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固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固定裝置,屬于維修工具領域,包括主體架,主體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用于支撐汽車且與汽車的車輪接觸,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設置有用于與汽車的車輪配合的定位組件,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采用合金鋼制成,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為四棱柱,第一底座的長度與第二底座的長度相等。通過設置定位組件,加強汽車與主體架之間的定位效果,防止汽車在主體架上移動,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專利說明】
汽車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維修工具領域,具體而言,涉及汽車固定裝置。【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出行范圍越來越大,出行的頻率不斷增加, 汽車作為交通的重要環節,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0003]汽車的發展帶動了整個汽車修理行業的發展。由于汽車本身的結構復雜,拆卸困難,在維修時,維修人員需要在盡可能不操作其他部件的情況下對汽車進行檢修。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現有技術中。
[0004]發明人在研究中發現,在汽車的檢修過程中,需要汽車保持在固定狀態。此外,行駛在外的汽車出現問題后,需要通過救援車輛轉移問題汽車。在汽車移至救援車輛上后,考慮到救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緊急減速和加速的過程,容易導致問題車輛在救援車輛上移動,發生撞擊。因此,維修行業內需要一款汽車固定裝置。【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固定裝置,以避免檢修狀態下的汽車發生滑動。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0007]—種汽車固定裝置,包括主體架,所述主體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用于支撐汽車且與汽車的車輪接觸,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設置有用于與汽車的車輪配合的定位組件,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采用合金鋼制成,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為四棱柱,所述第一底座的長度與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相等。[〇〇〇8]通過設置定位組件,加強汽車與主體架之間的定位效果,防止汽車在主體架上移動,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四棱柱結構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長度相等,汽車駛上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頂壁以及離開二者的頂壁時,兩邊車輪同時上同時下,更加安全。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汽車固定裝置還包括上車塊,所述上車塊設置在所述主體架的一側,所述上車塊為三棱柱,所述上車塊用于供汽車行駛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頂部。
[0010]上車塊用于提供支承面與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頂壁之間的過渡,從而方便將汽車移動到主體架上進行固定。當汽車的不能啟動時,依靠人力推動會非常吃力。在有上車塊的前提下,對動汽車到指定位置會更加方便。
[0011]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上車塊為兩個,一個所述上車塊與所述第一底座連接,一個所述上車塊與所述第二底座連接。
[0012]兩個上車塊分別連接兩個底座,此結構耗材少,增加的重量較少,更加環保。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上車塊為一個,所述上車塊同時抵住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部側壁和第二底座的端部側壁。
[0014]做一個同時連接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上車塊,由于尺寸較大,因此上車塊提供給車的接觸面積較大,在將汽車上移至主體架頂部的過程中,汽車的移動方向的少量誤差不會使得汽車的兩個前輪同時與上車塊脫離,使用者可以調整方向繼續推動。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上車塊與所述主體架一體成型。
[0016]上車塊與主體架一體成型后,免去了安裝的步驟,降低了成本。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定位組件包括活動卡爪,所述活動卡爪用于抓取所述車輪的輪輞。
[0018]活動卡爪結構勾住汽車的輪輞,阻礙車輪滾動,提高汽車在主體架上的穩定性。輪輞通常為高強度的合金結構,活動卡爪與輪輞的接觸比直接與輪胎接觸更安全。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卡爪包括第一活動件,所述第一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底座接觸,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一底座轉動連接,所述第一底座呈弧形,所述第一底座穿過所述車輪的輪輻板。
[0020]第一支撐件呈弧形,便于在轉動的過程中穿過輪輻板,從而阻礙車輪在主體架上移動。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活動卡爪包括左控制件和右控制件,所述第一底座為長方體結構,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均與所述第一底座轉動連接,所述活動卡爪在工作狀態下時,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接觸,所述左控制件或所述右控制件穿過所述車輪的輪輻板。
[0022]由兩個控制件組成的活動卡爪在固定車輪的過程中更加可靠,由于左控制件和右控制件在工作狀態下接觸,使得車輪的輪輻板的位置不會對活動卡爪的連接效果產生影響。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定位組件為凹槽,所述第一底座的頂部和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弓形,所述車輪與所述凹槽的底部接觸。
[0024]通過設置的凹槽,使得汽車的車輪能夠陷入其中,進而增加了汽車移動時所需的動力,減少了汽車意外滑動的概率。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所述主體架還包括連接部,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通過所述連接部連接。
[0026]通過連接部,將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組合成一個相對位置固定的整體。在極端的受力條件下,其中一個底座發生傾覆時,另一個底座將負載通過連接部傳至前者,使得整個裝置保持穩定。
[002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定位組件,加強汽車與主體架之間的定位效果,防止汽車在主體架上移動,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四棱柱結構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長度相等,汽車駛上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頂壁以及離開二者的頂壁時,兩邊車輪同時上同時下,更加安全。【附圖說明】
[002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29]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汽車固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圖1的局部剖面圖;
[0031]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汽車固定裝置的局部剖視圖;
[0032]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的汽車固定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0033]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中的定位組件的連接示意圖。
[0034]附圖標記匯總:
[0035]主體架100;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連接部103;定位組件104;上車塊105;左控制件106;右控制件107;凹槽108;輪胎201;輪輞202;輪輻板203。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在汽車的檢修過程中,需要汽車保持在固定狀態。此外,行駛在外的汽車出現問題后,需要通過救援車輛轉移問題汽車。在汽車移至救援車輛上后,考慮到救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緊急減速和加速的過程,容易導致問題車輛在救援車輛上移動,發生撞擊。因此,維修行業內需要一款汽車固定裝置。
[0037]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帶有定位組件和主體架的汽車固定裝置,主體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汽車的車輪移動到兩個底座的頂面后,通過定位組件進行定位卡主,避免汽車滑動。
[0038]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
[0039]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慣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41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42]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3]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實施例一
[0045]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了一種汽車固定裝置,包括主體架100,主體架100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
[0046]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用于支撐汽車且與汽車的車輪接觸,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設置有用于與汽車的車輪配合的定位組件104,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采用合金鋼制成,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均為四棱柱,第一底座101的長度與第二底座102的長度相等。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主體架100還包括連接部103,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通過連接部103連接。
[0047]通過設置定位組件104,加強汽車與主體架100之間的定位效果,防止汽車在主體架100上移動,降低發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四棱柱結構的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長度相等,汽車駛上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的頂壁以及離開二者的頂壁時,兩邊車輪同時上同時下,更加安全。通過連接部103,將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組合成一個相對位置固定的整體。在極端的受力條件下,其中一個底座發生傾覆時,另一個底座將負載通過連接部103傳至前者,使得整個裝置保持穩定。
[0048]在本實施例中,定位組件104包括活動卡爪,活動卡爪用于抓取車輪的輪輞202。
[0049]活動卡爪結構勾住汽車的輪輞202,阻礙車輪滾動,提高汽車在主體架100上的穩定性。輪輞202通常為高強度的合金結構,活動卡爪與輪輞202的接觸比直接與輪胎201接觸更安全。
[0050]在本實施例中,活動卡爪包括第一活動件,第一活動件的一端與第一底座101接觸,第一活動件與第一底座101轉動連接,第一底座101呈弧形,第一底座101穿過車輪的輪輻板203。
[0051]第一支撐件呈弧形,便于在轉動的過程中穿過輪輻板203,從而阻礙車輪在主體架100上移動。
[0052]汽車固定裝置還包括上車塊105,上車塊105設置在主體架100的一側,上車塊105為三棱柱,上車塊105用于供汽車行駛到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的頂部。上車塊105為兩個,一個上車塊105與第一底座101連接,一個上車塊105與第二底座102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較優實施例中,上車塊105與主體架100—體成型。
[0053]上車塊105用于提供支承面與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的頂壁之間的過渡,從而方便將汽車移動到主體架100上進行固定。當汽車的不能啟動時,依靠人力推動會非常吃力。在有上車塊105的前提下,對動汽車到指定位置會更加方便。兩個上車塊105分別連接兩個底座,此結構耗材少,增加的重量較少,更加環保。上車塊105與主體架100—體成型后,免去了安裝的步驟,降低了成本。
[0054]此外,上車塊105也可以為一個,上車塊105同時抵住第一底座101的端部側壁和第二底座102的端部側壁。
[0055]—個同時連接第一底座101和第二底座102的上車塊105,由于尺寸較大,因此上車塊105提供給車的接觸面積較大,在將汽車上移至主體架100頂部的過程中,汽車的移動方向的少量誤差不會使得汽車的兩個前輪同時與上車塊105脫離,使用者可以調整方向繼續推動。
[0056]實施例二
[0057]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了一種汽車固定裝置。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于,實施例二中的活動卡爪包括左控制件106和右控制件107,第一底座101為長方體結構,左控制件106和右控制件107分別連接于第一底座101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左控制件106和右控制件107均與第一底座101轉動連接,活動卡爪在工作狀態下時,左控制件106和右控制件107在第一底座101的上方接觸,左控制件106或右控制件107穿過車輪的輪輻板203。
[0058]由兩個控制件組成的活動卡爪在固定車輪的過程中更加可靠,由于左控制件106和右控制件107在工作狀態下接觸,使得車輪的輪輻板203的位置不會對活動卡爪的連接效果產生影響。
[0059]實施例三
[0060]請參閱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提供了一種汽車固定裝置。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于,實施例三中的定位組件為凹槽108,第一底座101的頂部和第二底座102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108,凹槽108的截面呈弓形,車輪與凹槽108的底部接觸。
[0061]通過設置的凹槽108,使得汽車的車輪能夠陷入其中,進而增加了汽車移動時所需的動力,減少了汽車意外滑動的概率。
[0062]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步驟、數字表達式和數值并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6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其實現原理及產生的技術效果和前述方法實施例相同,為簡要描述,裝置實施例部分未提及之處,可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相應內容。
[0064]在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65]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6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架,所述主體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底座 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用于支撐汽車且與汽車的車輪接觸,所述第 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設置有用于與汽車的車輪配合的定位組件,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 第二底座均采用合金鋼制成,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均為四棱柱,所述第一底座的 長度與所述第二底座的長度相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固定裝置還包括上車 塊,所述上車塊設置在所述主體架的一側,所述上車塊為三棱柱,所述上車塊用于供汽車行 駛到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頂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車塊為兩個,一個所述上 車塊與所述第一底座連接,一個所述上車塊與所述第二底座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車塊為一個,所述上車塊 同時抵住所述第一底座的端部側壁和第二底座的端部側壁。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車塊與所述主體架一體成 型。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組件包括活動卡爪,所 述活動卡爪用于抓取所述車輪的輪輞。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卡爪包括第一活動件, 所述第一活動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底座接觸,所述第一活動件與所述第一底座轉動連接, 所述第一底座呈弧形,所述第一底座穿過所述車輪的輪輻板。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卡爪包括左控制件和右 控制件,所述第一底座為長方體結構,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 底座的相對的兩個側壁上,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均與所述第一底座轉動連接,所 述活動卡爪在工作狀態下時,所述左控制件和所述右控制件在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接觸, 所述左控制件或所述右控制件穿過所述車輪的輪輻板。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組件為凹槽,所述第一 底座的頂部和所述第二底座的頂部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弓形,所 述車輪與所述凹槽的底部接觸。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架還包括連接部,所述 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通過所述連接部連接。
【文檔編號】B60T3/00GK205589204SQ201620270109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日
【發明人】趙帆
【申請人】趙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