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包括電池管理系統、繼電器、控制電源和供電電源,控制電源能夠通過繼電器控制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連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無需附加專用的開關便可以自動控制和切換狀態,對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的電池管理系統進行供電,保證電池管理系統在電動汽車處于行駛運行和充電兩種狀態時正常工作,具有較低的制造成本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子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管理系統的供電電路。
【背景技術】
[0002]鋰離子蓄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動力源,在工作時需要專用的電池管理系統來采集電流、電壓、溫度等數據。電池管理系統能夠根據電池的性能設計控制策略,控制電池的工作狀態,并使得電池安全運行,從而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0003]用于電動汽車的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的輸出電壓往往很高,電壓值從幾十伏到幾百伏不等。而電池管理系統的供電電壓一般設計成12V或24V,因此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無法直接為電池管理系統供電。
[0004]大多數電動汽車設計有車載充電機,或稱為交流充電機、慢充。車載充電機設有給動力鋰離子蓄電池充電的主充功能和12V或24V低壓輔助電源功能,但由于車載充電機的小巧和輕量化設計要求,低壓輔助電源輸出功率很低,亦不足以支持電池管理系統的正常工作。
[0005]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解決電池管理系統的供電問題,現有技術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設置專用的開關,從車載低壓蓄電池上取電,當需要動力鋰離子蓄電池工作時,開啟開關為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這種方案的缺點是當用戶從車外部給動力鋰離子蓄電池充電時,需要打開車門進入車內打開開關再進行充電,這給用戶帶來了不便。第二種方案是設置專門的電池管理系統充電供電電源,這種方案的缺點是增加了成本,同時使供電電路復雜化,增加了事故風險等不安全因素。
[0006]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具有自動控制功能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包括電池管理系統、繼電器、控制電源和供電電源,其中,控制電源能夠通過繼電器控制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連通與斷開。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當所述控制電源向所述繼電器輸出電流時,所述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處于連通狀態。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還包括人工開關,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時,所述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的連通與斷開由人工開關控制。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且所述人工開關閉合時,所述供電電源與所述電池管理系統連通;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且所述人工開關斷開時,所述供電電源與所述電池管理系統斷開。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繼電器設有中間觸點、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中間觸點與電池管理系統連接,常開觸點與供電電源連接,常閉觸點通過人工開關與供電電源相連接。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繼電器的中間觸點與電池管理系統的正極相連接,繼電器的常開觸點與供電電源的正極相連接,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通過人工開關與供電電源的正極相連接,所述供電電源的負極與所述控制電源的負極相連接。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控制電源為車載充電機低壓輔助電源。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供電電源為車載低壓蓄電池。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一種改進,所述人工開關為車鑰匙ON擋開關。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具有以下技術效果:結構簡單、無需附加專用的開關便可以自動控制和切換狀態,對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的電池管理系統進行供電,保證電池管理系統在電動汽車處于行駛運行和充電兩種狀態時正常工作,具有較低的制造成本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及其有益技術效果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是為了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1]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包括:電池管理系統10、繼電器20、控制電源30和供電電源40。其中,控制電源30能夠通過繼電器20控制供電電源40與電池管理系統10連通與斷開。
[0022 ]繼電器20包括線圈K、中間觸點A、常開觸點B與常閉觸點C。
[002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控制電源30為車載充電機的低壓輔助電源,供電電源40為車載低壓蓄電池。
[0024]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繼電器20的線圈K的一端與控制電源30的正極連接,線圈K的另一端與電池管理系統10的供電負極、控制電源30的負極、供電電源40的負極一同接在車輛的公共負極(未標注)上。繼電器20的中間觸點A與電池管理系統10的供電正極連接,常開觸點B與供電電源40的正極直接連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繼電器20的常閉觸點C通過人工開關50與供電電源40的正極相連接,特別的,人工開關50為電動汽車的車鑰匙ON擋開關。
[0025]當電動汽車處于充電狀態時,控制電源30輸出電流,繼電器20的線圈K上電,繼電器20的中間觸點A與常閉觸點C斷開,中間觸點A與常開觸點B連接,供電電源40的正極通過中間觸點A和常開觸點B與電池管理系統10的供電正極連通,從而為電池管理系統1提供電能,電池管理系統10上電工作。
[0026]當電動汽車處于非充電狀態時,控制電源30無電流輸出,繼電器20的線圈K無電流通過,繼電器20的中間觸點A與常閉觸點C連接,供電電源40與電池管理系統10的連通由人工開關50控制。
[002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此時,若用戶打開電動汽車的車鑰匙ON擋開關啟動汽車以進入行駛狀態,則人工開關50閉合,車載低壓蓄電池的正極通過中間觸點A和常閉觸點C與電池管理系統10的供電正極連通,從而為電池管理系統10提供電能,電池管理系統10上電工作。
[002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此時,若用戶關閉電動汽車的車鑰匙ON擋開關停泊放置汽車,則人工開關50斷開,車載低壓蓄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10斷開,電池管理系統1停止工作。
[002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結構簡單,無需設計附加的專用開關或專用供電電源,就可以實現對電池管理系統供電的自動控制和狀態切換,保證電池管理系統在電動汽車充電和行駛運行兩種使用狀態下正常工作,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較低的制造成本和較長的使用壽命。
[0030]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
【主權項】
1.一種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包括電池管理系統、繼電器、控制電源和供電電源,控制電源能夠通過繼電器控制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當所述控制電源向所述繼電器輸出電流時,所述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處于連通狀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還包括人工開關,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時,所述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的連通由人工開關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還包括人工開關,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時,所述供電電源與電池管理系統的連通由人工開關控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且所述人工開關閉合時,所述供電電源與所述電池管理系統連通; 當所述控制電源無電流輸出至所述繼電器、且所述人工開關斷開時,所述供電電源與所述電池管理系統斷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繼電器設有中間觸點、常開觸點和常閉觸點,中間觸點與電池管理系統連接,常開觸點與供電電源連接,常閉觸點通過人工開關與供電電源相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繼電器的中間觸點與電池管理系統的正極相連接,繼電器的常開觸點與供電電源的正極相連接,繼電器的常閉觸點通過人工開關與供電電源的正極相連接,所述供電電源的負極與所述控制電源的負極相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源為車載充電機低壓輔助電源。9.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電電源為車載低壓蓄電池。10.根據權利要求3-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池管理系統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開關為車鑰匙ON擋開關。
【文檔編號】B60L11/18GK205498656SQ201620318703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5日
【發明人】郎阿勇
【申請人】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