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梁串座輕巧三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人力驅動以及助力機械驅動、具有一個前車輪兩個后車輪、載人、載物的陸路交通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人力三輪車品種型號雖多,但車體的主體結構及剎車機構都是同一種技術方案的實現,其總體傳力結構由‘連接中軸與車箱的叉形底梁’、‘前叉與車座之間的彎梁’、‘彎梁后方的兩個斜撐桿’組成,三者相互連接成一個‘帶外申叉形底梁的空間桁架’結構。其剎車機構均對后車輪的輪軸止動,為滿足轉彎靈活,致使三輪車的兩個后車輪是差動的,所以地面只能對一個主動后車輪提供‘滑動摩擦力’,故剎車距離較長,且剎車操縱力偏大。
在不運輸大貨物、重貨物的使用條件下,例如作為個人交通工具,車箱載一個人,則明顯地暴露出這些三輪車技術方案的固有弱點前輪負荷太大,后輪負荷太小,導致三輪車自重偏大;剎車距離太長;其車座提供的用車姿勢欠佳,舒適性欠佳,不利于減輕疲勞;對單腿站立有困難、以及年老體弱的驅車人而言,上下車不便,也不安全,驅車遇到不利情況時,會發生跌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下為克服現有三輪車的不足,適應小城鎮化、老齡化的社會需求,為家庭設計一種適用的交通工具,以老年人使用為主,兼顧其他人使用,作為代步工具、載人載物、健身器械。一方面縮短剎車的最小距離,另一方面防止用車人墜落跌傷,進而提高安全性,滿足年老體弱、以及單腿站立有困難者的特殊需求;減輕三輪車的自重,提高運載的有效性,降低能量消耗;改善用車姿勢,以減輕疲勞,增加快裝快卸車篷,提高驅車人及乘車人的舒適性;降低總成本;增加健身功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除沿用已有三輪車的前輪、前叉、方向把、腳登、鏈輪、鏈條、棘輪、后輪、前軸、中軸、后軸,及各個軸承的技術外,對三輪車進行全面創新設計。采用串座、低重心、后重心布局,坐在前車座上的驅車人雙腳能同時踏在地面上,并降低驅車人上車時從地面跨越縱向梁的抬腿高度,把驅車人的重心布置在中軸的后方,既能減輕該車的自重,又能降低前車座高度,達到降低腳到心臟的高度,實現增強下肢血液循環、延緩‘腿老’的健身功能。在保證三輪車穩定性、操縱性品質的前提下,使車體及裝載的組合重心接近允許的重心后限內,這就顯著地減輕前輪的負荷,增加后輪的負荷,以便挖掘、利用車箱及后輪的承載潛力,使結構受力均衡,做到精簡結構,減輕重量。
本實用新型的總體傳力結構既沒有車箱下方的叉形底梁,又沒有前車座與車箱之間的撐桿,該總體傳力結構的前段是一個縱向梁,其結構為單梁或梁架,后段是車箱,二者用一組橫梁連接成一個整體,一組橫梁可以是兩個梁,也可以是一個梁,降低縱向梁與橫梁連接處的高度,以保證前車座達到健身器械要求的安裝高度。車箱上方有一個共用靠背,車箱兩側的上方有扶手,該扶手也是后輪的擋泥板。靠背前的前車座安裝在單梁或梁架上,靠背后的后車座安裝在車箱內。在三輪車后端有一個能繞水平鉸鏈軸翻轉的端框,向上翻轉端框并定位,收起的端框構成車箱后端的圍框,向下翻轉端框并定位,放下的端框構成支撐乘車人腳的搭腳架,車箱變成有靠背、扶手、搭腳架的椅子。利用三輪車前進的動能,使車輪帶動剎車機構對車輪止動,同步轉動左、右剎車機構,使其同時對左、右兩個后輪外胎施加摩擦力,實現對左、右兩個后輪同時剎車。靠背兩側的插套用于插裝雙立柱車篷,吊裝外掛。有兩種優選的總體傳力結構,其一,只用一根閉剖面橫梁把一個縱向的單梁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成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單梁是一個單一的、后段橫截面(斷面系數)比前段橫截面(斷面系數)大的管梁,為增大斷面系數,接近等強度設計,單梁后段橫截面也可以是“8”字形管或變剖面異型管,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單梁的后端連接,閉剖面橫梁的左、右端分別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其二,只用一根閉剖面橫梁把一個縱向的梁架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成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梁架是一種復合梁,由一根等剖面的彎管、彎管后下方的支架、最下方的拉桿或張線組成,該彎管在前車座安裝處與支架的上端連接,支架的下端與拉桿或張線的轉折處連接,拉桿或張線的兩端與彎管連接,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彎管的后端連接,并且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拉桿或張線的后端連接,閉剖面橫梁的左、右端分別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車箱側壁的最佳結構形式是薄壁梁,其次是剛架(其節點承受彎矩)或桁架,用于安裝后輪軸承的支臂或支架與車箱側壁連接成一體。單梁或梁架的前端與前叉連接,其中部彎折(彎曲)處的下方與中軸連接,用于人力驅動;當采用助力機械驅動時,可以在閉剖面橫梁上安裝電動機或發動機。
可卸車箱沒有屬于自己的固定箱底,可以把后車座作為箱底用,車箱兩側的后扶手能承載體積較大的重物。為提高貯存、運輸效率,車箱能拆卸成容積利用率高的小組件。用螺栓或快卸緊固件把車箱左、右側壁,靠背,一組橫梁連接成一體,便組裝成了車箱,車箱側壁采用薄壁梁結構,也可以采用剛架或桁架。與組裝程序相反,取出螺栓或快卸緊固件,車箱被拆卸成左、右車箱側壁,靠背,單個的橫梁。車箱也可以有與車箱側壁連接成一體的固定箱底,成為不可卸車箱。在車箱側壁上裝有扶手,也作為擋泥板用。在車箱上方、靠背兩側角材立柱上的插套,用于插裝車篷立柱,也用于吊裝外掛,以擴大裝載空間。
為使年老體弱者、健康欠佳的體弱者安全用車,在車箱的前上方裝有可收放的前車座扶手,左、右扶手對稱,該扶手為懸臂梁結構,其根部用螺栓軸與扶手座鉸接,扶手座與靠背固接,放平的扶手供驅車人使用,收起的扶手豎立在靠背的上方,方便驅車人上、下車。
在三輪車的后端有一個能繞水平軸上下翻轉的端框,收起端框并定位,端框成為圍欄,車箱用于載物。放下端框并定位,車箱用于載人,遠離水平軸的端框緣邊是一種對腳底提供反作用力的管梁或板梁,叫做固定搭腳梁,這是簡易搭腳架;或端框兩側有左右成對的支臂插套,一個快卸搭腳梁的兩端各有一個支臂插頭,端框兩側的支臂插套包容快卸搭腳梁兩端的支臂插頭,支臂插套與支臂插頭的配合為孔軸動配合,快卸搭腳梁兩端的支臂插頭能插入端框兩側任意一對支臂插套中,按乘車人需要的搭腳高度,在端框上插裝快卸搭腳梁,該插裝了快卸搭腳梁的端框就變成可調搭腳架。
為縮短剎車距離,并減小剎車操縱力,一方面增大對車輪止動的力臂,另一方面利用三輪車前進的動能,使車輪帶動剎車機構對車輪止動,并且對兩個后輪外緣同步施加摩擦力,實現雙后輪同步剎車。在傳動件之后的機構叫做剎車機構,對輪胎外緣施加摩擦力的剎車機構由剎車瓦、搖臂、剎車瓦軸構成,與輪胎外緣曲面接觸摩擦的結構叫做剎車瓦,搖臂的一端與剎車瓦固接成一體,搖臂另一端與剎車瓦軸固接或鉸接,剎車瓦軸安裝在三輪車的車體上,若固接,則剎車瓦軸、搖臂與剎車瓦一起相對車體轉動,若鉸接,則剎車瓦軸相對車體靜止,剎車瓦與搖臂一起相對車體轉動。剎車瓦摩擦曲面包容輪胎外緣曲面,剎車瓦對稱平面與輪胎對稱平面共面,該平面與剎車瓦軸的軸線交點叫做剎車瓦轉動中心,按“與剎車瓦接觸部位的輪胎瞬時切線速度指向‘剎車瓦轉動中心與車輪中心的連線’”確定剎車瓦相對車輪的安裝方位。剎車時,操縱剎車手柄使剎車瓦向被止動的車輪外胎轉動,使剎車瓦摩擦曲面接觸并壓縮輪胎外緣曲面,當剎車瓦摩擦曲面壓到輪胎外緣曲面后,剎車瓦作用在外胎的止動摩擦力阻止車輪向前轉動,與此同時,該止動摩擦力的反作用力,即車輪對剎車瓦的反作用力,使剎車瓦進一步向外胎轉動,進一步壓縮外胎,對外胎產生附加的止動摩擦力,此二止動摩擦力同向迭加,使迭加后的止動摩擦力隨剎車操縱力的增長而加速增長,加速增長的止動摩擦力使車輪停止轉動。解除剎車時,操縱剎車手柄使剎車瓦背向輪胎轉動,脫離接觸。
為保障驅車人舒適性,并且,為使出更大的登足驅動力創造條件,采用大座面減震車座及靠背,其驅車的姿勢為坐靠姿勢向前下方登足驅動。前車座的座面邊緣包容驅車人的臀部坐姿接觸面邊緣,前座面基本部分的形狀為矩形,其前邊的突出部分為馬蹄形,前座面安裝在平面展開形狀為矩形的板彈簧上,板彈簧左、右兩側向上彎邊的翻邊與前座面用螺栓連接,板彈簧中部縱向的向下彎邊與下方的一個插管連接,前座通過該插管安裝在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上,為保證與普通車座之間的安裝互換性,此二插管的直徑相同,以便當不用扶手、靠背,采用騎姿驅動時,能夠換裝普通車座。當把坐姿車座下降到最低位置時,就大幅度地降低了心臟到腳的高度,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延緩腿老,該實用新型就成為健身器械。
為保障乘車人舒適性,后車座的座面平面形狀為矩形,座面結構是一種單一的或復合的雙支持邊板彈簧,該板彈簧能提供肉眼可見的、明顯的彈性彎曲變形,該彎曲變形降低了座面與臀部間的最大接觸應力,柔軟舒適,一個支持邊通過軸鉸與車箱連接,另一個支持邊通過一組減震壓縮彈簧與車箱連接,在該彈簧組連接處,裝有壓緊彈簧的螺栓組,用于調節‘彈簧組開始出現壓縮位移的啟動壓力’,以與乘車人的體重匹配,更舒適。
為遮陽擋雨,方便實用,有配備的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是一種左右對稱的雙立柱折疊傘,四棱錐傘面由四塊三角形傘布縫制,當傘布為直線三角形時,傘面是平面四棱錐,傘條成直線;當傘布為弧線三角形時,傘面是曲面四棱錐,開傘后,傘條被傘布拉彎,變成曲線。傘面的四條棱線與對應的四根傘條連接。右傘架由一個頂端有雙柱鉸接頭的立柱,一個前、后邊都有柱鉸的滑環接頭,兩個相同的撐桿,兩個相同的傘梁,兩個傘條,一個傘頂處的合頁接頭組成。撐桿兩端的柱鉸軸線相互平行,前、后撐桿上端分別與前、后兩個傘梁的中部叉耳鉸接,前、后兩個撐桿的下端分別與滑環接頭的前、后叉耳鉸接,滑環接頭可沿立柱上下滑動,前、后兩個傘梁的內端分別與立柱頂端的雙柱鉸接頭鉸接,前、后兩個傘梁外端的交叉軸鉸接頭分別與前、后傘條中部單耳鉸接,該交叉軸鉸接頭的轉軸軸線與傘梁軸線同軸,交叉軸鉸接頭可繞傘梁軸線、相對傘梁轉動,傘條頂端的叉耳與傘頂合頁接頭鉸接,用軸銷(翻邊鉚釘)把它們鉸接成一個機構。立柱、撐桿、傘梁共面,當滑環接頭上移到開傘狀態,前、后兩個傘梁的軸線及其鉸點共線時,被鎖定,此時傘梁軸線及兩個傘條中心線構成三角形,側傘面被張開,側傘面隨傘條能一同繞傘梁軸線、相對立柱轉動。左側傘架與右側傘架對稱,用一個軸銷把傘頂處的左、右合頁接頭鉸接成一個合頁,合頁轉軸軸線與左、右傘面交線平行。當左、右滑環接頭均上移到位,被鎖定后,再把兩個立柱下端插裝到車箱上對應的插套內,于是,左、右傘面繞合頁轉軸轉動到位,該折疊傘被完全張開,至此,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被安裝完畢。卸下車篷的程序與安裝車篷的程序相反,從車箱兩側的插套中拔出立柱,取下車篷,分別轉動左、右兩側的立柱,使立柱與同側的傘條共面后,再把左、右兩側的滑環接頭下移到閉傘狀態,使傘條、傘梁、撐桿、立柱合攏,再合攏左、右傘架,與傘面一起折疊成閉傘狀態,用外露的傘面卷裹住傘架,便于存放。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提高了安全性——驅車人上下車方便,不用踏上腳登,腳踏地面一抬腿就能輕易地跨越縱向梁,直接坐在車座上,兩側有扶手攔護,后面有靠背倚靠,避免跌落受傷。車輪半徑是最大的剎車力臂,并且,當剎車的止動摩擦力與其正壓力的合力接近剎車瓦轉軸軸線時,則幾乎全由車輪帶動剎車瓦擠壓外胎,使剎車操縱力接近零,故剎車操縱力小,易操作。后重心布局使后輪負載增至1.4倍,加上對左、右后輪實施雙輪剎車(地面滑動摩擦力比單輪剎車增加一倍),使剎車距離的最小值比已有三輪車縮小2.8倍,極大地縮短了最小剎車距離。
提高了舒適性——車座、靠背、扶手、搭腳架提供了舒適的坐姿,比已有三輪車舒適,減輕驅車人及乘車人的疲勞,還備有車篷,能夠防曬、防雨。
減輕了三輪車自重——在相同的對比條件下——人的設計重量相等,前后輪距相等,車箱一樣大,三個方向的過載系數對應相等,采用同種材料,剩余強度一樣,只有結構不同,該實用新型與已有三輪車自重的對比計算結果表明該車減輕的重量約相當于已有三輪車總體傳力結構(空間桁架叉形底梁)重量的50%。(減輕三輪車自重的主要技術措施有其一,重心后移不僅大幅度地減小前輪、前車體的外載荷及各個內力,也有效地減小后車體的彎矩;其二,該方案使車體結構實現了最短的傳力路線與高效率承力結構方式相結合;其三,一個構件兼有多種用途,結構綜合利用;其四,利用已有三輪車車箱、后輪、后軸的承載潛力,而不使其增重。)工藝性好了——精簡后的車體方案使零件構形簡易、均為簡單的幾何形狀,能夠較多地采用成品、半成品,加工量小、易加工,零件的件數較少、連接處也較少,工作量就較少,易于生產,工藝性好。
顯著降低了總成本——車體重量輕,省材料,降低材料成本;易加工,且加工量較小,降低生產成本;該三輪車可拆卸成空間利用率高、占用空間小的組合件,也可以用螺栓把各個占用空間小的組合件連接成三輪車,則降低貯存、運輸成本,綜合起來,顯著降低總成本。
提高了有效性——一方面,車體自重輕,提高運載有效性,在總重量相同的條件下,則多載重,在載重相同的條件下,則減輕總重量,也就減小了能量消耗;另一方面,靠背對驅車人提供一個向前的反作用力,該反作用力與驅車人重力合成更大的最大驅車力(作用在腳登上),因為兩個正交分力的合力大于一個分力,靠背使最大驅車力大于驅車人的體重(重力),而已有三輪車的最大驅車力等于驅車人的體重(重力),故該實用新型使驅車人作用在腳登上的最大驅車力比已有三輪車的大,再加上該車自重輕,使其具有較好的加速性能及爬坡性能。
成為健身器械——由于縱向梁低于車箱,具有最低的前車座安裝位置,當把前車座調低到最低位置,形成低重心坐姿驅動,就大幅度地降低了驅車人腳到心臟的高度,顯著地減小下肢回血阻力,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增加下肢血液流量,因此,該車就成為活動腿腳、延緩‘腿老’、健康身心的運動器械,尤其適用于老年人,以及不便獨立行走的人。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總體構造之實施例的軸側投影圖,后車輪上部被剖開。圖中示出的端框被放下,構成可調搭腳架。圖中示出了左側的前車座扶手為收起狀態,右側的前車座扶手為放下狀態。圖中示出了用于插裝車篷及吊裝外掛的插套,但未示出車篷及外掛。
圖2是本實用新型總體傳力結構之第一方案的軸側投影圖,單梁為實施例,車箱側壁為結構原理圖,車箱側壁實施例按圖4。
圖3是本實用新型總體傳力結構之第二方案的軸側投影圖,梁架為實施例,車箱側壁為結構原理圖,車箱側壁實施例按圖4。
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車箱構造實施例的軸側投影圖,車廂按組裝后的狀態示出。
圖5是本實用新型之搭腳架構造及相關構件實施例的軸側投影圖,可調搭腳梁按卸下狀態示出。
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前車座構造實施例的軸側投影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之后車座構造實施例的軸側投影圖。
圖8是圖7在A-A切面處的剖視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之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張開狀態的側視圖,該車篷是一種雙立柱折疊傘,圖中只示出傘架實施例,未示出傘面。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之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張開狀態的后視圖,該車篷是一種雙立柱折疊傘,圖中只示出傘架實施例,未示出傘面。
圖11是本實用新型之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閉合狀態的側視圖,該車篷是一種雙立柱折疊傘,圖中只示出傘架實施例,未示出傘面。
圖12是本實用新型之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閉合狀態的后視圖,該車篷是一種雙立柱折疊傘,圖中只示出傘架實施例,未示出傘面。
圖中標記及其對應的名稱1方向把,2前叉,3前輪,4鏈輪,5腳登、搖臂,6鏈條,7棘輪,8后軸,9后輪,10單梁,11單梁前段,12單梁后段,13前叉軸承座,14中軸軸承座,15管座,16耳片,17彎管,18張線,19支架,20前車座,21前座面,22板彈簧,23插管,30車箱側壁,31閉剖面橫梁,32角材,33下緣條,34外緣條,35腹板,36法蘭盤,37后軸支架,38加強板,39角撐,40后軸支臂,41剎車瓦,42搖臂,43剎車瓦軸,45剎車手柄,50后車座,51上座面,52鋼板貼面,53端耳角材,54壓縮彈簧,60搭腳架,61固定搭腳梁,62側邊,63支臂插套,64角材,65柵條,66管梁,67支臂插頭,68孔耳,69螺栓軸(螺栓、螺帽),70靠背,71前車座扶手,72扶手座,73插套,74角材立柱,75后扶手,78止動角材,79插銷,81立柱,82滑環接頭,83雙柱鉸接頭,84撐桿,85傘梁,86交叉軸鉸接頭,87傘條,88合頁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各個金屬零件(指明者除外)分別用管材、角材、線材、板材制造。見
圖1、2、3,由單梁前段(11)、單梁后段(12)、前叉軸承座(13)、中軸軸承座(14)、管座(15)焊接成單梁(10)。由前叉軸承座(13)、中軸軸承座(14)、管座(15)、耳片(16),彎管(17),張線(18),支架(19)焊接成梁架。前叉軸承座(13)與前叉(2)、方向把(1)連接,中軸軸承座(14)與腳登、搖臂(5)連接,梁架或單梁(10)的后端與閉剖面橫梁(31)的中部連接成一體。見圖4,車箱側壁(30)由下緣條(33)、外緣條(34)、腹板(35)、后軸支架(37)或后軸支臂(40)、加強板(38)、角撐(39)、角材立柱(74)焊接成一體。閉剖面橫梁(31)兩端分別與法蘭盤(36)焊接成一體,法蘭盤(36)與車箱側壁(30)用一組螺栓連接,角材(32)的兩端與后軸支架(37)用螺栓連接,或角材(32)的兩端與后軸支臂(40)用螺栓連接,靠背(70)與角材立柱(74)用螺栓連接,后扶手(75)與外緣條(34)的上緣邊及角撐(39)用螺栓連接。
見
圖1的前車座扶手,用方管加工前車座扶手(71),扶手座(72)為鑄件,扶手座(72)的角形底面與靠背(70)的棱面貼合,其耳片槽口與前車座扶手(71)的根部配合,前車座扶手(71)與扶手座(72)用螺栓軸連接,扶手座(72)與靠背(70)用螺栓連接。
見圖5,搭腳架(60)為固定搭腳架或可調搭腳架。固定搭腳架由固定搭腳梁(61)、側邊(62)、角材(64)、柵條(65)、孔耳(68)焊接成一體。由管梁(66)與支臂插頭(67)焊接成可調搭腳梁。在固定搭腳架的側邊(62)上焊接支臂插套(63),在其上插裝可調搭腳梁后就是可調搭腳架。外緣條(34)的后下方與側邊(62)用螺栓軸(69)連接。搭腳架繞螺栓軸(69)向下翻轉到位,被止動角材(78)定位后,供乘車人使用,取下可調搭腳梁,向上翻轉到位,用插銷(79)把孔耳(68)與外緣條(34)連接后,構成車箱的圍欄,用于載物。
見圖6,用矩形鋼板彎折成板彈簧(22),把其下方的彎折邊插入插管(23)上端的槽口,并焊接成一體。用層板加工成前座面(21),用螺栓把前座面(21)與板彈簧(22)連接成前車座(20)。把插管(23)插入管座(15),調整好前車座(20)的位置后,用螺栓鎖定,便完成前車座(20)的安裝。
見圖7、8,用層板加工成上座面(51),并與鋼板貼面(52)膠結成一個板彈簧。在板彈簧的前邊,把板彈簧、壓縮彈簧(54)、車箱上的角材(32)用螺栓連接,構成一個彈性支持邊;在板彈簧的后邊,用螺栓把板彈簧與端耳角材(53)連接成一體,分別用螺栓軸把端耳角材(53)的左、右端耳與左、右外緣條(34)的后緣邊連接,構成一個軸鉸支持邊,至此,就把后車座(50)安裝在車箱上了。
見
圖1的剎車系統,剎車機構由剎車瓦(41)、搖臂(42)、剎車瓦軸(43)組成。直徑大于輪胎橫截面直徑的一段圓管,沿著圓管母線切割成剎車瓦(41);搖臂(42)是端頭焊接一段圓管的長方體,該圓管內孔與剎車瓦軸(43)外圓配合,再把長方體的另一端與剎車瓦(41)焊接,或把它們鑄造成一個零件;剎車瓦軸(43)是一段圓管,剎車瓦軸(43)與軸座(圖中未示出軸座)連接,軸座安裝在車箱的加強板(38)上,剎車手柄(45)的一端與剎車瓦軸(43)焊接,再把搖臂(42)連同剎車瓦(41)安裝在剎車瓦軸(43)上,調整好剎車瓦(41)與后輪的相對位置,并用螺栓固定剎車機構,裝配完的剎車機構必須滿足剎車瓦摩擦曲面包容輪胎外緣曲面,剎車瓦對稱平面與輪胎對稱平面共面,與剎車瓦接觸部位的輪胎瞬時切線速度指向‘剎車瓦轉動中心與車輪中心的連線’;向上轉動剎車手柄(45),實現左、右剎車瓦與左、右后輪外胎同步接觸,同步壓縮,向下轉動剎車手柄(45),實現左、右剎車瓦與左、右后輪外胎同步脫離。
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為左右對稱的雙立柱折疊傘。見圖9、10、11、12,用圓管加工立柱(81);滑環接頭(82)是鑄件,中間的圓孔與立柱(81)動配合,兩側的雙耳槽口與撐桿(84)的單耳動配合;雙柱鉸接頭(83)是機械加工件,兩端的槽口內表面與傘梁(85)內端的側表面動配合,把雙柱鉸接頭(83)的中部與立柱(81)的頂端焊接成一體;用管材加工撐桿(84),在撐桿(84)的兩端焊接單耳接頭;用管材加工傘梁(85),其內端為單耳接頭,中部為叉耳接頭,外端與交叉軸鉸接頭(86)鉸接;交叉軸鉸接頭(86)是一個軸端有叉耳接頭的鑄件,軸的圓柱面與傘梁(85)外端內孔動配合,在鄰近圓柱面端部的環槽處,沿環槽旋壓傘梁(85)形成對應的凹陷環,使交叉軸鉸接頭(86)與傘梁(85)只能相對轉動,而不能相對移動;用管材加工傘條(87),與合頁接頭(88)鉸接的叉耳接頭被焊接在傘條(87)的頂端,單耳接頭被焊接在傘條(87)的中部;用板材加工合頁接頭(88);用遮陽防雨布縫制四棱錐傘面,通過四條棱線上的布套及棱線端的布袋與對應的四根傘條(87)連接。傘條頂端的叉耳接頭與合頁用翻邊鉚釘鉸接(圖中未標出);傘條中部單耳接頭與傘梁外端的交叉軸鉸接頭(86)用翻邊鉚釘鉸接(圖中未標出);傘梁(85)的內端與雙柱鉸接頭(83)用翻邊鉚釘鉸接(圖中未標出);把滑環接頭(82)套在立柱(81)上,撐桿(84)兩端的單耳接頭分別與傘梁中部叉耳接頭及滑環接頭(82)用翻邊鉚釘鉸接(圖中未標出);這些翻邊鉚釘把它們鉸接成一個機構,翻邊鉚釘的軸線叫做柱鉸軸線。撐桿兩端的柱鉸軸線相互平行,滑環接頭可沿立柱上下滑動,立柱、撐桿、傘梁三軸線共面,當滑環接頭上移到開傘狀態,前、后兩個傘梁的軸線及其鉸點共線時,立柱與滑環接頭被彈簧銷(圖中未標出)鎖定,此時傘梁軸線與相連的兩個傘條中心線構成三角形,側傘面被張開,側傘面隨傘條能一同繞傘梁軸線,相對立柱轉動。左側傘架與右側傘架對稱,用一個軸銷把傘頂處的左、右合頁接頭鉸接成一個合頁,合頁轉軸軸線與左、右傘面交線平行。當左、右滑環接頭均上移到位,被鎖定后,再把兩個立柱下端插裝到車箱上對應的插套內,用鎖銷鎖定,至此,左、右傘面繞合頁轉軸轉動到位,該折疊傘被完全張開,快裝快卸車篷被安裝完畢。卸下車篷的程序與安裝車篷的程序相反,取下車篷,分別轉動左、右兩側的立柱,使立柱與同側的傘條共面后,再把左、右兩側的滑環接頭下移到閉傘狀態,使傘條、傘梁、撐桿、立柱合攏,再合攏左、右傘架,與傘面一起折疊成閉傘狀態,用外露的傘面卷裹住傘架,便于存放。
權利要求1.一種三輪車,總體傳力結構與一個前車輪兩個后車輪連接成三輪車的主體,其上裝有操縱前輪的方向把、車座、車箱、剎車,其特征是總體傳力結構由前后兩段組成,用橫梁連接成一體,前段是縱向的單梁或梁架,其前端通過前叉與前輪連接,只有其后端與橫梁的中部連接,后段是車箱,車廂左、右側壁與橫梁兩端連接,車廂與兩個后輪連接,車箱上方有一個共用靠背,車箱兩側的上方有扶手,靠背前的前車座安裝在單梁或梁架上,靠背后的后車座安裝在車箱內,在三輪車后端有一個能繞水平鉸鏈軸翻轉的端框,向上翻轉端框并定位,收起的端框構成車箱后端的圍框,向下翻轉端框并定位,放下的端框構成支撐乘車人腳的搭腳架,同步轉動左、右剎車機構,使其同時對左、右兩個后輪外胎施加摩擦力,實現對左、右兩個后輪同時剎車,靠背兩側的插套插裝雙立柱車篷及吊裝外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只用一根閉剖面橫梁把一個縱向的單梁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成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單梁是一個單一的、后段橫截面斷面系數比前段橫截面斷面系數大的管梁,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單梁的后端連接,閉剖面橫梁的左、右端分別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只用一根閉剖面橫梁把一個縱向的梁架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成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梁架是一個復合梁,由一根等剖面的彎管、彎管后下方的支架、最下方的拉桿或張線組成,該彎管在前車座安裝處與支架的上端連接,支架的下端與拉桿或張線的轉折處連接,拉桿或張線的兩端與彎管連接,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彎管的后端連接,并且閉剖面橫梁的中部與拉桿或張線的后端連接,閉剖面橫梁的左、右端分別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車箱沒有屬于自己的箱底,用螺栓或快卸緊固件把車箱左、右側壁,靠背,一組橫梁連接成一體,便組裝成車箱,車箱側壁是薄壁梁或剛架或桁架結構,與組裝程序相反,取出螺栓或快卸緊固件,車箱被拆卸成左、右側壁,靠背,單個的橫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在車箱的前上方裝有可收放的前車座扶手,左、右扶手對稱,該扶手為懸臂梁結構,其根部用螺栓軸與扶手座鉸接,扶手座與靠背固接,放平的扶手平行地面,收起的扶手豎立在靠背的上方。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在三輪車的后端有一個能繞水平軸上下翻轉的端框,放下端框并定位,遠離水平軸的端框緣邊是一種對腳底提供反作用力的管梁或板梁,叫做固定搭腳梁,這是簡易搭腳架,或端框兩側有左右成對的支臂插套,一個快卸搭腳梁的兩端各有一個支臂插頭,端框兩側的支臂插套包容快卸搭腳梁兩端的支臂插頭,支臂插套與支臂插頭的配合為孔軸動配合,快卸搭腳梁兩端的支臂插頭能插裝入端框兩側任意一對支臂插套中,按需要的搭腳高度,在端框上插裝快卸搭腳梁,該插裝了快卸搭腳梁的端框就變成可調搭腳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對輪胎外緣施加摩擦力的剎車機構由剎車瓦、搖臂、剎車瓦軸構成,與輪胎外緣曲面接觸摩擦的結構叫做剎車瓦,搖臂的一端與剎車瓦固接成一體,搖臂另一端與剎車瓦軸固接或鉸接,剎車瓦軸安裝在三輪車的車體上,若固接,則剎車瓦軸、搖臂與剎車瓦一起相對車體轉動,若鉸接,則剎車瓦軸相對車體靜止,剎車瓦與搖臂一起相對車體轉動,剎車瓦摩擦曲面包容輪胎外緣曲面,剎車瓦對稱平面與輪胎對稱平面共面,該平面與剎車瓦軸的軸線交點叫做剎車瓦轉動中心,剎車瓦相對車輪的安裝方位特征是在接觸剎車瓦部位的輪胎瞬時切線速度指向剎車瓦轉動中心與車輪中心的連線,剎車時,操縱剎車手柄使剎車瓦向被止動的車輪外胎轉動并壓縮外胎,解除剎車時,操縱剎車手柄使剎車瓦背向輪胎轉動,脫離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前車座的座面邊緣包容驅車人的臀部坐姿接觸面邊緣,該座面基本部分的形狀為矩形,其前邊的突出部分為馬蹄形,座面安裝在平面展開形狀為矩形的板彈簧上,板彈簧左、右兩側向上彎邊的翻邊與座面用螺栓連接,板彈簧中部縱向的向下彎邊與下方的一個插管連接,前車座通過該插管安裝在三輪車的總體傳力結構上,當把該車座下降到最低位置時,本實用新型就構成了健身器械。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后車座的座面平面形狀為矩形,座面結構是一種單一的或復合的雙支持邊板彈簧,該板彈簧能提供肉眼可見的、明顯的彈性彎曲變形,一個支持邊通過軸鉸與車箱連接,另一個支持邊通過一組減震壓縮彈簧與車箱連接,在該彈簧組連接處,裝有壓緊彈簧的螺栓組,用于調節彈簧組開始出現壓縮位移的啟動壓力。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輪車,其特征是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為左右對稱的雙立柱折疊傘,四棱錐傘面的四條棱線與對應的四根傘條連接,右傘架由一個頂端有雙柱鉸接頭的立柱、一個前、后邊都有柱鉸的滑環接頭、兩個相同的撐桿、兩個相同的傘梁、兩個傘條、一個傘頂處的合頁接頭組成,撐桿兩端的柱鉸軸線相互平行,前、后撐桿上端分別與前、后兩個傘梁的中部叉耳鉸接,前、后兩個撐桿的下端分別與滑環接頭的前、后端鉸接,滑環接頭可沿立柱上下滑動,前、后兩個傘梁的內端分別與立柱頂端的雙柱鉸接頭鉸接,前、后兩個傘梁外端的交叉軸鉸接頭與傘條中部單耳鉸接,該交叉軸鉸接頭的轉軸軸線與傘梁軸線同軸,交叉軸鉸接頭可繞傘梁軸線、相對傘梁轉動,傘條頂端的叉耳與傘頂合頁接頭鉸接,用軸銷把它們鉸接成一個機構,立柱、撐桿、傘梁共面,當滑環接頭上移到開傘狀態,前、后兩個傘梁的軸線及其鉸點共線時,被鎖定,此時傘梁軸線及兩個傘條中心線構成三角形,側傘面被張開,側傘面隨傘條能一同繞傘梁軸線、相對立柱轉動,左側傘架與右側傘架對稱,用一個軸銷把傘頂處的左、右合頁接頭鉸接成一個合頁,合頁轉軸軸線與左、右傘面交線平行,當左、右滑環接頭均上移到位,被鎖定后,再把兩個立柱下端插裝到車箱上對應的插套內,于是,左、右傘面繞合頁轉軸轉動到位,該折疊傘被完全張開,至此,快裝快卸雙立柱車篷被安裝完畢,卸下車篷的程序與安裝車篷的程序相反,從車上取下車篷,分別轉動左、右兩側的立柱,使立柱與同側的傘條共面后,再把左、右兩側的滑環接頭下移到閉傘狀態,使傘條、傘梁、撐桿、立柱合攏,再合攏左、右傘架,與傘面一起折疊成閉傘狀態。
專利摘要單梁串座輕巧三輪車是一種剎車距離短、自重輕的家庭多用途三輪車。精簡掉已有三輪車的叉形底梁及兩根撐桿,用橫向梁把一個縱向梁與車箱左、右側壁連接成車體。后座的座面是板彈簧,其前、后邊分別用一組壓縮彈簧、軸鉸與車箱連接,后座兼車箱的減震箱底。共用靠背及大座面彈簧前座能提供坐靠姿勢登足驅車。為防止驅車人跌落,靠背上裝有收放扶手。靠背兩側有插套,用于插裝雙立柱折疊傘狀車篷,吊裝外掛。為提高貯存、運輸效率,車及車箱能卸成較小的組件。變車輪動能為剎車能的剎車機構,能同步對兩個后輪外胎施加或解除摩擦力。收起端框構成貨箱,可載物。放下端框構成有搭腳架、靠背、扶手的椅子,可載人。把前座調到低位,構成健身器械。
文檔編號B62K7/00GK2737653SQ0321858
公開日2005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10日
發明者盧長吉 申請人:盧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