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車頭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僅使車頭作180°轉動的自行車車頭機構。
眾所周知,一般自行車車頭均可作360°旋轉,這種結構很容易因偏轉過度而使騎行者受到意外傷害,因此現有自行車車頭機構不夠穩固和安全。
有鑒于此,本發明人乃積極開發研究,期能對自行車車頭機構加以適當改進,而使其更具實用性。然而,總算皇天不負苦心人,本發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制造多年的經驗及長期努力研究和試驗,終于開發設計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而可以嘉惠所有的消費者及產業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以使自行車頭僅能作180°偏轉,從而避免因偏轉過大而使騎行者造成意外傷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在自行車車頭機構的蓋體外緣適當位置凸伸一卡部,并在自行車車頭機構頂掣體外緣適當位置設置可與卡部相互卡合的凸部。
對上述結構的車頭機構,車頭的轉動將帶動蓋體轉動,而當車頭轉到180°時,蓋體外緣所形成的卡部將卡合于頂掣體外緣的凸部,從而對車頭產生頂掣力,使車頭的轉動角度不能超過180°,進而可防止因車頭偏轉過大而使騎行者造成意外傷害。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技術特征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動作剖面示意圖。
參考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主要包括車龍頭10、螺帽20、蓋體30、軸承滑輪40和頂掣體50以及套桿60。
車龍頭10內形成中空狀,而蓋體30設有用于穿入車龍頭10的容置孔31,其外緣適當位置設有卡部32。頂掣體50亦設有用于穿入車龍頭10的容置孔51,其外緣適當位置形成有凸部52。套桿60上形成有螺紋柱61。
本實用新型組裝時,將車龍頭10穿過螺帽20、蓋體30、軸承滑輪40和頂掣體50后,再與套桿60上的螺紋柱61相螺合,而使螺帽20、蓋體30、軸承滑輪40和頂掣體50包覆于車龍頭10與套桿60之間,如此即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
參考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使用時,車頭轉動將帶動蓋體30轉動,而當車頭轉動180°時,蓋體30外緣所形成的卡部32將卡合于頂掣體50外緣的凸部52,從而對車頭產生一頂掣力,使車頭轉動角度無法超過180°,進而可防止因偏轉角度過大而使騎行者造成意外傷害。
由以上所述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的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完全克服現有自行車車頭機構的缺點,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較高的產業利用價值。
綜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在結構設計、實用性和成本效益諸方面,確實完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故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敬請鈞局早日審查批準。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包括車龍頭、螺帽、蓋體、軸承滑輪和頂掣體以及套桿;車龍頭內部形成中空狀,蓋體上設有用于穿入車龍頭的容置孔;頂掣體亦設有用于穿置車龍頭的容置孔,套桿上形成有螺紋柱;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蓋體的外緣適當位置形成有卡部,而頂掣體外緣適當位置形成有可與卡部相互卡合的凸部。
專利摘要改進的自行車車頭機構主要包括車龍頭、螺帽、蓋體、軸承滑輪和頂掣體以及套桿。蓋體外緣適當位置凸伸出一卡部,頂掣體外緣適當位置凸伸出凸部。當車頭帶動蓋體轉動180°時,蓋體外緣所形成的卡部將卡合于頂掣體外緣的凸部并對車頭產生頂掣力,使車頭的轉動角度不能超過180°,從而可防止因車頭偏轉過大而造成騎行者的意外傷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穩固,安全性強,特別適于作為自行車車頭機構。
文檔編號B62K21/00GK2464619SQ01201789
公開日2001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22日
發明者李坤元 申請人:李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