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兩棲無人飛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兩棲無人飛機,該兩棲無人飛機包括一機體及一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信號中轉組件,所述機體內設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所述信號中轉組件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支架、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天線組件及一纏繞在所述天線組件上的電纜,所述電纜的一端與所述天線組件連接,所述電纜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體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既可以在天上飛行又可以在水底飛行。
【專利說明】
一種兩棲無人飛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無人飛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兩棲無人飛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無人飛機在災情調查和救援、空中監控、輸電線路巡檢、航拍、航測以及軍事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無人機上配置相應的器材后,還可以完成有害氣體檢測、農藥噴灑、通信信號中轉、地面交通情況勘察等多項作業,例如,在無人機的遙控過程中,操作者可遙控操作無人機對一些興趣點(如輸電線路故障點、災難頻發點、事故發生點等)作為繞點飛行監控。
[0003]但是,現有的無人飛機僅能夠在天上飛行,卻無法實現在水底飛行,從而不能滿足在水底進行一些特殊作業,限制了無人飛行的適用范圍。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既可以在天上飛行又可以在水底飛行的兩棲無人飛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可以在天上飛行又可以在水底飛行的兩棲無人飛機。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兩棲無人飛機,包括一機體及一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信號中轉組件,所述機體內設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所述信號中轉組件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支架、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天線組件及一纏繞在所述天線組件上的電纜,所述電纜的一端與所述天線組件連接,所述電纜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體連接;其中,
[0007]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的狀態時,所述信號中轉組件與所述機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天線組件與外部的無線遙控器通信連接,并通過所述天線組件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
[0008]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的狀態時,通過手動方式先將所述電纜從所述天線組件上釋放,所述機體與所述信號中轉組件分離,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電纜與所述天線組件連接,并通過所述電纜與所述天線組件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的在水底飛行狀態。
[0009]進一步地,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包括起飛狀態、懸掛狀態、空中飛行狀態或者降落狀態。
[0010]進一步地,所述無人飛機在水底飛行狀態包括水底前進狀態、水底后退狀態、水底左移狀態、水底右移狀態、水底左右轉彎狀態、懸停、水底上潛狀態或者水底下潛狀態。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包括一機體及一設置在機體上的信號中轉組件,機體內設有一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信號中轉組件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機體上的支架、設置在支架上的天線組件及一纏繞在天線組件上的電纜,電纜的一端與天線組件連接,電纜的另一端與機體連接,這樣,當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的狀態時,信號中轉組件與機體為一體結構,此時,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天線組件與外部的無線遙控器通信連接,并通過天線組件接收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當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的狀態時,通過手動方式先將電纜從天線組件上釋放,機體與信號中轉組件分離,此時,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電纜與天線組件連接,并通過電纜與天線組件接收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無人飛機的在水底飛行狀態,因此,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既可以在天上飛行又可以在水底飛行。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兩棲無人飛機,包括一機體I及一設置在所述機體I上的信號中轉組件2,所述機體I內設有一控制面板11,所述控制面板11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圖中未標示),所述信號中轉組件2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機體I上的支架21、設置在所述支架21上的天線組件22及一纏繞在所述天線組件22上的電纜23,所述電纜23的一端與所述天線組件22連接,所述電纜23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體I連接;其中,
[0017]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的狀態時,所述信號中轉組件2與所述機體I為一體結構,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天線組件22與外部的無線遙控器(圖中未標示)通信連接,并通過所述天線組件22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
[0018]進一步地,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包括起飛狀態、懸掛狀態、空中飛行狀態或者降落狀態。
[0019]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的狀態時,通過手動方式先將所述電纜23從所述天線組件22上釋放,所述機體I與所述信號中轉組件2分離,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電纜23與所述天線組件22連接,并通過所述電纜23和所述天線組件22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的在水底飛行狀態。
[0020]進一步地,所述無人飛機在水底飛行狀態包括水底前進狀態、水底后退狀態、水底左移狀態、水底右移狀態、水底左右轉彎狀態、懸停、水底上潛狀態或者水底下潛狀態。
[002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包括一機體I及一設置在機體I上的信號中轉組件2,機體I內設有一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信號中轉組件2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機體I上的支架21、設置在支架21上的天線組件22及一纏繞在天線組件22上的電纜23,電纜23的一端與天線組件22連接,電纜23的另一端與機體I連接,這樣,當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的狀態時,信號中轉組件2與機體I為一體結構,此時,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天線組件與外部的無線遙控器通信連接,并通過天線組件接收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當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的狀態時,通過手動方式先將電纜23從天線組件22上釋放,機體I與信號中轉組件2分離,此時,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電纜23與天線組件22連接,并通過電纜23與天線組件22接收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無人飛機的在水底飛行狀態,因此,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棲無人飛機既可以在天上飛行又可以在水底飛行。
[0022]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兩棲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體及一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信號中轉組件,所述機體內設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一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所述信號中轉組件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在所述機體上的支架、設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天線組件及一纏繞在所述天線組件上的電纜,所述電纜的一端與所述天線組件連接,所述電纜的另一端與所述機體連接;其中, 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天空飛行的狀態時,所述信號中轉組件與所述機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天線組件與外部的無線遙控器通信連接,并通過所述天線組件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天空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 當所述無人飛機進入水底飛行的狀態時,通過手動方式先將所述電纜從所述天線組件上釋放,所述機體與所述信號中轉組件分離,所述無人飛機的飛行控制器通過所述電纜與所述天線組件連接,并通過所述電纜與所述天線組件接收所述無線遙控器發送的用戶輸入的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以便根據接收到的所述在水底飛行的飛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無人飛機的在水底飛行狀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棲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飛機在空中飛行狀態包括起飛狀態、懸掛狀態、空中飛行狀態或者降落狀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兩棲無人飛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飛機在水底飛行狀態包括水底前進狀態、水底后退狀態、水底左移狀態、水底右移狀態、水底左右轉彎狀態、懸停、水底上潛狀態或者水底下潛狀態。
【文檔編號】B60F5/02GK205651910SQ201521078973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 公開號201521078973.3, CN 201521078973, CN 205651910 U, CN 205651910U, CN-U-205651910, CN201521078973, CN201521078973.3, CN205651910 U, CN205651910U
【發明人】李新文
【申請人】深圳偉思創信息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