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四輪車轉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向裝置,特別是一種四輪車的轉向裝置。
技術背景四輪車的轉向系統是一個復雜的裝置。在現有技術中,大型機動車及現代轎車所采用的機械式轉向器工作可靠、操縱輕便靈活,但帶剎車的轉向裝置結構復雜且笨重,一般的微型四輪自行車、微型四輪電動車不可能采用;而普通四輪童車的轉向裝置雖然簡單,但轉向間隙大,轉向傳動比小,只能與非彈性懸架的車架配合且不帶剎車裝置,所以也不大可能在作為交通代步工具的微型四輪車中使用。中國專利86207191公開了一種四輪車轉向裝置,該裝置由方向盤帶動鏈輪,通過鏈條、鋼繩拉動連桿,使轉向輪圍繞銷軸偏轉而實現車輛轉向。該發明由于繩輪軸與銷軸的軸線相互交叉,在轉向中鋼繩必然時緊時松,造成轉向間隙時大時小,如此可能誘發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同時,該發明不帶剎車裝置,因此這種轉向裝置缺乏轉向可靠性和行駛安全性,所以不宜在作為交通代步工具的四輪車中推廣。
發明內容為克服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無間隙轉向傳動,可以和彈性懸架配合,能有效吸收來自車輪的路面沖擊,防止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且帶剎車裝置的的四輪車轉向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四輪車轉向裝置,包括轉向桿總成、轉向連桿機構和轉向器。所述的轉向桿總成包括轉向桿、轉向桿套管、轉向桿定位管、定位管軸承及快卸緊固環;轉向桿定位管向后傾斜地安裝在車架前部,轉向桿套管通過定位管軸承與轉向桿定位管鉸接,可上下滑動的轉向桿插入轉向桿套管并通過快卸緊固環將其固定在轉向桿套管的適當位置上,轉向盤或車把裝于轉向桿頂端;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包括主銷、主銷連接塊、轉向輪半軸、左、右梯形臂、轉向拉桿及關節軸承;固裝于主銷的主銷連接塊外側和后側分別裝有轉向輪半軸和左、右梯形臂,轉向拉桿外側兩端通過關節軸承分別與梯形臂鉸接,主銷與車架鉸接,或者與固接于車架的主銷定位鋼板鉸接;所述的轉向器包括卷線輪、轉向器軸及鋼繩;卷線輪固裝于轉向器軸,鋼繩纏繞在卷線輪上,其兩端與轉向連桿機構連接,轉向器軸分別與車架及轉向桿套管連接;所述的轉向器還包括彈性連接件;彈性連接件包括連接套、拉環、拉鉤及置于連接套內的壓縮彈簧,拉鉤尾端穿過連接套中間的圓孔及彈簧并用螺母固定,拉環內端與連接套螺接,所述的彈性連接件為一對,一對拉鉤的外端分別與鋼繩的兩端固接;而一對拉環的外端則各與左、右梯形臂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前側、與梯形臂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一對拉環的外端分別與同側梯形臂、副梯形臂鉸接。
彈性連接件可作以下改進1、彈性連接件包括壓縮彈簧、拉鉤、螺母、U形拉桿及一對滑架;壓縮彈簧夾在一對滑架之間,拉鉤尾端穿過一對滑架中間的圓孔及壓縮彈簧并用螺母固定,U形拉桿穿過一對滑架兩側的圓孔并用螺母固定;所述的彈性連接件為一對,一對拉鉤的外端分別與鋼繩的兩端固接,而一對U形拉桿的U形端則各與左、右梯形臂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前側、與梯形臂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一對U形拉桿的U形端分別與同側梯形臂、副梯形臂鉸接。
2、彈性連接件包括拉伸彈簧及限載線,限載線的長度比拉伸彈簧兩端掛鉤之間的距離長5-50mm;所述的彈性連接件為一對,一對拉伸彈簧及限載線一端分別與鋼繩兩端固接,另一端各與左、右梯形臂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前側、與梯形臂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一對拉伸彈簧及限載線另一端各與同側梯形臂、副梯形臂鉸接。
本發明四輪車轉向裝置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容易加工;2、可以防止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本發明的卷線輪與梯形臂之間通過彈性連接件連接,車輛轉向中不但可以實現無間隙傳動,而且轉向器可以有效吸收來自轉向輪的路面沖擊,防止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使轉向操縱可靠、舒適;彈性連接件的設置使轉向器還可以和帶彈性懸架的車架配合;3、轉向盤的安裝位置不受限制。轉向桿套管與卷線輪之間、或者卷線輪與梯形臂之間可以采用帶套管的鋼繩連接,從而實現轉向操縱的軟傳動,其傳動距離和傳動角度不受限制,轉向桿可以安裝在車架任一位置,既可采用前輪轉向,也可采用后輪轉向;4、帶剎車裝置,行駛更安全。在本發明的轉向連桿機構上可以安裝自行車抱閘、漲閘或碟剎等轉向輪剎車裝置,配合驅動輪剎車裝置,使車輛行駛更安全。
圖1為本發明轉向裝置總體結構透視2為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與轉向連桿機構配合方案一示意3為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與轉向連桿機構配合方案二示意4為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示意5為U形拉桿式彈性連接件與轉向連桿機構配合示意6為U形拉桿式彈性連接件透視7為拉伸彈簧式彈性連接件與轉向連桿機構配合示意8為拉伸彈簧式彈性連接件示意9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直接連接示意10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通過萬向聯軸器連接示意11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通過圓錐齒輪連接示意12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通過扇形內圓錐齒輪連接示意13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通過撓性環行帶連接示意14為轉向桿套管與轉向器軸通過帶套管鋼繩連接示意15為卷線輪與副梯形臂通過帶套管鋼繩連接示意16為采用后輪轉向示意17為本發明優選實施例透視18為圓錐齒輪連接與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配合透視19為撓性環行帶連接與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配合透視中車架1轉向桿總成2轉向連桿機構3
轉向器6 彈性連接件7 轉向桿21轉向桿套管22 轉向桿定位管23 定位管軸承24快卸緊固環25 主銷30、30’ 主銷連接塊31、31’轉向輪半軸32、32’ 梯形臂33、33’ 副梯形臂33A、33B轉向拉桿34關節軸承35 主銷定位鋼板38、38’萬向聯軸器41 帶輪42、42’ 撓性環行帶43緊帶輪44 圓錐齒輪45、45’ 扇形內圓錐齒輪46線輪47、47’ 卷線輪60 轉向器軸61 鋼繩62鋼繩套管63套管支架64連接套71拉環72壓縮彈簧73拉鉤74螺母75 U形拉桿76滑架77、77’ 拉伸彈簧78限載線79軸套80抱閘盤81 抱閘盒82 抱閘圈83曲拐84剎車線8具體實施方式
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為微型四輪自行車轉向裝置。該裝置中的轉向桿套管22與轉向器軸61通過萬向聯軸器41連接,轉向器6中的彈性連接件7采用連接套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轉向裝置包括轉向桿總成2、轉向連桿機構3和轉向器6。轉向桿總成2包括轉向桿21、轉向桿套管22、轉向桿定位管23、定位管軸承24及快卸緊固環25;轉向桿定位管23向后傾斜地安裝在車架1前部,轉向桿套管22通過定位管軸承24與轉向桿定位管23鉸接,可上下滑動的轉向桿21插入轉向桿套管22并通過快卸緊固環25將其固定在轉向桿套管22的適當位置上,轉向盤或車把裝于轉向桿21頂端;如圖2、圖17所示,轉向連桿機構3包括主銷30、30’、主銷連接塊31、31’、轉向輪半軸32、32’、左、右梯形臂33、33’、副梯形臂33A、轉向拉桿34及關節軸承35;固裝于主銷30、30’的主銷連接塊31、31’外側和后側分別裝有轉向輪半軸32、32’和左、右梯形臂33、33’,轉向拉桿34兩端通過關節軸承35與梯形臂33、33’鉸接,副梯形臂33A裝于主銷連接塊31前側,與梯形臂33對稱設置,主銷30、30’與上、下主銷定位鋼板38、38’同側端通過關節軸承鉸接,而主銷定位鋼板38、38’則橫向固裝于車架1的前部(見圖1)。
為符合轉向運動規律,主銷30、30’在加工安裝時,其軸線上端應分別向車身后側及內側傾斜,與垂線形成6°的主銷后傾角及5°的主銷內傾角,左、右轉向輪半軸32、32’外側應向下傾斜,與水平線形成1°的轉向輪外傾角,左、右梯形臂33、33’與轉向拉桿34的軸線應形成100°左右的夾角,使轉向輪在行駛中只滾動不滑動。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轉向器6包括卷線輪60、轉向器軸61、鋼繩62及一對彈性連接件7、7。鋼繩62纏繞在卷線輪60上(鋼繩62里層與卷線輪60需作固定纏繞,以防轉向時打滑),卷線輪60固裝于轉向器軸61,轉向器軸61下端與車架1鉸接,上端通過萬向聯軸器41與轉向桿套管22相接(見圖10、圖17)。
如圖2、圖4所示,彈性連接件7包括連接套71、拉環72、拉鉤74及置于連接套71內的壓縮彈簧73;拉鉤74尾端穿過連接套71中的圓孔及彈簧73并用螺母75固定,一對拉鉤74、74的外端分別與鋼繩62的兩端固接;拉環72、72內端與連接套71、71螺接,外端各與梯形臂33及副梯形臂33A鉸接。
本實施例安裝了轉向輪剎車裝置,該剎車裝置采用自行車抱閘部件。如圖17所示,抱閘部件包括抱閘盤81、81、抱閘盒82、82、抱閘圈83、83和曲拐84、84;左、右轉向輪半軸32、32’通過軸承與左、右軸套80、80活接,左、右軸套80、80內側固裝有抱閘盤81、81,左、右主銷連接塊31、31’外側裝有與抱閘盤81、81配合、帶抱閘圈83、83的抱閘盒82、82,抱閘圈83、83上的曲拐84通過剎車線85與剎車把或腳剎踏板連接。
當車輛行駛中需要轉向時,轉動轉向盤,帶動轉向桿21、轉向桿套管22,并通過萬向聯軸器41帶動轉向器軸61及卷線輪60向同一方向轉動,纏繞在卷線輪60上的鋼繩62即拉動梯形臂33或副梯形臂33A,通過轉向連桿機構3,使安裝在左、右轉向輪半軸32、32’上的轉向輪以主銷30、30’為軸心發生偏轉,而實現車輛轉向。
當車輛行駛中需要剎車時,拉緊剎車把或踩下腳剎踏板,通過拉動剎車線85及曲拐84,使抱閘圈83緊緊抱住抱閘盤81而達到剎車目的。
由于本實施例在轉向器6與轉向連桿機構3之間采用了彈性連接件7連接,使轉向盤與轉向輪之間可以實現無間隙柔性傳動,從而可防止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提高了轉向的可靠性,同時,車輛在行駛中受到的路面沖擊大部分可被彈性連接件7吸收,使駕駛舒適;而且,彈性連接件7的設置使轉向輪半軸32、32’在采用彈性懸架的情況下,轉向盤與轉向輪之間仍然可以實現無間隙傳動。
除了優選實施例以外,本發明各部分的組成和連接方法還有多種改進方案,這些不同方案的組合可以組成更多的實施方式。
一、轉向桿總成優選實施例中公開了轉向桿總成的組成及其連接方法。采用可上下伸縮的轉向桿21,配合座椅的前后調節,目的是為了適應不同年齡的人群使用及便于折疊存放,在其他實施例中,轉向桿套管22可以不設,轉向桿21與轉向桿定位管23鉸接,轉向器軸61直接與轉向桿21連接,或者通過中介連接件與轉向桿21連接。
二、轉向連桿機構轉向連桿機構3的組成及其連接方法如優選實施例所述。轉向連桿機構3主要解決轉向輪轉向時符合轉向運動規律,行駛中轉向輪只滾動不滑動、轉向平順等問題。因此在加工和安裝該機構時,應保證形成合適的主銷后傾角、主銷內傾角、轉向輪外傾角及梯形臂33、33’與轉向拉桿34所組成的梯形角。除了優選實施例所給的參數以外,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車輛轉向輪輪距和前后輪軸距的不同,主銷后傾角和主銷內傾角可在2°-8°之間選擇,轉向輪半軸32、32’的外側角可在0.5-1.5°之間選擇,梯形臂33、33’與轉向拉桿34的軸線各自形成的梯形角可在96-104°之間選擇。
優選實施例加設了副梯形臂33A。加設副梯形臂33A的目的是在保證轉向盤與轉向輪的轉動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鋼繩62不作交叉傳動,從而避免產生運動干涉。如果不設副梯形臂33A,為避免運動干涉,可以再設一卷線輪60(上下設置),但畢竟不是理想方案。此外,除了設置副梯形臂33A以外,還可以加設副梯形臂33B,這時兩者對稱安裝在主銷連接塊31、31’的內側,如圖15、16所示,本方案在轉向桿套管22與梯形臂33、33’距離較遠、卷線輪60直接安裝在轉向桿套管22上,或采用后輪轉向的方案中適用。在轉向器軸61與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采用圓錐齒輪連接的方案中,拉環72、72外端可直接與左、右梯形臂33、33’鉸接(見圖18),這時轉向盤與轉向輪的轉動方向仍保持一致。
三、轉向器1、卷線輪、鋼繩與轉向器軸。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的卷線輪60可用鏈輪代替,鋼繩62可用鏈條代替,鏈條與鏈輪配合,鏈條與彈性連接件7之間的連接可加設接頭。鏈輪式轉向器與卷線式轉向器無實質性差別,仍屬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但其加工成本稍高,安裝較復雜。
優選實施例中的卷線輪60固裝于轉向器軸61。如果轉向器軸61與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之間采用下述的圓錐齒輪、撓性環行帶或帶套管鋼繩連接時,裝于轉向器軸61的圓錐齒輪45、帶輪42或線輪47與卷線輪60可制成一體式,這時卷線輪60與轉向器軸61可采用活接。
如圖15、16所示,如果卷線輪60與梯形臂33、33’距離較遠或采用后輪轉向,鋼繩62必須加設鋼繩套管63,鋼繩套管63可通過固裝于車架1上的套管支架64定位安裝,套管支架64上還可以加設調節螺絲,以調節鋼繩62的松緊度(圖中未示出)。
2、彈性連接件。彈性連接件7是本發明的發明點。現有技術中的卷線式轉向裝置結構比較簡單,僅由卷線輪61和鋼繩62組成,這種轉向裝置轉向間隙大,轉向不可靠,而且有可能誘發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為此本發明通過加設彈性連接件7解決。除優選實施例所述的連接套式彈性連接件7以外,還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案(1)U形拉桿式如圖5、圖6所示,U形拉桿式彈性連接件7包括壓縮彈簧73、拉鉤74、螺母75、U形拉桿76及滑架77、77’;壓縮彈簧73夾在滑架77、77’之間,U形拉桿式彈性連接件7為一對,拉鉤74、74尾端穿過滑架77、77’中部的圓孔及壓縮彈簧73并用螺母75固定,其外端分別與鋼繩62的兩端固接;U形拉桿76、76穿過滑架77’、77兩側的圓孔并用螺母75固定,其U形端各與梯形臂33及副梯形臂33A鉸接,或與梯形臂33、33’鉸接(如前所述,加設副梯形臂33A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轉向盤與轉向輪的轉動方向一致,因此,是否設置副梯形臂33A,U形拉桿76、76的U形端如何與梯形臂連接,一般取決于轉向器軸與轉向桿套管或轉向桿的連接方式,下同)。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拉鉤74的鉤端也可以做成圓環狀,鋼繩62通過緊繩螺絲固定其上,如圖12。
(2)拉伸彈簧式如圖7、圖8所示,拉伸彈簧式彈性連接件7包括拉伸彈簧78及限載線79。拉伸彈簧78加裝限載線79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彈簧因過載變形而失效。因此,限載線79的長度應稍大于拉伸彈簧78兩端掛鉤之間的距離,根據轉向拉桿34的長短,該長度可在掛鉤兩端距離加上5-50mm之間選擇;拉伸彈簧78與限載線79的兩端分別與鋼繩62兩端及梯形臂33、33’鉸接,或與梯形臂33及副梯形臂33A鉸接。
四、轉向器軸與轉向桿套管或轉向桿的連接上已述及,轉向桿套管22可以不設,轉向器軸61可與轉向桿21直接連接,或者通過中介連接件與轉向桿21連接。在優選實施例中,轉向桿套管22與轉向器軸61之間采用萬向聯軸器41聯接,這種連接方式結構簡單、傳動可靠、傳動間隙小,但只適用于轉向桿套管22與轉向器軸61的軸線夾角大于140°的技術方案中。除了通過萬向聯軸器41連接以外,還有以下幾種方案可供選擇1、直接連接如圖9所示,轉向器軸61下端與車架1鉸接,上端直接與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固接。直接連接結構簡單,轉向器軸61可以省設,而將卷線輪60直接固裝于轉向桿套管22,在不設轉向桿套管22的情況下,還可以將其直接固裝于轉向桿21。
直接連接簡單可靠、容易加工安裝,但不能改變轉向桿21與轉向器軸61的傳動角度,轉向盤的安裝位置受到很大限制,故僅適用于轉向器軸61與轉向桿21軸線接近重合的少數實施例中。
2、圓錐齒輪連接如圖11、圖18所示,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其中部固裝有圓錐齒輪45,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下端裝有圓錐齒輪45’,圓錐齒輪45’與圓錐齒輪45相互嚙合;如圖12所示,圓錐齒輪45也可改為采用扇形內圓錐齒輪46,圓錐齒輪45’與扇形內圓錐齒輪46相互嚙合。
圓錐齒輪連接工作可靠,適用于轉向桿21與轉向器軸61軸線的任何大小夾角,而且可以獲得合適的轉向傳動比,但圓錐齒輪加工成本稍高,安裝精度要求較高。
3、撓性環行帶連接如圖13、圖19所示,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其中部固裝有帶輪42,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下端裝有帶輪42’,帶輪42、42’之間通過撓性環行帶43連接;撓性環行帶43可以是V形帶或圓形帶,帶輪之間可以加裝緊帶輪44,為減輕重量,帶輪可以用工程塑料制成。
撓性環行帶連接結構簡單,由于其具有彈性,故能吸收車輛來自路面的部分沖擊,轉向盤的安裝位置局限性較小,但撓性環行帶43易磨損打滑而影響轉向的可靠性,故緊帶輪44需經常調整甚至更換。
4、帶套管鋼繩連接如圖14所示,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其中部固裝有線輪47,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下端裝有線輪47’,線輪47、47’之間通過帶鋼繩套管63的鋼繩62連接,鋼繩62分別纏繞在線輪47、47’上并首尾相接,為防止鋼繩62打滑,鋼繩62里層可以和線輪47、47’作固定纏繞,鋼繩套管63兩端通過固裝于車架1上的套管支架64定位,鋼繩62的松緊度可通過設于套管支架64上的調節螺絲進行調節(圖中未示出)。
帶套管鋼繩連接結構簡單,成本低,工作可靠,轉向盤的安裝位置不受限制,鋼繩62的松緊度可以調節,甚至可以采用后輪轉向(如圖16),也是一種較好的實施方式。
以上所述的5種連接方式(加上優選實施例的萬向聯軸器連接)分別與彈性連接件3種技術方案(加上優選實施例所述的連接套式)配合,可以組成總共15種實施方式,每種實施方式各有長短,可視產品開發的需要進行選擇,在此不予詳述。
幾點說明1、本發明不僅適用于四輪車,而且適用于雙前輪或雙后輪轉向的三輪車及童車,不僅適用于四輪車的前輪轉向,而且適用于四輪車的后輪轉向;2、優選實施例中的轉向輪剎車裝置采用自行車抱閘,此外也可以采用自行車漲閘或碟剎;3、為符合駕駛習慣,轉向器軸61與轉向桿套管22或轉向桿21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連接,轉向盤與轉向輪的轉動方向必須保持一致。
權利要求
1.一種四輪車轉向裝置,包括轉向桿總成(2)、轉向連桿機構(3)和轉向器(6);所述的轉向桿總成(2)包括轉向桿(21)、轉向桿套管(22)、轉向桿定位管(23)、定位管軸承(24)及快卸緊固環(25);轉向桿定位管(23)向后傾斜地安裝在車架(1)的前部,轉向桿套管(22)通過定位管軸承(24)與轉向桿定位管(23)鉸接,可上下滑動的轉向桿(21)插入轉向桿套管(22)并通過快卸緊固環(25)將其固定在轉向桿套管(22)的適當位置上,轉向盤或車把裝于轉向桿(21)頂端;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3)包括主銷(30)、(30’)、主銷連接塊(31)、(31’)、轉向輪半軸(32)、(32’)、左、右梯形臂(33)、(33’)、轉向拉桿(34)及關節軸承(35);與主銷(30)、(30’)固接的主銷連接塊(31)、(31’)外側和后側分別裝有轉向輪半軸(32)、(32’)和左、右梯形臂(33)、(33’),轉向拉桿(34)外側兩端通過關節軸承(35)分別與梯形臂(33)、(33’)鉸接,所述的主銷(30)、(30’)與車架(1)鉸接,或者與固接于車架(1)的主銷定位鋼板(38)、(38’)鉸接;所述的轉向器(6)包括卷線輪(60)、轉向器軸(61)及鋼繩(62);卷線輪(60)固裝于轉向器軸(61),鋼繩(62)纏繞在卷線輪(60)上,其兩端與轉向連桿機構(3)連接,轉向器軸(61)分別與車架(1)及轉向桿套管(22)連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向器(6)包括彈性連接件(7),所述的鋼繩(62)通過彈性連接件(7)與轉向連桿機構(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包括連接套(71)、拉環(72)、拉鉤(74)及置于連接套(71)內的壓縮彈簧(73);拉鉤(74)尾端穿過連接套(71)中間的圓孔及彈簧(73)并用螺母(75)固定,拉環(72)內端與連接套(71)螺接;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為一對,拉鉤(74)、(74)外端分別與鋼繩(62)的兩端固接,拉環(72)、(72)外端各與左、右梯形臂(33)、(33’)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3)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31)前側,與梯形臂(33)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33A),拉環(72)、(72)的外端分別與同側梯形臂(33)、副梯形臂(33A)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包括壓縮彈簧(73)、拉鉤(74)、螺母(75)、U形拉桿(76)及滑架(77)、(77’);壓縮彈簧(73)夾在滑架(77)、(77’)之間,拉鉤(74)尾端穿過滑架(77)、(77’)中間的圓孔及壓縮彈簧(73)并用螺母(75)固定,U形拉桿(76)穿過滑架(77’)、(77)兩側的圓孔并用螺母(75)固定;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為一對,拉鉤(74)、(74)外端分別與鋼繩(62)的兩端固接,U形拉桿(76)、(76)的U形端各與左、右梯形臂(33)、(33’)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3)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31)前側,與梯形臂(33)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33A),U形拉桿(76)、(76)的U形端分別與同側梯形臂(33)、副梯形臂(33A)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包括拉伸彈簧(78)及限載線(79),限載線(79)的長度比拉伸彈簧(78)兩端掛鉤之間的距離長5-50mm;所述的彈性連接件(7)為一對,拉伸彈簧(78)、(78)及限載線(79)、(79)一端分別與鋼繩(62)兩端固接,另一端各與左、右梯形臂(33)、(33’)鉸接;或者,所述的轉向連桿機構(3)包括裝于主銷連接塊(31)前側,與梯形臂(33)對稱設置的副梯形臂(33A),拉伸彈簧(78)、(78)及限載線(79)、(79)另一端各與同側梯形臂(33)、副梯形臂(33A)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向器軸(61)下端與車架(1)鉸接,上端與轉向桿套管(22)固接,或者通過萬向聯軸器(41)與轉向桿套管(22)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其中部固裝有圓錐齒輪(45)或扇形內圓錐齒輪(46),轉向桿套管(22)下端固裝有圓錐齒輪(45’),圓錐齒輪(45’)與圓錐齒輪(45)或扇形內圓錐齒輪(46)相互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轉向器軸(61)中部固裝有帶輪(42),轉向桿套管(22)下端固裝有帶輪(42’),帶輪(42)、(42’)之間通過撓性環行帶(43)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轉向器軸(61)兩端與車架(1)鉸接,轉向器軸(61)中部固裝有線輪(47),轉向桿套管(22)下端固裝有線輪(47’),線輪(47)、(47’)之間通過纏繞其上、且帶鋼繩套管(63)的鋼繩(62)連接,鋼繩套管(63)通過固裝于車架(1)上的套管支架(64)定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左、右轉向輪半軸(32)、(32’)通過軸承裝有左、右軸套(80)、(80),軸套(80)、(80)內側對稱裝有抱閘盤(81)、(81),左、右主銷連接塊(31)、(31’)外側裝有與抱閘盤(81)、(81)配合、帶抱閘圈(83)、(83)的抱閘盒(82)、(82),抱閘圈(83)、(83)上的曲拐(84)通過剎車線(85)與剎車把或腳剎踏板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四輪車轉向裝置,包括轉向桿總成、轉向連桿機構和轉向器,轉向器分別與轉向桿總成及轉向連桿機構連接,轉向器包括卷線輪、轉向器軸、鋼繩及一對彈性連接件,鋼繩纏繞在卷線輪上,卷線輪固裝于轉向器軸,彈性連接件一端與鋼繩連接,另一端與轉向連桿機構鉸接。本發明結構簡單、容易加工,可以和彈性懸架相配合,轉向盤的安裝位置不受限制,由于轉向器采用了彈性連接件,可實現無間隙轉向傳動,防止轉向輪出現“擺振”現象,車輛在行駛中受到的路面沖擊大部分可被吸收。本發明可廣泛使用于微型四輪自行車,微型四輪電動車、微型四輪助動車等交通代步工具,而且適用于雙前輪或雙后輪轉向的三輪車及四輪童車。
文檔編號B62D7/14GK1608918SQ20041005232
公開日2005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23日
發明者張向陽 申請人:張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