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為保證汽車的涉水通過性,汽車上所有需要通氣的零部件,如輪邊減速器、橋殼、制動氣室等,都需要設置專門的通氣管,以使得這些零部件在涉水時也能夠正常工作。
[0003]現有的汽車通常是將這些零部件的通氣管都引到駕駛室后部,然后再通過扎帶將這些通氣管固定在駕駛室后部,使得各通氣管較長,從而使得通氣管與其它零部件碰撞而損壞的可能性較大,進而影響各零部件涉水時的正常工作。同時,由于各通氣管的出氣口裸露在空氣中,使得其防塵和防水功能較差,從而使得灰塵和水滴易進入通氣管中,進而使得零部件不能較好地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通氣管較長,灰塵和水滴易進入通氣管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包括與零部件通氣孔相連接的通氣管,其還包括接頭、通氣腔體以及固定支架,所述通氣腔體包括頂蓋、底板以及連接所述頂蓋與所述底板的側壁,所述頂蓋、所述側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封閉的通氣空間;所述接頭的第一端與所述通氣管的出氣口相連,所述接頭的第二端貫穿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孔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的出氣孔;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側壁相連,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與車身相連。
[0007]優選地,所述通氣腔體為圓柱形結構,所述底板為圓柱形板,所述底板的周向上設置有環形翻邊,所述環形翻邊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接頭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8]優選地,所述接頭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底板相焊接的環形凸起。
[0009]優選地,所述環形凸起與所述接頭形成一體式結構。
[0010]優選地,所述接頭的第一端與所述通氣管螺紋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出氣孔的個數為多個,多個所述出氣孔沿所述接頭的周向均勻分布。
[0012]優選地,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側壁焊接連接。
[0013]優選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車身相連接的安裝孔。
[0014]優選地,所述頂蓋與所述側壁之間設置有圓弧過渡結構。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通過固定支架就能夠方便地安裝在距離需要通氣的零部件較近的車身上,從而大大地縮短了通氣管的長度,有效地降低了通氣管發生損壞的可能性。同時,其出氣孔在底板上,通氣管的出氣口通過接頭與封閉的通氣空間相通,而沒有直接裸露在外面,從而使得該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具有較好地防塵和防水功能,進而使得灰塵和水滴不易進入通氣管中。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的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的另一示意圖。
[0019]附圖中標記:
[0020]11、側壁12、頂蓋13、圓弧過渡結構14、環形翻邊
[0021]15、底板16、出氣孔21、第一端22、環形凸起
[0022]31、固定支架32、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包括與零部件通氣孔相連接的通氣管,其還包括接頭、通氣腔體以及固定支架31。其中,通氣腔體包括頂蓋12、底板15以及連接頂蓋12與底板15的側壁11,頂蓋12、側壁11以及底板15形成封閉的通氣空間;接頭的第一端21與通氣管的出氣口相連,接頭的第二端貫穿底板15上的固定孔與通氣空間相通;底板15上設置有與通氣空間相通的出氣孔16 ;固定支架31的一端與側壁11相連,固定支架31的另一端與車身相連。
[002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通過固定支架31就能夠方便地安裝在距離需要通氣的零部件較近的車身上,從而大大地縮短了通氣管的長度,有效地降低了通氣管發生損壞的可能性。同時,其出氣孔16在底板15上,通氣管的出氣口通過接頭與封閉的通氣空間相通,而沒有直接裸露在外面,從而使得該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具有較好地防塵和防水功能,進而使得灰塵和水滴不易進入通氣管中,保證了需要通氣的零部件能夠較好地工作。
[0025]進一步地,為了能夠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具有更好地防塵和防水效果,通氣腔體為圓柱形結構,底板15為圓柱形板,底板15的周向上設置有環形翻邊14,環形翻邊14的延伸方向與接頭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底板15上的出氣孔位于環形翻邊14的內側,從而通過環形翻邊14在整個周向上的防護作用,有效地降低了灰塵和水滴通過出氣孔16進入通氣空間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了灰塵和水滴進入通氣管的可能性;同時,圓柱形結構的通氣腔體,也能夠有效地避免該通氣腔體對其它零部件造成劃傷;該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所需的安裝空間較小,從而能夠方便地實現靈活布置。
[0026]如圖2所示,為了能夠使接頭與底板15之間的連接較為牢固,接頭的第二端可以設置有用于與底板15相焊接的環形凸起22,從而有效地增加了接頭與底板15之間的焊接面積,進而大大地提高了接頭與底板15之間連接的牢固性。可以理解的是,其也使得接頭與底板15之間具有較好地密封性。
[0027]為了能夠有效地省去環形凸起22與接頭之間的安裝操作,能夠方便地進行一體化生產,同時提高兩者之間連接的牢固性,環形凸起22與接頭可以形成一體式結構。
[0028]為了能夠使接頭的第一端21與通氣管之間的連接和拆卸均較為方便,以能夠方便地對兩者進行維修,接頭的第一端21可以與通氣管螺紋連接,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兩者之間具有較好地密封性,較好地避免了灰塵和水滴由兩者的連接處進入通氣管中。
[0029]進一步地,為了能夠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具有較好地通氣效果,出氣孔16的個數可以為多個,多個出氣孔16沿接頭的周向均勻分布,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底板15上與通氣空間相通的出氣孔16的數量,使得由通氣管進入通氣空間中的氣體能夠及時有效地排出。可以理解的是,出氣孔16的個數可以為四個,從而能夠保證其通氣效果,也能夠減少該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的整體重量;底板15可以與側壁11焊接連接,從而使得兩者之間的連接較為牢固。
[0030]為了能夠使固定支架31與通氣腔體之間的連接較為牢固,固定支架31可以與側壁11焊接連接。
[0031]為了能夠方便地對固定支架31與車身之間的連接進行拆卸,固定支架31上可以設置有用于與車身相連接的安裝孔32,從而能夠方便地對該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進行維修。可以理解的是,安裝孔32的個數可以為兩個,從而有效地增加了固定支架31與車身之間的連接部位,使得固定支架31與車身之間的連接較為牢固。
[0032]如圖2所示,為了能夠有效地防止頂蓋12與側壁11之間的銳邊對其它零部件造成損壞,頂蓋12與側壁11之間設置有圓弧過渡結構13。可以理解的是,頂蓋12、圓弧過渡結構13以及側壁11之間可以形成一體式結構,以能夠方便地進行批量化生產。
[003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且,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之后,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入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包括與零部件通氣孔相連接的通氣管,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接頭、通氣腔體以及固定支架,所述通氣腔體包括頂蓋、底板以及連接所述頂蓋與所述底板的側壁,所述頂蓋、所述側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封閉的通氣空間;所述接頭的第一端與所述通氣管的出氣口相連,所述接頭的第二端貫穿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孔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的出氣孔;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側壁相連,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與車身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腔體為圓柱形結構,所述底板為圓柱形板,所述底板的周向上設置有環形翻邊,所述環形翻邊的延伸方向與所述接頭的延伸方向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的第二端設置有用于與所述底板相焊接的環形凸起。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凸起與所述接頭形成一體式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頭的第一端與所述通氣管螺紋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孔的個數為多個,多個所述出氣孔沿所述接頭的周向均勻分布。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側壁焊接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設置有用于與所述車身相連接的安裝孔。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與所述側壁之間設置有圓弧過渡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其包括與零部件通氣孔相連接的通氣管、接頭、通氣腔體、固定支架,所述通氣腔體包括頂蓋、底板以及連接所述頂蓋與所述底板的側壁,所述頂蓋、所述側壁以及所述底板形成封閉的通氣空間;所述接頭的第一端與所述通氣管的出氣口相連,所述接頭的第二端貫穿所述底板上的固定孔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所述底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氣空間相通的出氣孔;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側壁相連,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與車身相連。本實用新型的汽車零部件用通氣結構,大大地縮短了通氣管的長度,同時其通氣管的出氣口通過接頭與封閉的通氣空間相通,使其具有較好地防塵和防水功能,進而使得灰塵和水滴不易進入通氣管中。
【IPC分類】B60R16/08
【公開號】CN204712997
【申請號】CN201520444431
【發明人】章健國, 居剛, 王凱峰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