定位貼靠件354的功能如同第一實施例中的定位貼靠件66。
盡管上文對發明特征的不同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超出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其它改型。例如,各個部件的尺寸、形狀、位置或方位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變。如圖所示直接連接或相互接觸的組件可以在其間置有中間結構。一個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兩個來完成,反之亦然。一個元件的功能可以由另一個執行,并且各個元件的功能可互換。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和功能可以在另一個實施例中采用。并不要求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同時顯示所有優點。獨特于現有技術的每一個特征,不管是單獨或與其它特征組合出現,包括這些特征所體現的結構和/或功能概念,都應當被本申請人視為對更多發明的獨立描述。因此,本發明的范圍不應被所公開的特定結構及對特定機構或特征的最初專注表達內容所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其中輪具有輪平面;以及第一連桿構件,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可動構件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第二連桿構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相對于基座構件沿側向運動,其中第二連桿構件設置于第一連桿構件側向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的第二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二連桿構件相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可動構件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二連桿構件相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與第二連桿構件之間的空間相交。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可動構件平面與可動構件的最內側表面相交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輪平面,并且其中輪平面與可動構件平面之間的空間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一連桿構件與第二連桿構件之間的空間相交。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或第二連桿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相交。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鏈條導引器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二連桿構件相交。
1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與第二連桿構件之間的空間相交。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鏈條導引器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位置為側向最外側位置,并且該撥鏈器還包括設置于第一輪與可動構件之間的鏈條推動構件;其中鏈條推動構件的尺寸定為避免在鏈條導引器位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與第一連桿構件干涉。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撥鏈器,其中鏈條推動構件安裝成繞著與第一輪軸線偏移開的鏈條推動構件轉動軸線而轉動。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輪與鏈條推動構件一起繞著鏈條推動構件轉動軸線轉動。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安裝于鏈條導引器上以便繞著第二輪軸線轉動的第二輪,其中第二輪還繞著與第二輪軸線偏移開的轉動軸線轉動。
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位置上時,輪平面與基座構件相交。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位置為側向最外側位置。
2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連桿構件在第一樞軸位置處與第二樞軸位置處可繞樞軸轉動地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其中在第一樞軸位置處的第一連桿構件的第一寬度不同于在第二樞軸位置處的第一連桿構件的第二寬度。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寬度小于第二寬度。
27.根據權利要求26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在第一樞軸位置處,第一連桿構件可繞樞軸轉動地聯接于基座構件上,并且其中在第二樞軸位置處,第一連桿構件可繞樞軸轉動地聯接于可動構件上。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連桿構件跨越基座構件或可動構件之一,并且其中基座構件或可動構件中的另一個跨越第一連桿構件。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連桿構件跨越可動構件,并且其中基座構件跨越第一連桿構件。
3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基座構件包括面向自行車車架的安裝表面,其中安裝表面沿側向朝向外側。
31.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基座構件包括尺寸定為聯接于鮑登纜線的外殼上的外殼聯接器,其中外殼聯接器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外殼聯接器的結構端接于鮑登纜線的外殼處。
33.根據權利要求32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外殼聯接器包括具有孔軸線的外殼容放孔,其中孔軸線從側向外側上部向側向內側下部相對于輪平面傾斜。
34.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附連操作纜線的纜線附連構件,該纜線運動以便操作撥鏈器,其中纜線附連構件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35.根據權利要求34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纜線附連構件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36.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其中輪具有輪平面;以及第一連桿構件,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其中第一連桿構件聯接于基座構件上以便繞著延伸穿過與第一連桿構件和基座構件相聯接的所有部件的第一樞軸線做樞軸轉動;其中第一連桿構件聯接于可動構件上以便繞著延伸穿過與第一連桿構件和可動構件相聯接的所有部件的第二樞軸線做樞軸轉動;以及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輪平面與第一樞軸線或第二樞軸線中的至少一個相交。
37.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鏈條導引器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一樞軸線或第二樞軸線中的至少一根相交。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39.根據權利要求38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輪平面與第一樞軸線相交。
40.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可動構件平面與可動構件的最內側表面相交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輪平面,并且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樞軸線或第二樞軸線中的至少一根相交。
41.根據權利要求40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偏置可動構件以便將鏈條導引器設定于第一側向位置的偏置構件,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樞軸線或第二樞軸線中的至少一根相交。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側向位置為鏈條導引器的側向最外側位置。
43.根據權利要求42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二樞軸線相交。
44.根據權利要求40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第一側向位置上時,可動構件平面與第一樞軸線相交。
45.根據權利要求36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一樞軸線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輪平面的側向內側,并且其中第二樞軸線的至少一部分設置于輪平面的側向外側。
46.根據權利要求45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第二樞軸線完全設置于輪平面的側向外側。
47.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構造成安裝于相對自行車的后輪的轉動軸線成大約180°至大約240°的位置上;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以及第一連桿構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
48.根據權利要求4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基座構件包括尺寸定為聯接于鮑登纜線的外殼上的外殼聯接器,其中外殼聯接器定位于轉動軸線之后。
49.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設備,其中基座構件包括面向自行車車架的安裝表面,其中安裝表面沿側向朝向外側。
50.根據權利要求49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外殼聯接器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51.根據權利要求50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外殼聯接器的尺寸定為端接于鮑登纜線的外殼處。
52.根據權利要求51所述的撥鏈器,其中外殼聯接器包括具有孔軸線的外殼容放孔,其中孔軸線從側向外側上部向側向內側下部相對于垂直平面傾斜。
53.根據權利要求49所述的撥鏈器,還包括用于附連操作纜線的纜線附連構件,該纜線運動以便操作撥鏈器,其中纜線附連構件設置于轉動軸線之后。
54.根據權利要求53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纜線附連構件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55.根據權利要求54所述的撥鏈器,其中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纜線附連構件設置于安裝表面的側向內側。
56.根據權利要求47所述的撥鏈器,其中鏈條導引器包括繞著第二輪軸線轉動的第二輪,其中第一輪設置于第二輪上方,并且其中當鏈條導引器設置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第一輪相對于轉動軸線處于大約220°至大約270°的范圍內。
57.一種安裝自行車后撥鏈器的方法,該自行車撥鏈器具有基座構件、支承著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該鏈條導引器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和繞著第二輪軸線轉動的位于第一輪下方的第二輪,以及第一連桿構件,第一連桿構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最外側位置與最內側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其中這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基座構件安裝于自行車上相對于自行車后輪的轉動軸線成大約180°至大約240°的位置上;以及定位可動構件以便使得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側向最外側位置上時,第一輪相對于轉動軸線處于大約220°至大約270°的范圍內。
58.根據權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裝基座構件的步驟還包括將基座構件安裝于自行車車架構件上的步驟。
59.根據權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裝基座構件的步驟還包括將基座構件安裝于自行車車架構件側向內側的步驟。
60.根據權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鮑登纜線的外殼的末端構件定位于基座構件上轉動軸線之后的步驟。
61.根據權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定位末端構件的步驟還包括將末端構件定位于自行車車架構件側向內側的步驟。
62.根據權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將用于附連操作纜線的附連結構定位于轉動軸線之后的步驟,該纜線運動以便操作撥鏈器。
63.根據權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中定位附連結構的步驟還包括將附連結構定位于自行車車架構件側向內側的步驟。
64.一種用于安裝后撥鏈器的自行車車架端,包括限定了軸容放開口的主體,該開口的尺寸定為在其中容放自行車車輪軸以便繞著轉動軸線轉動;以及撥鏈器附連結構,相對于軸容放開口成大約180°至大約240°。
65.根據權利要求64所述的自行車車架,其中撥鏈器附連結構相對于轉動軸線定位成大約180°至大約240°。
66.根據權利要求64所述的自行車車架,其中車架體包括帶有開口端和封閉端的槽,并且其中撥鏈器附連結構相對于封閉端定位成大約180°至大約240°。
67.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其基本上包括用于支承樞軸的凸臺構件,該凸臺構件繞著該樞軸做樞軸轉動;以及連桿聯接構件;延伸構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構造為附連于具有軸容放開口的自行車車架構件上,并且其中第二端部包括撥鏈器附連結構,撥鏈器附連結構的尺寸使得當延伸構件附連于自行車車架上時,凸臺構件相對于軸容放開口定位成大約180°至大約240°;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第一連桿構件,其聯接于連桿聯接構件與可動構件上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基座構件;支承著包括繞著第一輪軸線轉動的第一輪的鏈條導引器的可動構件,其中輪具有輪平面;以及第一連桿構件,其聯接于基座構件與可動構件之間以便使得鏈條導引器相對于基座構件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沿側向運動。當鏈條導引器位于在第一側向位置與第二側向位置之間的第一位置處時,輪平面與第一連桿構件相交。
文檔編號B62M9/12GK101028855SQ20061005151
公開日2007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28日
發明者渡會悅義, 謝花聰, 山口壯太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