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一般上設有矩形開口的軌道槽,一旦雜物進入軌道槽內,由于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與軌道槽之間幾乎沒有間隙,因此容易發生卡死的現象,影響井下運輸機的正常運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加工工藝簡單、結構簡單的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包括長條形的軌道本體,所述軌道本體上設有用于支承井下運輸機滾動輪的軌道槽,所述軌道槽沿著所述軌道本體的長度方向布置,所述軌道槽的任意一個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容納雜物的弧形凹入部。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弧形凹入部的寬度從靠軌道槽的開口側向另一側逐漸變小。所述軌道本體 內部設有用于傳輸散熱油的散熱油傳輸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壓在軌道槽中轉動,一旦有雜物調入,則會被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擠壓并沿著弧形凹入部的弧面劃入弧形凹入部內,從而能有效防止由于雜物進入軌道槽之間發生卡死,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加工工藝簡單、結構簡單的優點。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1、軌道本體;2、軌道槽;21、弧形凹入部;3、散熱油傳輸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0015]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包括長條形的軌道本體1,軌道本體I上設有用于支承井下運輸機滾動輪的軌道槽2,軌道槽2沿著軌道本體I的長度方向布置,軌道槽2的任意一個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容納雜物的弧形凹入部21。本實施例在使用時,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壓在軌道槽2中轉動,一旦有雜物調入,則會被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擠壓并沿著弧形凹入部21的弧面劃入弧形凹入部21內,從而能有效防止由于雜物進入軌道槽2之間發生卡死,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加工工藝簡單、結構簡單的優點。本實施例中,弧形凹入部21的寬度從靠軌道槽2的開口側向另一側逐漸變小,這種結構能夠防止雜物沉積,進而影響軌道槽2底部的平整度,從而能夠有效保證井下運輸機的平穩運輸。由于考慮到井下運輸機在運輸過程中,井下運輸機的滾動輪高速轉動與井下運輸機軌道之間發生摩擦生熱,熱量容易引起軌道槽2受熱形變,影響井下運輸機與井下運輸機軌道的軌道槽2之間的緊密配合度。本實施例中,軌道本體I內部設有用于傳輸散熱油的散熱油傳輸孔3,通過散熱油傳輸孔3傳輸散熱油,使得井下運輸機軌道的熱量能夠迅速通過散熱油進行導熱,從而防止熱量引起軌道槽2受熱形變,保證井下運輸機與井下運輸機軌道的軌道槽2之間的緊密配合度不受熱量影響,更加安全可靠。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 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包括長條形的軌道本體(I),所述軌道本體(I)上設有用于支承井下運輸機滾動輪的軌道槽(2 ),所述軌道槽(2 )沿著所述軌道本體(O的長度方向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槽(2)的任意一個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容納雜物的弧形凹入部(2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入部(21)的寬度從靠軌道槽(2)的開口側向另一側逐漸變小。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本體(I)內部設有用于 傳輸散熱油的散熱油傳輸孔(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防卡死功能的井下運輸機軌道,包括長條形的軌道本體(1),所述軌道本體(1)上設有用于支承井下運輸機滾動輪的軌道槽(2),所述軌道槽(2)沿著所述軌道本體(1)的長度方向布置,所述軌道槽(2)的任意一個側壁上均設有用于容納雜物的弧形凹入部(21)。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方便、加工工藝簡單、結構簡單的優點。
文檔編號E01B5/02GK203128952SQ20132008251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4日
發明者于浩 申請人: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