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體發生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被動安全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氣體發生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參見圖1,現有的煙火式氣體發生器結構多采用在圓筒形杯身狀的下殼4和上殼2組成,下殼4的環壁上均布有排氣孔4-1,下殼4內設置一個圓環狀濾網51,在圓環狀濾網51內設有一個杯身狀的傳火藥筒11,產氣藥6裝配在傳火藥筒11與圓環狀濾網51之間。設有點火具3的點火具座I與上殼2居中連接后,位于傳火藥筒11內,傳火藥7裝配在傳火藥筒11與點火具3之間。
[0003]現用的煙火式氣體發生器,產氣藥6產生的氣體會按照其到達排氣孔4-1的最近距離通過圓環狀濾網51,因此圓環狀濾網51通常情況下只有其中一部分起到了過濾效用,圓環狀濾網51中遠離排氣孔4-1的部分并沒有起到很好的過濾作用,圓環狀濾網51的利用率不尚。
[0004]此外,這種慣常使用的煙火式氣體發生器結構,還有一個缺陷:產氣藥6的有效裝藥空間較小,為了達到預定的輸出,氣體發生器的尺寸就不得不設計得大而笨重。
[0005]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能夠提高濾網利用率和產氣藥有效裝配空間的氣體發生裝置。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提高濾網利用率和產氣藥有效裝配空間的氣體發生裝置。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包括上殼、下殼、點火具座、點火具、濾網、傳火藥筒,點火具座嵌接于上殼中央,點火具座連接點火具,上殼與下殼連接,其特征在于:濾網呈餅狀,濾網置于下殼的底部并覆蓋排氣孔,傳火藥筒套設在點火具外并與點火具座的底部連接,點火具的底面與傳火藥筒的底面之間形成傳火藥的裝配空間,點火具座、上殼、下殼、傳火藥筒與濾網之間形成產氣藥的裝配空間。
[0008]所述的下殼的底部中央設有凹坑結構,排氣孔位于凹坑結構的側壁上,濾網填充在凹坑結構內。
[0009]所述的濾網的上端高于下殼的底部平面,濾網的上端外表面設有臺階,臺階與下殼的底部平面貼合。
[0010]所述的下殼的底部設有環狀凹槽結構,排氣孔位于環狀凹槽結構的內側壁上,濾網填充在環狀凹槽結構內。
[0011]所述的下殼插入上殼內,下殼與上殼之間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后的下殼與上殼采用激光焊接連接。
[0012]所述的下殼與上殼內外徑形同,下殼與上殼之間采用摩擦焊接連接。
[0013]所述的上殼的內表面設有上墊,所述的下殼的側壁內表面設有下墊,上墊、下墊與產氣藥之間設有隔熱墊。
[0014]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將餅狀結構的濾網置于氣體發生裝置底部,最大限度地發揮濾網的效用。此外,氣體發生裝置下殼設計成凹凸結構以配合濾網的裝配和固定,這種結構使所有產氣藥產生的氣體從各個方向通過餅狀濾網,使整個濾網都起到了過濾作用,從而使較小體積的濾網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提高了產氣藥的裝配空間,進而在產氣藥配方和氣體發生裝置外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氣體發生裝置的輸出壓力,降低氣體發生裝置的質量和前期的輸出斜率。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20]實施例一
[0021]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包括上殼、下殼、點火具座、點火具、濾網、傳火藥筒。點火具座I嵌接于上殼2中央,點火具座I連接點火具3,上殼2與下殼4連接。濾網5呈餅狀,濾網5置于下殼4的底部并覆蓋排氣孔4-1,傳火藥筒11套設在點火具3外并與點火具座I的底部連接,點火具3的底面與傳火藥筒11的底面之間形成傳火藥7的裝配空間,點火具座1、上殼2、下殼4、傳火藥筒11與濾網5之間形成產氣藥6的裝配空間。
[0022]煙火式氣體發生裝置中所采用的產氣藥6和傳火藥7可以是通常使用的各種配方的產氣藥劑和傳火藥劑。產氣藥6的形狀可為圓柱狀,也可以是圓片。
[0023]濾網5可以由絲徑為0.4mm?1.2mm的金屬絲模壓后,經鈍化防銹處理而成;濾網5可以由不同孔徑的沖孔金屬板疊加焊接而成;濾網5也可以由金屬絲繞制而成,濾網5所用的金屬為鋼、鋁、鐵或銅等吸熱能力好的金屬,這些金屬易于使產氣藥6產生的氣體通過它時,降低產氣藥6的溫度。
[0024]本例中,濾網5為圓片狀結構,濾網5的外形尺寸可根據整個氣體發生裝置殼體形狀、氣體發生裝置的設計輸出、產氣藥的類型以及要求過濾的殘渣粒度分布等綜合加以調
-K-
T O
[0025]上殼2與下殼4之間采用激光焊接或者摩擦焊接,下殼4插入上殼2內,下殼4與上殼2之間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后的下殼4與上殼2采用激光焊接連接。下殼4與上殼2內外徑形同,下殼4與上殼2之間采用摩擦焊接連接。
[0026]上殼2的內表面設有上墊9,下殼4的側壁內表面設有下墊10,上墊9、下墊10與產氣藥6之間設有隔熱墊8。隔熱墊8的作用是保證焊接時,產氣藥6不會被誤引燃。隔熱墊8的成份為硅酸鋁耐火纖維紙。
[0027]上殼2、下殼4、上墊9、下墊10采用強度大于600MPa,碳含量低于0.2%的低碳鋼拉伸而成,上殼2及下殼4由冷乳鋼板制成,壁厚為1.2mm?2.6mm,上墊9及下墊10的壁厚為0.5mm?1.0mm0
[0028]點火具座I采用低碳鋼加工或尼龍注塑而成,由低碳鋼加工而成的點火具座與上殼2之間焊接連接,由尼龍注塑而成的點火具座與上殼2注塑成一體化結構,一體化結構既保證了連接可靠性和密封性,也可以省去金屬點火具座I的機加成本。
[0029]本例的煙火式氣體發生裝置既可以是柱狀,即長徑比大于I,也可以是餅狀,即徑比小于I,可以用于駕駛員側安全氣囊,也可以用于副駕駛員側、座椅、簾式等安全氣囊。
[0030]實施例2
[0031]本例僅說明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與實施例1相同部分,不再重復說明。
[0032]參見圖3,下殼4的底部中央設有凹坑結構,排氣孔4-1位于凹坑結構的側壁上,濾網5填充在凹坑結構內,濾網5的外徑和凹坑結構的內徑相當。
[0033]為了防止產氣藥6燃燒的殘渣從濾網5和凹坑結構的縫隙溜走,可以采用如下設計:濾網5的上端高于下殼4的底部平面,濾網5的上端外表面設有臺階,臺階與下殼4的底部平面貼合。
[0034]本例的下殼4的凹凸結構使產氣藥6產生的所有氣體從各個方向通過濾網5,從而使整個濾網5都起到了過濾作用。由于濾網5小而有效,進一步提高了產氣藥6的裝配空間。使得氣體發生裝置有機會設計得小而輕巧。
[0035]實施例3
[0036]本例僅說明與實施例1、2的不同之處,與實施例1、2相同部分,不再重復說明。
[0037]參見圖4,下殼4的底部設有環狀凹槽結構,濾網5填充在環狀凹槽結構內。排氣孔4-1位于環狀凹槽結構的內側壁上,氣體發生裝置的排氣孔4-1不再位于下殼4的外圓而是位于下殼4內部。
[0038]本例的產氣藥6產生的氣體經過濾網5過濾排出后,并沒有直接噴向需要充氣的氣袋,而是經過下殼4的凹槽內壁折射迂回后,再向安全氣囊的氣袋充氣。這樣,在充氣初始階段,可以有效降低由于氣體過猛或者過熱,而造成對安全氣囊周邊零件的沖擊。
【主權項】
1.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包括上殼、下殼、點火具座、點火具、濾網、傳火藥筒,點火具座(I)嵌接于上殼(2)中央,點火具座(I)連接點火具(3),上殼(2)與下殼(4)連接,其特征在于:濾網(5)呈餅狀,濾網(5)置于下殼(4)的底部并覆蓋排氣孔(4-1),傳火藥筒(11)套設在點火具(3)外并與點火具座(I)的底部連接,點火具(3)的底面與傳火藥筒(11)的底面之間形成傳火藥(7)的裝配空間,點火具座(1)、上殼(2)、下殼(4)、傳火藥筒(11)與濾網(5)之間形成產氣藥(6)的裝配空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殼(4)的底部中央設有凹坑結構,排氣孔(4-1)位于凹坑結構的側壁上,濾網(5)填充在凹坑結構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網(5)的上端高于下殼(4)的底部平面,濾網(5)的上端外表面設有臺階,臺階與下殼(4)的底部平面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殼(4)的底部設有環狀凹槽結構,排氣孔(4-1)位于環狀凹槽結構的內側壁上,濾網(5)填充在環狀凹槽結構內。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殼(4)插入上殼(2)內,下殼(4)與上殼(2)之間采用過盈配合,裝配后的下殼(4)與上殼(2)采用激光焊接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殼(4)與上殼(2)內外徑形同,下殼(4)與上殼(2)之間采用摩擦焊接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殼(2)的內表面設有上墊(9),所述的下殼(4)的側壁內表面設有下墊(10),上墊(9)、下墊(10)與產氣藥(6)之間設有隔熱墊(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被動安全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氣體發生裝置,包括上殼、下殼、點火具座、點火具、濾網、傳火藥筒,濾網呈餅狀,濾網置于下殼的底部并覆蓋排氣孔,傳火藥筒套設在點火具外并與點火具座的底部連接,點火具的底面與傳火藥筒的底面之間形成傳火藥的裝配空間,點火具座、上殼、下殼、傳火藥筒與濾網之間形成產氣藥的裝配空間。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餅狀濾網置于氣體發生裝置底部,最大限度發揮濾網效用。下殼設計成凹凸結構以配合濾網,使產氣藥產生的氣體從各個方向通過濾網,整個濾網都起到過濾作用,在產氣藥配方和氣體發生裝置外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氣體發生裝置輸出壓力,降低氣體發生裝置質量和前期輸出斜率。
【IPC分類】B60R21/264
【公開號】CN205239436
【申請號】CN201520867807
【發明人】張海龍, 莊曉, 吳水波, 于杰
【申請人】延鋒百利得(上海)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