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剎車控制器,尤指一種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
按,諸多醫療器材中,有一種供年長者或行動不便者扶持而利于行走的人力推車助行器,該助行器在把手處裝有控制把手的剎車裝置,以適當控制助行器的移動狀態及配合使用者的行走;此外,一般的嬰兒車、購物車等人力推行車也均設有剎車裝置。
常見人力推行車的剎車裝置不外乎以把手處所裝設的剎車把手在握扳時,由剎車纜線的內索體扯動剎車裝置的相關機構使車輪剎止。但,若剎車把手的扳動由原始常態的剎止狀態解掣,而放開剎車把手而能自動剎車,其剎車的模式較習知技術會更方便,而且使用者操控會更省力。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剎車纜線內、外索體相對伸縮,在扳動單一剎車把手時,可控制車輪剎止或解掣方便的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在車輪的輪側設有剎止盤,輪架對應側設有制動座,制動座至剎車把手間接設較其直線距離長的剎車纜線,其特征在于車輪與剎止盤通過軸桿樞接在輪架上,輪架對應側設有相對剎止盤可位移的制動座,并設一彈性元件推頂制動座,使其底端抵接在剎止盤下盤緣;剎車纜線一端以外索體固接制動座,而內索體活動穿置制動座固連于輪架上,纜線另一端接設在剎車把手上;通過剎車纜線的動作可實現剎止或解掣。
本實用新型用新型還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上述輪架以一固定栓的內側固結一導引塊與制動座上的凹槽相對套合,且制動座配合軸桿的穿置設有一長槽孔,使該制動座相對剎止盤借其凹槽、長槽孔的空間可有限位移,而剎車纜線的內索體固接在固定栓上。
上述制動座底端設有與剎止盤下盤緣設有的齒面相嚙合的齒體。
上述制動座頂端相離剎止盤上盤緣的適當距離處還設有另一齒體。
上述剎止盤相對車輪的輪軸座于其間設有一接合盤,接合盤定位于輪軸座受一彈性元件軸向推頂而無法相對轉動,但,相對剎止盤的接合盤的側面設有一鈄抵面,剎止盤對應側設有一凹陷面,在彈性元件的推頂下,接合盤的斜抵面與剎止盤的凹陷面相抵對合,使剎止盤相對車輪可作有限度的轉動。
現通過以下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配合助行器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搭配轉盤的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配合助行器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一)。
圖8、為本實用新型轉盤的動作示意圖(一)。
圖9、為本實用新型轉盤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二)。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剎止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剎止盤的組合示意圖。
參見
圖1、2、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主要包括剎車把手1、車輪2、輪架3、制動座4及剎車纜線5組成,其中,二剎車把手1分別控制二后車輪2,而置于左、右車輪兩邊的剎車裝置是相同的,故可以同一模式各別控制左、右邊的剎車狀態;其單邊剎車裝置是在車輪2輪側固設一剎止盤21,輪架3對應側設一制動座4,制動座4至剎車把手1間接設一比其直線距離長的剎車纜線5,車輪2與剎止盤21通過軸桿22樞接在輪架3上,剎止盤21的周緣設有齒面211,輪架3以一固定栓31的內側固結一導引塊32與制動座4上的凹槽41相對套合,且制動座4配合軸桿22的穿置設有一長槽孔42,使制動座4相對樞接在輪架3的車輪2的剎止盤21上。為利用其凹槽41、長槽孔42的空間有一定限度的位移,制動座4受一彈性元件43的推頂以底端抵接在剎止盤21的下盤緣,制動座4底端設有與剎止盤21齒面211相嚙合的齒體44;另,剎車纜線5一端以外索體51固接制動座4,而內索體52活動穿置制動座4,并固連在輪架3上的固定栓31上,纜線5另一端則接設在剎車把手1上。
在剎車把手1末操作車輪2時,車輪處于原始常態(如
圖1所示),制動座4受彈性元件43推頂,以其凹槽41、長槽孔42相對輪架3上的導引塊32與軸桿22呈一上移定位狀態,同時,制動座4底端齒體44嚙抵在剎止盤21下盤緣齒面211上而咬定,使車輪2被剎止。
參見圖3、需解除車輪2的剎止狀態時,可扳動剎車把手1,該剎車把手1一經扳動,剎車纜線5的內索體52即被拉伸,相對使外索體51相抵剎車把手1的樞座11受抵壓,使整段外索體51具有一擠縮作用而產生反撓伸進而推壓制動座4(見圖中箭頭方向)、壓縮彈性元件43以其凹槽41、長槽孔42相對導引塊32與軸桿22呈下移狀態,制動座4底端的齒體44則脫離剎止盤21下盤緣的齒面211,使車輪2轉動。
上述實施例主要運用左、右兩邊的剎車把手1分別控制左、右車輪2的形態。又一活動狀態,如圖4所示,制動座4頂端形成另一齒體45,齒體45對應制動座4如上述底端齒體44脫離剎止盤21下盤緣齒面211的狀態為相離狀態一樣,剎止盤21上盤緣與制動座4頂端形成另一齒體45之間有一距離(見圖7)仍可實現解掣狀態;再者,如圖5、6所示,若單獨扳動剎車把手1之一來控制左、右車輪由剎止狀態解掣時,只需利用車輪的剎車裝置配合一特設的轉盤分接剎車纜線即可,如將相接二車輪2的制動座4的剎車纜線5A同接于一轉盤6的轉體61上,即可被轉體61單一旋轉而帶動;此時剎車把手1至轉盤6間設有另段剎車纜線5B,其內索體52B乃穿置于轉體61的曲溝611上,以同一索體的兩端相連二剎車把手1,二剎車把手1均可連動轉體61,任一剎車把手1的單獨扳動均可通過轉盤6,使相接的二制動座4的剎車纜線5A被牽動而控制剎車狀態,還可配合剎車把手1選用雙向扳動而定位。
參見圖7、8、當扳動其一剎車把手1而拉動剎車纜線5B相連的內索體52B時,穿置于轉盤6內轉體61曲溝611的內索體52B因被拉動的頭段緊抵曲溝611而可瞬時帶動轉體61旋移,使相對轉盤6下段的剎車纜線5A的內索體52A被拉伸,外索體51A與上述實施例相同,即推壓制動座4使底端齒體44脫離剎止盤21下盤緣齒面211,使車輪2處于可轉動的狀態。又,穿置轉體61曲溝611的內索體52B一經轉體61旋移后,其穿過曲溝611的內索體52B后段受擠縮,故其后段內索體52B反推使索體相對曲溝611的緊抵力減少,致使內索體52B被扯動的距離無法完全帶動轉體61而僅形成適當的連動轉移角度,且轉體61在被帶動定位后,受擠縮的內索體52B后段即回復緊抵度,此時,再扳動另一剎車把手1,如圖9、10所示,原先內索體52B的后段成為一拉動起始端,其動作形態與上相同,乃使轉盤6的轉體61再被帶動予以旋移,而以此轉移角度造成制動座4受下段剎車纜線5A外索體51A的推壓更加下移,進而使頂端另設的齒體45向下抵接剎止盤21上盤緣的齒面211,以剎止車輪2。
此外,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若扳動剎車把手1實施剎車,其制動座4底端齒體44直接嚙抵在剎止盤21下盤緣齒面211而咬定,使車輪2被突然剎止鎖死,對此情形,本實用新型可提供一改良方案,參見
圖11、12所示,剎止盤21相對車輪2的輪軸座23之間設一接合盤24,接合盤24相對輪軸座23對接的插軸241與軸孔231端緣各形成有凸塊242與卡槽232,供接合盤24定位于輪軸座23內無法相對轉動;輪軸座23內設入一彈性元件25軸向推頂接合盤24,接合盤24相對剎止盤21的一側形成一斜抵面243,剎止盤21對應側設有一凹陷面212,當彈性元件25推頂接合盤24時,斜抵面243與凹陷面212伸抵并對合,使剎止盤21相對接合盤24可有限度的轉動,即使剎止盤21被咬定鎖死,車輪2仍可略作轉動而隨后剎止。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是利用剎車纜線內、外索體相對伸縮及轉盤的特性,實現多種剎車的結構和方法,其設計巧妙,與習有技術相比,使用時更便利,不僅可同時操控剎車把手,而且可擇一選用把手,均可達到控制左、右車輪的剎車或解掣的功能,故對年長者或依車行走的人均適用,且整體結構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
權利要求1.一種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在車輪的輪側設有剎止盤,輪架對應側設有制動座,制動座至剎車把手間接設較其直線距離長的剎車纜線,其特征在于車輪與剎止盤通過軸桿樞接在輪架上,輪架對應側設有相對剎止盤可位移的制動座,并設一彈性元件推頂制動座,使其底端抵接在剎止盤下盤緣;剎車纜線一端以外索體固接制動座,而內索體活動穿置制動座固連于輪架上,纜線另一端接設在剎車把手上;通過剎車纜線的動作可實現剎止或解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輪架以一固定栓的內側固結一導引塊與制動座上的凹槽相對套合,且制動座配合軸桿的穿置設有一長槽孔,使該制動座相對剎止盤借其凹槽、長槽孔的空間可有限位移,而剎車纜線的內索體固接在固定栓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動座底端設有與剎止盤下盤緣設有的齒面相嚙合的齒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動座頂端相離剎止盤上盤緣的適當距離處還設有另一齒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剎止盤相對車輪的輪軸座于其間設有一接合盤,接合盤定位于輪軸座受一彈性元件軸向推頂而無法相對轉動,但,相對剎止盤的接合盤的側面設有一鈄抵面,剎止盤對應側設有一凹陷面,在彈性元件的推頂下,接合盤的斜抵面與剎止盤的凹陷面相抵對合,使剎止盤相對車輪作有限度的轉動。
專利摘要一種人力推行車的剎車控制器,在車輪的輪側固設剎止盤,輪架對應側設有相對剎止盤可位移且受一彈性元件推頂的制動座,并以其底端抵接剎止盤下盤緣,剎車纜線一端以外索體固接制動座,內索體活動穿置制動座固連于輪架上,另一端設接在剎車把手上;當扳動剎車把手拉動剎車纜線時,可使制動座底端脫離剎止使車輪轉動;另,剎車纜線還可分接于一轉盤,并使二剎車把手均可經剎車纜線連動轉盤而帶動制動座,以實現剎止或解掣的功能。
文檔編號B62B5/04GK2460406SQ0120050
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15日
發明者李永川 申請人:雅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