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多功能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架,特別是一種適用于摩托車、自行車、助力車的多功能車架。
背景技術:
目前,對發動機的機油或水冷卻,通常是在車架上外置安裝機油油冷器或水箱,由于安裝有機油冷卻器或水箱,擋住了整車運行時產生的風對發動機的強制冷卻,使得發動機散熱效果差,同時,由于這種外置式機油冷卻器或水箱安裝在車架上,需要設置相關的安裝部件,所以使得整車重量增加,而且結構零亂。而現有的摩托車、助力車等的車架,其功能單一。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冷卻功能的車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功能車架,包括車架的大梁、前支撐管、立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梁、所述立管與所述前支撐管之間增設一導流腔,且所述大梁內腔經此導流腔與所述前支撐管內腔相通;所述前支撐管的底部與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經單向閥連通,所述大梁與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相連通,從而形成一密封循環回路。
上述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經中通螺栓和單向閥與上述前支撐管底部相連通;上述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經中通螺栓與所述大梁的前端側面相連通。
為了便于添加、更換介質,所述大梁前端設有介質添加口,以螺栓密封;所述大梁后部與所述前支撐管下部分別設有介質排放口,以螺栓密封。
上述大梁內腔設置一導流管,導流管的一端與大梁內腔相通,另一端與上述導流腔相通。
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車架的大梁、導流腔、前支撐管的內腔,在其內貯存冷卻介質,省掉了現有的外置冷卻器;由于在車架前支撐管的底部設置了單向閥,使車架中的冷卻介質始終充盈在車架內,相對于普通外置式冷卻裝置在動力源啟動時能更迅速地將冷卻介質泵送到動力源各個需要冷卻的管道,減少動力源的冷機啟動時的磨損;由于車架內始終充滿了冷卻介質,所以能有效地吸收振動,從而降低整車的振動,能提高摩托車駕駛的舒適性。由于車架大梁的內腔增加了一導流管,能使冷卻介質在大梁的內腔中增大循環面積,使散熱更充分、更徹底,同時能有效地引導排除導流腔內的空氣,而且還有利于雜質過濾。
總之,采用本實用新型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裝配效率,減輕整車重量,提高冷卻效果,降低整車的振動,減少維修部件,整車的結構顯得更加緊湊。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車架大梁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上述附圖可知一種多功能車架,包括車架的大梁2、前支撐管6、立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梁2、所述立管4與所述前支撐管6之間增設一導流腔5,且所述大梁2內腔經此導流腔5與所述前支撐管6內腔相通;所述前支撐管6的底部與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13經單向閥8連通,所述大梁2與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12相連通,從而形成一密封循環回路。
在本例中,上述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13經中通螺栓9和單向閥8與上述前支撐管6底部相連通;上述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12經中通螺栓11與所述大梁2的前端側面相連通。
為了便于添加、更換介質,所述大梁前端設有介質添加口,以螺栓3密封;所述大梁2后部與所述前支撐管6下部分別設有介質排放口,以螺栓14、7密封。
在本例中,所述大梁2內腔設置一導流管1,導流管1的一端與大梁2內腔相通,另一端與上述導流腔5相通。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車架,包括車架的大梁(2)、前支撐管(6)、立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梁(2)、所述立管(4)與所述前支撐管(6)之間增設一導流腔(5),且所述大梁(2)內腔經此導流腔(5)與所述前支撐管(6)內腔相通;所述前支撐管(6)的底部與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13)經單向閥(8)連通,所述大梁(2)與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12)相連通,從而形成一密封循環回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13)經中通螺栓(9)和單向閥(8)與所述前支撐管(6)底部相連通;所述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12)經中通螺栓(11)與所述大梁(2)的前端側面相連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2)前端設有介質添加口,以螺栓(3)密封;所述大梁(2)后部與所述前支撐管(6)下部分別設有介質排放口,以螺栓(14、7)密封。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功能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2)內腔設置一導流管(1),導流管(1)的一端與所述大梁(2)內腔相通,另一端與所述導流腔(5)相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摩托車、自行車、助力車的多功能車架。它包括車架的大梁、前支撐管、立管,其特征在于在大梁、立管與前支撐管之間增設一導流腔,且大梁內腔經此導流腔與前支撐管內腔相通;前支撐管的底部與動力源輸出介質的管道經單向閥連通,大梁與動力源輸入介質的管道相連通,從而形成一密封循環回路。采用本實用新型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裝配效率,減輕整車重量,提高冷卻效果,降低整車的振動,減少維修部件,整車的結構顯得更加緊湊。
文檔編號B62K19/30GK2723325SQ20042003378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27日
發明者黃昆, 鄧鴻文 申請人:重慶勁隆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