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
【背景技術】
[0002]猴車,全稱為礦山架空乘人索道,主要用于地下礦山輔助運輸工人。使用時,將鋼絲繩安裝在驅動輪、托繩輪、壓繩輪、迂回輪上并經張緊裝置拉緊后,由驅動裝置輸出動力帶動驅動輪和鋼絲繩運行,從而實現輸送礦工。用地下礦用架空索道來輸送礦工,其目的是縮短礦工上下井的路途時間,減輕礦工上下井的體能消耗。
[0003]現有的猴車不但安全實用,而且采用PLC可編程序自動化控制系統對工人和設備的安全均起到了保護作用,還節省了資源。但是現有的猴車結構都比較簡單,工人乘坐時缺乏舒適感,另外由于結構單一,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占用空間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包括滑輪,所述滑輪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減震裝置,所述減震裝置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所述第一豎桿的外側與第二豎桿的一端鉸接,且內側鉸接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一凸塊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豎桿為L型,且水平部分靠近折角一端的內側與橫桿的一端鉸接,且外側鉸接有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二凸塊匹配的通孔,所述橫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椅座,且椅座的另一端鉸接有椅背;
[0006]所述減震裝置包括第一儲油缸筒和第二儲油缸筒,且第一儲油缸筒和第二儲油缸筒的外表面套接有殼體,所述第一儲油缸筒的內腔中心位置設有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活塞桿通過第一導向座延伸至第一工作缸筒的內腔,且底部通過復位彈簧連接至第一儲油缸筒的內腔底部,所述第一活塞桿的左下側通過第一伸張閥固定在第一工作缸筒的內壁,且右下側固定安裝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工作缸筒內腔的底端分別通過第一壓縮閥和第一補償閥與第一儲油缸筒的內腔下部連通,且第一壓縮閥位于第一補償閥的左側,所述第二儲油缸筒與第一儲油缸筒的結構相同,且第一活塞桿的上端和第二活塞桿的上端均與滑輪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第一豎桿與第二豎桿的連接處設有減震彈簧,且減震彈簧的數量不少于兩個。
[0008]優選的,所述椅座的上表面與椅背的內表面均設有按摩凸起。
[0009]優選的,所述橫桿與椅座的長度和不超過第二豎桿豎直部分的長度,且第二豎桿豎直部分的長度不超過第一豎桿的長度。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橫桿、椅座、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長度的合理設計,與第一豎桿、第二豎桿、橫桿、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的配合使用,實現了猴車的折疊功能,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節省空間,此外,通過減震裝置和減震彈簧的配合,使整個裝置具有更好的減震效果,同時在椅座和椅背的表面設有按摩凸起,提高了工人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感。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a處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I滑輪、2減震裝置、21殼體、22第一儲油缸筒、221第一活塞桿、222第一導向座、223第一伸張閥、224第一工作缸筒、225第一壓縮閥、226第一補償閥、227第一活塞、228復位彈簧、23第二儲油缸筒、231第二活塞桿、3第一豎桿、4第二豎桿、5橫桿、6椅背、7椅座、8第一連接件、9第一凸塊、1第二連接件、11第二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包括滑輪I,所述滑輪I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減震裝置2,所述減震裝置2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3,所述第一豎桿3的外側與第二豎桿4的一端鉸接,且內側鉸接有第一連接件8,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一凸塊9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豎桿4為L型,且水平部分靠近折角一端的內側與橫桿5的一端鉸接,且外側鉸接有第二連接件10,所述第二連接件10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二凸塊11匹配的通孔,當無人使用時,先打開第二連接件10,將橫桿5和椅座7的部分向上折起,再打開第一連接件8,將第二豎桿4向外側折起,是整個裝置折疊起來,節省空間,所述橫桿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椅座7,且椅座7的另一端鉸接有椅背6;
[0016]為了使整個裝置的減震效果更好,所述減震裝置2包括第一儲油缸筒22和第二儲油缸筒23,且第一儲油缸筒22和第二儲油缸筒23的外表面套接有殼體21,所述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中心位置設有第一活塞桿221,所述第一活塞桿221通過第一導向座222延伸至第一工作缸筒224的內腔,且底部通過復位彈簧228連接至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底部,所述第一活塞桿221的左下側通過第一伸張閥223固定在第一工作缸筒224的內壁,且右下側固定安裝有第一活塞227,所述第一工作缸筒224內腔的底端分別通過第一壓縮閥225和第一補償閥226與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下部連通,且第一壓縮閥225位于第一補償閥226的左側,所述第二儲油缸筒23與第一儲油缸筒22的結構相同,且第一活塞桿23的上端和第二活塞桿231的上端均與滑輪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7]為了進一步增強減震效果,所述第一豎桿3與第二豎桿4的連接處設有減震彈簧,且減震彈簧的數量不少于兩個,減少了工人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震動過大產生的晃動和不舒適感。
[0018]為了增強工人在整個使用過程中的舒適感,所述椅座7的上表面與椅背6的內表面均設有按摩凸起,工人乘坐時,會對其臀部和背部進行按摩。
[0019]為了進一步完善折疊的效果,更有效的節省占用空間,所述橫桿5與椅座7的長度和不超過第二豎桿4豎直部分的長度,且第二豎桿4豎直部分的長度不超過第一豎桿3的長度。
[0020]無人使用時,先打開第二連接件10,將橫桿5和椅座7的部分向上折起,再打開第一連接件8,將第二豎桿4向外側折起,是整個裝置折疊起來,節省空間,在使用時,放下第二豎桿4和橫桿5,并通過第一連接件8和第二連接件10與第一凸塊9和第二凸塊11的配合,將整個裝置固定;第一豎桿3與第二豎桿4的連接處設有的減震彈簧可以減緩使用過程中因震動產生的晃動,且減震裝置2采用雙缸技術,當產生拉力時,第一活塞桿221和第二活塞桿231在第一儲油缸筒22和第二儲油缸筒23的內腔中做拉伸運動,但由于阻力的作用減緩了震動,同時復位彈簧228又試圖將第一活塞桿221和第二活塞桿231恢復原位,因此也起到了減震的作用。
[0021]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包括滑輪(I),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輪(I)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減震裝置(2),所述減震裝置(2)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3),所述第一豎桿(3)的外側與第二豎桿(4)的一端鉸接,且內側鉸接有第一連接件(8),所述第一連接件(8)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一凸塊(9)匹配的通孔,所述第二豎桿(4)為L型,且水平部分靠近折角一端的內側與橫桿(5)的一端鉸接,且外側鉸接有第二連接件(10),所述第二連接件(10)的另一端設有與第二凸塊(11)匹配的通孔,所述橫桿(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椅座(7),且椅座(7)的另一端鉸接有椅背(6); 所述減震裝置(2)包括第一儲油缸筒(22)和第二儲油缸筒(23),且第一儲油缸筒(22)和第二儲油缸筒(23)的外表面套接有殼體(21),所述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中心位置設有第一活塞桿(221),所述第一活塞桿(221)通過第一導向座(222)延伸至第一工作缸筒(224)的內腔,且底部通過復位彈簧(228)連接至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底部,所述第一活塞桿(221)的左下側通過第一伸張閥(223)固定在第一工作缸筒(224)的內壁,且右下側固定安裝有第一活塞(227),所述第一工作缸筒(224)內腔的底端分別通過第一壓縮閥(225)和第一補償閥(226)與第一儲油缸筒(22)的內腔下部連通,且第一壓縮閥(225)位于第一補償閥(226)的左側,所述第二儲油缸筒(23)與第一儲油缸筒(22)的結構相同,且第一活塞桿(23)的上端和第二活塞桿(231)的上端均與滑輪(I)的下表面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豎桿(3)與第二豎桿(4)的連接處設有減震彈簧,且減震彈簧的數量不少于兩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7)的上表面與椅背(6)的內表面均設有按摩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桿(5)與椅座(7)的長度和不超過第二豎桿(4)豎直部分的長度,且第二豎桿(4)豎直部分的長度不超過第一豎桿(3)的長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折疊式減震猴車,包括滑輪,所述滑輪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減震裝置,所述減震裝置的下端固定連接有第一豎桿,所述第一豎桿的外側與第二豎桿的一端鉸接,且內側鉸接有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豎桿的水平部分靠近折角一端的內側與橫桿的一端鉸接,且外側鉸接有第二連接件,所述橫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椅座,且椅座的另一端鉸接有椅背。本實用新型通過對橫桿、椅座、第一豎桿和第二豎桿長度的合理設計,與相互配合使用,實現了猴車的折疊功能,在無人使用的情況下,節省空間,此外,通過減震裝置和減震彈簧的配合,使整個裝置具有更好的減震效果,同時在椅座和椅背的表面設有按摩凸起,提高了工人在使用過程中的舒適感。
【IPC分類】B61B12/04, B61B12/00
【公開號】CN205344879
【申請號】CN201521068618
【發明人】李世杰
【申請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