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屬于機械驅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所述主動傳動軸安裝在主動電機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連接,差速輪系Ⅰ和差速輪系Ⅱ分別安裝在主動軸的兩端,輸出軸Ⅰ和輸出軸Ⅱ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Ⅰ和差速輪系Ⅱ的另一端,輸出軸Ⅰ和輸出軸Ⅱ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Ⅰ和聯軸器Ⅱ相連,差速傳動軸一端安裝在差速電機上,差速傳動軸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連接,差速軸Ⅰ、Ⅱ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兩端,差速傳動輪Ⅰ和差速傳動輪Ⅱ分別安裝在差速軸Ⅰ和差速軸Ⅱ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Ⅰ、Ⅱ分別與差速輪系Ⅰ、Ⅱ嚙合。本實用新型可實現行進,行進轉向及原地轉向功能;結構合理,可靠,使用范圍廣。
【專利說明】
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屬于機械驅動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差速機構作為速度傳動與調節的重要機構,被廣泛應用于汽車,坦克,機器人等由電機與內燃發動機等動力機構提供動力的設備中,根據速度傳遞與調節功能要求的不同,差速機構也多種多樣。能夠實現動力傳遞的同時,完成機車的行進轉向和原地轉向的差速機構被廣泛應用于依附履帶行進的坦克和智能機器人等機械中。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以實現為需要完成行進,行進轉向,原地轉向等功能的機械提供機械驅動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包括差速電機1、差速傳動軸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0005]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1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I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
[0006]所述差速輪系13包括主齒輪17、輸出錐形齒輪18、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其中主齒輪17與差速傳動輪16嚙合,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分別安裝在主齒輪17內腔的四個方位,兩個分別安裝在與主動軸9和輸出軸15上的輸出錐形齒輪18分別從兩端與四個調速錐形齒輪嚙合;差速輪系Π 12結構與差速輪系13相同。
[0007]所述差速齒輪組8包括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24、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其中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安裝在差速傳動軸2上并與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 24嚙合,轉向錐形齒輪123安裝在差速軸17上,轉向錐形齒輪Π 24安裝在差速軸Π 10上。
[000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09]主動電機16將動力傳輸到主動軸9上,主動軸9帶動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12轉動,并通過安裝在其上的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完成動力提供,實現同步前進與后退功能;差速電機I通過差速齒輪組8實現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差速,并將動力傳輸到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上,通過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內部調節,使得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轉速或者轉向不同,從而實現機械行進轉向及原地轉向的功能。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 1、雙電機配合工作,可實現行進,行進轉向及原地轉向功能;
[0012]2、結構合理,可靠,使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差速輪系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差速齒輪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各標號:1-差速電機、2-差速傳動軸、3-差速輪系1、4-聯軸器1、5-輸出軸1、6-差速傳動輪1、7_差速軸1、8_差速齒輪組、9-主動軸、10-差速軸Π、11_差速傳動輪Π、12_差速輪系Π、13-輸出軸Π、14-聯軸器Π、15-主動傳動軸、16-主動電機、17-主齒輪、18-輸出錐形齒輪、19-調速錐形齒輪1、20_調速錐形齒輪Π、21_調速錐形齒輪ΙΠ、22-調速錐形齒輪IV、23-轉向錐形齒輪1、24-轉向錐形齒輪Π、25-轉向錐形齒輪ΙΠ。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1:如圖1-3所示,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包括差速電機1、差速傳動軸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0018]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1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I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
[0019]所述差速輪系13包括主齒輪17、輸出錐形齒輪18、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其中主齒輪17與差速傳動輪16嚙合,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分別安裝在主齒輪17內腔的四個方位,兩個分別安裝在與主動軸9和輸出軸15上的輸出錐形齒輪18分別從兩端與四個調速錐形齒輪嚙合;差速輪系Π 12結構與差速輪系13相同。
[0020]所述差速齒輪組8包括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24、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其中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安裝在差速傳動軸2上并與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 24嚙合,轉向錐形齒輪123安裝在差速軸17上,轉向錐形齒輪Π 24安裝在差速軸Π 10上。
[0021 ]實施例2:如圖1-3所示,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包括差速電機1、差速傳動軸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0022]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1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I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
[0023]所述差速輪系13包括主齒輪17、輸出錐形齒輪18、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其中主齒輪17與差速傳動輪16嚙合,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分別安裝在主齒輪17內腔的四個方位,兩個分別安裝在與主動軸9和輸出軸15上的輸出錐形齒輪18分別從兩端與四個調速錐形齒輪嚙合;差速輪系Π 12結構與差速輪系13相同。
[0024]實施例3:如圖1-3所不,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包括差速電機1、差速傳動軸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0025]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1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I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
[0026]所述差速齒輪組8包括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24、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其中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安裝在差速傳動軸2上并與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 24嚙合,轉向錐形齒輪123安裝在差速軸17上,轉向錐形齒輪Π 24安裝在差速軸Π 10上。
[0027]實施例4:如圖1-3所示,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包括差速電機1、差速傳動軸
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0028]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 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1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I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
[0029]上面結合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電機(I)、差速傳動軸(2)、差速輪系1(3)、聯軸器1(4)、輸出軸1(5)、差速傳動輪1(6)、差速軸1(7)、差速齒輪組(8)、主動軸(9)、差速軸Π (10)、差速傳動輪Π (11)、差速輪系Π (12)、輸出軸Π (13)、聯軸器Π (14)、主動傳動軸(15)、主動電機(16); 所述主動傳動軸(15)安裝在主動電機(16)上且通過錐形齒輪與主動軸(9)連接,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一端分別安裝在主動軸(9)的兩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13)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輪系1(3)和差速輪系Π (12)的另一端,輸出軸1(5)和輸出軸Π(13)的另一端分別與聯軸器I(4)和聯軸器Π (14)相連,差速傳動軸(2)—端安裝在差速電機(I)上,差速傳動軸(2)另一端與差速齒輪組(8)連接,差速軸1(7)和差速軸Π (10)的一端分別安裝在差速齒輪組(8)兩端,差速傳動輪1(6)和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安裝在差速軸I(7)和差速軸Π( 10)的另一端,差速傳動輪1(6)、差速傳動輪Π( 11)分別與差速輪系1(3)、差速輪系Π (12)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輪系1(3)包括主齒輪(17)、輸出錐形齒輪(18)、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111(21)、調速錐形齒輪1¥(22);其中主齒輪(17)與差速傳動輪1(6)嚙合,調速錐形齒輪1(19)、調速錐形齒輪Π (20)、調速錐形齒輪ΙΠ(21)、調速錐形齒輪IV(22)分別安裝在主齒輪(17)內腔的四個方位,兩個分別安裝在與主動軸(9)和輸出軸1(5)上的輸出錐形齒輪(18)分別從兩端與四個調速錐形齒輪嚙合;差速輪系Π (12)結構與差速輪系1(3)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電機控制的差速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齒輪組(8)包括轉向錐形齒輪I (23)、轉向錐形齒輪Π (24)、轉向錐形齒輪ΙΠ(25);其中轉向錐形齒輪ΠΚ25)安裝在差速傳動軸(2)上并與轉向錐形齒輪1(23)、轉向錐形齒輪Π (24)嚙合,轉向錐形齒輪1(23)安裝在差速軸1(7)上,轉向錐形齒輪Π (24)安裝在差速軸Π (10)上。
【文檔編號】B62D11/04GK205588965SQ201620285266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8日
【發明人】王森, 鄧強國, 王夢盈, 葉遠恒
【申請人】昆明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