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防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盜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自行車防盜裝置都是安裝于車體外用螺栓固定或掛扣于車輪上的附加構件,由于鎖件和連接件不能過于粗大又暴露在車體之外,很容易被竊賊撬、鉗、砸、鋸毀壞或用自制鑰匙開啟偷走自行車。授權公告號為CN2363939Y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它由鎖盒、鎖芯、鎖匙、傳動軸、齒輪、軸套、套管、壓柱構成,其中鎖盒固定在車把接頭上,鎖芯、傳動軸設于鎖盒內,套管固定在車把立管上,壓柱通過彈簧支承在套管內,其一端穿過前叉立管,另一端與軸套相接觸,軸套與套管之間為螺紋連接,傳動軸與軸套之間為鍵連接,就可通過鎖匙的轉動,使壓柱壓住前輪輪胎,使前輪不能滾動而達到鎖住自行車的效果。這種結構的防盜裝置存在以下缺點(1)插匙匙孔外沒有遮蔽結構,盜賊容易將自制的鑰匙插入匙孔;(2)防盜裝置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車把接頭上,當有故障需要修理時,必須將車把接頭損壞,即使自行車修理店也難于實施;(3)其傳動方式采用齒輪傳動,結構上較復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盜性能更為可靠的自行車防盜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它包括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接頭上的鎖盒和位于鎖盒內的托板,所述的托板把鎖盒分為上層鎖和下層鎖兩部分,其中上層鎖屬于插匙式鎖體結構,并位于托板上方,由頂部帶插銷的插匙和匙孔構成,所述的匙孔設于鎖盒壁上,插匙插入匙孔中;下層鎖由鎖芯、鑰匙、傳動軸、軸套、套筒、彈簧、壓柱構成,所述的鎖芯、傳動軸設于鎖盒內,套筒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立管上,壓柱通過彈簧支承在套筒內,其一端穿過自行車的前叉立管,另一端與軸套相接觸,軸套與套筒之間螺紋連接,傳動軸與軸套之間為活動鍵連接,所述的鎖芯與傳動軸聯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匙孔外還具有遮匙孔盒,遮匙孔盒與匙孔相錯的位置上開有開口,所述的插匙具有彎折的形狀,以便于可以穿過遮匙孔盒的開口到達匙孔。
所述的上層鎖由滑動鎖蓋、彈簧、導槽塊、小閘片和小彈簧構成,其中滑動鎖蓋的前端和鎖盒蓋、托板的中部有同樣大小的鑰匙孔,滑動鎖蓋的側邊具有縱向滑槽,導槽塊上具有與滑動鎖蓋上的縱向滑槽相配合的縱向滑軌,另外,所述的導槽塊上具有至少兩個橫槽,每個橫槽內均安裝有一根小彈簧和一片小閘片,所述的小閘片上具有一缺口,小閘片正對鎖盒的盒壁處鉆有至少兩個插匙匙孔,匙孔被遮匙孔盒遮蔽。
所述的導槽塊上具有三至四個橫槽,所述的小閘片下對鎖盒的盒壁處鉆有三至四個用于插插匙的匙孔,匙孔被遮匙孔盒遮蔽。
所述下層鎖還包括裝拆機構,所述的裝拆機構套裝在套筒的下部,它包括脹錐、鉤筒和有槽螺母,所述的脹錐的中心是光孔,有槽螺母與套管是螺紋連接,鉤筒上方勾住脹錐,下方勾住有槽螺母中的圓環。
為盡量避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過于復雜,所述的鎖芯與傳動軸直接連接,只要旋動鎖芯就可帶傳動軸旋轉。
所述的套筒靠近端面的部分為花鍵軸,自行車車把接頭的頂孔為花鍵孔,其尺寸與套筒截面尺寸相匹配,兩者成為動配合。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在匙孔外增加了遮蔽孔盒,同時將插匙由直形改為彎曲形,使盜賊難以自制鑰匙插入匙孔,打開本設計的防盜裝置,增強了防盜的可靠性;(2)在套筒的下部增設了裝拆機構,克服了原有防盜裝置將套管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接頭上,當有故障需要修理時,必須將車把接頭損壞的缺陷;(3)實現了鎖芯與傳動軸之間的直接傳動,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更為簡單。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插匙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自行車上的狀態圖;圖4是圖3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4所示結構,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它包括固定在自行車車把接頭上的鎖盒1、位于鎖盒內的托板2和鎖盒蓋5,所述的托板2把鎖盒1分為上層鎖和下層鎖兩部分,其中上層鎖屬于插匙式鎖體結構,并位于托板2上方,由插匙21、匙孔10構成,所述的匙孔10設于鎖盒壁上,下層鎖由鎖芯12、鑰匙6、傳動軸13、軸套14、套筒15、彈簧17、壓柱16構成,所述的鎖芯12設于鎖盒1內,套筒15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立管23上,壓柱16通過彈簧17支承在套筒15內,其一端穿過自行車的前叉立管22,另一端與軸套14相接觸,軸套14與套筒15之間螺紋連接,傳動軸13與軸套14之間為鍵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匙孔10外還具有遮匙孔盒11,遮匙孔盒11與匙孔10相錯的位置上開有開口,所述的插匙21具有彎折的形狀,以便于可以穿過遮匙孔盒11的開口到達匙孔10,所述的鎖芯12與傳動軸13直接連接,只要旋動鎖芯12就可帶傳動軸13旋轉;所述的上層鎖由滑動鎖蓋3、導槽塊7、小閘片8和小彈簧9構成,其中滑動鎖蓋3的前端和鎖盒蓋5、托板2的中部有同樣大小的鑰匙孔,滑動鎖蓋3的側邊具有縱向滑槽,導槽塊7上具有與滑動鎖蓋3上的縱向滑槽相配合的縱向滑軌,另外,所述的導槽塊7上具有四個橫槽,每個橫槽內均安裝有一根小彈簧9和一片小閘片8,所述的小閘片8上具有一缺口,小閘片8正對鎖盒1的盒壁處鉆有四個插匙匙孔10,匙孔10被遮匙孔盒11遮蔽;所述下層鎖還包括裝拆機構,所述的裝拆機構套裝在套筒15的下部,它包括脹錐18、鉤筒19和有槽螺母20,所述的脹錐18的中心是光孔,有槽螺母20與套筒15是螺紋連接,鉤筒19上方勾住脹錐18,下方勾住有槽螺母20中的圓環。
安裝時必須將自行車車把接頭24的頂孔擴大成與套筒15截面尺寸相匹配,同時將該孔造成花鍵孔(見圖4),套筒15靠近端面的地方也造成花鍵軸,它們兩者成為動配合。這樣,將本防盜裝置安裝在車把上時,就可以防止被扭動。然后將壓柱16和套筒15插入車把立管23內,由于套筒15比車把立管23長,所以它的尾部螺紋露出于車把立管23的外面,這時將脹錐18、鉤筒19、有槽螺母20組成的部件裝在套筒15的尾部,再將壓柱頭25裝在壓柱16的尾部。然后如一般的自行車裝配一樣,將車把立管23插入前叉立管22內,調整好高度后,用特制的圓管長起子,從前叉立管22的下口插上旋轉有槽螺母20,迫使脹錐18上升,這時,一方面可使車把立管23與前叉立管22緊緊地迫連,另一方面可使有槽螺母20拉緊套筒15將鎖盒1牢牢地固定在車把上,最后將泥板26和自行車前輪27裝好就是了。拆下維修時,將上述過程反過來即可。
用鑰匙6插入鎖芯12扭轉帶動傳動軸13轉動,軸套14即旋轉下降壓迫壓柱16下降壓住自行車前輪27,此時即使前輪27全放了氣,車輪也被牢牢壓住不能轉動,然后拔出鑰匙6,插入插匙21,用手推入滑動鎖蓋3,撥出插匙21,便達致鎖緊自行車的目的了。要開啟該防盜裝置,將插銷21從匙孔10插入,使小閘片8的缺口成一直線,滑動鎖蓋3被彈簧9推移到另一端,此時滑動鎖蓋3、托板2、鎖盒蓋5的入匙孔10處于同心圓的狀態,就可將鑰匙9插入鎖孔,開啟下層鎖。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它包括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接頭上的鎖盒和位于鎖盒內的托板,所述的托板把鎖盒分為上層鎖和下層鎖兩部分,其中上層鎖屬于插匙式鎖體結構,并位于托板上方,由頂部帶插銷的插匙和匙孔構成,所述的匙孔設于鎖盒壁上,插匙插入匙孔中;下層鎖由鎖芯、鑰匙、傳動軸、軸套、套筒、彈簧、壓柱構成,所述的鎖芯、傳動軸設于鎖盒內,套筒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立管上,壓柱通過彈簧支承在套筒內,其一端穿過自行車的前叉立管,另一端與軸套相接觸,軸套與套筒之間螺紋連接,傳動軸與軸套之間為活動鍵連接,所述的鎖芯與傳動軸聯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匙孔外還具有遮匙孔盒,遮匙孔盒與匙孔相錯的位置上開有開口,所述的插匙具有彎折的形狀,以便于可以穿過遮匙孔盒的開口到達匙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層鎖由滑動鎖蓋、彈簧、導槽塊、小閘片和小彈簧構成,其中滑動鎖蓋的前端和鎖盒蓋、托板的中部有同樣大小的鑰匙孔,滑動鎖蓋的側邊具有縱向滑槽,導槽塊上具有與滑動鎖蓋上的縱向滑槽相配合的縱向滑軌,另外,所述的導槽塊上具有至少兩個橫槽,每個橫槽內均安裝有一根小彈簧和一片小閘片,所述的小閘片上具有一缺口,小閘片正對鎖盒的盒壁處鉆有至少兩個插匙匙孔,匙孔被遮匙孔盒遮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車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槽塊上具有三至四個橫槽,所述的小閘片下對鎖盒的盒壁處鉆有三至四個用于插插匙的匙孔,匙孔被遮匙孔盒遮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鎖還包括裝拆機構,所述的裝拆機構套裝在套筒的下部,它包括脹錐、鉤筒和有槽螺母,所述的脹錐的中心是光孔,有槽螺母與套管是螺紋連接,鉤筒上方勾住脹錐,下方勾住有槽螺母中的圓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芯與傳動軸直接連接,只要旋動鎖芯就可帶傳動軸旋轉。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行車防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靠近端面的部分為花鍵軸,自行車車把接頭的頂孔為花鍵孔,其尺寸與套筒截面尺寸相匹配,兩者成為動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防盜裝置,它包括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接頭上的鎖盒和位于鎖盒內的托板,所述的托板把鎖盒分為上層鎖和下層鎖兩部分,其中上層鎖位于托板上方,由頂部帶插銷的插匙和匙孔構成,所述的匙孔設于鎖盒壁上,插匙插入匙孔中;下層鎖由鎖芯、鑰匙、傳動軸、軸套、套筒、彈簧、壓柱構成,所述的鎖芯、傳動軸設于鎖盒內,套筒固定在自行車的車把立管上,壓柱通過彈簧支承在套筒內,其一端穿過自行車的前叉立管,另一端與軸套相接觸,軸套與套筒之間螺紋連接,傳動軸與軸套之間為鍵連接,所述的鎖芯與傳動軸聯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匙孔外還具有遮匙孔盒,遮匙孔盒與匙孔相錯的位置上開有開口,所述的插匙具有彎折的形狀。
文檔編號B62H5/00GK2707595SQ20042007101
公開日2005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1日
發明者黃家新 申請人:黃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