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混合動力客車整車布置。
【背景技術】
[0002]城市公共交通擁擠,公交車時走時停,行車速度慢,污染極其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內燃機汽車油耗和排放都很差,而混合動力系統則可以發揮其優勢。目前,混合動力技術已經在我國公交客車上實現了產業化。混合動力客車內零部件的布置方式多移植于傳統客車,采用發動機后置后輪驅動式。由于這種布置方式發動機與車廂隔離,車廂的噪聲和振動較小,乘坐舒適性提高;軸荷分配合理;發動機維修方便;由于發動機位于后部,兩軸之間區域可有較大行李艙空間;中部區域可以將地板下沉,使通道地板降低,方便乘客上下客車;車身前部空間充足,可以布置較為寬敞的乘客門。混合動力客車在基于這種布置方式的車輛改造時,由于動力系統中加入了電機、電控、電源等部件,只能占用部分乘客艙,所以大部分混合動力公交車占用了原來設置乘客座位的車尾部分,用來放置電池等電力源。但是將電池等電力設備設置在乘客艙,無疑增加了乘客乘車體驗,而且由于電力設備的熱量和電磁波對乘客或多或少會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混合動力客車的整車布置方案,將動力系統部件全部布置入動力艙,同時將動力艙設置于乘客艙下方,增大乘客艙空間,增加車輛安全性能。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種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具有駕駛艙、乘客艙和動力艙,所述動力艙設置于所述乘客艙下,位于動力艙上的乘客艙高度至少可以設置一層乘客座椅。
[0005]所述動力艙設置于客車后橋底盤上。
[0006]所述動力艙設置有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同軸沿車體縱向設置,所述電動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客車后橋;設置有ISG電機,與所述發動機輸出端機構連接;設置有控制器,電連接所述ISG電機、變速箱、驅動電動機。
[0007]或者,所述動力艙設置有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所述發動機、離合器、驅動電動機、變速箱同軸沿車體縱向設置,所述電動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客車后橋;設置有ISG電機,與所述發動機輸出端機構連接;設置有控制器,電連接所述ISG電機、變速箱、驅動電動機。
[0008]進一步地,所述動力艙還設置有空調壓縮機,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與述變速箱或驅動電動機機械連接。
[0009]更進一步,所述動力艙還設置有能量存儲單元,與所述ISG電機、驅動電動機及控制器電連接。
[0010]由客車尾部至后輪驅動橋依次縱向同軸布置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構成車輛驅動鏈;所述空調壓縮機、控制器、ISG電機布置于所述驅動鏈一側或兩側;所述能量存儲單元布置于傳動鏈發動機一側。
【附圖說明】
[0011]圖1應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客車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案。
[0013]其中,附圖2中實線表示機械連接,虛線表示電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1和附圖2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0015]附圖1中I代表駕駛艙,2代表乘客艙,3代表動力艙。本方案中動力艙3位于乘客艙2下面,并位于車尾位置。具體地,位于車輛底盤、驅動后橋附近。這種布置適用于公交車,由于現有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在傳統公交車基礎上改裝時,盡量不改變原有的零部件布置方式,能量存儲單元如動力電池、超級電容等直接布置于車尾部,占用了大量的乘客艙2空間。本實用新型是將大部分車輛驅動零部件布置入乘客艙下方,尤其是如動力電池、超級電容,克服現有技術中動力電池或超級電容距離乘客太近引起的安全問題。對于動力艙位于乘客艙下方的理解,可以是動力艙上方的乘客艙空間可以容納至少一層座椅,當然實際布置時,可能布置該座椅,也可能將乘客艙該位置作其它用處,本實用新型限定的方案的主題是乘客艙位于動力艙上方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可利用空間,而該空間的大小至少可以容納一層乘客座椅。
[0016]下面結合圖2對動力艙布置進行說明。對于混合動力公交車,一般有發動機、驅動電動機、離合器,配置較高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動力系統中還會有變速箱。在本實用新型實施方案中,公交車動力系統包含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上述部件同軸沿車體縱向設置,所述電動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客車驅動后橋;另外,設置有ISG電機,與所述發動機輸出端機械連接,用于啟動發動機;設置有控制器,電連接所述ISG啟電機、變速箱、驅動電動機。
[0017]所述動力艙還可以設置有空調壓縮機,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與述變速箱機械連接。該空調壓縮機設置為機械驅動,通過變速箱傳遞來自于發動機或者驅動電動機的動力帶動,這樣可以保證無論是純電驅動還是發動機驅動工況下都能夠正常使用空調。
[0018]所述動力艙還設置有能量存儲單元,與所述ISG啟動電機、驅動電動機及控制器電連接。能量存儲單元可以是動力電池組、超級電容。一般混合動力車輛中需要的能量存儲單元體積較大,如果使該能量存儲單元置入動力艙,需要合理設計動力系統部件的布置。作為其中一個實施方式,由客車尾部至后輪驅動橋依次縱向同軸布置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構成車輛驅動鏈;所述空調壓縮機、控制器、ISG電機布置于所述驅動鏈一側或兩側;所述能量存儲單元布置于傳動鏈發動機一側。此外,還需要將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設置成集成式,即盡可能減小它們連接的空間距離,也可以與空調壓縮機、控制器、ISG電機一起共同形成集成式,比如設置共同的殼體等。
【主權項】
1.一種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具有駕駛艙、乘客艙和動力艙,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設置于所述乘客艙下,位于動力艙上的乘客艙高度至少可以設置一層乘客座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設置于客車后橋底盤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設置有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同軸沿車體縱向設置,所述電動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客車后橋;設置有ISG電機,與所述發動機輸出端機構連接;設置有控制器,電連接所述ISG電機、變速箱、驅動電動機。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設置有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所述發動機、離合器、驅動電動機、變速箱同軸沿車體縱向設置,所述電動機輸出端連接所述客車后橋;設置有ISG電機,與所述發動機輸出端機構連接;設置有控制器,電連接所述ISG電機、變速箱、驅動電動機。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還設置有空調壓縮機,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與述變速箱或驅動電動機機械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艙還設置有能量存儲單元,與所述ISG電機、驅動電動機及控制器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由客車尾部至后輪驅動橋依次縱向同軸布置所述發動機、離合器、變速箱、驅動電動機,構成車輛驅動鏈;所述空調壓縮機、控制器、ISG電機布置于所述驅動鏈一側或兩側;所述能量存儲單元布置于傳動鏈發動機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混合動力客車車身布置結構,解決現有產品中動力艙體積大,動力電池距乘客近,易發生危險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混合動力車身具有駕駛艙、乘客艙和動力艙,所述動力艙設置于所述乘客艙下,位于動力艙上的乘客艙高度至少可以設置一層乘客座椅。
【IPC分類】B60K6-22
【公開號】CN204451986
【申請號】CN201520073975
【發明人】靜占國
【申請人】天津市松正電動汽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