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
背景技術:
自摩托車問世以來,給人們的交通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與小汽車相比顯現出許多缺點,如刮風下雨以及在冬天使用,感覺極大的不便,同時,駕乘摩托車人體暴露在外界,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對人的傷亡危脅極大,因此阻礙了摩托車的發展。故此開發設計一種既能充分保證駕乘人員的安全,又能有象駕乘小汽車一樣感覺的二輪轎式摩托車是人們始終追求的目標。
在[摩托車]雜志總第79期“經濟小汽車”一文中公開了一種兩輪全封閉轎式摩托車,該摩托車是在封閉車體兩側設有一對可根據行車速度自動控制其升降的兩個支承用小輪來實現的,但該車的結構復雜制造成本太高,加之兩個升降小輪的安裝位置及升降方式使該摩托車的寬度增大許多,體積龐大、笨重,造成使用及存放上的不便,所以一直沒有得到普及。另外還有一種較新的設計是在[世界發明]雜志2002年第8期封頁上公開的,該摩托車是在座式兩輪摩托車前部安裝圓弧形有機透明玻璃擋風板,并在車體頂部安裝防雨防曬篷,但這種二輪摩托車不能達到全封閉的目的。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現有技術設計制造的二輪轎式摩托車結構復雜生產成本太高的缺陷,提供一種經濟實用、安全方便結構輕巧的二輪轎式摩托車,讓人們真正享受到駕乘兩輪摩托車如同駕乘小汽車一樣的感覺,并得到摩托車特有的感覺,同時可有效緩解現代都市由于小汽車占地面積大、行車不便,以及排污較大而造成的城市交通擁擠及廢氣污染嚴重等現象,真正起到為城市交通消腫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由安裝在車架上的發動機變速箱系統、腳剎車踏板、空氣過濾器、電瓶電器系統、前轉向輪、后驅動輪、前輪支承架、后輪叉、油箱、載物箱、駕駛座椅、乘坐者座椅和安裝在車架外的轎式殼體構成;發動機變速箱系統安裝固定在車架的后部后驅動輪的前部、乘坐者座椅的下部,電瓶電器系統固定在駕駛座椅的下部,空氣過濾器固定在車架的后部,轉向前輪是通過前輪支撐架及前輪雙臂懸掛與車架連接固定的,在前輪支撐架上安裝控制前輪的轉向手把,驅動后輪是通過后輪叉及后減振器與車架連接的,油箱安裝在車架后部后驅動輪的上部,載物箱安裝在油箱上部;為保證人員上下車時車體平穩,以及在車輛慢行或停放時保持對車體的平衡及支撐作用,在駕駛座椅下部的車架上安裝一對可升降的小輪構成的車體平衡及支撐裝置,該裝置中的兩個支撐小輪是沿著車體縱向方向利用杠桿方式上下升降,或利用液壓方式垂直升降;利用杠桿方式升降時,由手動控制手柄、連接軸、彈性扁鋼、一對小輪、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鎖死裝置、開鎖手桿、固定軸座、導軌護架組成;手動控制手柄的中部為扁形柄體、底部可與連接軸連接;在手動控制手柄扁形柄體的右側安裝鎖死裝置,該裝置由卡舌、彈簧、卡舌連接桿、座架組成,在其另一側固定著導軌護架,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置于導軌護架及手動控制手柄扁形柄體之間,并固定在車架及車坐架上;一對小輪通過彈簧扁鋼分別固定在連接軸垂直方向兩側;連接軸通過固定軸座固定在車架上;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是在其同一圓弧線上的頂部開有數個可與鎖死裝置中的卡舌相配合的鎖死孔、在其底部開有一個特殊鎖死孔、該孔的深度大于其它鎖死孔深度,同時大于卡舌的舌體長度,當卡舌進入該孔后卡舌連接桿同時進入該孔而成為鎖死卡銷;在手動控制手柄上部的右側安裝杠桿式開鎖手桿,該開鎖手桿的下部與鎖死裝置中的卡舌連接桿連接,當需要將兩個小輪鎖死在支撐位置時、首先在向上搬動控制手柄的同時,將開鎖手桿向左搬動一下,當控制手柄可以向上搬動后松開開鎖手桿直到兩個小輪的支撐鎖死位置,當需要恢復兩個小輪水平位置時,只要向左搬動開鎖手桿的同時,向下搬動控制手柄直到兩個小輪的水平鎖死位置后松開開鎖手桿。
轎式殼體是用玻璃鋼或高強塑料成型的流線圓弧形殼體,也可用金屬材料加工成型,該殼體可方便的固定安裝在車架上,在車殼的左側安裝駕駛者用車門及乘坐者用車門,在駕駛者用車門上設計有應急左出腳門,在左出腳門的對稱位置即車殼右側裝有同樣的應急右出腳門,左右應急出腳門是在其出腳門的上部或前部安裝轉軸,使之與車門及車殼形成合頁式連接,該門的開啟和關閉方式可采用液壓自動控制式和用雙腳踢開式兩種,當采用后一種時應在轉軸處安裝收回式彈簧,以保證應急出腳門的自動關閉作用,同時為防止應急出腳門被車體振動時打開,在每個出腳門的下部鑲嵌永久磁鐵,并與鑲嵌在車殼及車門上的鐵片或磁鐵塊進行吸合,以達到應急出腳門自動關門后的緊閉效果;在轎式殼體上可以設置后視鏡、刮雨水器、擋風玻璃、通風窗、散熱百葉窗、保險杠、車燈等裝置,在車內還可以設置音響、小型空調等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由于采用了兩個應急出腳門及一對由車體內控制的車體支撐小輪來協同控制停車及起動時的車體平衡以達到行車過程中全封閉的效果,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重心低,車殼采用玻璃鋼或高強塑料及車殼兩側的前后保險杠,使行車安全達到最大限度的保證。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生產出豪華型標志產品、高檔型核心產品及實用型普及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車架上安裝的零部件正視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車架上安裝的零部件俯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衡支撐裝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鎖死裝置結構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整體外觀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頭部外觀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尾部外觀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發動機變速箱系統,2是腳剎車踏板,3是空氣過濾器,4是電瓶電器系統,5是前轉向輪,6是后驅動輪,7是前輪支承架,8是后輪叉,9是油箱,10是載物箱,11是駕駛座椅,12是乘坐者座椅,13是轉向手把,14是后減振器,15是手動控制手柄,16是連接軸,17是一對小輪,18是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19是鎖死裝置,20是開鎖手桿,21固定軸座,22是導軌護架,23是彈簧扁鋼,24是卡舌,25是彈簧,26是卡舌連接桿,27是座架,28是駕駛者用車門,29是乘坐者用車門,30是應急左出腳門,31是應急右出腳門,32是后視鏡,33是刮雨水器,34是擋風玻璃,35是通風窗,36是散熱百葉窗,37是保險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首先在車架上安裝發動機變速箱系統(1)、腳剎車踏板(2)、空氣過濾器(3)、電瓶電器系統(4)、前轉向輪(5)、后驅動輪(6)、前輪支承架(7)、后輪叉(8)、油箱(9)、載物箱(10)、駕駛座椅(11)和乘坐者座椅(12);發動機變速箱(1)安裝固定在車架的后部后驅動輪(6)的前部、乘坐者座椅(8)的下部,電瓶電器系統(4)固定在駕駛座椅(11)的下部,空氣過濾器(4)固定在車架的后部,轉向前輪(5)是通過前輪支承架(7)及前輪雙臂懸掛與車架連接固定的,在前輪支撐架(7)上安裝控制前輪的轉向手把(13),驅動后輪(6)是通過后輪叉(8)及后減振器(14)與車架連接的,油箱(9)安裝在車架后部后驅動輪(6)的上部,載物箱(10)安裝在油箱(9)上部;為保證人員上下車時車體平穩,以及在車輛慢行或停放時保持對車體的平衡支撐作用,在駕駛用座椅(11)下部的車架上安裝一對可升降的小輪構成的車體平衡及支撐裝置,該裝置中的兩個支撐小輪是沿著車體縱向方向利用杠桿方式上下升降;它是由手動控制手柄(15)、連接軸(16)、一對小輪(17)、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18)、鎖死裝置(19)、開鎖手桿(20)、固定軸座(21)、導軌護架(22)彈簧扁鋼(23)組成;手動控制手柄(15)的中部為扁形柄體、底部可與連接軸(16)連接;在手動控制手柄扁形柄體的右側安裝鎖死裝置(19)詳見圖4,該裝置由卡舌(24)、彈簧(25)、卡舌連接桿(26)、座架(27)組成;在手動控制手柄扁形柄體的另一側固定著導軌護架(22),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18)置于導軌護架(22)及手動控制手柄的扁形柄體之間,并固定在車架及車坐架上;一對小輪(17)通過彈簧扁鋼(23)分別固定在連接軸(16)的垂直方向兩側;連接軸(16)通過固定軸座(21)固定在車架上;圓弧形導軌式鎖死板(18)是在其同一圓弧線上的頂部開有數個可與鎖死裝置中的卡舌(24)相配合的鎖死孔、在其底部開有一個特殊鎖死孔、該孔的深度大于其它鎖死孔深度,同時大于卡舌(24)的舌體長度,當卡舌(24)進入該孔后卡舌連接桿同時進入該孔而成為鎖死卡銷;在手動控制手柄(15)上部的右側安裝杠桿式開鎖手桿(20),該開鎖手桿的下部與鎖死裝置中的卡舌連接桿(26)連接,當需要將兩個小輪鎖死在支撐位置時、首先在向上搬動控制手柄(15)的同時,將開鎖手桿(20)向左搬動一下,當控制手柄(15)可以向上搬動后松開開鎖手桿(20)直到兩個小輪的支撐鎖死位置,當需要恢復兩個小輪水平位置時,只要向左搬動開鎖手桿(20)的同時,向下搬動控制手柄(15)直到兩個小輪的水平鎖死位置后松開開鎖手桿(20)。
轎式殼體是用玻璃鋼或高強塑料成型的流線圓弧形殼體,也可用金屬材料加工成型,該殼體可方便的固定安裝在車架上,在車殼的左側安裝駕駛者用車門(28)及乘坐者用車門(29),在駕駛者用車門(28)上設計有應急左出腳門(30),在左出腳門的對稱位置即車殼右側裝有同樣的應急右出腳門(31),左右應急出腳門是在其出腳門的上部安裝轉軸,使之與車門及車殼形成合頁式連接,該門的開啟和關閉方式采用雙腳踢開式,同時在轉軸處安裝收回式彈簧,以保證應急出腳門的自動關閉作用,同時為防止應急出腳門被車體振動時打開,在每個出腳門的下部鑲嵌永久磁鐵,并與鑲嵌在車殼及車門上的鐵片或磁鐵塊進行吸合,以達到應急出腳門自動關門后的緊閉效果;在轎式殼體上可以設置后視鏡(32)、刮雨水器(33)、擋風玻璃(34)、通風窗(35)、散熱百葉窗(36)、保險杠(37)、車燈等裝置,在車內還可以設置音響、小型空調等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它由兩輪摩托車和安裝在其外部的轎式殼體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輪摩托車的車架下部設置有一對可沿車體縱向方向升降的小輪(17)構成的車體平衡及支撐裝置,在轎式殼體的左右側分別設置有應急出腳門(30、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輪摩托車的部件的安裝位置,可根據降低重心及平衡車體的需要進行下述的調整發動機變速箱系統(1)置于車體后部的乘坐者座椅(12)下部的車架上;電瓶電器系統(4)置于駕駛用座椅(11)下部的車架上;油箱(9)置于驅動后輪(6)的上部;載物箱(10)置于油箱(9)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可升降的小輪(17)構成的車體平衡及支撐裝置,可利用杠桿方式通過手動控制手柄(15)或利用液壓方式通過按扭對小輪沿著車體縱向方向的升降進行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輪轎車式摩托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應急出腳門(30、31)為向外打開式,在其門的上部或前部安裝向外打開式的活頁轉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輪轎式摩托車。目前人們普遍使用的兩輪摩托車常常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且人體暴露在外,危險性大,易出交通事故。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輪摩托車的外部設置轎式殼體,殼體兩側設置應急出腳門,在摩托車車架上設置有一對可升降的小輪構成的車體平衡及支撐裝置,同時為了降低車輛重心及平衡重量,可將摩托車的油箱發動機等部件的安裝位置在車架上做適度的調整。本實用新型可達到行車過程的全封閉效果,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重心低,體積小,行車方便,利于推廣。
文檔編號B62K11/00GK2592497SQ0321840
公開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6日
發明者郭祿華 申請人:郭祿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