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慣性助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驅動自行車行進的助力裝置,尤其是自行車高速行駛及滑行時的慣性助力器。
目前,公知的自行車,是靠人的腳力作用鏈輪,驅動自行車行進,體力消耗大,當自行車停止人力作用時,僅靠人和自行車的慣性滑行前進,由于地面磨擦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滑行距離較近,致使人的休息時間較短,不利于體力恢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自行車慣性助力器,它不僅能輕松地啟動慣性輪,使之達到一定轉速后,能帶動自行車驅動輪轉動,而且在自行車停止人力作用后,還能驅動自行車向前運動較遠的距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驅動鏈輪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一側端部。慣性輪為園形,其直徑小于驅動輪直徑,其中心處為輪套,慣性輪套由慣性輪軸承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的另一側,與輻條相鄰;慣性齒輪與慣性輪套固定套接。主動齒輪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上,位于慣性輪外側。第一過橋齒輪與第二過橋齒輪連體,分別由第一過橋齒輪軸承和第二過橋齒輪軸承固定套接在過橋齒輪軸上;靠近第一過橋齒輪的過橋齒輪軸端,固定在支座上。主動齒輪與第一過橋齒輪嚙合,第二過橋齒輪與慣性齒輪嚙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因慣性輪與驅動輪軸套為軸承配合,不太費力就能啟動慣性輪,當慣性輪達到一定轉速,慣性輪依靠其慣性力帶動驅動輪運轉,人們在非常省力的情況下就能維持自行車較高速行駛,當人力作用停止時,由于慣性輪慣性力作用,能驅動自行車滑行較遠的距離,使人得到較長時間的休息,以便恢復體力。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自行車慣性助力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驅動鏈輪4固定套接驅動輪軸套7一側端部。慣性輪9為園形,直徑490mm,其中心處為輪套5,其遠離園心環形的壁厚大于近離園心部分,慣性輪套5由慣性輪軸承6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7另一側,與輻條10相鄰;慣性齒輪3固定套接慣性輪套5,主動齒輪8固定套接驅動輪軸套7,位于慣性輪套5外側。第一過橋齒輪11與第二過橋齒輪1連體,分別由第一過橋齒輪軸承12和第二過橋齒輪軸承2固定套接過橋齒輪軸13,靠近第一過橋齒輪11的過橋齒輪軸13端部固定在支座14上。主動齒輪8與第一過橋齒輪11嚙合,第二過橋齒輪1與慣性齒輪3嚙合。主動齒輪8齒數為25個,第一過橋齒輪11齒數為23個,第二過橋齒輪1齒數為10個,慣性齒輪3齒數為35個,上述齒輪均為正齒輪,模數為2。
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慣性助力器,它包括驅動輪軸套(7)和驅動鏈輪(4),驅動鏈輪(4)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7)一側端,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慣性輪(9)、慣性齒輪(3)、慣性輪套(5)、慣性輪軸承(6)、主動齒輪(8)、第一過橋齒輪(11)、第二過橋齒輪(1)、第一過橋齒輪軸承(12)、第二過橋齒輪軸承(2)、過橋齒輪軸(13)和固定支座(14),慣性輪(9)為園形,直徑小于自行車驅動輪直徑,其中心處為輪套(5),慣性輪套(5)由慣性輪軸承(6)固定套接在驅動輪軸套(7)另一側,與輻條(10)相鄰,慣性齒輪(3)固定套接慣性輪套(5);主動齒輪(8)固定套接驅動輪軸套(7),位于慣性輪套(5)外側;第一過橋齒輪(11)與第二過橋齒輪(1)連體,分別由第一過橋齒輪軸承(12)和第二過橋齒輪軸承(2)固定套接過橋齒輪軸(13);靠近第一過橋齒輪(11)的過橋齒輪軸(13)端,固定在支座(14)上;主動齒輪(8)與第一過橋齒輪(11)嚙合,第二過橋齒輪(1)與慣性齒輪(3)嚙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行車在較高速行駛及滑行時的慣性助力器,它解決了人們騎自行車消耗體力大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慣性輪(9)、慣性齒輪(3)、主動齒輪(8)、第一過橋齒輪(11)、第二過橋齒輪(1)、過橋齒輪軸(13)、固定支座(14)及軸承等組成,慣性輪套(5)由慣性輪軸承(6)固定套接驅動輪軸套(7),主動齒輪(8)與第一過橋齒輪(11)嚙合,第二過橋齒輪(1)與慣性齒輪(3)嚙合。該技術應用于自行車制造業,使用該產品,人們在騎車時,感到既輕便又省力。
文檔編號B62M1/10GK2502988SQ01262400
公開日2002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徐長慧 申請人:徐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