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輪車,特別是一種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它主要適用于坐人或/和載物。
現有技術中的電動三輪車其結構如圖1所示,它主要由把手1′、前、后輪2′、3′、車架4′、鞍座5′、腳蹬6′、電動機7′及蓄電池8′組成,電動機7′位于后輪3′上,蓄電池8′安裝在車架4′上。這種結構的三輪車在實際使用中尚存在以下缺點1、結構設計不夠合理,只能載貨不能坐人,功能單一;且車架采用了整體焊接的結構,整車體積大,包裝、運輸不便;2、采用了電動機后輪單輪驅動結構,傳動力不均勻,轉彎半徑大;3、蓄電池功率小,續行里程短,且外觀粗糙,不夠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既能坐人又能載物的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該三輪車包括把手、前、后輪、車架、鞍座、腳蹬、電動機及蓄電池,其結構特征是所說的車架由前車架與后車架組成,且設置有座墊,在該座墊下設置有行李箱及蓄電池。
本實用新型所說的電動機安裝在前輪上,由此使得傳動力均勻,騎行輕便。
本實用新型的前、后車架上焊有前、后連接片,后車架上還焊有內襯管,前、后車架相互套住,并通過螺栓緊固前、后連接片,由此使得安裝、包裝及運輸均較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說的座墊通過鉸鏈活動連接,由此實現了既可坐人又可載物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效果1、結構設計合理,在座墊下設有行李箱及蓄電池,使整個重量平衡,蓄電池能防雨、防曬,續行里程長,滿足了坐人載物的雙重功能;2、電動機安裝在前輪上,傳動力均勻,轉彎半徑小,騎行輕便、平穩,安全性能好,且整車外形美觀;3、車架采用套管式連接結構,加工、安裝、包裝及運輸均較方便,且具有較好的抗彎、抗扭性能。
如下圖1為現有技術中電動三輪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座墊打開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行李箱和與后車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A處結構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A-A剖視圖。
下面本實用新型將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詳述。
參見圖2、圖3、圖4,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把手1、前、后輪2、3、車架4、鞍座5、腳蹬6、座墊10、電動機7及蓄電池8組成,把手1上可裝有調速轉把,車架4包括前車架4-1與后車架4-2;在座墊10下、后車架4-2上設置有行李箱9和蓄電池8,行李箱9可分隔成前后兩部分,前半部分中安置蓄電池8,后半部分放置工具、雨具、物品等貨物;座墊10可通過鉸鏈11活動連接,達到上下翻開的目的,由此便既可坐人又可載物;且該座墊10可一并作為行李箱9的箱蓋;同時,此結構有利于蓄電池8的防雨、防曬,本實施例中的蓄電池8并列有數個,加大了電池功率,增加了續行里程。
參見圖5、圖6,這是本實用新型在前、后車架4-1、4-2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前、后車架4-1、4-2上焊有前、后連接片13、12,后車架4-2上還焊有內襯管14,前、后車架4-1相互套住,并通過螺栓15將前、后連接片13、12緊固,由此便將前、后車架4-1、4-2連接起來,其不僅方便了加工及安裝,還方便了包裝及運輸。
此外,本實施例的前、后輪2、3采用小輪徑車輪,其車輪直徑在20英寸以下。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用鑰匙打開蓄電池8(總電源),先用人力稍作啟動后,即可旋轉調速轉把,當電動機7驅動時,可根據需要,旋轉調速轉把,旋轉的角度越大,電動機7轉速越快,三輪車的速度就越快。當然,若不用電動助力功能也可以,只要按人力三輪車使用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包括把手、前、后輪、車架、鞍座、腳蹬、電動機及蓄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車架(4)由前車架(4-1)與后車架(4-2)組成,且設置有座墊(10),在座墊(10)下設置有行李箱(9)及蓄電池(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電動機(7)安置在前輪(2)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其特征在于前、后車架(4-1)、(4-2)上焊有前、后連接片(13)、(12),后車架(4-2)上還焊有內襯管(14),前、后車架(4-1)、(4-2)相互套住,并通過螺栓(15)緊固前、后連接片(13)、(12)。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座墊(10)通過鉸鏈(11)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式電動助力三輪車,包括把手、前、后輪、車架、鞍座、腳蹬、電動機及蓄電池,其結構特點是還設置有座墊,在座墊下設置有行李箱及蓄電池,并將電動機安裝在前輪上。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合理、騎行平穩、安全性能好、便于包裝、運輸,行駛功率較大,滿足了坐人、載物的雙重功能。
文檔編號B62K11/00GK2426442SQ0023518
公開日2001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00年5月23日 優先權日2000年5月23日
發明者包長銀 申請人:杭州中大車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