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車身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車身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電動車車身框架。
背景技術:
我們知道,車身和車架是一般機動車的主要部件,傳統的車輛車架與車身結構分開設計,再裝配連接在一起。其設計、制造復雜,零部件要求嚴格,設備工裝模具投入大,見效周期長。這樣整體車身重量也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用,制作裝配簡便,具有重量輕,模具設備投入少的特點,集車架與車身于一體的整體電動車車身框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機倉部分、駕駛室部分、后尾箱部分、車底板部分,各部分由薄壁圓管與方管、薄板組成,之間通過焊接聯成一體,組成整體車身框架。
本實用新型車身框架為環保型電動車專門開發設計的一種新型結構。其形體短小精悍;前風擋流線弧度大,視野好,空氣阻力小,有利于高速行駛。此結構與外板采用粘接方式聯接,還有利于車身外板材料的選擇變化。對照現有技術,其結構簡單實用,制作裝配簡便,具有重量輕,模具設備投入少的特點,集車架與車身于一體,在毛坯類型和制造工藝上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前機倉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駕駛室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車底板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從圖1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機倉部分1、駕駛室部分2、后尾箱部分3、車底板部分4,各部分主要由薄壁圓管與方管、薄板組成,之間通過焊接聯成一體,組成整體車身框架。
本實用新型前機倉部分1主要由薄壁方形管組焊而成,呈方型結構,包括前減振器支架11、連接上梁12、上擺臂連接架13、下擺臂連接架14等。如圖2所示。減少了車架結構的復雜制作,根據本電動車前驅特點,這部分是整車的動力系統(電機)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的存放地。由于無車架,前橋及上、下擺臂均固定在此部分結構上。結構布置緊湊。
如圖3所示,駕駛室部分2主要由薄壁元管成形后組焊成,呈流線型結構,包括風擋下框21、與前機倉部分1連接梁22、前風擋圓弧管23、側風擋圓弧管24、方向盤固定支架25、縱梁26、風擋上框27、后立柱28、后尾箱連接管29、座椅30等,大大降低了車身復雜結構的制作,零件數量大大減少,焊接工作量小,結構設計合理,在碰撞時,車身結構的縱梁能夠吸收碰撞能量的大部分,前車身發生有控制的變形使駕駛員艙區域保持穩定,增加了駕駛員的安全性。因此它的防碰撞性好。改動性好,內部空間大,有利于玻璃與車身外板的制作安裝。
后尾箱部分3包括了后尾箱上管架31、后排座椅固定座32和后尾箱框架33、后減振器支架34,主要由薄壁元管和薄板組焊而成。此框架充分利用了后排座椅的下部空間,制作了后尾箱部分。后橋及后減震也都與后底板聯接,結構承載能力強,便于改變車形。
如圖4所示,車底板部分4主要由薄底板41成形件組焊而成,其是承載式車身底板,外形呈八邊形的框架結構,中間設有中字型的框架42,周邊框架43采用鋁合金型材制作,底板41采用鋁質蜂窩板制作,周邊框架43與底板41鉚接連接。它具有重量輕、強度好等特點。本實用新型周邊框架底部呈圓弧結構,其與車身弧度相附合,這種鋁型材制造模具簡單,型材制造容易,成本低。本實用新型中間框架42采用方管框架,其中間的底盤空間可作電瓶盒,用來放置電瓶。電瓶盒和底板融為一體,可以充分地利用底盤空間,足夠大的底盤空間同時為電瓶的存放提供了充足的場所。上面放置座椅,充分利用空間,由于是成形件組焊重量輕,制作簡單,與前機倉、后尾箱部分組焊成一體。
本實用新型車身框架作為車身內部結構與外板采用粘接方式聯接,制作簡單,這樣,也有利于車身外板材料的選擇變化。在毛坯類型和制造工藝上發生了變革。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機倉部分、駕駛室部分、后尾箱部分、車底板部分,各部分由薄壁圓管與方管、薄板組成,之間通過焊接聯成一體,組成整體車身框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前機倉部分呈方型結構,包括前減振器支架、連接上梁、上擺臂連接架、下擺臂連接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駕駛室部分呈流線型結構,包括風擋下框、與前機倉部分連接梁、前風擋圓弧管、側風擋圓弧管、方向盤固定支架、縱梁、風擋上框、后立柱、后尾箱連接管、座椅。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后尾箱部分包括后尾箱上管架、后排座椅固定座和后尾箱框架、后減振器支架,主要由薄壁元管和薄板組焊而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車身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車底板部分外形呈八邊形的框架結構,中間設有中字型的框架,周邊框架采用鋁合金型材制作,底板采用鋁質蜂窩板制作,周邊框架與底板鉚接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車身框架,其包括前機倉部分、駕駛室部分、后尾箱部分、車底板部分,各部分主要由薄壁圓管與方管、薄板組成,之間通過焊接聯成一體,組成整體車身框架。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制作裝配簡便,具有重量輕,模具設備投入少的特點,集車架與車身于一體,在毛坯類型和制造工藝上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
文檔編號B62D23/00GK2513870SQ01261928
公開日2002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27日
發明者徐承禮, 張海濤, 楊德良 申請人:山東黑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