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該彈簧座組件包括彈簧座和墊片,墊片在彈簧座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的部分設置且位于螺旋彈簧的下端部與彈簧座之間,在彈簧座上形成有凸肩,凸肩用于在圓周方向上支撐作為螺旋彈簧的下端部終端部分的彈簧末端部的終端面,在彈簧座中用于支撐彈簧末端部的部分與凸肩之間的邊界部上形成有具有凹陷形狀的凹陷部,在墊片緊貼于凹陷部和凸肩表面的狀態下,在凹陷部處的墊片與彈簧末端部之間形成作為雜質排出通道的溝槽,在彈簧座上形成有為了向外排出雜質而與溝槽空間連通的第一排出孔。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如下:使螺旋彈簧始終穩定地接觸墊片,使墊片具有均勻的分布載荷,防止雜質進入螺旋彈簧和墊片之間。
【專利說明】
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更為詳細地講,涉及如下的彈簧座組件,該彈簧座組件以最適于螺旋彈簧形狀的形狀改善了彈簧座和墊片的形狀,由此使螺旋彈簧能夠始終穩定地接觸于墊片,并能有效地防止雜質進入螺旋彈簧與墊片之間。
【背景技術】
[0002]—般來說,車輛的懸架裝置是位于車體與車輪之間并采用一個或多個連桿將兩個剛體連接的裝置,其執行對車體與車輪之間的相對運動適當地進行機械協調的功能,吸收從路面傳遞的振動及沖擊以免其傳遞到車體或乘坐人,從而抑制車體損傷,并且提高車輛的乘車感覺。
[0003]在車輛的懸架裝置中,主要用于前輪的麥弗遜支柱式(Mcpherson strut type)懸架裝置是將減震器和螺旋彈簧一體結合的裝置,其結構包括:減震器,被設置為將車體側與車輪側連接;螺旋彈簧,圍繞所述減震器的活塞桿的外周而設置;以及隔振器(insulator),設置在所述減震器的活塞桿上端,并與車體側連接。
[0004]在這種結構中,支柱上端、即減震器的活塞桿上端通過隔振器連接到車體,支柱下端、即減震器的氣缸下端結合到車輪側轉向節或控制臂等。
[0005]此外,螺旋彈簧在支柱上得到上彈簧座(上座)和下彈簧座(下座)的支撐。
[0006]如此在減震器和螺旋彈簧組合在一起的結構中,螺旋彈簧緩沖來自路面的沖擊,減震器抑制螺旋彈簧的自由振動,以提高乘車感覺。
[0007]S卩,因路面的曲折而車體在上下方向上大幅振動時,螺旋彈簧吸收由該振動導致的沖擊,減震器向彈簧提供用于停止彈簧振動的阻力。
[0008]如此,減震器和螺旋彈簧通過互補作用向車輛乘坐人提供更加舒適的乘車感覺。
[0009]另一方面,在麥弗遜支柱式懸架裝置中對車輛性能及售后質量帶來最大影響的部件是支柱模塊。
[0010]所述支柱模塊是用于在支撐載荷的同時減輕沖擊,并在上下行程工作的同時在操舵時進行旋轉運動的部件,由于其經常暴露在嚴苛的環境中,因此其為售后索賠較多的部件之一。
[0011]尤其是,在如SUV等重心高的車輛中,支柱模塊的作用更加重要,這是因為重心越高,支柱模塊比一般轎車受到更大的外力。
[0012]圖1為示意地表示在麥弗遜支柱式懸架裝置中的支柱模塊的立體圖,其中示出在結合到隔振器11的上彈簧座(未圖示)和結合到減震器9的下彈簧座12之間安裝有螺旋彈簧14的結構。
[0013]在圖示的支柱模塊結構中,螺旋彈簧14是在支撐載荷并且承受沖擊的條件下進行大幅位移動作的彈性部件,其在安放于彈簧座12及墊片13上的狀態下工作,而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彈簧14進行上下動作時,石頭、沙子、除雪劑等雜質可能會進入墊片13與彈簧14之間的接觸部分中,從而損壞彈簧的涂覆表面。
[0014]這可能會降低正常彈簧的耐疲勞度,會因腐蝕加深而導致彈簧的提前破損等,從而使情況變差。
[0015]在量產車中已經認識到這種售后問題,但用于阻斷雜質的進入及易于排出雜質的結構的改善仍存在困難。
[0016]進一步,最近隨著在前輪支柱上采用SLC(Side Load Compensat1n,側向載荷補償)彈簧,螺旋型線圈形狀在三維上變得復雜,彈簧材料也采用冷加工工藝材料,因此用于改善上述問題的方案成為必需的且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0017]參照圖2和圖3對以往技術的問題進一步說明如下。
[0018]圖2為表示以往的彈簧座組件的立體圖,示出安放并支撐螺旋彈簧14的下端部的下彈簧座組件10的結構。
[0019]圖3為用于說明以往技術的問題的圖。
[0020]如圖2所示,在支柱模塊中用于安放螺旋彈簧14的下彈簧座組件10具有大致圓形碟子狀的彈簧座12和設置在彈簧座12的上表面的墊片13。
[0021]此時,螺旋彈簧14在下端部被安放于墊片13上的狀態下得到彈簧座12的支撐,彈簧座12在設置墊片13的狀態下支撐螺旋彈簧14的下端部。
[0022]在這種彈簧座組件10中,當在車輛的行駛過程中彈簧14進行上下動作時,雜質會進入墊片13與彈簧14之間,從而損傷彈簧的涂覆表面。
[0023]這種涂膜損傷會加深彈簧材料的腐蝕,最終提前導致彈簧的腐蝕破損。
[0024]考慮到螺旋彈簧的形狀和變形時,以往的墊片及彈簧座結構不能阻斷雜質的進入,這是因為以往的結構在螺旋彈簧的全程工作條件下不能抑制墊片等的游動。
[0025]因此,需要了解螺旋彈簧的形狀及變形模式以改善墊片和彈簧座的結構,但存在難以實現如下形狀的問題:在彈簧工作的全部區段上考慮到變形和反作用力的情況下阻斷雜質的進入,并且易于排出雜質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墊片變形,且實現牢固的彈簧固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26]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該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以最適于螺旋彈簧形狀的形狀改善了彈簧座和墊片的形狀,使得螺旋彈簧能夠始終穩定地接觸于墊片,能夠有效地防止雜質進入螺旋彈簧與墊片之間,不僅能防止因雜質進入引起的螺旋彈簧的損傷,而且還能改善因載荷集中引起的墊片的變形、推移、脫離、破損、以及螺旋彈簧與墊片之間摩擦異響等的問題。
[002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該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包括彈簧座和墊片,所述墊片在所述彈簧座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的部分設置且位于螺旋彈簧的下端部與彈簧座之間,所述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凸肩,所述凸肩用于在圓周方向上支撐作為螺旋彈簧的下端部終端部分的彈簧末端部的終端面,在所述彈簧座中支撐彈簧末端部的部分與凸肩之間的邊界部上形成有具有凹陷形狀的凹陷部,在所述墊片緊貼于凹陷部和凸肩表面的狀態下,在凹陷部處的墊片與彈簧末端部之間形成作為雜質排出通道的溝槽,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為了向外排出雜質而與溝槽空間連通的第一排出孔。
[0028]此外,優選所述凹陷部在彈簧座的徑向上形成得較長,所述溝槽的空間通過徑向外側的凹陷部部分連通到所述第一排出孔。
[0029]此外,優選在所述墊片上形成有具有徑向突出形狀的凸出部,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凹部和止擋部,所述凹部供所述墊片的凸出部徑向插入,所述止擋部與所述凹部連接且具有向上突出的形狀,用于在圓周方向上止擋所述墊片的凸出部。
[0030]此外,優選所述止擋部用于緊貼并支撐所述墊片的側端部。
[0031]此外,優選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第二排出孔,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排出孔構成用于向外排出雜質的排出通道。
[0032]此外,優選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第二排出孔,在所述彈簧座中的第二排出孔的周邊處突出形成有用于緊貼并支撐所述墊片的側端部的固定側壁。
[0033]此外,優選在所述墊片上突出形成有固定突起,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供固定突起插入的插孔。
[0034]此外,優選在所述彈簧座上沿墊片的設置區段以槽狀凹入形成有安放部,所述安放部用于安放并結合墊片,所述墊片在被插入于安放部的狀態下,以緊貼于安放部內側面部分的狀態得到支撐。
[0035]此外,優選沿所述墊片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安放并結合螺旋彈簧的安放槽,從螺旋彈簧的剖面上看,墊片形成為包覆著螺旋彈簧中高度比插入到安放槽中的螺旋彈簧的線徑中心低的部分的結構。
[0036]此外,優選所述墊片具有沿所述彈簧座的圓周方向的長度,且該長度為以所述彈簧末端部的終端為起點的螺旋彈簧的下端360°線圈區段中相當于規定部分區段的承靠部能夠被安放并接觸的長度。
[0037]此外,優選所述墊片在長度方向的全部區段中從所述起點到規定位置為止具有相同的預設厚度,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具有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
[0038]此外,優選所述墊片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的厚度具有在所述預設厚度上加上隨長度方向位置而變化的非線性二次函數值后的厚度。
[0039]此外,優選在所述彈簧座中用于支撐所述厚度逐漸變厚的墊片端部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高度以預設角度逐漸變大的形狀,并且與未設置墊片的部分之間具有高度差。
[0040]另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該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包括彈簧座和墊片,所述墊片在所述彈簧座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的部分設置且位于螺旋彈簧的下端部與彈簧座之間,在所述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中,所述墊片具有沿所述彈簧座的圓周方向的長度,且該長度為以所述彈簧的末端部的終端為起點的螺旋彈簧的下端360°線圈區段中相當于規定部分區段的承靠部能夠被安放并接觸的長度。
[0041]此時,優選所述墊片在長度方向的全部區段中從所述起點到規定位置為止具有相同的預設厚度,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具有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
[0042]此外,優選所述墊片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的厚度具有在所述預設厚度上加上隨長度方向位置而變化的非線性二次函數值后的厚度。
[0043]此外,優選在所述彈簧座中用于支撐所述厚度逐漸變厚的墊片端部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高度以預設角度逐漸變高的形狀,并且與未設置墊片的部分之間具有高度差。
[0044]由此,本實用新型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以最適于螺旋彈簧形狀的形狀改善了彈簧座和墊片的形狀,并且采用能夠將墊片穩定地固定到彈簧座上的各種形式的固定結構,且采用墊片厚度在長度方向上可變的最佳可變厚度分布(thickness profile),從而使螺旋彈簧能夠始終穩定地接觸于墊片,且在安放螺旋彈簧的狀態下使得墊片能夠具有均勻的分布載荷。
[0045]此外,由于在墊片的長度方向的全部區段中保持螺旋彈簧的承靠部總是接觸于墊片的狀態,因此能夠有效地防止雜質進入螺旋彈簧和墊片之間。
[0046]此外,由于能夠將墊片穩定地固定到彈簧座的座面部上,因此能夠防止因彈簧座的載荷集中引起的墊片的變形、推移、脫離和破損,并能從根本上改善彈簧與墊片之間的摩擦異響問題。
【附圖說明】
[0047]圖1為示出麥弗遜支柱式懸架裝置中的支柱模塊的立體圖。
[0048]圖2為示出以往的彈簧座組件的立體圖。
[0049]圖3為用于說明以往技術的問題的圖。
[0050]圖4和圖5為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的適用狀態的立體圖。
[0051]圖6(a)、圖6(b)和圖6(c)為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的圖。
[0052]圖7(a)、圖7(b)和圖7(c)為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中的彈簧座、墊片以及螺旋彈簧的結合狀態的圖。
[0053]圖8(a)、圖8(b)和圖9為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中的沿長度方向可變的墊片厚度分布的圖。
[0054]附圖標記說明
[0055]100:彈簧座組件
[0056]101:螺旋彈簧
[0057]110:彈簧座
[0058]120: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便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易于實施。
[0060]圖4和圖5為示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的適用狀態的立體圖。
[006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彈簧座組件100,該下彈簧座組件100可適用于麥弗遜支柱式的懸架裝置上,在支柱模塊中用于安放并支撐螺旋彈簧101的下端部。
[0062]這種下彈簧座組件100包括具有大致圓形碟子形狀的彈簧座110和墊片120,所述墊片120在所述彈簧座110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101的部分設置,并且設置于螺旋彈簧101的下端部(承靠部)與彈簧座110之間。
[0063]在此,彈簧座110安裝并固定在減震器9的氣缸上,并在設置有墊片120的狀態下支撐螺旋彈簧101的下端部。
[0064]在這種結構中,為了解決因雜質進入到螺旋彈簧101與墊片120之間而引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改善了彈簧座110和墊片120的形狀,使得即使在彈簧101的全部工作區段中產生彈簧的變形,墊片120的長度方向全部區段的表面和安放在該表面上的彈簧101的下端部之間也不會分開,而是能夠保持總是接觸的狀態。
[0065]下面,在本說明書中,將以螺旋彈簧101的末端部(下端部的最終端部分)的終端為起點旋轉360°即一圈之后彈簧最下端的一圈(Iturn)部分中,實際上被安放并接觸于墊片120上的狀態下被支撐在彈簧座110上的規定的一部分區段(例如,從O圈到0.65圈為止的部分)稱作承靠部。
[0066]此外,在彈簧座110中,將通過墊片120實際安放螺旋彈簧101的下端部并在此狀態下予以支撐的彈簧座的上表面部分稱作座面部,在本實用新型中如后述那樣僅在彈簧座110的上表面整周區段中的一部分區段、即所述座面部上設置墊片120。
[0067]因此,只有在座面部上能夠在設置墊片120的狀態下實際安放并支撐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在座面部上設置的墊片120的全部區段能夠保持與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總是接觸的狀態。
[0068]將以往的墊片形狀和本實用新型的墊片形狀相比較來看,如圖2所示,以往的環狀墊片13在彈簧座12的上表面上沿包含座面部在內的圓形整周區段而設置。
[0069]相反,在本實用新型中,墊片120具有如下的形狀:該形狀使得墊片120在彈簧座110的上表面上可以僅設置在用于安放螺旋彈簧101下端部的部分、即座面部區段上,而不會設置在圓形整周區段上。因此,墊片120具有從圓形中去除一部分區段的形狀。
[0070]在即使產生彈簧101的上下動作及變形也由于彈簧座110上表面的整周區段中的彈簧承靠部之后的部分逐漸上升的螺旋型線圈形狀而不會有彈簧接觸的彈簧座區段上,沒有設置有墊片120。
[0071 ]此時,舉例來說,若從螺旋彈簧101的末端部終端到相當于0.65圈(0.65turn)(=234°)的部分被設定為承靠部,則墊片120可制成在承靠部長度上加上若干余留長度后的長度。
[0072]總之,本實用新型只在彈簧座110上表面中的座面部區段上設置有墊片120,并且在彈簧座110的座面部區段上,在設置墊片120的狀態下安放并支撐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
[0073]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彈簧座110的形狀和墊片120的形狀,其最適于螺旋彈簧101的螺旋形狀,尤其是最適于承靠部的螺旋形狀。
[0074]首先,通過分析試驗選定最佳的座間距(圖4中為附圖標記P),進而適用墊片120的厚度沿長度方向可變的最佳可變厚度分布。
[0075]由此,使得螺旋彈簧101和墊片120能夠始終穩定地接觸,并且在墊片120的長度方向全部區段上使得墊片120能夠保持與螺旋彈簧101承靠部之間總是接觸的狀態,從而防止雜質進入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與墊片120之間。
[0076]此外,為了在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安置的狀態下,使墊片120具有均勻的分布載荷,并且防止因載荷集中而引起的墊片120的變形、推移、脫離及破損,采用了在載荷集中的彈簧座110的座面部上能夠穩定地固定墊片120的結構,由此從根本上改善螺旋彈簧101和墊片120之間的摩擦異響的問題。
[0077]圖6(a)、圖6(b)和圖6(c)為示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部分。
[0078]圖6(a)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100的整體立體圖,圖6(b)和圖6(c)為示出主要特征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和各位置上的剖視圖。
[0079]為了解決嚴重受到彈簧載荷的彈簧101的承靠部上產生墊片120的變形、推移和由此引起的墊片120的脫離或破損以及噪音,需要使在彈簧座110的上表面上沿圓形座面部區段設置的墊片120能夠相對于彈簧座110在徑向和圓周方向上得到穩定的固定。
[0080]為此,在墊片120上形成有具有徑向(側方)突出形狀的凸出部121,在彈簧座110中與墊片120的凸出部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凹部111和止擋部112,所述凹部111具有能夠使墊片120的凸出部121徑向插入的形狀,所述止擋部112與所述凹部111連接且具有向上突出的形狀,并且使墊片120的凸出部121能夠在圓周方向上被止擋。
[0081]此時,止擋部112緊貼并支撐墊片120的外方側端部,從而還起到防止墊片120的徑向推移及游動的作用。
[0082]這種墊片120的凸出部121、彈簧座110的凹部111及止擋部112可在墊片120的長度方向區段上形成于多個位置上。
[0083]如此在彈簧座110的凹部111中插設凸出部121的狀態下沿彈簧座110的座面部設置墊片120,則能防止墊片120在圓周方向及徑向上的游動及推移,并能實現墊片120在彈簧座110上的穩定的固定。
[0084]此外,在彈簧座110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排出孔113,并且在彈簧座110中的排出孔113的周邊位置處向上突出形成有固定側壁114,所述固定側壁114用于止擋墊片120的外方側端部,并且緊貼并支撐墊片120的側端部。
[0085]該固定側壁114同樣起到徑向支撐墊片120的作用,以防墊片120向徑向外方推移或脫離,實現墊片120的穩定的固定。
[0086]在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排出孔113可形成為位于墊片120的凸出部121的側方,由此,可由凸出部121的上表面和排出孔113構成用于排出雜質的排出通道。
[0087]S卩,雜質能夠通過墊片120的凸出部121的上表面移動到彈簧座120的排出孔113,并且向外排出。
[0088]與此同時,在墊片120上的與彈簧座110緊貼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向下突出的固定突起122,該固定突起122被插入彈簧座110的插孔115中,從而通過被插入到彈簧座110的插孔115中的固定突起122,墊片120不會在彈簧座110上向任一方向推移或脫離,從而能夠得到更加牢固的固定。
[0089]這種固定突起122可在墊片120的長度方向上形成于多個位置上,此時,彈簧座110的與墊片120的每個固定突起相對的位置上均形成有插孔115,墊片120在多個位置上能夠通過固定突起122和插孔115而固定在彈簧座110上。
[0090]此外,沿彈簧座110的座面部,即沿著用于安放墊片120的彈簧座表面,凹入形成有安放部116,所述安放部116形成為沿墊片設置區段(彈簧座的座面部區段)的長槽狀。
[0091 ]由此,墊片120能夠插入并結合到槽狀安放部116上,安放部116的左右兩側內側面部分構成止擋部112、固定側壁114和支撐側壁116a,墊片120能夠在緊貼于這種安放部116的左右兩側內側面部分的狀態下得到穩定的固定及支撐。
[0092]這種止擋部112、固定側壁114和支撐側壁116a起到夾住墊片120而固定其位置,以免墊片120在彈簧座110上向側方運動或游動的作用,由此還起到在彈簧運作時增加墊片120和安放于墊片上面的彈簧101之間的動態安放性的作用。
[0093]此外,如圖6(c)所示,在彈簧座110上凸出形成有凸肩117,所述凸肩117能夠在圓周方向上支撐彈簧101末端部的終端面,所述凸肩117的上端高度和支撐彈簧101末端部的彈簧座110的座面部高度之間具有高度差。
[0094]如此在安放彈簧101末端部的座面部和凸肩117之間形成高度差,從而使彈簧101末端部的終端面能夠被凸肩117止擋而得到支撐,這會防止墊片120在其長度方向(圓周方向)上推移或運動。
[0095]此外,在彈簧座110中安放并支撐彈簧101末端部的部分與所述凸肩117之間的邊界部上,沿彈簧座的徑向較長地形成有凹陷部118,所述凹陷部118具有凹陷的形狀。由此在彈簧座的座面部、凹陷部118和凸肩117的表面上以緊貼并支撐的方式結合有墊片120的狀態下,可在所述凹陷部118位置處的墊片120和彈簧101末端部之間形成溝槽102,所述溝槽102為用于排出雜質的通道。
[0096]所述彈簧座110的凹陷部118和墊片120與彈簧101末端部隔開而構成凹陷的槽形狀,以形成所述溝槽102的空間,溝槽102的空間為墊片120與彈簧101末端部之間的間隔部分,起到墊片120與彈簧101末端部之間的雜質排出通道的作用。
[0097]此外,為了使得沿所述溝槽102移動的雜質能夠向外排出,在彈簧座110上形成有排出孔119,所述排出孔119通過凹陷部118中的在所述溝槽102空間的徑向外側的部分,與所述溝槽102的空間連通。
[0098]在以螺旋狀卷繞而成的螺旋彈簧101中,作為其下端終端部分的彈簧末端部、即螺旋型線圈形狀開始的彈簧的終端部分為在常規的彈簧座組件中產生墊片的撕破及彈簧座損傷的區段。
[0099]因此,通過形成用于排出雜質的溝槽102和排出孔119,使得進入墊片120與彈簧101之間的雜質易于向外排出,從而防止因雜質引起的彈簧起始端部分的損傷及由此產生的異響。
[0100]此外,在彈簧座上除了上述排出孔113、119之外還可進一步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多個排出孔。
[0101]接下來,圖7(a)、圖7(b)和圖7(c)為表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100中彈簧座110、墊片120和螺旋彈簧101的結合狀態的圖,圖7(b)和圖7(c)示出在圖7(a)所示各位置上固定螺旋彈簧101的剖面形狀。
[0102]從圖7(a)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彈簧座組件100與以往不同,墊片120在彈簧座110的上表面上未形成在圓形的整周區段上。
[0103]所述墊片120僅設置在與彈簧101的承靠部相應的區段、即與彈簧座110上表面的座面部相應的區段上,從而使得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能夠安放并總是接觸于墊片120上。其中,所述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為在螺旋彈簧101最下端的360°線圈區段(一圈)中從彈簧末端部的終端到沿其長度方向的規定的一部分區段(例如,0.65圈= 234°)。
[0104]此時,雖然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在安放并總是接觸于墊片120上的狀態下得到支撐,但承靠部以后的彈簧部分,例如0.65圈(=234°)以后的彈簧部分因逐漸上升的螺旋型線圈形狀,未得到彈簧座110的支撐。
[0105]考慮到這種彈簧101的形狀,將墊片120制成使得彈簧的末端部終端、即彈簧101的線圈形狀的起始端到0.65圈的承靠部能夠安放并接觸的長度,并且因逐漸上升的螺旋型線圈形狀而不被彈簧座110支撐的區段(除所述0.65圈之外的其余區段)上不設置墊片120。
[0106]此外,螺旋彈簧101的承靠部在安放于墊片120的上表面中沿墊片的長度方向較長地形成的安放槽123上的狀態下得到支撐,在行車中當石頭、沙子或除雪劑等雜質堆積在彈簧101及墊片120的上端之后進入兩者的接觸部時,會導致彈簧101表面的損傷。
[0107]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如圖7(b)和圖7(c)所示,優選將墊片120的結構構成為其在彈簧101的剖面上比線徑中心低的高度處包覆彈簧部分,由此使得雜質能夠易于向外流下。
[0108]另一方面,圖8(a)和圖8(b)為表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彈簧座組件100上沿長度方向可變的墊片厚度分布的圖。
[0109]如圖所示,考慮到螺旋彈簧101的變形模式及分布載荷,采用墊片120的厚度沿長度方向可變的最佳可變厚度分布。
[0110]圖8(a)為墊片120的俯視圖,圖8(b)表示圖8(a)所示各位置上的墊片的可變厚度分布的一例。
[0111]舉例來說,當將用于安放彈簧101的承靠部的墊片120的長度方向區段設定為0.65圈(0.65turn)( =234°)時,將座間距(圖4中為附圖標記P)的角度設定為6?9°,而對于墊片120的厚度,則在圖中左側起點到預先規定的位置、S卩0.45圈(0.45turn)( = 162°)為止的區段上設定為相同的厚度(例如3mm)。
[0112]此外,在0.45圈以后的區段上,如圖9所示,以相當于非線性二次函數分布(prof i I e)間距的大小更大的厚度逐漸增加墊片120的厚度。
[0113]由此,在支柱的整個工作區段中能夠保持彈簧101與墊片120的全部區段(所述
0.65圈區段)以均勻的分布載荷始終接觸的狀態,這會提供從根本上阻斷雜質進入的效果。
[0114]如圖4的剖視圖所示,所述座間距表示在用于支撐墊片120端部的彈簧座110的座面部終端部分上被設定為使得上表面高度逐漸增高的角度,通過該座間距,用于支撐墊片120端部的座面部終端部分與未設置墊片120的彈簧座部分之間具有高度差。
[0115]此時,墊片120的端部會如上所述那樣具有厚度逐漸變厚的可變厚度分布。
[0116]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內容,本領域技術人員利用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中定義的本實用新型基本概念而進行的各種變形及改良形狀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包括彈簧座和墊片,所述墊片在所述彈簧座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的部分設置且位于螺旋彈簧的下端部與彈簧座之間,所述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凸肩,所述凸肩用于在圓周方向上支撐作為螺旋彈簧的下端部終端部分的彈簧末端部的終端面, 在所述彈簧座中用于支撐彈簧末端部的部分與凸肩之間的邊界部上形成有具有凹陷形狀的凹陷部, 在所述墊片緊貼于凹陷部和凸肩表面的狀態下,在凹陷部處的墊片與彈簧末端部之間形成作為雜質排出通道的溝槽, 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為了向外排出雜質而與溝槽空間連通的第一排出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陷部在彈簧座的徑向上形成得較長,所述溝槽的空間通過徑向外側的凹陷部部分連通到所述第一排出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墊片上形成有具有徑向突出形狀的凸出部, 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凹部和止擋部,所述凹部供所述墊片的凸出部徑向插入,所述止擋部與所述凹部連接且具有向上突出的形狀,用于在圓周方向上止擋所述墊片的凸出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擋部用于緊貼并支撐所述墊片的側端部。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第二排出孔, 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排出孔構成用于向外排出雜質的排出通道。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用于排出雜質的第二排出孔, 在所述彈簧座中的第二排出孔的周邊處突出形成有用于緊貼并支撐墊片側端部的固定側壁。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墊片上突出形成有固定突起,在所述彈簧座上形成有供所述固定突起插入的插孔。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上沿墊片的設置區段以槽狀凹入形成有安放部,所述安放部用于安放并結合所述墊片,所述墊片在被插入于安放部的狀態下,以緊貼于安放部內側面部分的狀態得到支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墊片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安放并結合螺旋彈簧的安放槽,從螺旋彈簧的剖面上看,墊片形成為包覆著螺旋彈簧中高度比插入到安放槽中的螺旋彈簧的線徑中心低的部分的結構。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具有沿所述彈簧座的圓周方向的長度,且該長度為以所述彈簧末端部的終端為起點的螺旋彈簧的下端360°線圈區段中相當于規定部分區段的承靠部能夠被安放并接觸的長度。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在長度方向的全部區段中從所述起點到規定位置為止具有相同的預設厚度,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具有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的厚度具有在所述預設厚度上加上隨長度方向位置而變化的非線性二次函數值后的厚度。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中用于支撐所述厚度逐漸變厚的墊片端部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高度以預設角度逐漸變大的形狀,并且與未設置墊片的部分之間具有高度差。14.一種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包括彈簧座和墊片,所述墊片在所述彈簧座的上表面上沿安放螺旋彈簧的部分設置且位于螺旋彈簧的下端部與彈簧座之間,所述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具有沿所述彈簧座的圓周方向的長度,且該長度為以所述彈簧的末端部的終端為起點的螺旋彈簧的下端360°線圈區段中相當于規定部分區段的承靠部能夠被安放并接觸的長度。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在長度方向的全部區段中從所述起點到規定位置為止具有相同的預設厚度,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具有厚度逐漸變厚的形狀。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墊片在所述規定位置以后的區段上的厚度具有在所述預設厚度上加上隨長度方向位置而變化的非線性二次函數值后的厚度。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車輛懸架裝置用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簧座中用于支撐所述厚度逐漸變厚的墊片端部的部分,具有上表面高度以預設角度逐漸變高的形狀,并且與未設置墊片的部分之間具有高度差。
【文檔編號】B60G11/16GK205468374SQ201520965578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7日
【發明人】金正鎬, 李沃錫, 樸永旭, 鄭東, 鄭東一, 鄭永植
【申請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