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及其制造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及其制造裝置,主要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現有前圍阻尼墊隔聲性能不良,汽車在怠速或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振動和噪音易傳到駕駛室內,給駕乘人員帶來不適的問題。該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包括通過熱熔依次連接的第一隔音層、第一吸音層、第二隔音層;第一隔音層上設有貫穿第二隔音層的離合總泵安裝孔和多個用于與車身部件連接的通孔。通過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達到了隔離振動和噪音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
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及其制造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襯墊,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駕駛室前圍阻尼墊。
【背景技術】
[0002]駕駛室內前圍阻尼墊由于受工藝的影響,現通常由吸音材料、單重隔音層、吸音材料或吸音材料、單重隔音層組成;單重隔音層結構的車用前圍阻尼墊,無論使用哪種材料,其隔音效果都較差;由質量定律可以得知,當材料的厚度增加一倍時,其隔聲量僅增加約6dB,即提高隔音層材料的厚度,對于隔音性能的提升也非常有限。
[0003]現有前圍阻尼墊在汽車在怠速或行駛過程中,發動機艙產生的大量振動和噪音,非常易于穿過該阻尼墊傳遞至駕駛室內,從而給駕乘人員帶來令人不適的振動和噪音,嚴重影響汽車的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前圍阻尼墊隔聲性能不良,汽車在怠速或行駛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振動和噪音易傳到駕駛室內,給駕乘人員帶來不適。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包括通過熱熔依次連接的第一隔音層、第一吸音層、第二隔音層;第一隔音層上設有貫穿第二隔音層的離合總栗安裝孔和多個用于與車身部件連接的通孔。
[0007]進一步的,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中至少一個的自由側連接有第二吸音層。
[0008]具體地,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的厚度范圍均為9-15_。
[0009]具體地,第一吸音層和第二吸音層均由PET纖維氈、再生纖維氈Co+PET+PP或發泡PUR中任一種制成。
[0010]具體地,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均由熱塑性彈性體制成。
[0011]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用于第一吸音層或第二吸音層傳送的第一傳送帶和用于第一隔音層或第二隔音層傳送的第二傳送帶;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上方分別設有熱風機和電熱輻射板;熱風機和電熱輻射板可分別由其他能產生熱風和熱輻射的設備代替。
[0012]進一步的,第一傳送帶和第二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相同;第一傳送帶的輸出端設有PUR發泡模。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的厚度范圍均為9_15mm,其均為現有隔音層一半的厚度,故本實用新型在保持原有材料或零件重量完成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兩次對于噪音的衰減,兩次對于噪音的衰減包括吸收聲音和反射聲音的過程,大大提升了本實用新型的隔聲性能,本實用新型的隔聲及抗振性能大于直接將兩層隔音墊組合的隔聲及抗振性能。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實施例1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1。
[0016]圖3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2。
[0017]圖4為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現有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和本實用新型的隔聲效果對比表。
[0019]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
[0020]1-第一隔音層,2-第一吸音層,3-第二隔音層,4-離合總栗安裝孔,5-通孔,6_第二吸音層,7-第一傳送帶,8-第二傳送帶,9-熱風機,I O-電熱輻射板,11-PUR發泡模。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0022]實施例1
[0023]如圖1所示,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包括通過熱熔依次連接的第一隔音層1、第一吸音層2、第二隔音層3;第一隔音層I上設有貫穿第二隔音層3的離合總栗安裝孔4和多個用于與車身部件連接的通孔5。
[0024]其中,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的厚度范圍均為9-15mm;最優厚度為13mm;第一吸音層2和第二吸音層6均由PET纖維氈、再生纖維氈Co+PET+PP或發泡PUR中任一種制成;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均由熱塑性彈性體制成;熱塑性彈性體可為膠片。
[0025]實施例2
[0026]如圖2和圖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于,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中至少一個的自由側連接有第二吸音層6;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是否增加第一隔音層I或第二隔音層3。
[0027]本實用新型可采用的組成結構有:吸音層、膠片、吸音層、膠片依次組合,該組合中吸音層由PET纖維氈或再生纖維氈Co+PET+PP制成;吸音層、膠片、吸音層、膠片、吸音層依次組合,該組合中吸音層由PET纖維氈或再生纖維氈Co+PET+PP制成;第一吸音層、膠片、第二吸音層、膠片依次組合,該組合中第一吸音層由發泡PUR制成,第二吸音層由PET纖維氈或再生纖維氈Co+PET+PP制成;第一吸音層、膠片、第二吸音層、膠片、第二吸音層依次組合,該組合中第一吸音層由發泡PUR制成,第二吸音層由PET纖維氈或再生纖維氈Co+PET+PP制成;膠片、第一吸音層、膠片依次組合,該組合中第一吸音層由發泡PUR制成;膠片、第一吸音層、膠片、第二吸音層依次組合,該組合中第一吸音層由發泡PUR制成,第二吸音層由PET纖維氈或再生纖維租Co+PET+PP制成;上述僅列出一部分組合結構,也可選擇其他材料或其他組合。
[0028]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方法是先對第一吸音層、第二吸音層、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的熱化,然后按照順序進行復合;其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0029]1.1依次將第一吸音層和第二吸音層通過第一傳送帶傳送,在傳送的過程通過熱風加熱;依次將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通過第而傳送帶傳送,在傳送的過程通過熱輻射加熱;
[0030]1.2第一隔音層、第一吸音層、第二隔音層的依次組合;第二吸音層、第一隔音層、第一吸音層、第二隔音層的依次組合;第一隔音層、第一吸音層、第二隔音層、第二吸音層的依次組合;上述三種組合中任一種或多種按順序進行復合。
[0031]若第一吸音層或第二吸音層由發泡PUR制成;則在完成步驟1.1后,將第一隔音層和第二隔音層分別固定于PUR發泡模的上下模上;然后,關閉PUR發泡模注入HJR完成發泡后,打開PUR發泡模取出駕駛室前圍阻尼墊,最后通過零件沖切制成成品。
[0032]完成上述過程后,則完成需要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
[0033]如圖4所示,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用于第一吸音層2或第二吸音層6傳送的第一傳送帶7和用于第一隔音層I或第二隔音層3傳送的第二傳送帶8;第一傳送帶7和第二傳送帶8的上方分別設有熱風機9和電熱輻射板10;熱風機9和電熱輻射板10可分別由其他能產生熱風和熱輻射的設備代替。
[0034]其中,第一傳送帶7和第二傳送帶8的傳送方向相同;若第一吸音層2或第二吸音層6由發泡PUR制成,則在第一傳送帶7的輸出端設有PUR發泡模11。
[0035]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同時對第一吸音層2或第二吸音層6、第一隔音層I或第二隔音層3進行加熱,且對于不同材料采用了不同的加熱方式,生產效率較現采用的烘箱加熱方式高;本實用新型將現有一層隔音層材料一分為二,且于兩層隔音層中間填充吸音層,成為“雙墻”結構;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吸收噪音及振動的能力。
[0036]因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的厚度范圍均為9-15_,其均為現有隔音層一半的厚度,故本實用新型在保持原有材料或零件重量完成不變的情況下,實現了兩次對于噪音的衰減,兩次對于噪音的衰減包括吸收聲音和反射聲音的過程,大大提升了本實用新型的隔聲性能,本實用新型的隔聲及抗振性能大于直接將兩層隔音墊組合的隔聲及抗振性能。
[0037]本實用新型的隔聲性能較單重層結構增加約20%,極大地改善了駕駛室內的噪音水平,使駕乘人員更為舒適。
[0038]圖5對現有和本實用新型中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隔聲量進行了對比:折線A為本發明中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隔音量;折線B為現有駕駛室前圍阻尼墊放入隔音量;從測試結果看,本實用新型的克重= 5300克/平方米,實現了比現有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克重=6600克/平方米更高的隔聲效果。
[0039]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熱熔依次連接的第一隔音層(I)、第一吸音層(2)、第二隔音層(3);第一隔音層(I)上設有貫穿第二隔音層(3)的離合總栗安裝孔(4)和多個用于與車身部件連接的通孔(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中至少一個的自由側連接有第二吸音層(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的厚度范圍均為9-15mm。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其特征在于:第一吸音層(2)和第二吸音層(6)均由PET纖維氈、再生纖維氈Co+PET+PP或發泡PUR中任一種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其特征在于:第一隔音層(I)和第二隔音層(3)均由熱塑性彈性體制成。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設置的用于第一吸音層(2)或第二吸音層(6)傳送的第一傳送帶(7)和用于第一隔音層(I)或第二隔音層(3)傳送的第二傳送帶(8);第一傳送帶(7)和第二傳送帶(8)的上方分別設有熱風機(9)和電熱輻射板(10)。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駕駛室前圍阻尼墊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傳送帶(7)和第二傳送帶(8)的傳送方向相同;第一傳送帶(7)的輸出端設有PUR發泡模(11)。
【文檔編號】B60R13/08GK205498833SQ201620252666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9日
【發明人】劉海洋, 鄭小培
【申請人】成都汽四環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 成都一汽四環汽車內飾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