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坑式移車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鐵路機車車輛平行轉移軌道用的無坑式移車臺。
目前鐵路工廠應用的移車臺,車架高,為使移車臺上的鋼軌面與通往車間的鋼軌面對齊,移車臺運行的鋼軌設置在500-600毫米深的長條地坑內,坑兩側人往返不方便,汽車運行更是不可能的,以往移車臺幾個主動車輪是由一臺電機經減速,再經傳動軸聯接傳動,這樣機加工件多成本高,主梁付梁是工字型的,抗扭性能較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之處而設計的一種移車臺運行地段兩側交通方便,機加工件少的無坑式移車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設計方案未完成,車架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結構,車架低,運行地段兩側為斜坡,比地面上軌道27高50-150毫米,為使機車車輛上下移車臺,在車架左右單方或雙方裝過橋2,過橋的橋架6兩端經軸7鉸接在支座8上,由鉸接在車架主梁15頂面上的電動推桿12驅動過橋2進行擺動。車架前方的主動車輪花鍵軸16與三合一減速機內花鍵孔齒輪17配合,三合一減速機固定在車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移車臺運行地段兩側往返交通方便,地面整潔,各主動車輪由單獨一個電機傳動減少機加工工件,結構簡單,降低成本,縱梁和邊梁為箱形結構提高了車架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下面對附圖進行說明
圖1-無坑式移車臺主視圖圖2-
圖1的A向視圖圖3-車架左右雙方裝過橋的俯視圖圖4-車架橫斷面圖圖5-過橋結構圖圖6-圖5的B向視圖(逆時鐘旋轉90°)圖7-主動車輪花鍵軸與三合一減速機聯接結構圖圖8-三合一減速機固定在車架上的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結合附
圖1、圖2、圖4、圖5、圖6、圖7、圖8對第一實施例進行說明,由車架1、主動輪4、從動輪23、滑觸線架21、架駛室22和過橋2組成車架單方裝過橋的無坑式移車臺,車架的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結構,在車架的左方裝過橋2,橋架6兩側經軸7鉸接在支座8上,支座8固定在車架主梁15下端,橋架一端固定立柱9,立柱上端經銷10與電動推桿軸11鉸接,電動推桿12經銷(13)鉸接在支座14上,支座14固定在車架主梁15頂面上,在過橋下面有兩個承重座26,固定在車架橫梁上。車架前方的主動車輪4與三合一減速機5聯接,主動車輪花鍵軸16與三合一減速機內花鍵孔齒輪17配合,三合一減速機的筋板18經孔19與固定架20固定在車架1上、過橋2也可單獨裝在車架右方。
再結合附
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圖7、圖8對第二實施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與第一施實例不同之處是車架的左右雙方安裝過橋。
下面對三合一減速機和電動推桿進行說明,它們都是標準的機電產品,三合一減速機是制動機構、減速機構和電機結合為一個整體。電動推桿12的軸11是伸縮的。
對無坑式移車臺工作過程說明如下當機車或車輛24牽引上移車臺之后,駕駛室22內工作人員控制電動推桿工作,使電動推桿軸11收縮,帶動過橋2繞軸7向上擺動,離開地面;當運行到另一平行的軌道時,機車或車輛需要牽引下移車臺,首先電動推桿工作,使電動推桿軸11伸出,帶動過橋2繞軸7向下擺動,落到地面,過橋上的軌道一端與移車臺上的軌道25相接,另一端與通往車間內的軌道27相接,機車或車輛順利進入車間。反之機車或車輛從車間出來上移車臺,也同樣使過橋2落到地面。
權利要求1.由車架、主動輪、從動輪、滑觸線架、駕駛室和過橋組成的無坑式移車臺,其特征在于車架(1)的付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結構,車架左、右單方或雙方裝過橋(2),車架的主動車輪(4)與三合一減速機(5)聯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坑式移車臺,共特征在于過橋(2)的橋架(6)兩側經軸(7)鉸接在支座(8)上,支座(8)固定在車架主梁(15)下端,橋架一側固定立柱(9),立柱上端經銷(10)與電動推桿軸(11)鉸接,電動推桿(12)經銷(13)鉸接在支座(14)上,支座(14)固定在車架主梁(15)的頂面上,在過橋下面有兩個承重座(26),固定在車架橫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坑式移車臺,共特征在于主動車輪(4)與三合一減速機(5)聯接是主動車輪花鍵軸(16)與三合一減速機內花鍵孔齒輪(17)配合,三合一減速機的筋板(18)經孔(19)與固定架(20)固定在車架(1)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鐵路機車車輛平行轉移軌道用的無坑式移車臺。它的特征是車架副梁3和主梁15是箱形結構,車架低,運行地段兩邊為斜坡,移車臺上軌道25比地面上軌道27高50-150毫米,為使機車車輛上下移車臺,在車架左右單方或雙方裝過橋2,過橋由電動推桿驅動進行擺動。車架的主動車輪由三合一減速機驅動,它的優點是移車臺運行地段兩側交通方便,成本低,結構簡單,車架整體強度和剛度高。
文檔編號B61J1/10GK2263611SQ9621418
公開日1997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1996年7月3日 優先權日1996年7月3日
發明者牛愛成, 徐鐸, 王小寒, 石晉育, 劉喜梅 申請人:鐵道部建廠局勘測設計院工業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