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汽車頂棚拉手廣泛的結構特征是手柄采用硬軟質塑料、手柄可下拉旋轉、拉手兩端固定在頂棚等技術特征。其手握部分或采用外表腐蝕花紋的塑料件,或采用內部骨架外部真皮或織物包覆的結構。其具有結構簡單、可繞與汽車行駛方向平行的軸旋轉的特點。但此類頂棚拉手在設計時對頂棚的型面破壞較大,需要在頂棚上做凹陷特征來隱藏拉手,與豪華車簡潔的造型風格不匹配。并且傳統拉手使用時手的舉姿較高,影響使用的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包括旋轉機構和固定機構;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拉帶、四個拉帶固定螺栓、拉帶壓板、旋轉外殼、回位彈簧、塑料軸套1、塑料軸套I1、阻尼器;
[0005]所述的拉帶壓板放置在拉帶上,置于旋轉外殼的一端的凹槽內,4個固定螺栓柱通過所述的孔把拉帶壓板、拉帶與旋轉外殼固定;
[0006]回位彈簧套入旋轉外殼的另一端的第一分軸上,并將回位彈簧末端插入旋轉外殼上的限位結構,使回位彈簧固定不動;
[0007]所述的拉帶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金屬片材、發泡體、真皮;以金屬片材為底層骨架,便于保證拉帶形狀特征;真皮包覆外觀效果佳,且手感細膩;
[0008]所述的拉手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座、開口擋圈、兩個固定座用螺栓;
[0009]旋轉外殼的一端有一個從上至下依次為圓柱形的第三分軸、第二分軸、第一分軸組成的一體化的變徑軸;對應的,固定座一端有圓柱形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有一個通孔;
[0010]阻尼器插入固定座一端的圓柱形的第三凹槽內,阻尼器結構為中央帶孔的圓柱,其一個側壁上有一通長的矩形凸起,所述的第三凹槽與之配合結構為其內壁帶一通長的矩形凹槽,使兩者裝配定位和輔助固定;將塑料軸套1、塑料軸套II先后插入固定座的所述的第二凹槽內;
[0011]將所述的第三分軸穿過阻尼器的中央的孔和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的通孔,然后將開口擋圈卡入所述的第三分軸上的環形槽中,使旋轉外殼與固定座連接起來,從而使塑料軸套II套在所述的第二分軸上,所述的第一分軸的上部插入所述的第一凹槽內,旋轉外殼可以通過所述的變徑軸旋轉;
[0012]用兩個固定座用螺栓插入車身對應孔位中,將固定座固定在車身上。
[0013]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乘客操作拉手時手握的部分表面材料為真皮與高檔車內飾的真皮包覆完美契合,造型新穎獨特,充分展現高檔車內飾的個性化設計理念。汽車用旋轉拉手的一端固定的方式,相比傳統的兩端固定減少了車身支架數量;同時拉手可上下旋轉保證了使用過程不影響乘員的坐姿、明顯地提高了乘員使用舒適性。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主視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俯視圖。
[0018]圖5是圖3的A-A剖視圖。
[0019]圖6是圖5C的放大視圖。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的去掉固定座的后視圖。
[0021]圖8是圖7B-B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3]如圖1-圖8所示,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包括旋轉機構和固定機構;所述的拉手的旋轉機構包括拉帶(I)、四個拉帶固定螺栓(11)、拉帶壓板(4)、旋轉外殼(2)、回位彈簧
(5)、塑料軸套I (6)、塑料軸套II (7)、阻尼器(9);
[0024]所述的拉帶壓板(4)放置在拉帶⑴上,置于旋轉外殼(2)的一端的凹槽內,4個固定螺栓柱(11)通過所述的孔把拉帶壓板(4)、拉帶(I)與旋轉外殼(2)固定;
[0025]回位彈簧(5)套入旋轉外殼(2)的另一端的第一分軸(12)上,并將回位彈簧(5)末端插入旋轉外殼(2)上的限位結構,使回位彈簧(5)固定不動;
[0026]所述的拉帶(I)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金屬片材、發泡體、真皮;以金屬片材為底層骨架,便于保證拉帶形狀特征;真皮包覆外觀效果佳,且手感細膩;帶壓板(4)與旋轉外殼
(2)均為金屬機加件;
[0027]所述的拉手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座(3)、開口擋圈(8)、兩個固定座用螺栓(10);其中固定座(3)為金屬機加件;
[0028]旋轉外殼(2)的一端有一個從上至下依次為圓柱形的第三分軸(14)、第二分軸
(13)、第一分軸(12)組成的一體化的變徑軸;對應的,固定座(3) —端有圓柱形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有一個通孔;
[0029]阻尼器(9)插入固定座(3) —端的圓柱形的第三凹槽內,阻尼器(9)結構為中央帶孔的圓柱,其一個側壁上有一通長的矩形凸起,所述的第三凹槽與之配合結構為其內壁帶一通長的矩形凹槽,使兩者裝配定位和輔助固定;將塑料軸套I出)、塑料軸套II (7)先后插入固定座(3)的所述的第二凹槽內;
[0030]將所述的第三分軸(14)穿過阻尼器(9)的中央的孔和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的通孔,然后將開口擋圈(8)卡入所述的第三分軸(14)上的環形槽中,使旋轉外殼(2)與固定座(3)連接起來,從而使塑料軸套II (7)套在所述的第二分軸(13)上,所述的第一分軸(12)的上部插入所述的第一凹槽內,旋轉外殼(2)可以通過所述的變徑軸旋轉;
[0031]用兩個固定座用螺栓(10)插入車身對應孔位中,將固定座(3)固定在車身上。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轉機構和固定機構;所述的拉手的旋轉機構包括拉帶(I)、四個拉帶固定螺栓(11)、拉帶壓板(4)、旋轉外殼(2)、回位彈簧(5)、塑料軸套I (6)、塑料軸套II (7)、阻尼器(9); 所述的拉帶壓板(4)放置在拉帶(I)上,置于旋轉外殼(2)的一端的凹槽內,4個固定螺栓柱(11)通過所述的孔把拉帶壓板(4)、拉帶(I)與旋轉外殼(2)固定; 回位彈簧(5)套入旋轉外殼(2)的另一端的第一分軸(12)上,并將回位彈簧(5)末端插入旋轉外殼(2)上的限位結構,使回位彈簧(5)固定不動; 所述的拉帶(I)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金屬片材、發泡體、真皮;以金屬片材為底層骨架,便于保證拉帶形狀特征;真皮包覆外觀效果佳,且手感細膩;帶壓板(4)與旋轉外殼(2)均為金屬機加件; 所述的拉手的固定機構包括固定座(3)、開口擋圈(8)、兩個固定座用螺栓(10);其中固定座(3)為金屬機加件; 旋轉外殼(2)的一端有一個從上至下依次為圓柱形的第三分軸(14)、第二分軸(13)、第一分軸(12)組成的一體化的變徑軸;對應的,固定座(3) —端有圓柱形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有一個通孔; 阻尼器(9)插入固定座(3) —端的圓柱形的第三凹槽內,阻尼器(9)結構為中央帶孔的圓柱,其一個側壁上有一通長的矩形凸起,所述的第三凹槽與之配合結構為其內壁帶一通長的矩形凹槽,使兩者裝配定位和輔助固定;將塑料軸套I ¢)、塑料軸套II (7)先后插入固定座(3)的所述的第二凹槽內; 將所述的第三分軸(14)穿過阻尼器(9)的中央的孔和所述的第三凹槽的頂部的中央的通孔,然后將開口擋圈(8)卡入所述的第三分軸(14)上的環形槽中,使旋轉外殼(2)與固定座(3)1連接起來,從而使塑料軸套II (7)套在所述的第二分軸(13)上,所述的第一分軸(12)的上部插入所述的第一凹槽內,旋轉外殼(2)可以通過所述的變徑軸旋轉;用兩個固定座用螺栓(10)插入車身對應孔位中,將固定座(3)固定在車身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用旋轉拉手包括旋轉機構和固定機構;所述的拉手的旋轉機構包括拉帶、四個拉帶固定螺栓、拉帶壓板、旋轉外殼、回位彈簧、塑料軸套Ⅰ、塑料軸套Ⅱ、阻尼器;乘客操作拉手時手握的部分表面材料為真皮與高檔車內飾的真皮包覆完美契合,造型新穎獨特,充分展現高檔車內飾的個性化設計理念。汽車用旋轉拉手的一端固定的方式,相比傳統的兩端固定減少了車身支架數量;同時拉手可上下旋轉保證了使用過程不影響乘員的坐姿、明顯地提高了乘員使用舒適性。
【IPC分類】B60N3-02
【公開號】CN204488590
【申請號】CN201420848215
【發明人】張 杰, 趙海, 曹雪剛, 劉書維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2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