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后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貨車后拉手。
【背景技術】
[0002]車輛拉手是用于安裝在車體內、外部上方便手持的部件;目前貨車上安裝的拉手,一般以供使用者在上車或者急剎的時,手持穩固身體使用;但是目前的貨車上的拉手一般是采用塑料材質,而由于在上車或急剎時,使用者手持的力一般都較大,因此當其長期受到較大的力,容易發生斷裂;并且由于使用者手持的力一般都較大,拉手安裝不牢固,受力發生脫落,容易使使用者發生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使用壽命長,便于使用者使用,且安裝牢固的貨車后拉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貨車后拉手,包括橫向的上安裝部、豎向的手持部和橫向的下安裝部;所述手持部與上安裝部之間通過上圓弧過渡部連接,手持部與下安裝部之間通過下圓弧過渡部連接;所述上安裝部包括上增厚部,以及連接上增厚部與上圓弧過渡部的上傾斜部;所述下安裝部包括下增厚部,以及連接下增厚部與下圓弧過渡部的下傾斜部;所述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均大于上、下傾斜部的寬度;所述上、下增厚部上均開設有沉頭孔;所述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為156.0mm-156.9mm ;所述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為225mm-227mm ;所述兩沉頭孔之間的長度為184mm-186mm。
[0006]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19mm-21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8mm-10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6mm-8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1mm-23mm。由于沉頭孔大孔段直徑為19mm-21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Smm-1Omm ;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6mm-8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1mm-23mm,使得拉手安裝的更牢固,且保證上、下增厚部表面的光整。
[0007]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20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9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7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2mm。由于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20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9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7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2mm,在安裝螺絲時,螺絲頭部能更好的擰入沉頭孔內,避免螺絲頭部外露,導致表面不光整。
[0008]所述上安裝部,下安裝部和手持部均采用聚丙烯材質。采用聚丙烯材質,生產成本低。
[0009]所述手持部上套設有護套,該護套外表面上設有刺毛層,刺毛層上粘接有手持套。由于手持部上設有護套,可以有效避免手持部的磨損,以延長使用壽命;并且護套上設置有刺毛層,因此可通過魔術貼的方式將手持套粘接在護套上,以方便拆卸清洗。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上、下安裝部,并在上、下增厚部上設置沉頭孔,以便于拉手安裝;通過設置上、下圓弧過渡部的緩沖作用,以減小上、下安裝部承受的拉力;由于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均大于傾斜部的寬度,因此上、下增厚部較厚,在長期受到拉力的作用下也不容易斷裂、損壞;由于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為225_-227_,因此貨車后拉手的總長度較長,一方面便于使用者找到拉手位置,另一方面使手掌較寬的人使用時更舒適;由于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為156.0mm-156.9mm,因此貨車后拉手的總寬度較寬,便于手掌較厚的人使用時更舒適,也方便找準拉手的位置。
【附圖說明】
[0011]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
[0012]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A-A剖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仰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4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本實用新型護套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中,I為上安裝部,2為手持部,3為下安裝部,4為上圓弧過渡部,5為下圓弧過渡部,6為上增厚部,7為上傾斜部,8為下增厚部,9為下傾斜部,10為沉頭孔,11為沉頭孔的大孔段,12為沉頭孔的小孔段,13為護套,14為刺毛層,16為條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參見圖1-圖5所示,貨車后拉手,包括橫向的上安裝部1、豎向的手持部2和橫向的下安裝部3 ;所述手持部與上安裝部之間通過上圓弧過渡部4連接,手持部與下安裝部之間通過下圓弧過渡部5連接;所述上安裝部包括上增厚部6,以及連接上增厚部與上圓弧過渡部的上傾斜部7 ;所述下安裝部包括下增厚部8,以及連接下增厚部與下圓弧過渡部的下傾斜部9;所述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厚度)均大于上、下傾斜部的寬度(厚度);所述上、下增厚部上均開設有沉頭孔10 ;所述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h2為156.0mm-156.9mm(如圖1所示,具體的說是上安裝部或下安裝部外側邊刀手持部外側邊的寬度);所述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h3為225mm-227mm;所述兩沉頭孔之間的長度h4為184mm-186mm0
[0019]通過設置上、下安裝部,并在上、下增厚部上設置沉頭孔,以便于拉手安裝;通過設置上、下圓弧過渡部的緩沖作用,以減小上、下安裝部承受的拉力;由于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均大于傾斜部的寬度,因此上、下增厚部較厚,在長期受到拉力的作用下也不容易斷裂、損壞;由于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為225mm-227mm,因此貨車后拉手的總長度較長,一方面便于使用者找到拉手位置,另一方面使手掌較寬的人使用時更舒適;由于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為156.0mm-156.9mm,因此貨車后拉手的總寬度較寬,便于手掌較厚的人使用時更舒適,也方便找準拉手的位置。
[0020]優選的,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11直徑dl為19mm-21mm,沉頭孔的小孔段12直徑d2為;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hi為6mm-8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h5為21mm-23mm。由于沉頭孔大孔段直徑為19mm-21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Smm-1Omm ;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6mm-8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1mm-23mm,使得拉手安裝的更牢固,且保證上、下增厚部表面的光整。
[0021]優選的,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20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9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7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2mm。由于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20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9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7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2mm,在安裝螺絲時,螺絲頭部能更好的擰入沉頭孔內,避免螺絲頭部外露,導致表面不光整。
[0022]優選的,所述上安裝部,下安裝部和手持部均采用聚丙烯材質。采用聚丙烯材質,生產成本低。
[0023]優選的,所述手持部上套設有護套13,該護套外表面上設有刺毛層14,刺毛層上粘接有手持套。由于手持部上設有護套,可以有效避免手持部的磨損,以延長使用壽命;并且護套上設置有刺毛層,因此可通過魔術貼(具體的說也就是通過刺毛層與手持套背面的圓毛層粘接)的方式將保暖型的手持套或降溫型的手持套粘接在護套上,以便于使用者冬天和夏天更換不同的種類,并且方便拆卸清洗;具體的說保暖型的手持套外表面可以采用絨布材質,降溫型的手持套外表面可以采用冰絲材質或竹片拼接等。
[0024]優選的,所述毛刺層側面上設有豎向的條形槽16。由于毛刺層上設置有條形槽,使得毛刺層中有一段不存在毛刺,以便于使用者將手持套撕下更換。
[002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貨車后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橫向的上安裝部、豎向的手持部和橫向的下安裝部;所述手持部與上安裝部之間通過上圓弧過渡部連接,手持部與下安裝部之間通過下圓弧過渡部連接;所述上安裝部包括上增厚部,以及連接上增厚部與上圓弧過渡部的上傾斜部;所述下安裝部包括下增厚部,以及連接下增厚部與下圓弧過渡部的下傾斜部;所述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均大于上、下傾斜部的寬度;所述上、下增厚部上均開設有沉頭孔;所述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為156.0mm-156.9mm ;所述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為225mm-227mm ;所述兩沉頭孔之間的長度為184mm-186m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貨車后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19mm-21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8mm-10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6mm-8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1mm-23mm。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貨車后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頭孔的大孔段直徑為20mm,沉頭孔的小孔段直徑為9mm ;所述沉頭孔小孔段深度為7mm,沉頭孔大孔段深度為22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貨車后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裝部,下安裝部和手持部均采用聚丙烯材質。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貨車后拉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套設有護套,該護套外表面上設有刺毛層,刺毛層上粘接有手持套。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貨車后拉手。通過橫向的上安裝部、豎向的手持部和橫向的下安裝部;所述手持部與上安裝部之間通過上圓弧過渡部連接,手持部與下安裝部之間通過下圓弧過渡部連接;所述上安裝部包括上增厚部,以及連接上增厚部與上圓弧過渡部的上傾斜部;所述下安裝部包括下增厚部,以及連接下增厚部與下圓弧過渡部的下傾斜部;所述上、下增厚部的寬度均大于上、下傾斜部的寬度;所述上、下增厚部上均開設有沉頭孔;所述上、下安裝部到手持部的寬度為156.0mm-156.9mm;所述上、下安裝部之間的長度為225mm-227mm;所述兩沉頭孔之間的長度為184mm-186mm;使貨車后拉手使用壽命長,便于使用者使用,且安裝牢固。
【IPC分類】B60N3/02
【公開號】CN204915399
【申請號】CN201520572413
【發明人】巢紀方
【申請人】常州市曙光車業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