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輪緩壓制動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動車輛的制動裝置,特別是后輪緩壓制動閥,適用于采用前盤、后轂式車輪制動的各種車輛,可替代現有的感載比例前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采用前盤、后轂式車輪制動的車輛通常使用感載比例閥來控制和制動車輛后輪。感載比例閥主要由柱塞、閥門、閥座、閥體、杠桿和感載彈簧等組成。其中,閥門與柱塞固定在一起。閥門將感載比例閥內腔分隔為上、下兩個腔。下腔與進油口相通,并通過油管和制動主缸出油口相接;上腔與出油口相通,并通過油管和后輪促動管路相接。閥體通過螺釘裝在車身支架上,推桿下端鉤部與轎車后軸減振器下固定端連接,感載彈簧裝在杠桿與調整螺母之間,使感載比例閥與推桿之間的連接為彈性連接。其作用是按比例調節車輛在不同載荷下的后輪制動壓力,充分利用附著條件,產生盡可能大的制動力;同時避免行車制動時因后輪先抱死而產生的滑移現象,保證車輛制動的方向穩定性。
[0003]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裝用感載比例閥的車輛的制動距離明顯延長,且感載比例閥的損壞頻率較高。據統計在用安裝了感載比例閥的車輛,平均因感載比例閥損壞而進行的更換,其頻率為2只/年。且一但感載比例閥損壞,則會出現后輪無制動而使制動距離延長或后輪先抱死制動使車輛甩尾,嚴重時甚至會產生調頭等現象,從而使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提高。經研究,發現故障原因主要是由于差徑活塞磨損或卡滯造成的,且一但發生故障基本上無法修復,只能更換新件。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針對感載比例閥故障頻率高,一但損壞就無法通過調整預以修復的問題,提供后輪緩壓制動閥,通過延遲后輪加壓時間,使前、后輪的制動同步,降低制動閥的損壞率,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包括閥體和調整螺栓,閥體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并設有相互貫通的回油閥芯腔和進油閥芯腔,調整螺栓安裝在進油閥芯腔中并通過緩壓彈簧與進油閥芯連接,回油閥芯與進油閥芯對接并由保壓彈簧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進油口與回油閥芯腔貫通,出油口和空氣排放口與進油閥芯腔貫通,閥體的空氣排放口中裝有放空閥。
[0006]所述進油閥芯是設有中心孔的錐形體,中心孔兩側的錐形體上分別是回油閥芯座和緩壓彈簧座,回油閥芯座是錐形內圓與回油閥芯配合,緩壓彈簧座中固定緩壓彈簧。
[0007]所述回油閥芯的前部是實心錐形體、座于進油閥芯的回油閥芯座中,后部桿體安裝保壓彈簧,保壓彈簧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顯著效果如下述:
[0009]本實用新型的回油閥芯通過保壓彈簧壓緊在進油閥芯的回油閥芯座上,使回油閥芯與進油閥芯對接,在回油閥芯和進油閥芯的共同作用下控制后輪的制動時間,使車輛的前輪和后輪的制動同步,保證后輪的制動距離與前輪基本相同,起到使前、后車輪同步制動的作用,減少后輪制動時間和強度,進油閥芯是錐形體具有在相同軸向和法向尺寸條件下增大了密封接合表面,磨擦面即不在軸向表面也不在法向表面且磨損后可自行產生新的密封拼接面,降低制動閥的損壞率,提高制動閥的使用壽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機率,避免因制動閥損壞出現的后輪無制動使其制動距離延長或后輪先抱死制動使車輛甩尾等事故的發生率,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本實用新型通過鎖緊螺母實現調整螺栓與閥體之間相對位置的固定。旋緊調整螺栓可加大緩壓彈簧的預緊力,使進油閥芯腔與回油閥芯腔連通給油的時間滯后;反之,則使進油閥芯腔與回油閥芯腔連通給油的時間提前。緩壓彈簧的制造參數經計算確定,密封圈實現了調整螺栓與閥體的密封。
[0010]當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時,整個液壓系統在總栗作用下建立起制動油壓,且該壓力隨駕駛員施加在制動踏板上的壓力的加大而不斷升高。在制動油壓剛剛建立時前輪制動器開始產生動作給制動盤施加制動力,此時無法使制動盤停止轉動,而供給后輪制動器的油壓此時只作用于進油閥芯上,后輪制動器沒有油壓作用。當油壓進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緩壓彈簧和保壓彈簧在回油閥芯腔與進油閥芯腔內建立的保持壓力之和,使進油閥芯離開錐形閥座而開啟時,油液才能經本制動閥與后輪制動管路進入車輪制動器分栗,使車輛制動器開始產生制動作用。而此時,前輪制動器分栗的制動壓力已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說,通過本制動閥的作用,使后輪制動器作用較前輪制動器作用產生了一定時間的滯后。同時,當駕駛員施加在制動踏板上的力不再繼續增加,后輪制動管路中的油壓與緩壓彈簧壓力之和與進油口壓力達到平衡時,進油閥芯就又在緩壓彈簧的作用下關閉,從而使供給前輪制動器油壓始終較后輪制動器油壓高出一定的壓力,該壓力值可通過調節調整螺栓增大或減小。
[0011]本實用新型經過了裝車試驗,試驗在水泥停車場內進行,采用同一輛皮卡車先后裝用感載比例閥和本實用新型以30Km/h的初始速度進行制動試驗,試驗結果是:裝用感載比例閥進行制動試驗時測量的前輪的制動印跡為477 cm,后輪的制動印跡為412 cm ;裝用本制動閥后進行制動試驗時測量的前輪的制動印跡為452 cm,后輪的制動印跡為438 cm,同步效果顯著提高,試驗表明本制動閥能夠滿足制動效能和制動穩定性的要求。本制動閥裝在該試驗車上一直持續使用至今,已有兩年的時間,期間沒有出現任何故障,同時還在其使用的近兩年的時間內進行了多次制動性能試驗,均未出現任何問題,試驗結果表明可以持續使用。本實用新型從根本上解決了后輪先抱死制動帶來的不利影響,表明本制動閥不僅滿足了制動效能和穩定性的要求,而且工作穩定,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實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參見圖1,后輪緩壓制動閥包括閥體5和調整螺栓1,閥體5上設有進油口 11和出油口 7并設有相互貫通的回油閥芯腔和進油閥芯腔,調整螺栓I安裝在進油閥芯腔中并通過緩壓彈簧6與進油閥芯8連接,回油閥芯9與進油閥芯8對接并由保壓彈簧10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進油口 11與回油閥芯腔貫通,出油口 7和空氣排放口與進油閥芯腔貫通,閥體5的空氣排放口中裝有放空閥12。進油閥芯8是設有中心孔的錐形體,中心孔兩側的錐形體上分別是回油閥芯座和緩壓彈簧座,回油閥芯座是錐形內圓與回油閥芯9配合,緩壓彈簧座中固定緩壓彈簧6。回油閥芯9的前部是實心錐形體、座于進油閥芯8的回油閥芯座中,后部桿體安裝保壓彈簧10,保壓彈簧10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閥體5的進油閥芯腔與回油閥芯腔的連通處是錐形閥座與進油閥芯8配合。緩壓彈簧6的鋼絲直徑大于保壓彈簧10的鋼絲直徑。調整螺栓I與閥體5之間還裝有鎖緊螺母2和密封墊片3,密封墊片3和鎖緊螺母2均安裝在調整螺栓I的螺桿上,密封墊片3設在鎖緊螺母2和閥體5之間,在調整螺栓I后部桿體上設有密封圈4,對進油閥芯腔實現密封。放空閥12包括放空閥體和放空閥座,放空閥體前端錐形與放空閥座配合,在后部的變徑閥桿中設有Γ型放氣孔。通過旋松或旋緊放空閥體達到排放氣體和關閉空氣排放口的目的。本制動閥安裝于車輛后橋原安裝感載比例閥的位置,進油口 11與連接制動總栗的制動油管相連,出油口 7與連接車輪制動器的制動油管相連。
【主權項】
1.后輪緩壓制動閥,包括閥體和調整螺栓,其特征是,閥體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并設有相互貫通的回油閥芯腔和進油閥芯腔,調整螺栓安裝在進油閥芯腔中并通過緩壓彈簧與進油閥芯連接,回油閥芯與進油閥芯對接并由保壓彈簧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進油口與回油閥芯腔貫通,出油口和空氣排放口與進油閥芯腔貫通,閥體的空氣排放口中裝有放空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進油閥芯是設有中心孔的錐形體,中心孔兩側的錐形體上分別是回油閥芯座和緩壓彈簧座,回油閥芯座是錐形內圓與回油閥芯配合,緩壓彈簧座中固定緩壓彈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回油閥芯的前部是實心錐形體、座于進油閥芯的回油閥芯座中,后部桿體安裝保壓彈簧,保壓彈簧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閥體的進油閥芯腔與回油閥芯腔的連通處是錐形閥座與進油閥芯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緩壓彈簧的鋼絲直徑大于保壓彈簧的鋼絲直徑。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調整螺栓與閥體之間還裝有鎖緊螺母和密封墊片,密封墊片和鎖緊螺母均安裝在調整螺栓的螺桿上,密封墊片設在鎖緊螺母和閥體之間,在調整螺栓后部桿體上設有密封圈。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輪緩壓制動閥,其特征是,所述放空閥包括放空閥體和放空閥座,放空閥體前端錐形與放空閥座配合,在后部的變徑閥桿中設有Γ型放氣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后輪緩壓制動閥,適用于采用前盤、后轂式車輪制動的各種車輛。本制動閥包括閥體和調整螺栓,閥體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并設有相互貫通的回油閥芯腔和進油閥芯腔,調整螺栓安裝在進油閥芯腔中并通過緩壓彈簧與進油閥芯連接,回油閥芯與進油閥芯對接并由保壓彈簧固定在回油閥芯腔中,進油口與回油閥芯腔貫通,出油口和空氣排放口與進油閥芯腔貫通,閥體的空氣排放口中裝有放空閥。本實用新型從根本上解決了后輪先抱死制動帶來的不利影響,表明本制動閥不僅滿足了制動效能和穩定性的要求,而且工作穩定,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
【IPC分類】B60T15/02
【公開號】CN204736846
【申請號】CN201520389699
【發明人】馬占春, 楊勤生, 張宏偉, 張前程, 馬恒濤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臨盤采油廠
【公開日】2015年11月4日
【申請日】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