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于混鐵車輔助部件技術領域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裝置本體(1)為中空結構,裝置本體(1)安裝在混鐵車車體(2)上,裝置本體(1)內安裝彈性元件(3),彈性元件(3)與石墨塊(4)連接,石墨塊(4)一端設置為延伸出裝置本體(1)抵靠在車輪(5)上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能夠方便有效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進行潤滑,從而降低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的磨損,而且對車輪的潤滑可以長期持續,不會出現對車輪潤滑失效的問題。
【專利說明】
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混鐵車輔助部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大型混鐵車用于裝載鐵水,由于載重大,致使混鐵車在運行時車輪與鋼軌之間產生較大的磨耗,從而加大了車輪與鋼軌的磨損,需要頻繁更換車輪和鋼軌,增加了運輸成本。對于上述問題,現有技術中的解決方案是在混鐵車上裝配多套稀油潤滑裝置,通過毛細原理將油脂涂在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上。但是,由于混鐵車運行環境溫度較高,粉塵較大,致使潤滑裝置的輸油管道堵塞,而脂涂也很容易變硬,無法對車輪起到有效潤滑的作用,也導致潤滑裝置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方便有效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進行潤滑,從而降低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的磨損,而且對車輪的潤滑可以長期持續,不會出現潤滑失效問題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
[0004]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5]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包括裝置本體,裝置本體為中空結構,裝置本體安裝在混鐵車車體上,裝置本體內安裝彈性元件,彈性元件與石墨塊連接,石墨塊一端設置為延伸出裝置本體抵靠在車輪上的結構。
[0006]所述的裝置本體為筒狀結構,裝置本體內設置擋塊和推桿,推桿包括桿體和推板,桿體和推板之間為T字形結構,推板抵靠在石墨塊上,彈性元件夾裝在擋塊和推板之間。
[0007]所述的裝置本體側面設置開孔,開孔包括左開孔和右開孔,限位銷穿過左開孔和右開孔,擋塊位于限位銷下方位置,彈性元件位于擋塊下方位置,彈性元件上端抵靠在擋塊下端面,彈性元件下端抵靠在推桿的推板上表面上。
[0008]所述的石墨塊上端面抵靠在推板下表面上,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
[0009]所述的裝置本體設置為垂直布置的結構,裝置本體側面與混鐵車車體連接。
[0010]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石墨塊下表面設置為能夠抵靠在車輪上的結構。
[001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安裝在混鐵車的車身上,而石墨塊受到裝置本體內的彈性元件的推力,使得石墨塊抵靠在車輪上,在車輪相對鋼軌移動時,石墨塊與車輪摩擦,從而將石墨涂抹在車輪上,這樣就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能夠進行有效潤滑,減少車輪與鋼軌的磨損,而隨著石墨塊的不斷磨損,彈性元件不斷施加推力,使得石墨塊始終抵靠在車輪上,確保不會出現潤滑失效問題。當一塊石墨塊使用完后,更換另一塊石墨塊,可解繼續使用,在提高潤滑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潤滑裝置更換的便利性。本實用新型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結構簡單,需要部件少,制作成本低,能夠方便有效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進行潤滑,從而降低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的磨損,而且對車輪的潤滑可以長期持續,不會出現對車輪潤滑失效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3]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中標記分別為:1、裝置本體;2、混鐵車車體;3、彈性元件;4、石墨塊;5、車輪;
6、擋塊;7、推桿;8、桿體;9、推板;10、開孔;11、左開孔;12、右開孔;13、限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7]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包括裝置本體I,裝置本體I為中空結構,裝置本體I安裝在混鐵車車體2上,裝置本體I內安裝彈性元件3,彈性元件3與石墨塊4連接,石墨塊4 一端設置為延伸出裝置本體I抵靠在車輪5上的結構。上述結構設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安裝在混鐵車的車身上,而石墨塊受到裝置本體內的彈性元件的推力,使得石墨塊抵靠在車輪上,在車輪相對鋼軌移動時,石墨塊與車輪摩擦,從而將石墨涂抹在車輪上,這樣就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能夠進行有效潤滑,減少車輪與鋼軌的磨損,而隨著石墨塊的不斷磨損,彈性元件不斷施加推力,使得石墨塊始終抵靠在車輪上,確保不會出現潤滑失效問題。當一塊石墨塊使用完后,更換另一塊石墨塊,可解繼續使用,在提高潤滑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潤滑裝置更換的便利性。本實用新型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能夠方便有效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進行潤滑,從而降低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的磨損,而且對車輪的潤滑可以長期持續,不會出現潤滑失效問題。
[0018]所述的裝置本體I為筒狀結構,裝置本體I內設置擋塊6和推桿7,推桿7包括桿體8和推板9,桿體8和推板9之間為T字形結構,推板9抵靠在石墨塊4上,彈性元件3夾裝在擋塊6和推板9之間。這樣的結構設置,推桿的推板受到彈性元件的壓力,使得推板抵靠在石墨塊上,將石墨塊可靠地抵靠在車輪上,在車輪轉動時對車輪的整個踏面進行潤滑,最終降低車輪與鋼軌之間的摩擦。
[0019]所述的裝置本體I側面設置開孔10,開孔10包括左開孔11和右開孔12,限位銷13穿過左開孔11和右開孔12,擋塊6位于限位銷10下方位置,彈性元件3位于擋塊6下方位置,彈性元件3上端抵靠在擋塊6下端面,彈性元件3下端抵靠在推桿7的推板9上表面上。限位銷安裝在左開孔和右開孔內,而桿體8活動穿過擋塊,限位銷對擋塊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擋塊向上移動。這樣的結構,是的擋塊成為彈性元件的基座,可以可靠向位于下方的石墨塊施加向下的力,避免石墨塊與車輪之間出現松動,有效提高石墨塊與車輪的摩擦力度。
[0020]所述的石墨塊4上端面抵靠在推板9下表面上,彈性元件3為螺旋彈簧。
[0021]所述的裝置本體I設置為垂直布置的結構,裝置本體I側面與混鐵車車體2連接。這樣的結構,本發明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可以方便地安裝在任何混鐵車上,同時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可以方便安裝和拆卸,降低拆裝勞動強度。
[0022]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石墨塊4下表面設置為能夠抵靠在車輪5上的結構。這樣,實現了石墨塊與車輪之間的可靠接觸,提高磨損潤滑效果。
[002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安裝在混鐵車的車身上,而石墨塊受到裝置本體內的彈性元件的推力,使得石墨塊抵靠在車輪上,在車輪相對鋼軌移動時,石墨塊與車輪摩擦,從而將石墨涂抹在車輪上,這樣就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能夠進行有效潤滑,減少車輪與鋼軌的磨損,而隨著石墨塊的不斷磨損,彈性元件不斷施加推力,使得石墨塊始終抵靠在車輪上,確保不會出現潤滑失效問題。當一塊石墨塊使用完后,更換另一塊石墨塊,可解繼續使用,在提高潤滑效果的同時,提高了潤滑裝置更換的便利性。本實用新型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結構簡單,需要部件少,制作成本低,能夠方便有效對車輪與鋼軌接觸的踏面進行潤滑,從而降低車輪與鋼軌接觸面的磨損,而且對車輪的潤滑可以長期持續,不會出現對車輪潤滑失效的問題。
[0024]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包括裝置本體(I),裝置本體(I)為中空結構,裝置本體(I)安裝在混鐵車車體(2)上,裝置本體(I)內安裝彈性元件(3),彈性元件(3)與石墨塊(4)連接,石墨塊(4) 一端設置為延伸出裝置本體(I)抵靠在車輪(5)上的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本體(I)為筒狀結構,裝置本體(I)內設置擋塊(6)和推桿(7),推桿(7)包括桿體(8)和推板(9),桿體(8)和推板(9)之間為T字形結構,推板(9)抵靠在石墨塊(4)上,彈性元件(3)夾裝在擋塊(6)和推板(9)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本體(I)側面設置開孔(10),開孔(10)包括左開孔(11)和右開孔(12),限位銷(13)穿過左開孔(11)和右開孔(12),擋塊(6)位于限位銷(10)下方位置,彈性元件(3)位于擋塊(6)下方位置,彈性元件(3)上端抵靠在擋塊(6)下端面,彈性元件(3)下端抵靠在推桿(7)的推板(9)上表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墨塊(4)上端面抵靠在推板(9)下表面上,彈性元件(3)為螺旋彈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裝置本體(I)設置為垂直布置的結構,裝置本體(I)側面與混鐵車車體(2)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鐵車車輪潤滑裝置的石墨塊(4)下表面設置為能夠抵靠在車輪(5)上的結構。
【文檔編號】B61K3/02GK205706698SQ20162056542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發明人】劉華玉, 劉燕
【申請人】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