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客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
【背景技術】
[0002]大型客車內人員密度大,車輛安裝的都是封閉玻璃,長時間運行后車內空氣較污濁,車內空氣的潔凈度和新鮮度都會下降,長時間乘坐后往往會因缺氧而導致胸悶,影響司機和乘客的健康。
[0003]現有技術中在客車行駛過程中,通常采用打開換氣扇頂風窗或者打開空調向車體內吹風或向車體外排風的方式換氣,由于換氣扇頂風窗和空調均設置在客車的車頂,這種上進風或上排風的換氣方式的換氣范圍局限在乘客艙中靠近車體頂部的空間,乘客艙底部的空氣不易更換,造成換氣效果差,而且這種換氣方式效率不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客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因采用上進風或上排風的換氣方式造成乘客艙底部的空氣不易更換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客車,包括車體,車體內具有乘客艙和位于乘客艙下方的行李艙,車體的頂部設有車頂進風口,車體上設有連通乘客艙和行李艙的通風孔,車體上還設有進風口與行李艙連通、排風口與外界大氣連通的排風機。
[0006]所述行李艙包括左、右艙體,左艙體的右側壁和右艙體的左側壁之間設有供乘客踩踏的踩踏板,左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左豎架,右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右豎架,左、右豎架圍成了供乘客通過的過道,所述通風孔設置在左豎架和/或右豎架上,所述排風機的進風口與通風孔所在的艙體連通。
[0007]通風孔上設有排風格柵。
[0008]所述車體的頂部安裝有空調,所述車頂進風口包括空調的進風口。
[0009]所述排風機設置在行李艙的前側壁上。
[0010]排風機的排風口上連接有向前懸伸至車體的駕駛室下方的外排管,排風機的排風口通過外排管與外界大氣連通。
[0011]所述外排管相對水平面傾斜向下設置。
[0012]所述車體的側圍上于車體的駕駛室處設有連通駕駛室和外界大氣的側圍排風口。
[0013]車體上于前擋風玻璃處安裝有前側除霜器,車體的前側迎風面上設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前側進風口,前側進風口通過前側除霜器與乘客艙連通。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客車通過在車體的頂部設置車頂進風口,在車體上設置通風孔和排風機,由于通風孔用于連通乘客艙和行李艙,排風機的進風口與行李艙連通,排風機的排風口與外界大氣連通,這樣在使用時,外界大氣經車頂進風口進入乘客艙中,與此同時,乘客艙中的空氣經通風孔進入行李艙中,行李艙中的空氣被排風機抽走排至外界大氣中,這樣進氣和排氣就形成了對流,加快了車內的空氣流通,將乘客艙中的空氣與外界大氣快速更換,相對現有技術中上進風或上排風的換氣方式來說,縮短了換氣時間,提高了換氣效率。與此同時,由于行李艙位于乘客艙的下方,乘客艙中的空氣經行李艙后排至外界大氣,這種設置形成了頂部進氣、底部排氣的換氣方式,新鮮空氣能夠由上至下流過整個乘客艙,使空氣的流動范圍增大,這樣位于乘客艙底部的空氣在換氣過程中也能夠被快速地排出,這就解決了乘客艙底部的空氣不易更換的技術問題。此外,這種設置還能夠改善行李艙的通風效果,防異味和降低行李艙的溫度,提高客車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客車的一種實施例的使用狀態I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中客車的使用狀態2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圖1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2所示的一種客車,包括車體,車體具有乘客艙和位于乘客艙下方的行李艙,乘客艙包括駕駛室和位于駕駛室后方的乘客室。車體的頂部設有車頂進風口,車體上設有連通乘客艙和行李艙的通風孔,車體上還設有排風機,排風機的進風口與行李艙連通,排風機的排風口與外界大氣連通。
[0019]在本實施例中,車體的頂部安裝有空調和換氣扇頂風窗6,車體上于空調的下方設有空調風通道,空調風通道上于乘客座位的上方設有出風口。上述的車頂進風口包括空調的進風口 4。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上述的車頂進風口還可以包括換氣扇頂風窗的進風口,或者,上述的車體的頂部還可以開設有進風口,該進風口形成車頂進風口。
[0020]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行李艙包括連通的左、右艙體,左艙體的右側壁和右艙體的左側壁之間設有供乘客踩踏的踩踏板,左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左豎架,右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右豎架,左、右豎架圍成了供乘客通過的過道,左豎架和右豎架上均設有通風孔。當客車行駛時,乘客坐在各自的座位上,這種設置使得進氣和排氣形成的氣流不被障礙物阻礙,有利于提高換氣效率,縮短換氣時間。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上述的左、右艙體還可以不連通,通風孔還可以設置在左豎架上,或者設置在右豎架上,排風機的排風口與通風孔所在的艙體連通。在其它實施例中,上述的通風孔還可以設置在其它位置,如行李艙為整體結構,行李艙的頂板形成乘客艙的地板,通風孔設置在行李艙的頂板上。
[0021]為了防止雜物或垃圾進入行李艙,上述的通風孔上設有排風格柵5。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通風孔上還可以設置過濾網。
[0022]上述的排風機設置在行李艙的前側壁上,這樣排風機的設置不影響安裝在車體的底盤車架后方的其它設備。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上述的排風機還可以設置在車體的其它位置,如設置在車體的后側,排風機的進風口通過管路與行李艙連通。
[0023]排風機的排風口連接有向前懸伸至駕駛室下方的外排管8,排風機的排風口通過外排管與外界大氣連通。由于駕駛室下方在客車行駛時處于負壓區,將外排管設置在駕駛室的下方,使行李艙中的氣體能夠更順暢地排出。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外排管還可以取消,行李艙中的氣體直接從排風機的排風口排至外界大氣。
[0024]外排管相對水平面傾斜向下設置,這樣能夠防止從外排管進水后造成外排管積水,或者水倒流進入行李艙中。當然,在其它實施例中,外排管還可以水平設置。
[0025]上述的車體的側圍上于駕駛室處設有側圍排風口 3,該側圍排風口用于連通駕駛室和外界大氣。
[0026]上述的車體上還安裝有控制器,上述的換氣扇頂風窗、空調和排風機均與控制器控制連接,且換氣扇頂風窗、空調的進風裝置和排風機7的控制開關設置為聯動,以使實現同時進風和排風來提高乘客艙的換氣效率。
[0027]上述的車體上于前擋風玻璃處安裝有前側除霜器2,車體的前側迎風面上設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前側進風口 1,前側進風口通過前側除霜器與乘客艙連通,前側除霜器與控制器控制連接。
[0028]如圖1所示,當客車行駛時,開啟前側除霜器或者空調的進風裝置,或者前側除霜器、空調的進風裝置同時開啟,前側進風口和空調的進風口均處于客車行駛時的正壓區位置,前側進風口、空調的進風口利用客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正壓將外界新鮮空氣吸入,與此同時,側圍排風口處于客車行駛時的負壓區,乘客艙中的氣體一部分經側圍排風口 3排至外界大氣,另一部分氣體經通風孔排到行李艙中,再經排風機7、外排管排到外界大氣中,實現快速換氣,提升乘坐舒適性。
[0029]如圖2、3所示,在夏季,當客車在外暴曬后需要啟動時,控制器控制空調的進風裝置開啟,空調的風機運轉,強制向車內吸入外界空氣,而空調的壓縮機不工作,外界大氣經空調風通道吹入車內,經乘客座位上方的出風口排入乘客艙,與此同時,換氣扇頂風窗6以及排風機7啟動向外排風,乘客艙中部分空氣經換氣扇頂風窗排入外界大氣,另一部分空氣經通風孔排到行李艙中,再經排風機7、外排管排到外界大氣中。如此循環一段時間后乘客艙外溫度基本達到平衡時再開空調,不僅可以保證車內空氣的新鮮,也可縮短降溫時間,降低能耗。
【主權項】
1.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包括車體,車體內具有乘客艙和位于乘客艙下方的行李艙,車體的頂部設有車頂進風口,車體上設有連通乘客艙和行李艙的通風孔,車體上還設有進風口與行李艙連通、排風口與外界大氣連通的排風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艙包括左、右艙體,左艙體的右側壁和右艙體的左側壁之間設有供乘客踩踏的踩踏板,左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左豎架,右側壁具有位于踩踏板上方的右豎架,左、右豎架圍成了供乘客通過的過道,所述通風孔設置在左豎架和/或右豎架上,所述排風機的進風口與通風孔所在的艙體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通風孔上設有排風格柵。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的頂部安裝有空調,所述車頂進風口包括空調的進風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機設置在行李艙的前側壁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排風機的排風口上連接有向前懸伸至車體的駕駛室下方的外排管,排風機的排風口通過外排管與外界大氣連通。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管相對水平面傾斜向下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的側圍上于車體的駕駛室處設有連通駕駛室和外界大氣的側圍排風口。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客車,其特征在于:車體上于前擋風玻璃處安裝有前側除霜器,車體的前側迎風面上設有與外界大氣連通的前側進風口,前側進風口通過前側除霜器與乘客艙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包括車體,車體內具有乘客艙和位于乘客艙下方的行李艙,車體的頂部設有車頂進風口,車體上設有連通乘客艙和行李艙的通風孔,車體上還設有進風口與行李艙連通、排風口與外界大氣連通的排風機。由于行李艙位于乘客艙的下方,乘客艙中的空氣經行李艙后排至外界大氣,這種設置形成了頂部進氣、底部排氣的換氣方式,新鮮空氣能夠由上至下流過整個乘客艙,使空氣的流動范圍增大,這樣位于乘客艙底部的空氣在換氣過程中也能夠被快速地排出,這就解決了乘客艙底部的空氣不易更換的技術問題。此外,這種設置還能夠改善行李艙的通風效果,防異味和降低行李艙的溫度,提高客車的舒適度。
【IPC分類】B60H1/24, B60H1/26
【公開號】CN204623066
【申請號】CN201520128990
【發明人】南曉峰, 馬九騰, 朱大莉, 夏明彥, 賈龍飛
【申請人】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