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涉及軌道交通列車組制造技術。所述動車組車體包括: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所述側墻的頂部與所述頂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底部與所述底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所述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共同圍設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內設有兩層鋪席,所述鋪席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側墻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側墻上沿所述側墻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所述兩排車窗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位置對應;從而,使得上、下兩層臥鋪的旅客都可以擁有獨立的車窗,能夠有效滿足旅客的觀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適度。
【專利說明】
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軌道交通列車組制造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
【背景技術】
[0002]軌道交通列車組尤其是動車組,由于其安全性能好、舒適度高、速度快、價格合理,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乘坐高速動車組出行。
[0003]動車組通常包括車體、轉向架以及牽引設備,其中,車體包括: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通過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形成用于裝載旅客的客室。現有技術中,車體的側墻上沿側墻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多個車窗,但是沿側墻高度方向只有一排車窗,這樣,客室內尤其是在動車組的臥鋪車客室內位于相鄰區域的2-6位旅客只能共用一個車窗,無法滿足旅客觀景及舒適性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能夠提高旅客舒適度。
[0005]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動車組車體,包括: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所述側墻的頂部與所述頂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底部與所述底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所述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共同圍設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內設有兩層鋪席,所述鋪席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側墻的長度方向一致;所述側墻上沿所述側墻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所述兩排車窗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位置對應。
[0006]進一步地,所述側墻上與所述每層鋪席對應位置設置有至少兩個車窗。
[0007]進一步地,所述側墻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夾設在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之間的加強筋板,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加強筋板形成封閉且帶有空腔的結構。
[0008]進一步地,所述加強筋板包括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相對于所述側墻傾斜設置,且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沿所述側墻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交替設置形成波浪形結構或者X形結構。
[0010]進一步地,所述側墻的頂部設有頂架連接部,以與所述頂架連接。
[0011 ]進一步地,所述側墻的底部設有底架連接部,以與所述底架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側墻朝向所述客室的壁上設有槽型結構,以與內飾件連接。
[001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動車組,包括: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動車組車體。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車組車體及動車組,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所述側墻的頂部與所述頂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底部與所述底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所述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共同圍設形成客室;所述側墻上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兩排鋪席;所述側墻上沿所述側墻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所述兩排車窗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位置對應,從而使得上、下兩層臥鋪的旅客都可以擁有獨立的車窗,能夠有效滿足旅客的觀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A向剖面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的鋪席布置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中側墻的第一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中側墻的第二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
[0021]10-底架;20-側墻;30-頂架;
[0022]40-通道;50-鋪席;60-車窗;
[0023]21-頂架連接部;22-底架連接部;23-第一側壁;
[0024]24-第二側壁;25-加強筋板; 251-第一支撐板;
[0025]252-第二支撐板;253-第三支撐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的第一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向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方面是提供一種動車組車體,包括:底架10、側墻20、端墻(圖中未示出)和頂架30;側墻20的頂部與頂架30連接,側墻20的底部與底架10連接,側墻20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底架10、側墻20、端墻和頂架30共同圍設形成客室;客室內設有兩層鋪席50,鋪席50的長度方向與側墻20的長度方向一致;側墻20上沿側墻20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60,兩排車窗60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50位置對應。
[0027]優選地,側墻20的頂部設有頂架連接部21,以使側墻20通過頂架連接部21與頂架30連接;側墻20的頂部設有底架連接部22,以使側墻20通過底架連接部22與底架10連接;側墻20朝向客室的壁上設有槽型結構(圖中未示出),以與內飾件連接。
[0028]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的鋪席布置示意圖;請參照圖3,具體地,客室沿側墻20長度方向設置有一條通道40,該通道40與側墻20之間可以固定設有兩列鋪席50,鋪席50的長度方向與側墻20的長度方向一致,每列鋪席50與相鄰列的鋪席50交錯布置,以提高車廂內的空間利用率;其中,靠近側墻20的鋪席50形成一列,靠近通道40的鋪席50形成一列,每列鋪席50中相鄰的兩個鋪席50之間具有間距,該間距的長度小于鋪席的長度,每列鋪席50中的間距與相鄰列中的鋪席50相對應;每個鋪席50與相鄰的鋪席50之間設有隔墻,隔墻垂直于底架10設置,相鄰的兩個隔墻與該兩個隔墻之間的鋪席59形成一個隔間,能夠較好地保護客戶的隱私。
[0029]由于每個鋪席50的長度方向與側墻20的長度方向及客室的長度方向一致,使得旅客的躺臥方向與客室的運動方向平行,這樣,即使高速運行的動車組緊急制動或者突然啟動,鋪席50上的旅客也不易發生滾落,有效減少了給旅客造成嚴重的傷害,同時,還能夠減少對旅客睡眠的影響。
[003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車組車體,底架、側墻20、端墻和頂架;側墻20的頂部與頂架連接,側墻20的底部與底架連接,側墻20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底架、側墻20、端墻和頂架共同圍設形成客室;側墻20上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兩排鋪席50;側墻20上沿側墻20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60,兩排車窗60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50位置對應,使得上、下兩層鋪席50上的旅客都可以擁有獨立的車窗60,能夠有效滿足旅客的觀景需求,提高旅客的舒適度。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類【具體實施方式】中,側墻20上與每層鋪席50對應位置設置有至少兩個車窗60,較佳地,兩個車窗60分別靠近鋪席50的兩個端部設置,以使旅客的頭部朝向鋪席50的任一端,都能夠較好地觀景,而不對周圍的旅客造成影響,進一步地提高旅客的舒適性。
[003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中側墻的第一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動車組車體中側墻的第二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4-5所示,進一步地,側墻20包括第一側壁23、第二側壁24和夾設在第一側壁23、第二側壁24之間的加強筋板25,第一側壁23和第二側壁24相對設置,第一側壁23、第二側壁24和加強筋板25形成封閉且帶有空腔的結構;該結構的中空部位夾有空氣,所以能起到良好的隔音、隔熱和防寒作用;較佳地,該結構的中空部位還可以設有吸聲海綿,以進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0033]具體地,加強筋板25包括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相對于側墻20傾斜設置,且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沿側墻20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例如,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可以交替設置形成波浪形結構或者X形結構。
[0034]較佳地,如圖4所示,加強筋板25包括多個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各第一支撐板251具有朝向第一側壁23的第一側邊和朝向第二側壁24的第二側邊,各第二支撐板252具有朝向第一側壁23的第三側邊和朝向第二側壁24的第四側邊,每一個第一支撐板25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二支撐板252,第一支撐板251的第一側邊與位于該第一支撐板251同側相鄰的第二支撐板252的第三側邊連接并同時連接于第一側壁23,第一支撐板251的第二側邊與位于該第一支撐板251同側相鄰的第二支撐板252的第四側邊連接并同時連接于第二側壁24,進而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交替設置形成波浪形結構。
[0035]進一步地,在第一側邊與第三側邊的連接處還可以設有朝向第二側壁24的第三支撐板253,和/或在第二側邊及第四側邊的連接處還可以設有朝向第一次側壁的第三支撐板253,第三支撐板253垂直第一側壁23和第二側壁24設置,以進一步地提高側墻20的強度。
[0036]可選地,如圖5所不,加強筋板25包括多個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第一支撐板251和第二支撐板252交替設置形成X形結構,各第一支撐板251具有朝向第一側壁23的第一側邊和朝向第二側壁24的第二側邊,各第二支撐板252具有朝向第一側壁23的第三側邊和朝向第二側壁24的第四側邊,第一支撐板251的第一側邊與相鄰的第二支撐板252的第三側邊連接并同時連接于第一側壁23,第一支撐板251的第二側邊與相鄰的第二支撐板252的第四側邊連接并同時連接于第二側壁24。
[0037]上述各【具體實施方式】中,為了實現動車組車體的輕量化,端墻、側墻及頂架可以使用較輕的材料,例如鋁合金、鎂合金等。
[0038]此外,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不僅適用于動車組車體,還適用于普通的軌道列車組車體。
[003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動車組,包括:車體、轉向架和牽引設備;其中,車體為如上述任一實施方式中的動車組車體。
[0040]其中,動車組車體的結構及功能與前述實用新型實施方式類似,此處不再贅述。
[0041]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所述側墻的頂部與所述頂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底部與所述底架連接,所述側墻的兩端分別與端墻連接,以使所述底架、側墻、端墻和頂架共同圍設形成客室;所述客室內設有兩層鋪席,所述鋪席的長度方向與所述側墻的長度方向一致; 所述側墻上沿所述側墻高度方向設有兩排車窗,所述兩排車窗對稱分布且分別與一層鋪席位置對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上與所述每層鋪席對應位置設置有至少兩個車窗。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夾設在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之間的加強筋板,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相對設置,所述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加強筋板形成封閉且帶有空腔的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板包括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相對于所述側墻傾斜設置,且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沿所述側墻的長度方向交替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交替設置形成波浪形結構或者X形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的頂部設有頂架連接部,以與所述頂架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的底部設有底架連接部,以與所述底架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動車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墻朝向所述客室的壁上設有槽型結構,以與內飾件連接。9.一種動車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動車組車體。
【文檔編號】B61D17/04GK205440361SQ201521099826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
【發明人】黃俊輝, 康洪軍, 趙志鐸, 劉紅軍, 張慶剛
【申請人】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