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儭童坐椅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儭童坐椅。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連接固定椅身的結構復雜,安裝固定麻煩,支撐腳架需鎖緊在車內底板、影響使用方便性和車主接受程度等缺陷。技術方案要點:包括椅身和連接固定椅身用的支架,特征是所述支架放置在汽車前排椅后面的車內底板上,所述支架頂面上移動配合有一可前后移動的移動板,移動板上設有固定螺母座、螺紋配合在固定螺母座上的手旋螺桿、前后方向的通孔槽和固定柱,通孔槽上滑動配合有滑動座,滑動座上設有移動柱,手旋螺桿與滑動座作推拉配合,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上分別套設有固緊所述汽車儭童坐椅用的拉帶。
【專利說明】
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汽車上使用的兒童椅,特別是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適用于小汽車使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已有的汽車兒童坐椅,有如本
【申請人】在先申請的中國專利第201520005727.9號的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安全椅,結構包括椅身和連接固定椅身用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是一個固定在汽車前排椅后面中間位置的底板上的支撐腳架,固定支架上設有支承橫桿,椅身包括有椅座、扶手和靠背,椅座的后部底面上設有橫向凹槽,椅身通過椅座的前部安放在汽車后排椅的中間位置上、椅座的后部由所述橫向凹槽配合在固定支架的支承橫桿上而得到支撐,所述橫向凹槽與所述支承橫桿的配合部位設有螺釘進行連接緊固,在至少一個所述扶手位置處的椅身上設有長度可調的下伸拉桿,拉桿的下端用于連接拉緊汽車后排椅的坐位前側下部的連接件。這一方案的缺點是:連接固定椅身的結構比較復雜,安裝固定比較麻煩,且要將支撐腳架鎖緊在車內底板上,影響到使用的方便性和車主接受程度。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汽車兒童坐椅存在連接固定椅身的結構比較復雜,安裝固定比較麻煩,支撐腳架需鎖緊在車內底板、影響使用方便性和車主接受程度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可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包括椅身和連接固定椅身用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放置在汽車前排椅后面的車內底板上,所述支架頂面上移動配合有一可前后移動的移動板,移動板上設有固定螺母座、螺紋配合在固定螺母座上的手旋螺桿、前后方向的通孔槽和固定柱,通孔槽上滑動配合有滑動座,滑動座上設有移動柱,手旋螺桿與滑動座作推拉配合,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上分別套設有固緊所述汽車兒童坐椅用的拉帶。
[0005]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支架頂面與移動板的移動配合,可以是由支架頂面上設一前后方向的滑槽,移動板放置在所述滑槽的頂面,移動板上的所述通孔槽與所述滑槽上下對正,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在移動板底面上的向下延伸的桿段均滑動配合在所述滑槽內。
[0006]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椅身可以由椅座、靠背和左右扶手構成,靠背由其下部與椅座后側鉸接,左右扶手的后端分別與靠背鉸接、其底側設有靠背斜度調節板并由靠背斜度調節板與椅座進行調節配合。
[0007]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調節配合可以是由所述靠背斜度調節板上的設有若干定位卡位的滑槽與椅座上的卡釘配合。
[0008]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支架頂面可以設有二個安裝曲柄,所述椅身底面固定有二個安裝套筒,椅身與支架的連接固定是由所述二個安裝套筒分別套設在所述二個安裝曲柄上。
[0009]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安裝套筒上可以設有鎖緊安裝曲柄的手旋緊定螺釘。
[0010]上述技術方案所述二個安裝曲柄可以是分別插裝在所述支架頂面上的二個固定插套上,并由固定插套上的鎖緊器進行鎖緊固定。
[0011]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椅身的底面上可以設有伸出長度可調的腳踏板,所述底面上還可以設有腳踏板的定位機構。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支架放置在汽車前排椅后面的車內底板上,所述支架頂面上移動配合有一可前后移動的移動板,移動板上設有固定螺母座、螺紋配合在螺母座上的手旋螺桿、前后方向的通孔槽和固定柱,通孔槽上滑動配合有滑動座,滑動座上設有移動柱,手旋螺桿與滑動座作推拉配合,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上分別套設有固緊所述汽車兒童坐椅用的拉帶,這樣便可以用拉帶分別系結在前、后排椅下方的便系處,然后轉動手旋螺桿便可同時控制移動板移動和移動柱移動,使套設在固定柱和移動柱上的前后二根拉帶通過自動平衡后進行張緊,將汽車兒童坐椅牢靠固定,從而使支架連同其上的椅身能夠快捷固定在汽車前排椅后面;轉動手旋螺桿便可放松拉帶,使拉帶與便系處脫離,汽車兒童坐椅即可拿走。本實用新型安裝固定汽車兒童坐椅的方式具有結構簡單,操作便捷、適應各種車型的室內結構,支架不用鎖緊在車內底板,使用十分方便且易為車主接受的優點。
[0013]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椅身與支架分離的立體示意圖。
[0016]圖3是圖2的移動板與支架分離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中:1、椅身;2、支架;3、移動板;4、固定螺母座;5、手旋螺桿;6、通孔槽;7、固定柱;8、滑動座;9、移動柱;10和11、拉帶;12、滑槽;13、椅座;14、靠背;15、左扶手;16、右扶手;17和18、靠背斜度調節板;19、滑槽;20、卡釘;21和22、安裝曲柄;23和24、安裝套筒;25和26、手旋緊定螺釘;27、固定插套;28、鎖緊器;29、腳踏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照圖1?圖3,本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包括椅身I和連接固定椅身I用的支架2,其特征是:所述支架2放置在汽車前排椅后面的車內底板上,所述支架2的頂面上移動配合有一可前后移動的移動板3,移動板3上設有固定螺母座4、螺紋配合在螺母座4上的手旋螺桿5、前后方向的通孔槽6和固定柱7,通孔槽6上滑動配合有滑動座8,滑動座8上設有移動柱9,手旋螺桿5與滑動座8作推拉配合,所述固定柱7和移動柱9上分別套設有固緊所述汽車兒童坐椅用的拉帶10、11。
[0019]所述支架2的頂面與移動板的移動配合,是由支架2的頂面上設一前后方向的滑槽12,移動板3放置在所述滑槽12的頂面,移動板3上的所述通孔槽6與所述滑槽12上下對正,所述固定柱7和移動柱9在移動板3底面上的向下延伸的桿段均滑動配合在所述滑槽12內。
[0020]所述椅身I由椅座13、靠背14和左右扶手15、16構成,靠背14由其下部與椅座13后部鉸接,左右扶手15、16的后端分別與靠背14鉸接、其底側分別設有靠背斜度調節板17、18構成,靠背斜度調節板17、18分別與椅座13進行調節配合。所述調節配合是由所述靠背斜度調節板17、18上的設有若干定位卡位的滑槽19等與椅座13上的卡釘20等作滑動配合。
[0021]所述支架2的頂面設有二個安裝曲柄21、22,所述椅身I的底面上固定有二個安裝套筒23、24,椅身I與支架2的連接固定是由所述二個安裝套筒23、24分別套設在所述二個安裝曲柄21、22上。所述安裝套筒23、24上設有可分別鎖緊安裝曲柄21、22的手旋緊定螺釘25、26。所述二個安裝曲柄21、22是分別插裝在所述支架2頂面上的二個固定插套27等上,并由固定插套27等上的鎖緊器28等進行鎖緊固定。
[0022]所述椅身I的底面上設有伸出長度可調的腳踏板29,所述椅身I的底面上還設有腳踏板29的定位機構。
[0023]固定汽車兒童坐椅時,將拉帶10、11分別系結在前、后排椅下方的便系處,然后轉動手旋螺桿5,同步控制移動板3移動和移動柱9移動,使套設在固定柱7和移動柱9上的前后二根拉帶10、11通過自動平衡后進行張緊,這樣便將汽車兒童坐椅快捷固定緊在汽車前排椅后面。向相反方向轉動手旋螺桿5時,移動板3和移動柱9便向相反方向移動,這樣便放松了拉帶10、11,讓拉帶10、11與便系處脫離后,汽車兒童坐椅即可拿走。
【主權項】
1.一種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包括椅身和連接固定椅身用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放置在汽車前排椅后面的車內底板上,所述支架頂面上移動配合有一可前后移動的移動板,移動板上設有固定螺母座、螺紋配合在固定螺母座上的手旋螺桿、前后方向的通孔槽和固定柱,通孔槽上滑動配合有滑動座,滑動座上設有移動柱,手旋螺桿與滑動座作推拉配合,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上分別套設有固緊所述汽車兒童坐椅用的拉帶。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所述支架頂面與移動板的移動配合,是由支架頂面上設一前后方向的滑槽,移動板放置在所述滑槽的頂面,移動板上的所述通孔槽與所述滑槽上下對正,所述固定柱和移動柱在移動板底面上的向下延伸的桿段均滑動配合在所述滑槽內。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椅身由椅座、靠背和左右扶手構成,靠背由其下部與椅座后側鉸接,左右扶手的后端分別與靠背鉸接、其底側設有靠背斜度調節板并由靠背斜度調節板與椅座進行調節配合。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調節配合是由所述靠背斜度調節板上的設有若干定位卡位的滑槽與椅座上的卡釘配合。5.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支架頂面設有二個安裝曲柄,所述椅身底面固定有二個安裝套筒,椅身與支架的連接固定是由所述二個安裝套筒分別套設在所述二個安裝曲柄上。6.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安裝套筒上設有鎖緊安裝曲柄的手旋緊定螺釘。7.按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二個安裝曲柄是分別插裝在所述支架頂面上的二個固定插套上,并由固定插套上的鎖緊器進行鎖緊固定。8.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裝式的汽車兒童坐椅,其特征是所述椅身的底面上設有伸出長度可調的腳踏板。
【文檔編號】B60N2/28GK205440046SQ20162023330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4日
【發明人】王葆生
【申請人】王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