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燃料箱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指示功能的燃料箱蓋。
例如在機動兩輪車中,在向燃料箱內補充燃料時要將裝卸于供油口上的燃料箱蓋卸下后進行,而燃料補充結束后,通過鎖定機構將裝到供油口上的燃料箱蓋鎖定在安裝狀態。
但是,在現有的燃料箱蓋中,不具有能夠對其切實安裝在燃料箱上并處于鎖定狀態這一點加以確認的手段。
本發明是針對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目視很容易確認其裝卸狀況的燃料箱蓋。
為實現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的特征是,設置有能夠與裝卸于燃料箱供油口上的燃料箱蓋的裝卸動作連動而彼此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動部件,設在各滑動部件上的兩種標識與該燃料箱蓋裝卸時相對應地顯現在指示窗。
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明的特征是,在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明中,設置有通過施力機構對前述滑動部件施加使之分離的作用力的、同與該燃料箱蓋的裝卸動作相連動地滑動的密封部件一體移動的銷部件,以及可與該銷部件相接合的凸輪部件;在安裝燃料箱蓋時使前述凸輪部件移動從而通過前述施力機構使得前述滑動部件相靠近。
因此,根據本發明,與燃料箱蓋的裝卸動作連動而彼此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動部件上所設的兩種標識與該燃料箱蓋裝卸時相對應地顯現在指示窗,因此,可通過目視由該標識很容易確認燃料箱蓋的裝卸狀況。
由以上說明可知,根據本發明,設置有能夠與可相對于燃料箱供油口自由進行裝卸的燃料箱蓋的裝卸動作連動而彼此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動部件,設在各滑動部件上的兩種標識與該燃料箱蓋裝卸時相對應地顯現在指示窗處,因此,可獲得這樣的效果,即,燃料箱蓋的裝卸狀態可通過目視很容易地加以確認。
圖1是輕型機動兩輪車的側視圖。
圖2是輕型機動兩輪車的主開關部分的俯視圖。
圖3是展現本發明所涉及的燃料箱蓋的裝卸結構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所涉及的燃料箱蓋的俯視圖。
圖5是展現打開(取下)后燃料箱蓋的狀態的剖視圖和展現此時指示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6是展現關閉(裝上)后燃料箱蓋的狀態的剖視圖和展現此時指示部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7是取下外殼后的蓋底座的仰視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形式進行說明。
圖1是輕型機動兩輪車1的側視圖,該圖中,2是位于車體前方上部的頭管,在該頭管2內貫穿有未圖示的可轉動的轉向軸。并且,在轉向軸的上端安裝有車把3,該轉向軸的下端安裝有前叉4,在該前叉4的下端軸支承有可自由轉動的前輪5。
在這里,在頭管2的上部固定有主開關6,該主開關6上一體地設置有對車把3的轉動加以鎖定的車把鎖定機構7。
此外,從前述頭管2的中間部位起,有下延管8朝車體后方(圖1的右方)向斜下方延伸,從該下延管8的下端部附近起,設置有向車體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對車座軌式框架9。
在連結固定在上述車座軌式框架9上的支架10上,通過樞軸12對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的前端部進行支承而使之能夠上下自由搖動。并且,在從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的后部向車寬方向延伸的車軸13上支承有可自由轉動的后輪14,而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與后輪14通過設置在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的后端部與車座軌式框架9之間的減振器5而懸架在車體上。此外,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是將發動機和傳動機構組合成一體而作為一個組件構成,設置在車體的左側,在其上部配置有空氣濾清器16和化油器17。
此外,在上述組合式搖動型發動機11的上方配置有車座18,該車座18的下方配置有儲存箱19,該儲存箱19的后方配置有燃料箱20。車座18能夠以設置在其前端部的鉸鏈軸21為中心上下轉動而開合,在其處于關合狀態時通過車座鎖定機構22將其鎖定。另外,前述儲存箱19內可存放未圖示的頭盔。
另外,在前述燃料箱20的上部豎立設置的給油管23的上部覆蓋著燃料箱蓋24。在該燃料箱蓋24上組裝有在該燃料箱蓋24處于安裝狀態時將其鎖定的燃料箱蓋鎖定機構。對該燃料箱蓋鎖定機構在后面詳述。
而且,在本實施形式所涉及的輕型機動兩輪車1中,通過前述主開關6的鑰匙操作,除了能夠實現電源的ON/OFF之外,還能夠驅動前述車把鎖定機構7和車座鎖定機構22以及燃料箱蓋鎖定機構,從而對車把3進行鎖定和解鎖,對車座18和燃料箱蓋24的鎖定狀態分別予以解除。
即,主開關6同車座鎖定機構22以及燃料箱蓋鎖定機構之間分別通過拉線25、26相連結,主開關6的鑰匙操作力通過拉線25、26分別傳遞到車座鎖定機構22和燃料箱蓋鎖定機構而對它們進行驅動,以此分別將車座18和燃料箱蓋24的鎖定狀態解除。而車把3的鎖定和解鎖是通過主開關6的鑰匙操作直接進行的。
在這里,結合圖2對主開關6的結構進行說明。圖2是主開關部分的俯視圖。
主開關6由筒體27、嵌插在該筒體27的內部并能夠轉動的轉芯28、以及可卡住轉芯28使之能夠相對于筒體27實現離合的未圖示的轉向器等構成,在轉芯28的上表面開有可插入鑰匙29(參照圖3)的鑰匙孔28a。
并且,在筒體27上表面的鑰匙孔28a周圍的既定位置上,標有英文“ON”、“OFF”、“OPEN”、“LOCK”、“PUSH”等字樣,而且還標有表示補充燃料的“加油站標志”30。
當將鑰匙29插入朝向“OFF”位置開口的鑰匙孔28a時,內裝于轉芯28內的未圖示的轉向器被收入轉芯28內而解除轉芯28與筒體27之間的卡合關系,轉芯28將能夠在筒體27內轉動,并且通過推壓能夠在軸向上位移。
另一方面,安裝在筒體27下部的支架31通過螺栓32安裝在前述頭管2上,在該支架31上保持有可沿圖示箭頭方向自由滑動的鎖定桿33。該鎖定桿33連結在與轉芯28一起轉動的未圖示的曲軸上,能夠與轉芯28的轉動連動地沿圖示箭頭方向滑動,由它和形成于前述前叉4上的鎖定孔4a構成了前述車把鎖定機構7(參照圖1)。
于是,當將插入如前所述朝向“OFF”位置的鑰匙孔28a內的鑰匙29不作其它動作(即不對轉芯28進行推壓)地順時針轉動到“ON”位置時,將變成通電狀態而能夠啟動發動機。之后,當將鑰匙29從“ON”位置順時針轉動到“OPEN”位置時,可向圖示箭頭方向拉動拉線25而驅動前述車座鎖定機構22(參照圖1),將該車座鎖定機構22對車座18的鎖定解除,該車座18便能夠以鉸鏈軸21為中心向上方轉動而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地打開,從而將儲存箱19打開。而當將車座18以鉸鏈軸21為中心向反方向轉動而將其關合時,該車座18將以該狀態被車座鎖定機構22鎖定而不能夠開合。
此外,當將鑰匙29從“OFF”位置不作其它動作地反時針轉動到“OPEN”位置時,與前述同樣,向圖示箭頭方向拉動拉線25而驅動車座鎖定機構22(參照圖1),解除該車座鎖定機構22對車座18的鎖定。
相比之下,當在將轉芯28與鑰匙29一起進行推壓的狀態下將鑰匙29從“OFF”位置反時針轉動到“LOCK”位置時,前述車把鎖定機構7的鎖定桿33進行滑動而如圖2的虛線所示卡合在前叉4的鎖定孔4a中,因此,前叉4和與其相連的車把3(參照圖1)的轉動被鎖定。之后,當撤去對轉芯28的推壓力而將鑰匙29從“LOCK”位置不作其它動作地反時針轉動到“OPEN”位置時,與前述同樣,將拉線25向圖示箭頭方向拉動而驅動車座鎖定機構22(參照圖1),將該車座鎖定機構22對車座18的鎖定解除。
而且,在本實施形式中,通過主開關6的鑰匙29的轉動操作,可將前述燃料箱蓋24的鎖定狀態解除。
即,當在將轉芯28與鑰匙29一起進行推壓的狀態下將鑰匙29從“OFF”位置順時針轉動到“加油站標志”30的位置上時,向圖示箭頭方向拉動拉線26而驅動前述燃料箱蓋鎖定裝置,將燃料箱蓋24的鎖定狀態解除。
在這里,結合圖3~圖7對燃料箱蓋24以及燃料箱蓋鎖定機構的結構進行詳細說明。圖3是展現燃料箱蓋的裝卸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燃料箱蓋的俯視圖,圖5是展現打開(拆下)后燃料箱蓋的狀態的剖視圖和展現此時指示部的狀態的俯視圖,圖6是展現關閉(裝上)后燃料箱蓋的狀態的剖視圖和展現此時指示部的狀態的俯視圖,圖7是取下外殼時的蓋底座的仰視圖。
在燃料箱20的前述給油管23(參照圖1)的端部外周安裝有圖3所示的蓋底座34,燃料箱蓋24可相對于該蓋底座34進行裝卸而實現開口于給油管23端面的供油口的開閉。
而燃料箱蓋24如圖5(a)和圖6(a)所示,是在下面開口的圓筒狀本體24A的上部罩有倒扣碗狀的上蓋24B而構成,在本體24A下部外周的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矩形的鎖定孔35。
另外,在燃料箱蓋24的從本體24A內的頂面中心部位向下方成一體地突出的圓柱狀的突起部24a的外周,可上下自由移動地嵌合并保持有受到引導板36支承的環狀的密封部件37,在其上表面的相向的位置上豎立地設置的銷38可自由滑動地貫穿本體24A的上面而自上方露出。
并且,上述密封部件37在呈壓縮狀態安裝在引導板36與突起部24a之間的多個彈簧39的作用下總是趨向于向下方移動。
另一方面,在前述上蓋24B的上表面中央設置有呈直線狀成一體設置的突出的凸部24b(參照圖3和圖4),在上蓋24B內由凸部24b形成的空間內設置有受到導向部件42支承的兩個滑塊40、41,所說兩個滑塊40、41能夠在本體24A的上表面上滑動而相互靠近或分離。并且,在各導向部件42中內裝有具有做成斜面的凸輪面43a的、可滑動的凸輪部件43,在該凸輪部件43的凸輪面43a上,有豎立地設置在前述密封部件37上的銷38的上端與之接觸。
而前述滑塊40、41在呈壓縮狀態安裝在該滑塊40、41與凸輪部件43之間的彈簧44的作用下趨于向彼此分離的方向(徑向外方)滑動,在它們的上表面上,如圖5(b)和圖6(b)所示,分別有紅色標識40a、41a和綠色標識40b、41b,這些標識能夠有選擇地從開口于上蓋24B的上表面中央的橢圓形指示窗45處露出,發揮指示燃料箱蓋24的裝卸狀態的功能。
另一方面,前述蓋底座34如圖7所示,在其中央部位形成有可插入燃料箱蓋24的圓孔34a,在自圓孔34a中心經過的直線上的相向位置上,配置有可自由滑動(自由出沒)的、在彈簧46的作用下趨向于向內方(朝向圓孔34a中心的方向)動作的鎖定爪47。另外,如圖5(a)所示,在各鎖定爪47的前部形成有做成斜面的凸輪面47a,燃料箱蓋24在圖5(a)所示的取下狀態(卸下狀態)下,鎖定爪47從圓孔34a向內方突出,處于其凸輪面47a可與燃料箱蓋24的下端面接觸的位置。
另外,在蓋底座34上,通過軸49對鎖定杠桿48的中間部位進行支承而使之能夠自由轉動,該鎖定杠桿48的一端與一個鎖定爪47相卡合,該鎖定杠桿48的從蓋底座34向外方延伸的另一端上連結有從前述主開關6延伸出來的前述拉線26的一端。
并且,蓋底座34內設有能夠滑動的L形鎖定滑塊50,該鎖定滑塊50的一端與前述鎖定杠桿48的中間的側部接觸,另一端與另一個鎖定爪47相卡合。
在這里,由形成于燃料箱蓋24上的前述鎖定孔35、設置在蓋底座34上的前述鎖定爪47、以及對它們施加作用力的彈簧46構成了燃料箱蓋鎖定機構,由前述主開關6、拉線26、鎖定杠桿48以及鎖定滑塊50構成了解鎖裝置;下面,對該燃料箱蓋鎖定機構和解鎖裝置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在圖5(a)所示燃料箱蓋24取下的狀態下,設置在該燃料箱蓋24內的前述滑塊40、41在彈簧44的作用下,趨于向徑向外方動作而如圖所示地彼此分離,因此,如圖5(b)所示,在開口于上蓋24B的指示窗45中出現設在兩個滑塊40、41上的紅色標識40a、41a,駕駛員便能夠知道燃料箱蓋24處于卸下狀態。
而在將燃料箱蓋24安裝在給油管23上將供油口封閉時,只要將該燃料箱蓋24從上方插入蓋底座34的圓孔34a并對其進行推壓即可。于是,設置在燃料箱蓋24上的前述密封部件37與給油管23的上端面接觸而克服彈簧39的作用力沿突起部24a向上移動,同時,該燃料箱蓋24的下端面與鎖定爪47的凸輪面47a接觸而使鎖定爪47退出,因此,燃料箱蓋24能夠在其外周面與鎖定爪47的前部接觸的狀態下向下移動。之后,將燃料箱蓋24進一步推入而鎖定爪47與該燃料箱蓋24上所形成的鎖定孔35對準時,鎖定爪47在彈簧46的作用下滑動而與鎖定孔35卡合,因此,將如圖6(a)所示,燃料箱蓋24在安裝狀態下被鎖定。在該狀態下,給油管23的上端面有密封部件37與之接觸,因此,開口于給油管23的供油口被密封部件37可靠密封,可切實防止燃料從該供油口泄漏。
而且,當密封部件37如前所述地向上移動時,豎立設置在它上面的銷38也一體向上移動而使凸輪部件43向徑向內方滑動,因此,彈簧44受到壓縮而使得滑塊40、4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動。其結果,兩個滑塊40、41上的綠色標識40b、41b出現在上蓋24B的指示窗45處,因此,駕駛員通過目視由該綠色標識40b、41b很容易確認燃料箱蓋24已切實裝好。
而需要向燃料箱20補充燃料時,駕駛員只要如前所述地在主開關6處用鑰匙29進行轉動操作即可。這樣,將向圖2和圖7的箭頭方向拉動拉線26,蓋底座34上所設置的鎖定杠桿48以軸49為中心向圖7的箭頭方向轉動,使得一個鎖定爪47克服彈簧46的作用力而退出,同時,鎖定滑塊50向圖7的箭頭方向滑動,通過該鎖定滑塊50使另一個鎖定爪47也克服彈簧46的作用力而退出。于是,鎖定爪47與鎖定孔35的卡合狀態被解除從而解除對燃料箱蓋24的鎖定,因此,可將該燃料箱蓋24在保持該狀態的情況下取下,通過供油口向燃料箱20內補充燃料。而在該狀態下,開口于燃料箱蓋24的上蓋24B的窗口45處出現紅色標識40a、41a。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式,與燃料箱蓋24的裝卸動作連動而相互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塊40、41上所設置的兩種標識40a、41a(紅)和40b、41b(綠)與該燃料箱蓋24裝卸時相對應地出現在指示窗45處,因此,駕駛員通過目視由這些標識40a、41a(紅)和40b、41b(綠)很容易確認燃料箱蓋24的裝卸狀態。
權利要求
1.一種裝卸于燃料箱供油口上的燃料箱蓋,其特征是,具有與其裝卸動作連動而相互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動部件,設在各滑動部件上的兩種標識與裝卸相對應地顯現在指示窗處。
2.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燃料箱蓋,其特征是,設有通過施力機構對前述滑動部件施加使之分離的作用力的、同與裝卸動作連動地滑動的密封部件一體移動的銷件,以及可與該銷件相卡合的凸輪部件;安裝時使前述凸輪部件移動,從而通過前述施力機構使得前述滑動部件相靠近。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對其裝卸狀態可通過目視很容易地進行確認的燃料箱蓋。設置有能夠與裝卸于燃料箱供油口上的燃料箱蓋24的裝卸動作連動而彼此靠近和分離的一對滑塊(滑動部件)40、41,設在各滑塊40、41上的兩種標識40a、41a(紅)和40b、41b(綠)與該燃料箱蓋24裝卸時相對應地顯現在指示窗45處。因此,根據這些標識40a、41a(紅)和40b、41b(綠),通過目視很容易確認燃料箱蓋24的裝卸狀況。
文檔編號B62J35/00GK1368443SQ0112188
公開日2002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月31日
發明者許漢權, 彭智清, 王興洋 申請人:臺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