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動機懸置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懸置及汽車,其中發動機懸置包括:上組件、下組件和蓋設于所述上組件外的護蓋;所述下組件包括第一組板、豎直地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上的第二組板和第三組板;其中,所述上組件、所述下組件之間設置有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部分包覆所述第二組板和所述第三組板分別形成為限位結構;所述護蓋包括弧形蓋沿,所述弧形蓋沿覆蓋于所述第二組板和第三組板外,其中,所述限位結構上靠近所述弧形蓋沿的一側面為一凸起弧面,所述凸起弧面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弧形蓋沿的彎曲弧度不同。該方案有利于減小整車震動,結構的可實施性強。
【專利說明】
_種發動機懸置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部件,尤其涉及一種發動機懸置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當車輛在行駛時,汽車的振動必然會對車上的各種零部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0003]其中,傳統發動機懸置常用限位塊是矩形限位塊,在發動機震動接觸到限位時,直接是矩形的限位塊與矩形的護蓋面面接觸,發動機懸置剛度曲線產生較大的梯度變化,對整車減小震動不利,不利于整車品質的提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動機懸置及汽車,以解決傳統發動機懸置在汽車振動時,剛度曲線產生較大的梯度變化,對整車減小震動不利。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發動機懸置,包括:
[0007]上組件、下組件和蓋設于所述上組件外的護蓋;
[0008]所述下組件包括第一組板、豎直地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上的第二組板和第三組板;其中,所述上組件、所述下組件之間設置有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部分包覆所述第二組板和所述第三組板分別形成為限位結構;
[0009]所述護蓋包括弧形蓋沿,所述弧形蓋沿覆蓋于所述第二組板和第三組板外,其中,所述限位結構上靠近所述弧形蓋沿的一側面為一凸起弧面,所述凸起弧面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弧形蓋沿的彎曲弧度不同。
[0010]可選地,所述凸起弧面的彎曲弧度大于所述弧形蓋沿的彎曲弧度。
[0011]可選地,所述第二組板和所述第三組板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相對的兩端上。
[0012]可選地,所述第一組板、所述第二組板和所述第三組板為一體成型。
[0013]可選地,所述上組件、所述下組件、所述彈性部件及所述限位結構通過橡膠硫化為一個整體。
[0014]可選地,所述彈性部件為橡膠材質。
[0015]可選地,所述第一組板上設置有用于與汽車車架安裝的安裝孔;
[0016]所述上組件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與發動機進行固定安裝的定位件及安裝件,所述護蓋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定位件及所述安裝件相適配的穿入孔,所述定位件及安裝件貫穿所述穿入孔,凸出于所述護蓋的上表面。
[0017]—種汽車,包括:發動機及車架,所述汽車還包括如上所述的發動機懸置。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上述方案中,發動機懸置具有凸起弧面的彎曲弧度與弧形蓋沿的彎曲弧度不同,在發動機震動接觸到限位結構時,先是限位結構的凸起弧面與護蓋的弧形蓋沿發生線接觸,然后過渡到面接觸,而且接觸面積逐漸增加,從而發動機懸置剛度曲線產生梯度變化較小,有利于減小整車震動,提升整車品質。
【附圖說明】
[0020]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中發動機懸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中發動機懸置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2]附圖標記:
[0023]1-上組件,2-下組件,3-護蓋,4-彈性部件;
[0024]11-定位件,12-安裝件;
[0025]21-第一組板,22-第二組板,23-第三組板,24-弧面,25-安裝孔;
[0026]31-弧形蓋沿。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0028]結合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懸置,包括:上組件1、下組件2和蓋設于所述上組件I外的護蓋3;所述下組件2包括第一組板21、豎直地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21上的第二組板22和第三組板23;其中,所述上組件1、所述下組件2之間設置有彈性部件4,所述彈性部件4部分包覆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分別形成為限位結構;所述護蓋3包括弧形蓋沿31,所述弧形蓋沿31覆蓋于所述第二組板22和第三組板23外,其中,所述限位結構上靠近所述弧形蓋沿31的一側面為一凸起弧面24,所述凸起弧面24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弧形蓋沿31的彎曲弧度不同。
[0029]具體地,上組件I用于與發動機固定安裝,第一組板21用于與車架固定連接。在該發動機懸置的使用過程中,該凸起弧面24的彎曲弧度與弧形蓋沿31的彎曲弧度不同的限位結構,在發動機震動接觸到限位時,先是限位結構的凸起弧面24與護蓋3的弧形蓋沿31發生線接觸,然后過渡到面接觸,而且接觸面積逐漸增加,從而發動機懸置剛度曲線產生梯度變化較小,有利于減小整車震動,提升整車品質,且該發動機懸置結構的整體可實施性強。
[0030]具體地,其中該凸起弧面24的彎曲弧度大于所述弧形蓋沿31的彎曲弧度。可以使限位結構的凸起弧面24的中間部位首先與護蓋3的弧形蓋沿31的中間部位線接觸,然后過渡到其他部位的面接觸。
[0031]其中,彈性部件4上沒有包覆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的部分,形成為上組件
1、下組件2之間的主簧結構,該主簧結構可以與包覆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分別形成的限位結構的相連接,也可不連接,成為獨立的三部分。
[0032]優選地,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21相對的兩端上;優選地,所述第一組板21、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為一體成型。
[0033]優選地,所述上組件1、所述下組件2、所述彈性部件4及所述限位結構通過橡膠硫化為一個整體。在具體的制造過程中,發動機懸置硫化模具開發時,可預先做出具有凸起弧面24的限位結構的位置,在硫化時,填入相關材料,一體硫化即可成行,而護蓋3及弧形蓋沿31直接沖壓成型即可實現。具體地,所述彈性部件4為橡膠材質。
[0034]具體地,所述第一組板21上設置有用于與汽車車架安裝的安裝孔25;所述上組件I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與發動機進行固定安裝的定位件11及安裝件12,所述護蓋3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定位件11及所述安裝件12相適配的穿入孔,所述定位件11及安裝件12貫穿所述穿入孔,凸出于所述護蓋3的上表面。
[0035]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汽車,該汽車包括上述的發動機懸置。
[0036]具體地,該汽車包括發動機及車架,上述的發動機懸置,通過第一組板21上的安裝孔25與所述車架固定連接,發動機懸置通過上組件I上的定位件11及安裝件12與發動機固定安裝,可有效減小整車震動。
[0037]以上所述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組件(1)、下組件(2)和蓋設于所述上組件(I)外的護蓋(3); 所述下組件(2)包括第一組板(21)、豎直地相對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21)上的第二組板(22)和第三組板(23);其中,所述上組件(1)、所述下組件(2)之間設置有彈性部件(4),所述彈性部件(4)部分包覆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分別形成為限位結構; 所述護蓋(3)包括弧形蓋沿(31),所述弧形蓋沿(31)覆蓋于所述第二組板(22)和第三組板(23)外,其中,所述限位結構上靠近所述弧形蓋沿(31)的一側面為一凸起弧面(24),所述凸起弧面(24)的彎曲弧度與所述弧形蓋沿(31)的彎曲弧度不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弧面(24)的彎曲弧度大于所述弧形蓋沿(31)的彎曲弧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設置于所述第一組板(21)相對的兩端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組板(21)、所述第二組板(22)和所述第三組板(23)為一體成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組件(1)、所述下組件(2)、所述彈性部件(4)及所述限位結構通過橡膠硫化為一個整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4)為橡膠材質。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懸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組板(21)上設置有用于與汽車車架安裝的安裝孔(25); 所述上組件(I)的上表面設置有用于與發動機進行固定安裝的定位件(11)及安裝件(12),所述護蓋(3)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定位件(11)及所述安裝件(12)相適配的穿入孔,所述定位件(11)及安裝件(12)貫穿所述穿入孔,凸出于所述護蓋(3)的上表面。8.一種汽車,包括:發動機及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還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發動機懸置。
【文檔編號】B60K5/12GK205651955SQ201620386786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公開號201620386786.X, CN 201620386786, CN 205651955 U, CN 205651955U, CN-U-205651955, CN201620386786, CN201620386786.X, CN205651955 U, CN205651955U
【發明人】韓杰, 趙帥, 聶偉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