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保險杠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保險杠部件,特別是一種高效保險杠吸能盒。
【背景技術】
[0002]自美國1979年最早米用NCAP體系一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即新車評價規范以來,汽車安全性逐漸被廣大的汽車消費者所了解。三十多年來,世界各國家/地區都相繼開展了 NCAP評價。在充分研宄并借鑒其他國家NCAP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汽車標準、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中國汽車技術研宄中心也于2006正式建立了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汽車碰撞星級越來越被人們關注,乘用車碰撞后維修的便利性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在車輛設計中,通常采用在車輛前部安裝一吸收這些能量的吸能盒。目前,市場上的吸能盒吸能效果不佳,在受到撞擊時不能很好地吸收能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吸能盒吸能效果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包括:外潰縮管,所述外潰縮管為中空;潰縮槽,所述潰縮槽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外側,且所述潰縮槽與所述外潰縮管的軸線相垂直;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內部;其中所述緩沖結構包括:殼體,兩個所述殼體間隔設置,在兩個所述殼體之間形成壓緊通道;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設置在所述壓緊通道內;壓緊殼,所述壓緊殼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壓緊殼的限位腔與所述壓緊通道連通,且所述壓緊殼為傾斜設計;壓緊圓銷,所述壓緊圓銷設置在所述限位腔內;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其中所述限位單元包括:觸動桿,所述觸動桿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所述觸動桿的一端穿出所述殼體、位于所述限位腔內;轉動桿,所述轉動桿通過轉軸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所述轉動桿的一端與所述觸動桿轉動連接;作用桿,所述作用桿的一端與所述轉動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擋板,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工作腔內,所述擋板與所述作用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
[0005]在所述觸動桿的非連接端上設有壓板。
[0006]所述限位單元還包括一恢復彈簧,所述恢復彈簧套設在所述觸動桿外側、位于所述壓板與所述壓緊殼之間。
[0007]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呈“T”字連接的定位桿和受力板,所述定位桿設置在所述壓緊通道內。
[0008]所述限位單元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限位單元分別設置在兩側的所述殼體內。
[0009]所述潰縮槽的數量為多條,多條所述潰縮槽呈層狀設置、且均勻間隔。
[0010]多條所述潰縮槽呈交錯狀布置。
[0011]所述外潰縮管的橫截面為八邊形。
[0012]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八邊形的外潰縮管相對于傳統的形狀強度更高,在受到撞擊時能夠更好的吸收能量,而且潰縮槽即可起到加強外潰縮管強度的作用,又能起到受撞擊時引導外潰縮管潰縮方向的作用。另外,當受力板受到撞擊的沖擊力的時候,會帶定位桿在壓緊通道內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定位桿就會與兩側的壓緊圓銷接觸、并帶動壓緊圓銷一起在限位腔內移動。由于壓緊殼為傾斜設計,在壓緊圓銷的移動過程中,壓緊圓銷會受到壓緊殼的作用力,使之更加地靠近定位桿,也就是使壓緊圓銷與定位桿之間的作用力加大,以阻止定位桿移動,起到緩沖的作用。進一步的,當沖擊力進一步加大時,當壓緊圓銷移動到限位腔的上部時,會觸動限位單元。具體的,壓緊圓銷會轉動到壓板的上方,觸動桿受力向內移動驅動轉動桿繞著轉軸轉動,進而再帶動作用桿,使擋板從工作腔內脫出,壓在定位桿的外側,起到進一步的限位緩沖作用。另外,在所述觸動桿外側還設有恢復彈簧,在定位桿移出壓緊通道后,使定位單元復位。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緩沖結構剖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結構示意圖。
[0015]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附圖中附圖標記說明:
[0016]1-殼體2-壓緊通道3-壓緊殼
[0017]4-限位腔5-壓緊圓銷6-行腔
[0018]7-觸動桿8-轉動桿9-轉軸
[0019]10-作用桿11-擋板12-工作腔
[0020]13-壓板14-恢復彈簧15-定位桿
[0021]16-受力板17-外潰縮管18-潰縮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3]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包括:中空的八邊形外潰縮管17,在外潰縮管17外側設有多條與外潰縮管17的軸線相垂直的潰縮槽18,且潰縮槽18呈層狀設置、且均勻間隔交錯狀布置。其中的八邊形的外潰縮管17相對于傳統的形狀強度更高,在受到撞擊時能夠更好的吸收能量,而且潰縮槽18即可起到加強外潰縮管17強度的作用,又能起到受撞擊時引導外潰縮管17潰縮方向的作用。
[0024]緩沖結構是安裝在外潰縮管17的內部,緩沖結構包括:兩個間隔設置的殼體1,在兩個殼體I之間形成壓緊通道2。定位支架的定位桿15設置在壓緊通道2內。壓緊殼3設置在殼體I上,壓緊殼3的限位腔4與壓緊通道2連通,且壓緊殼3為傾斜設計,在限位腔4內設有壓緊圓銷5。當定位支架的受力板16受到撞擊的沖擊力的時候,會帶定位桿15在壓緊通道2內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定位桿15就會與兩側的壓緊圓銷5接觸、并帶動壓緊圓銷5 —起在限位腔4內移動。由于壓緊殼3為傾斜設計,在壓緊圓銷5的移動過程中,壓緊圓銷5會受到壓緊殼3的作用力,使之更加地靠近定位桿15,也就是使壓緊圓銷5與定位桿15之間的作用力加大,以阻止定位桿15移動,起到緩沖的作用。
[0025]進一步的,當沖擊力進一步加大時,當壓緊圓銷5移動到限位腔4的上部時,會觸動行腔6內的限位單元。具體的,壓緊圓銷5會轉動到壓板13的上方,觸動桿7受力向內移動驅動轉動桿8繞著轉軸9轉動,進而再帶動作用桿10,使擋板11從工作腔12內脫出,壓在定位桿15的外側,起到進一步的限位緩沖作用。
[0026]另外,在觸動桿7外側還設有恢復彈簧14,在定位桿15移出壓緊通道2后,使定位單元復位。
[0027]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八邊形的外潰縮管相對于傳統的形狀強度更高,在受到撞擊時能夠更好的吸收能量,而且潰縮槽即可起到加強外潰縮管強度的作用,又能起到受撞擊時引導外潰縮管潰縮方向的作用。另外,當受力板受到撞擊的沖擊力的時候,會帶定位桿在壓緊通道內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定位桿就會與兩側的壓緊圓銷接觸、并帶動壓緊圓銷一起在限位腔內移動。由于壓緊殼為傾斜設計,在壓緊圓銷的移動過程中,壓緊圓銷會受到壓緊殼的作用力,使之更加地靠近定位桿,也就是使壓緊圓銷與定位桿之間的作用力加大,以阻止定位桿移動,起到緩沖的作用。進一步的,當沖擊力進一步加大時,當壓緊圓銷移動到限位腔的上部時,會觸動限位單元。具體的,壓緊圓銷會轉動到壓板的上方,觸動桿受力向內移動驅動轉動桿繞著轉軸轉動,進而再帶動作用桿,使擋板從工作腔內脫出,壓在定位桿的外側,起到進一步的限位緩沖作用。另外,在所述觸動桿外側還設有恢復彈簧,在定位桿移出壓緊通道后,使定位單元復位。
[0028]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潰縮管,所述外潰縮管為中空; 潰縮槽,所述潰縮槽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外側,且所述潰縮槽與所述外潰縮管的軸線相垂直; 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內部;其中 所述緩沖結構包括: 殼體,兩個所述殼體間隔設置,在兩個所述殼體之間形成壓緊通道; 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設置在所述壓緊通道內; 壓緊殼,所述壓緊殼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壓緊殼的限位腔與所述壓緊通道連通,且所述壓緊殼為傾斜設計; 壓緊圓銷,所述壓緊圓銷設置在所述限位腔內; 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其中 所述限位單元包括: 觸動桿,所述觸動桿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所述觸動桿的一端穿出所述殼體、位于所述限位腔內; 轉動桿,所述轉動桿通過轉軸設置在所述殼體的行腔內,所述轉動桿的一端與所述觸動桿轉動連接; 作用桿,所述作用桿的一端與所述轉動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 擋板,所述擋板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工作腔內,所述擋板與所述作用桿的另一端轉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觸動桿的非連接端上設有壓板。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單元還包括一恢復彈簧,所述恢復彈簧套設在所述觸動桿外側、位于所述壓板與所述壓緊殼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呈“T”字連接的定位桿和受力板,所述定位桿設置在所述壓緊通道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單元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限位單元分別設置在兩側的所述殼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潰縮槽的數量為多條,多條所述潰縮槽呈層狀設置、且均勻間隔。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多條所述潰縮槽呈交錯狀布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潰縮管的橫截面為八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包括:外潰縮管,所述外潰縮管為中空;潰縮槽,所述潰縮槽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外側,且所述潰縮槽與所述外潰縮管的軸線相垂直;緩沖結構,所述緩沖結構設置在所述外潰縮管內部。本實用新型高效保險杠吸能盒八邊形的外潰縮管相對于傳統的形狀強度更高,在受到撞擊時能夠更好的吸收能量,而且潰縮槽即可起到加強外潰縮管強度的作用,又能起到受撞擊時引導外潰縮管潰縮方向的作用。
【IPC分類】B60R19-34
【公開號】CN204399069
【申請號】CN201420853825
【發明人】龐亞軍
【申請人】上海名辰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