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車門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車門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進而帶來的汽車碰撞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汽車的玻璃已經進行了鋼化改良,碰撞破碎時不會產生尖角的碎片和圓形的玻璃粒,減輕了對乘員的損傷,但是,這些碎玻璃仍然會飛濺到乘員臉部等部位,會導致未知的不良后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車門及汽車,能在汽車發生碰撞時迅速展開窗簾,避免車窗玻璃破碎飛濺到乘員身上,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門,包括車門內飾板以及車窗,汽車車門還包括:
[0005]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別設置在車窗上邊框的兩端;
[0006]卷軸,設置在車窗上,卷軸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連接,且卷軸可繞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旋轉;
[0007]用于遮擋車窗的窗簾,窗簾的第一側邊固定在卷軸上,窗簾的第二側邊的兩端分別與一拉繩連接,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相對,且窗簾纏繞在卷軸上;
[0008]驅動設備,設置在車門內飾板上,且驅動設備的轉軸與拉繩連接;
[0009]用于檢測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的碰撞傳感器,碰撞傳感器設置在車門內飾板上;
[0010]控制開關,控制開關分別與電源、碰撞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以及驅動設備連接;
[0011]當碰撞傳感器檢測到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控制開關閉合,使得電源向驅動設備供電,在驅動設備的轉軸的轉動狀態下,帶動拉繩在卷軸上轉動,以拉動窗簾遮擋車窗。
[0012]可選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形狀為T形。
[0013]可選地,卷軸設置在車窗上邊框上。
[0014]可選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通過膠墊分別固定在車窗上邊框的兩端。
[0015]可選地,卷軸為圓柱形中空結構。
[0016]可選地,電源為固定在汽車車門上的蓄電池。
[0017]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汽車車門。
[0018]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當汽車發生碰撞,碰撞傳感器檢測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碰撞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會輸出控制信號給控制開關,使控制開關閉合,電源向驅動設備供電,從而使驅動設備的轉軸轉動,帶動拉繩在卷軸上轉動,拉動窗簾遮擋車窗。從而便避免了車窗玻璃破碎飛濺到乘員身上,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汽車未發生碰撞時汽車車門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汽車發生碰撞時汽車車門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或者第二固定部的主視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或者第二固定部的側視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卷軸的結構示意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車門內飾板;2、車窗;3、第一固定部;4、第二固定部;5、卷軸;6、窗簾;7、驅動設備;8、碰撞傳感器;9、控制開關;10、電源;11、拉繩。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28]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汽車發生碰撞時,車窗玻璃碎片向車內飛濺,損傷乘員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門及汽車,能在汽車發生碰撞時迅速展開窗簾6,避免車窗玻璃破碎飛濺到乘員身上,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
[0029]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門,包括車門內飾板I以及車窗2,汽車車門還包括: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分別設置在車窗2上邊框的兩端;卷軸5,設置在車窗2上,卷軸5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連接,且卷軸5可繞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旋轉;用于遮擋車窗2的窗簾6,窗簾6的第一側邊固定在卷軸5上,窗簾6的第二側邊的兩端分別與一拉繩11連接,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相對,且窗簾6纏繞在卷軸5上;驅動設備7,設置在車門內飾板I上,且驅動設備7的轉軸與拉繩11連接;用于檢測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的碰撞傳感器8,碰撞傳感器8設置在車門內飾板I上;控制開關9,控制開關9分別與電源10、碰撞傳感器8的信號輸出端以及驅動設備7連接;當碰撞傳感器8檢測到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控制開關9閉合,使得電源10向驅動設備7供電,在驅動設備7的轉軸的轉動狀態下,帶動拉繩11在卷軸5上轉動,以拉動窗簾6遮擋車窗2。由此可見,該汽車車門的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便于生產。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驅動設備7可以是設置在車門內飾板I上的發動機,當然不限于此。
[0031]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碰撞傳感器8檢測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并且當其檢測到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其信號輸出端輸出控制信號驅使控制開關9閉合是采用現有技術方案實現的。
[0032]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當汽車發生碰撞,碰撞傳感器8檢測到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碰撞傳感器8的信號輸出端會向控制開關9輸出控制信號,驅使控制開關9閉合,使電源10能向驅動設備7供電,帶動驅動設備7的轉軸轉動,進而帶動拉繩11轉動,拉動窗簾6遮擋車窗2。從而便能避免車窗2玻璃碎片向車內飛濺,起到保護車內乘員的作用。
[0033]可選地,如圖3?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的形狀為T形,進一步的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可以為T形固定卡針。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的具體形狀,只要其能便于安裝卷軸5即可。
[0034]可選地,如圖1?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卷軸5設置在車窗2上邊框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卷軸5在車窗2上的具體位置,只要其能確保窗簾6能遮住車窗2即可。
[0035]可選地,如圖1?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通過膠墊分別固定在車窗2上邊框的兩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固定部3與第二固定部4固定在車窗2上邊框的具體方式。
[0036]可選地,如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卷軸5為圓柱形中空結構。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并不限定卷軸5的具體形狀。
[0037]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中,電源10為固定在汽車車門上的蓄電池,當然該電源10也可以直接采用車載電源。
[0038]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包括上述的汽車車門。
[0039]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車門,包括車門內飾板(I)以及車窗(2),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車車門還包括: 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所述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分別設置在車窗⑵上邊框的兩端;卷軸(5),設置在所述車窗(2)上,所述卷軸(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連接,且所述卷軸(5)可繞所述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旋轉; 用于遮擋車窗⑵的窗簾(6),所述窗簾(6)的第一側邊固定在所述卷軸(5)上,所述窗簾(6)的第二側邊的兩端分別與一拉繩(11)連接,所述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相對,且所述窗簾(6)纏繞在所述卷軸(5)上; 驅動設備(7),設置在所述車門內飾板(I)上,且所述驅動設備(7)的轉軸與所述拉繩(11)連接; 用于檢測汽車碰撞的加速度信號的碰撞傳感器(8),所述碰撞傳感器(8)設置在所述車門內飾板⑴上; 控制開關(9),所述控制開關(9)分別與電源(10)、碰撞傳感器(8)的信號輸出端以及驅動設備(7)連接; 當所述碰撞傳感器(8)檢測到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所述控制開關(9)閉合,使得所述電源(10)向所述驅動設備(7)供電,在所述驅動設備(7)的轉軸的轉動狀態下,帶動所述拉繩(11)在所述卷軸(5)上轉動,以拉動所述窗簾(6)遮擋所述車窗(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的形狀為T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軸(5)設置在所述車窗(2)上邊框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3)和第二固定部(4)通過膠墊分別固定在車窗(2)上邊框的兩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軸(5)為圓柱形中空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車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10)為固定在汽車車門上的蓄電池。
7.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汽車車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車門及汽車,該汽車車門包括車門內飾板以及車窗;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別設置在車窗上邊框的兩端;卷軸,設置在車窗上,且其兩端分別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連接;窗簾,其第一側邊固定在卷軸上,第二側邊的兩端分別與一拉繩連接;驅動設備,設置在車門內飾板上,且其轉軸與拉繩連接;碰撞傳感器,設置在車門內飾板上;控制開關,分別與電源、碰撞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以及驅動設備連接;當碰撞傳感器檢測到的加速度信號大于預設值時,將帶動拉繩在卷軸上轉動,拉動窗簾遮擋車窗。本實用新型的汽車車門的窗簾能在汽車發生碰撞時迅速展開,避免車窗玻璃破碎飛濺到乘員身上,對乘員起到保護作用。
【IPC分類】B60R21-08, B60R21-01, B60J1-20
【公開號】CN204586765
【申請號】CN201520252270
【發明人】丁成, 彭昌坤, 姚慶偉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