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安裝在搖枕與車體之間,用于減緩車輛蛇形運動,保證轉向架與車體間適當的回轉阻力矩,是鐵路貨車轉向架的關鍵零部件。
【背景技術】
[0002]彈性旁承位于轉向架上部,安裝在搖枕與車體之間,與心盤共同支承車體重量。列車運行過程中,其主要作用是減緩車輛蛇形運動,保證轉向架與車體間適當的回轉阻力矩,保證整車具有較高的空、重車臨界速度和良好的曲線通過性能,是鐵路貨車轉向架的關鍵零部件。
[0003]目前我國提速貨車常用的彈性旁承為雙作用彈性旁承,即在常接觸彈性旁承的基礎上增加了限位滾子,不僅能限制車體側滾角的加大,還由于滾子滾動而不會增大車體與轉向架間的回轉阻力矩,既起到了常接觸彈性旁承的作用,又起到了間隙旁承的作用。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發現雙作用彈性旁承可靠性不高,存在以下缺陷:金屬滾子銹蝕嚴重,導致一部分滾子無法轉動,增大了車體與轉向架間的回轉阻力矩,影響車輛運行平穩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鐵道貨車用的彈性旁承中的金屬滾子易銹蝕,導致一部分滾子無法轉動,造成彈性旁承可靠性不高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對彈性旁承的結構進行了改進,避免了由于滾子銹蝕導致無法轉動的問題,提高了彈性旁承的可靠性。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包括旁承座和設置在旁承座內的旁承體,旁承體由硫化體和板狀的支撐限位件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固定在硫化體的頂部,在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和硫化體頂部之間形成內空腔,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向下運動與所述的硫化體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
[0006]優選的,所述的支撐限位件由支撐板和設置在支撐板底面中心處的限位凸起組成,所述的限位凸起置于所述的內空腔中且與硫化體隔開,所述的限位凸起向下運動與所述的硫化體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
[0007]優選的,所述的硫化體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外圍的頂座和設置在頂座外圍的端板,所述的底座、頂座和端板通過橡膠層硫化成一體,所述的支撐板固定在所述的頂座上,所述的內空腔由底座、橡膠層、頂座和支撐板合圍形成。
[0008]優選的,所述的底座與所述的限位凸起垂向對齊,所述的限位凸起向下運動與底座的頂面抵靠。
[0009]優選的,所述的限位凸起與支撐板為一體成形結構。
[0010]優選的,所述的限位凸起為金屬耐磨材質。
[0011]優選的,所述的限位凸起與支撐板為分體結構,所述的限位凸起通過過盈壓裝、螺栓連接或焊接與支撐板連接。
[0012]優選的,所述的限位凸起為高分子耐磨材質或尼龍材質。
[0013]優選的,所述的頂座頂部具有環形槽口,所述的支撐板通過過盈配合壓入所述的環形槽口中與所述的頂座相固定。
[0014]優選的,所述的旁承座為向上開口的長方體形狀,所述的端板與所述的旁承座間隙配合將所述的旁承體置于旁承座內,所述的旁承座底部中心處開有與底座底部直徑相等的通孔,所述的底座的底部插入所述的通孔中。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旁承體由硫化體和支撐限位件組成,支撐限位件與硫化件的頂部之間形成內空腔,當旁承體發生垂向壓縮時,支撐限位件向下運動與硫化體抵靠限制旁承體的垂向變形,支撐限位件與硫化體的抵靠起到了限位作用,無需再在旁承體上設置限位滾子,避免了由于滾子銹蝕導致無法轉動的問題,而且當支撐限位件與硫化體抵靠時,旁承體與車體接觸部位仍為支撐限位件頂部,接觸面積沒有變化,不會對車體與轉向架間的回轉阻力矩產生影響,提高了彈性旁承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支撐限位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硫化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的俯視圖。
[0020]圖5為旁承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0022]如圖1至圖5所示,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包括旁承座4和旁承體,旁承體由硫化體I和板狀的支撐限位件2組成,所述的支撐限位件2由支撐板20和設置在支撐板20底面中心處的限位凸起21組成。所述的硫化體I包括底座11、設置在底座11外圍的頂座12和設置在頂座12外圍的端板13,所述的底座11、頂座12和端板13通過橡膠層14硫化成一體。所述的頂座12頂部具有環形槽口 12.1,所述的支撐板20通過過盈配合壓入所述的環形槽口 12.1中與所述的頂座12相固定。底座11、橡膠層14、頂座12和支撐板20合圍形成內空腔3。所述的限位凸起21置于所述的內空腔3中且與硫化體I隔開。所述的底座11與所述的限位凸起21垂向對齊,所述的限位凸起21向下運動與底座11的頂面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所述的旁承座4為向上開口的長方體形狀,所述的端板13與所述的旁承座4間隙配合將所述的旁承體置于旁承座4內,所述的旁承座4底部中心處開有與底座11底部直徑相等的通孔41,所述的底座11的底部插入所述的通孔41中。
[0023]所述的限位凸起21與支撐板20為分體結構,所述的限位凸起21通過螺栓與支撐板20連接。所述的限位凸起21為高分子耐磨材質或尼龍材,可降低限位凸起21與底座11抵靠時產生的噪間并提高限位凸起的使用壽命。支撐板20與限位凸起21還可以采用焊接或過盈壓裝的連接方式。
[0024]以上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限位凸起21置于內空腔3中并與底座11垂向對齊,當旁承體垂向壓縮時,限位凸起21與底座11的抵靠限制旁承體的垂向變形,即限位凸起21的底面到底座11頂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就是以上所述的彈性旁承的間隙,當間隙為零時,限位凸起21與底座11頂面抵靠起到限位作用,與現有技術中在彈性旁承上增加限位滾子的作用相同,因此,無需再在旁承體上設置限位滾子,避免了由于滾子銹蝕導致無法轉動的問題。當限位凸起21與底座11抵靠時,旁承體與車體接觸部位仍為支撐板20頂部,接觸面積沒有變化,不會對車體與轉向架間的回轉阻力矩產生影響,提高了彈性旁承的可靠性。
[0025]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完整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使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例如,限位凸起21與支撐板20也可以為一體成形結構,限位凸起21可選擇金屬耐磨材質,以延長限位凸起20的使用壽命。
【主權項】
1.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包括旁承座(4)和設置在旁承座內的旁承體,旁承體由硫化體(1)和板狀的支撐限位件(2 )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限位件(2 )固定在硫化體(1)的頂部,在所述的支撐限位件(2)和硫化體(1)頂部之間形成內空腔(3),所述的支撐限位件(2)向下運動與所述的硫化體(1)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限位件(2)由支撐板(20)和設置在支撐板(20)底面中心處的限位凸起(21)組成,所述的限位凸起(21)置于所述的內空腔(3)中且與硫化體(1)隔開,所述的限位凸起(21)向下運動與所述的硫化體(1)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體(1)包括底座(11 )、設置在底座(11)外圍的頂座(12)和設置在頂座(12)外圍的端板(13),所述的底座(11)、頂座(12)和端板(13)通過橡膠層(14)硫化成一體,所述的支撐板(20)固定在所述的頂座(12)上,所述的內空腔(3)由底座(11)、橡膠層(14)、頂座(12)和支撐板(20)合圍形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1)與所述的限位凸起(21)垂向對齊,所述的限位凸起(21)向下運動與底座(11)的頂面抵靠。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21)與支撐板(20)為一體成形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21)為金屬耐磨材質。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21)與支撐板(20)為分體結構,所述的限位凸起(21)通過過盈壓裝、螺栓連接或焊接與支撐板(20)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凸起(21)為高分子耐磨材質或尼龍材質。9.根據權利要求3至權利要求8任一項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座(12)頂部具有環形槽口(12.1),所述的支撐板(20)通過過盈配合壓入所述的環形槽口(12.1)中與所述的頂座(12)相固定。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承座(4)為向上開口的長方體形狀,所述的端板(13)與所述的旁承座(4)間隙配合將所述的旁承體置于旁承座(4)內,所述的旁承座(4)底部中心處開有與底座(11)底部直徑相等的通孔(41),所述的底座(11)的底部插入所述的通孔(41)中。
【專利摘要】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包括旁承座和設置在旁承座內的旁承體,旁承體由硫化體和板狀的支撐限位件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固定在硫化體的頂部,在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和硫化體頂部之間形成內空腔,所述的支撐限位件向下運動與所述的硫化體抵靠限制所述的旁承體的垂向變形。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鐵道貨車用長行程彈性旁承,對彈性旁承的結構進行了改進,提高了彈性旁承的可靠性。
【IPC分類】B61F5/14
【公開號】CN205059623
【申請號】CN201520856387
【發明人】劉波, 李建林, 王睿, 林立鈿, 馮萬盛, 榮繼剛
【申請人】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