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碴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通過借助至少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將液體可固化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從混合單元引入到負荷卸載區中并使所述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在這些負荷卸載區中固化,在軌道上部結構的道碴體中制造負荷卸載區的方法,其中從軌道外的左側或右側定位所述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中,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荷載轉移區的軌枕(2)的正面(3)隔開一段距離,打開這兩個排出口以使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以調節量流出,將所述分配管排出口各自在軌枕(2)的正面(3)的側面從內向外引導至軌枕(2)的各自的端面(4,4’)并圍繞軌枕(2)各自的端面(4,4’)到達軌枕(2)的背面(5),并且在側面沿軌枕(2)的背面(5)引導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9,9’),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負荷卸載區的軌枕(2)的背面(5)隔開一段距離。
【專利說明】道碴的制造方法
[0001]本發明涉及用于鐵軌鋪設的得自道碴石和塑料的道碴體的制造方法,所述道碴體具有聞穩定性和長使用壽命。
[0002]近年來,對鐵軌鋪設和道路建設中所用的道碴體的需求急劇增加。其原因之一當然是人口流動和貨運量的普遍增加。特別在鐵路交通中,越來越多火車以高速和高軸載運行。由此造成的巨大位移力經由軌道轉移至軌枕上并從此處轉移至道碴體上。隨時間的推移,石構成物(Steingebilde)和各道碴石扭曲、移位和磨圓,以致改變鐵軌的位置并且必須定期進行高成本和耗時的修理工作。
[0003]過去已經描述了包含塑料用于固定道碴體的各種方法(DD-A1 86201、DE-A2063727、DE-A 2305536, DE-Al 3941142, DE-Al 19711437, DE-Al 19651755, DE-Al3821963、DE-A 19811838、JP-A 08157552)。
[0004]DE-A 2063727描述了降低由橫向位移力引起的軌道屈曲變形的方法。其中將高粘塑料形式的粘合劑噴到碎石道床上并在接觸點粘結道碴石。或者,可以通過注入雙組分合成樹脂形式的粘合劑實現道碴石的平面粘結。
[0005]DE-A 2305536中描述了通過引入溶脹體(其在引入后凝固)升高鐵路軌枕和路面的方法。溶脹劑是例如多組分塑料,如聚氨酯泡沫。借助填充探針通過軌枕中的孔施加液體塑料。
[0006]JP-A 8157552描述了在水分存在下固化并用于穩定石堆積的聚氨酯樹脂的制備。使用芳族多異氰酸酯、單官能聚醚和胺引發的聚醚制備聚氨酯樹脂并借助噴涂法施加。
[0007]所有已知方法的共同特征在于,它們產生只能借助塑料以非選擇性方式穩定化的道碴。此外,在一些情況下,所述方法與相對復雜的施加技術有關。
[0008]WO 2008/128665 Al中描述了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使用反應性塑料使碎石道床(路基布置于其下方)的道碴骨架中的空隙部分地或完全地發泡的方法,其中在高壓混合機中混合所述反應性組分,并且其中如此調節所述反應性混合物的引發時間以使發泡過程基本上在該反應性混合物到達路基時才開始。
[0009]EP-A2 1619305描述了在橫向于路基延伸方向上傾斜的路基上架設鐵路的軌道上部結構的方法,其中在路基上布置彈性排水墊,在所述排水墊上由其間具有空隙的各道碴石形成道碴體,將軌枕嵌在該道碴體中,軌道固定在該軌枕上并且為了固定基本僅位于軌枕下方的道碴體的負荷卸載區內的道碴石的位置,將可發泡材料引入所述道碴石之間的空隙中。用下沉到道碴體中的泡沫噴槍引入所述可發泡材料。
[0010]WO 2009/068169 Al中描述了加固碎石道床的方法,在碎石道床上部區域中布置具有固定到其上的軌道的軌枕,其中所述碎石道床在軌枕下方具有負荷卸載區,其吸收作用于軌道上的荷載并將它們轉移到位于碎石道床下方的土體中,由反應性混合物形成的泡沫在碎石道床的道碴骨架中的空隙中發泡,其中在所述道碴骨架中引入如此多的反應性混合物,使得在負荷卸載區中該道碴骨架至少從土體表面到軌枕下側被泡沫填滿,且通過在發泡過程結束前在碎石道床上或上方布置覆蓋物在空間上限制該在發泡過程中膨脹的泡沫。[0011]WO 2007/090901 A2描述了將可流動、可發泡的反應混合物從頂部引入其中嵌有軌枕的道碴體中的方法,其中在該方法中,從軌枕的側面將該混合物引入道碴體中,其中如此調節該混合物,以使泡沫形成過程僅在道碴體內向下流動的混合物的前沿到達道碴體下側或道碴體下側附近的區域時才開始,以在道碴體內自下向上形成泡沫。
[0012]這些方法的缺點在于,起穩定作用的泡沫的引入太復雜并且不允許與日常軌道鋪設相稱的推進速度。
[0013]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制造道碴體的改進的方法,其能夠實現道碴體的穩定并同時確保長使用壽命,且不具有上述缺點。
[0014]可通過提供下述的本發明的方法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0015]本發明提供通過借助至少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將液體可固化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尤其是聚氨酯反應混合物從混合單元引入到負荷卸載區中并使所述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尤其是聚氨酯反應混合物在這些負荷卸載區中固化和任選發泡,在至少由道碴體、軌枕和軌道構成的軌道上部結構的含有道碴石和部分塑料,尤其是聚氨酯泡沫的道碴體中制造用塑料,尤其是聚氨酯加強的負荷卸載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引入所述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尤其是聚氨酯反應混合物,
1)從軌道(1,I’)外的左側或右側定位所述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優選在所述軌道下方,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6,6’)中,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負荷卸載區的軌枕(2)的正面(3)隔開一段距離,
2)打開這兩個排出口以使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尤其是聚氨酯反應混合物,以調節量流出,
3)將所述分配管排出口各自在軌枕(2)的正面(3)的側向上從內向外引導至軌枕(2)的各自的端面(4,4’)并圍繞軌枕各自的端面(4,4’)到達軌枕(2)的背面(5),
4)在側面沿軌枕(2)的背面(5)引導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優選在所述軌道下方,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9,9’),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負荷卸載區的軌枕(2)的背面(5)隔開一段距離
5)任選關閉所述排出口,和
6)將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引導至另一軌枕并對這一軌枕重復所述過程(步驟2)至
6))。
[0016]所述分配管優選由金屬或塑料制成。
[0017]所述分配管優選由大致垂直于碎石道床的表面延伸的支腳和大致與碎石道床的表面水平延伸的支腳構成。所述分配管的水平支腳應具有至少足以到達兩個平行延伸的軌道之間的區域的長度,而垂直支腳不接觸軌道。
[0018]所述分配管優選在它們朝向碎石道床的排出口處輕微彎曲以使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的流出并精確排放變得容易。
[0019]取決于分配管的的位置,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的流出量可改變。這優選電子控制。
[0020]所述分配管可以是硬質的、軟質的或可抽出的。如果其可抽出,則整個分配管不必移動,而是將該分配管本身延長或縮短。
[0021]優選地,可以將在堵塞時可容易更換的軟質塑料管插在所述分配管中。[0022]在需要的情況中,可以借助壓縮空氣在混合單元與各自的排出口之間清潔所述分配管。
[0023]所述分配管優選用混合單元固定在機器人或三軸線性支架上,如上所述般控制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的位置。
[0024]優選將所述分配管引導至下一軌枕。
[0025]分配管的排出口優選以優選5至2000毫米/秒,特別優選30至500毫米/秒的速度平行于軌枕(在正面和背面)移動。特別優選動態改變該沿軌枕的速度。
[0026]分配管排出口在軌枕端面優選以5至2000毫米/秒,特別優選100至1000毫米/秒的速度移動。該沿端面的速度盡管可以動態改變,但優選不這樣做。
[0027]優選如此協調流出分配管的反應混合物的量和分配管排出口的前進速度,以使在每種情況中排出的塑料或反應混合物的量足以加強、優選發泡負荷卸載區。這例如可以照顧到不同的軌枕間距以及局部變化和當地情況以及轉彎處,而不需要停止操作。
[0028]軌枕間距在實踐中經常不同,并因此優選用測量設備,優選電子測定,以便能夠相應地定位分配管的排出口。
[0029]可以將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和任選的機器人/三軸線性支架固定到移動支架上。所述移動支架優選在軌道上移動。
[0030]所用塑料或所用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優選是環氧化物或非常特別優選是聚氨酯反應混合物。固化聚氨酯優選是聚氨酯泡沫。
[0031]優選使用的聚氨酯反應混合物優選含有下列材料的混合物
a)一種或多種多異氰酸酯化合物,選自具有28至50重量%的NCO含量的多異氰酸酯和具有10至48重量%的NCO含量的NCO預聚物,和具有6至112的羥值的聚醚多元醇、具有113至1100的羥值的聚氧烷撐二醇或具有645至1850的羥值的烷撐二醇,或它們的混合物,和
b)由一種或多種具有6至112的羥值和1.8至8的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構成的多元醇組分,存在
c)O至26重量%的一種或多種具有245至1850的羥值或胺值和1.8至8的官能度的擴鏈劑,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
d)0.05至5重量%的一種或多種發泡劑,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
e)O至5重量%的一種或多種催化劑,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
f)O至50重量%的一種或多種填料,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和
g)O至25重量%的一種或多種助劑和/或添加劑,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
該反應混合物的特征數在70至130的范圍。
[0032]特征數被理解為是指NCO基團與OH基團和NH基團的當量比再乘以100。因此,例如,特征數Iio表示對一個反應性OH基團或NH基團存在1.1個來自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反應性NCO基團,或對一個來自異氰酸酯化合物的反應性NCO基團存在0.91個反應性OH基團或NH基團。
[0033]用于制備聚氨酯泡沫的組分以允許組分均勻混合的混合比來使用,尤其是在使用高壓機時。通過使用高壓機還使待加工的PUR體系快速反應,并因此實現經濟的方法。通過使用下面更詳細描述的原材料,另外可以根據要求優化調整PUR體系的加工性質。因此,使用澆注技術的道碴體的部分發泡是可實現的施加方法。此外,所用聚氨酯泡沫的機械性質可以在寬界限內改變。所用PUR泡沫的優點是良好的壓板力(在10%壓縮比下K≥10.0N)、良好的壓縮硬度(在10%壓縮比下)(≥1.0 kPa)和拉伸強度(≥0.1 MPa)以及低永久變定(DVR (40%,25°C,5 分鐘)≥0.01%)。
[0034]優選在擴鏈劑和催化劑存在下制備所述聚氨酯泡沫。在此,優選使用具有伯和/或仲羥基和/或氨基的催化劑。以此方式獲得的聚氨酯表現出良好的排放性能并在用溶劑(例如水)萃取后以減少的可遷移內容物份額為特征。本發明的聚氨酯泡沫任選還可含有本身由聚氨酯化學已知的填料、助劑和添加劑。
[0035]就加工而言,如此調節用于制備聚氨酯泡沫的所述反應混合物,以至于使用簡單的施加技術(例如澆注法)就可使用所述反應混合物。例如,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調節該反應混合物的反應性來進行所述道碴體部分發泡。這樣的部分發泡一方面允許選擇性加強道碴的特別受應力的區段(例如轉彎處,負荷卸載區),而另一方面能使液體,例如水自由排泄。太慢的反應將導致,該反應混合物會流出到地面中或流出到碎石道床的側面區域中。太快的反應將導致,該反應混合物無法滲入到疏松材料層中足夠的層深度。例如,對于道碴高度為大約40厘米的軌道系統而言,所述反應混合物的引發時間應該為I至15秒,優選I至5秒,且固化時間(凝固時間)應該為15至45秒,優選15至30秒,其中更長的凝固時間是可行但不經濟的。 [0036]所用聚氨酯泡沫應優選具有至少10.0 N的壓板力(在10%壓縮比下)、至少1.0kPa的壓縮硬度(在10%壓縮比下)和至少0.1 MPa的拉伸強度。此外,其應優選具有最多0.01%的壓縮變形(DVR) (40%, 25°C,5分鐘)和良好的氣候穩定性或水解穩定性。所用聚氨酯泡沫還應以含有最低比例的可排放和可遷移內容物為特征。
[0037]所用多異氰酸酯a)是(環)脂族或芳族多異氰酸酯。優選的是甲苯二異氰酸酯,具有28至50重量%的NCO含量的二苯基甲烷系列的二 -和/或多異氰酸酯。這些包括4,4’ - 二異氰酸根合二苯基甲烷與2,4’ -和任選少量2,2’ - 二異氰酸根合二苯基甲烷的混合物,其在室溫下是液體并任選已適當改性。良好合適的也是在室溫下是液體、不僅含有所述異構體還含有它們的更高級同系物并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過苯胺/甲醛-縮合物的光氣化獲得的二苯基甲烷系列的多異氰酸酯混合物。具有氨基甲酸酯-或碳二亞胺基團和/或脲基甲酸酯-或縮二脲基團的這些二-和多異氰酸酯的改性產物也合適。
[0038]具有10至48重量%的NCO含量的NCO預聚物也適合作為組分a)。它們由上述多異氰酸酯和具有6至112的羥值的聚醚多元醇、具有113至1100的羥值的聚氧烷撐二醇或具有645至1850的羥值的烷撐二醇或它們的混合物制備。
[0039]組分b)是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通過環氧烷在催化劑存在下加聚到多官能起始劑化合物上制備的多羥基聚醚。優選地,由具有平均2至8個活性氫原子的起始劑化合物和一種或多種環氧烷制備所述多羥基聚醚。優選的起始劑化合物是每分子具有2至8個羥基的分子,如水、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三乙醇胺、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山梨糖醇和蔗糖。該起始劑化合物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多元醇b)由一種或多種環氧烷制備。優選使用的環氧烷是環氧乙烷、甲基環氧乙烷和乙基環氧乙烷。這些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在混合使用時,環氧烷可以無規和/或嵌段反應。較高分子量的多羥基聚醚也合適,其中高分子加聚物或縮聚物或聚合物以細分散、溶解或接枝形式存在。例如如果使具有羥基的化合物b)中原位進行加聚反應(例如在多異氰酸酯與氨基官能化合物之間的反應)或縮聚反應(例如在甲醛與酚和/或胺之間),獲得此種改性的多羥基化合物(如例如在DE-AS I 168 075中所述)。通過乙烯基聚合物改性的多羥基化合物,如例如通過在聚醚存在下聚合苯乙烯和丙烯腈而得的那些(例如根據US-PS 3 383 351)也適合作為多元醇組分b)用于本發明的方法。例如在Kunststoff-Handbuch,第 VII 卷“Polyurethane”,第 3 版,Carl Hanser Verlag,慕尼黑/維也納,1993,第57-67頁或第88-90頁中描述了所述組分b)的代表。
[0040]作為多元醇組分b)優選使用一種或多種具有6至112,優選21至56的羥值和1.8至8,優選1.8至6的官能度的多羥基聚醚。
[0041]合適的擴鏈劑c)是具有245至1850的平均羥基或胺值和1.8至8,優選1.8至3的官能度的那些。在此可示例性提及的是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1,4- 丁二醇、1,6-己二醇、三乙醇胺、甘油、三羥甲基丙烷和短鏈烷氧基化產物。組分c)優選以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O至26重量%的量使用。特別優選使用乙二醇、1,4-丁二醇、三羥甲基丙烷的丙氧基化產物(0H值:550)和三乙醇胺與二異丙醇胺的混合物(0H值:1160)。
[0042]可用的發泡劑d)是物理發泡劑和水。優選的物理發泡劑d)是1,1- 二氟乙烷(HFC-152a)、l, 1,1,2-四氟乙烷(HFC_134a)、1,I, I, 2,3,3,3-七氟丙烷(HFC_227ea)、I, I, 1,3, 3-五氟丙烷(HFC-245fa)、l,I, 1,3, 3-五氟丁烷(HFC_365mfc)、正戊烷、異戊烷、異己烷或其混合物。特別優選使用水作為組分d)。所述發泡劑可以單獨或結合使用并以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0.05至5重量%的量,特別優選以0.3至3.5重量%的量存在。
[0043]可通過添加一種或多種催化劑e)加速多異氰酸酯基團與羥基之間的本身緩慢進行的反應。這些尤其可以是本身已知類型的叔胺,例如三乙胺、三丁胺、N-甲基嗎啉、N-乙基嗎啉、N-椰油嗎啉(N-Cocomorpholin)、N, N, N’ ,N,-四甲基乙二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N-甲基-N’ -二甲基氨基乙基哌嗪、N,N-二甲基環己胺、N,N,N’,N’ -四甲基-1,3- 丁二胺、N, N- 二甲基咪唑-β -苯基乙胺、1,2- 二甲基咪唑、雙(2- 二甲基氨基乙基)醚或2-甲基咪唑。還可以單獨或與叔胺結合使用有機金屬催化劑,如有機鉍催化劑,例如新癸酸鉍(III),或有機錫催化劑,例如羧酸的錫(II)鹽,如乙酸錫(II)、辛酸錫(II)、乙基己酸錫(II)和月桂酸錫(II),和羧酸的二烷基錫鹽,如二乙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馬來酸二丁基錫或二乙酸二辛基錫。優選使用具有伯和/或仲羥基和/或氨基的催化劑。這些可以是本身已知類型的可嵌入的胺和可嵌入的有機金屬催化劑,例如Ν-(3-二甲基氨基丙基)-N, N- 二異丙醇胺、N,N, N’-三甲基-N’-羥基乙基-雙氨基乙基醚、四甲基二亞丙基三胺、3-( 二甲基氨基)丙基脲、蓖麻醇酸錫。該催化劑可以單獨或組合使用。優選使用O至5.0重量%,特別優選0.5至5.0重量%的催化劑或催化劑組合,基于反應組分
b)至 g)計。在 Kunststoff-Handbuch,第 VII 卷 “Polyurethane”,第 3 版,Carl HanserVerlag,慕尼黑/維也納,1993,第104-110頁中描述了催化劑的其它代表和所述催化劑的作用模式的細節。
[0044]可任選一起使用的填料f)可以是無機和有機填料。可示例性提到的無機填料是:硅酸鹽礦物,如頁硅酸鹽,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鐵,熱解制備的金屬氧化物如Aerosile,金屬鹽如硫酸鋇,無機顏料如硫化鎘、硫化鋅,和玻璃、玻璃微珠、中空玻璃微珠等。可以使用天然和合成纖維狀礦物,如硅灰石和不同長度的玻璃纖維,它們同樣可任選經修整。可示例性提到的有機填料是:結晶石蠟或脂肪,基于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脲-甲醛材料和聚亞肼基二羧酰胺(例如由肼和甲苯二異氰酸酯制成)的粉末。還可以使用有機來源的中空微珠或軟木。有機或無機填料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填料f)優選以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O至50重量%,優選O至30重量%的量添加。
[0045]任選一起使用的助劑和添加劑g)包括例如穩定劑、著色劑、阻燃劑、增塑劑和/或
一元醇。
[0046]特別使用的穩定劑是表面活性物質,即用于促進原材料的均化并任選也適合調節塑料的泡孔結構的化合物。可提到的實例是乳化劑,如蓖麻油硫酸鈉鹽或脂肪酸以及脂肪酸與胺的鹽,泡沫穩定劑,如硅氧烷-氧化烯混合共聚物,和泡孔調節劑,如石蠟。所用穩定劑主要是水溶性的有機聚硅氧烷。這些是聚二甲基硅氧烷殘基,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的聚醚鏈接枝到其上。該表面活性物質優選以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0.01至5.0重量%,優選0.1至1.5重量%的量加入。
[0047]作為著色劑可使用本身已知的將聚氨酯著色的有機和/或無機基的染料和/或著色顏料,例如氧化鐵和/或氧化鉻顏料和酞菁-和/或單偶氮基顏料。
[0048]任選一起使用的合適的阻燃劑的實例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2-氯乙酯、磷酸三-氯丙酯和磷酸2,3-二溴丙酯。除已提到的鹵素取代的磷酸酯外,還可以使用無機阻燃齊IJ,如水合氧化鋁、聚磷酸銨、硫酸鈣和聚偏磷酸鈉、或磷酸胺,例如磷酸三聚氰胺。
[0049]可提到的增塑劑的實例是多元,優選二元羧酸與一元醇的酯。此類酯的酸組分可衍生自例如琥珀酸、間苯二甲酸、偏苯三酸、鄰苯二甲酸酐、四-和/或六氫鄰苯二甲酸酐、內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戊二酸酐、馬來酸酐、富馬酸和/或二聚和/或三聚脂肪酸,任選與單體脂肪酸混合。此類酯的醇組分可衍生自例如具有I至20個C原子的支鏈和/或直鏈脂族醇,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以及戊醇、己醇、辛醇(例如2-乙基己醇)、壬醇、癸醇、月桂醇、肉豆蘧醇、鯨蠟醇和硬脂醇的各種異構體,和/或衍生自天然存在的或可通過天然存在的羧酸的氫化獲得的脂肪醇和蠟狀醇。醇組分還可以由脂環族和/或芳族羥基化合物,例如環己醇及其同系物、苯酚、甲酚、百里酚、香芹酚、芐醇和/或苯基乙醇構成。此外,作為增塑劑可以是上述醇與磷酸的酯。任選地,還可以使用鹵化醇的磷酸酯,例如磷酸三氯乙酯。在后一情況中,可以與增塑作用同時實現阻燃作用。當然,還可以使用上述醇和羧酸的混合酯。增塑劑也可以是所謂的聚合增塑劑,例如己二酸、癸二酸和/或鄰苯二甲酸的聚酯。此外,還可以使用酚的烷基磺酸酯,例如鏈烷磺酸苯基酯作為增塑劑。
[0050]任選一起使用的其它助劑和/或添加劑g)是一元醇,如丁醇、2-乙基己醇、辛醇、十二烷醇或環己醇,它們可以任選一起用于實現所需的鏈終止。
[0051]助劑和/或添加劑g)優選以基于反應組分b)至g)計O至25重量%,特別優選O至10重量%的量加入。關于常規助劑和添加劑g)的進一步信息可見于專業文獻,例如Kunststoff-Handbuch,第 VII 卷 “Polyurethane”,第 3 版,Carl Hanser Verlag,慕尼黑 /維也納,1993,第104頁及以下幾頁。
[0052]原則上,該聚氨酯泡沫可以以各種方式制備。例如可以根據一次完成法或預聚物法進行。在一次完成法中,將所有組分,例如多元醇、多異氰酸酯、擴鏈劑、發泡劑、催化劑、填料和/或添加劑合在一起并密切彼此混合。在預聚物法中,首先通過使部分量的多元醇與所有量的多異氰酸酯反應制備NCO預聚物,然后將剩余量的多元醇和任選擴鏈劑、發泡齊U、催化劑、填料和/或添加劑添加到所得NCO預聚物中并密切混合。在本發明范圍內,特別優選的是混合組分b)至g)以制造所謂的“多元醇組分”,然后將其與多異氰酸酯和/或NCO預聚物a) —起加工的方法。任選一起使用的擴鏈劑、發泡劑、催化劑、填料和助劑和/或添加劑通常添加到如上所述的“多元醇組分”中,但這不是絕對必須的,因為也可以將與多異氰酸酯組分a)相容、不與其反應的組分并入所述組分a)中。
[0053]將通過充分混合反應組分形成的混合物例如通過澆注法施加到道碴石上。在此,用本身為聚氨酯化學中已知的裝置進行各組分或組分混合物的輸送、計量加入和混合。引入的混合物的量通常如此安排,以使該聚氨酯泡沫具有20至800千克/立方米,優選30至600千克/立方米,特別優選50至300千克/立方米的自由發泡密度。作為施加到道碴石上的反應混合物的起始溫度通常在20至80°C,優選25至40°C的范圍選擇。在引入反應混合物之前任選將道碴石干燥和加熱。取決于反應組分、添加的催化劑和溫度控制,泡沫凝固時間(凝固時間)可以為15至45秒,優選15至30秒。更長的凝固時間是可行的,但不經濟。
[0054]可以以所謂的高壓-或低壓法混合所述反應性組分。
[0055]借助圖1至4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中軌道上部結構的道碴石或碎石道床沒有顯不在附圖中。
[0056]圖1至4是軌道上部結構的俯視略圖,由此顯示兩個分配管的排出口的不同位置的示例性次序。
[0057]軌道I和I’位于軌枕2上。在排出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時,將分配管的排出口(未顯示)引導到位置6或6’(圖1)。從此處,在排出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的情況下,將所述排出口在側面沿軌枕2的正面3引導至位置7或7’(圖2)。然后將所述排出口移向位置8或8’(圖3),以最終引導至位置9或9’(圖4)。
【權利要求】
1.通過借助至少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將液體可固化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從混合單元引入到負荷卸載區中并使所述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在這些負荷卸載區中固化,在至少由道碴體、軌枕和軌道構成的軌道上部結構的含有道碴石和部分塑料的道碴體中制造用塑料加強的負荷卸載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引入所述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 1)從軌道(1,I’)外的左側或右側定位所述兩個帶排出口的分配管,優選在所述軌道下方,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6,6’)中,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負荷卸載區的軌枕(2)的正面(3)隔開一段距離, 2)打開所述兩個排出口以使塑料或塑料反應性混合物以調節量流出, 3)將所述分配管排出口各自在軌枕(2)的正面(3)的側向上從內向外引導至軌枕(2)的各自的端面(4,4’)并圍繞軌枕(2)各自的端面(4,4’)到達軌枕(2)的背面(5), 4)在側面沿軌枕(2)的背面(5)引導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優選在所述軌道下方,直至到達兩個軌道之間的區域(9,9’),所述排出口彼此相鄰并在側向上與要加強其負荷卸載區的軌枕(2)的背面(5)隔開一段距離 5)任選關閉所述排出口,和 6)將所述分配管的排出口引導至另一軌枕并對這一軌枕重復所述過程(步驟2)至6))。
【文檔編號】E01B1/00GK103764912SQ20128004272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日
【發明者】T.埃爾韋, F.格林貝格, T.格羅斯, T.克萊納 申請人:拜耳知識產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