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后排座椅安裝技術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眾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汽車作為當代人們的常用交通工具,已經深入人心,而乘坐者對于座椅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尚。
[0003]座椅骨架作為座椅總成中的重要部件,要求具備良好的強度,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擴展性,一個座椅骨架平臺如果具有好的擴展性,將會有利減少座椅開發費用和周期。
[0004]目前后排座椅靠背骨架存在兩個問題:
[0005]一是中間頭枕增加空間受限。后排座椅靠背大多為4/6分按比例放倒,實現載物空間的加大,這樣中間頭枕必須安裝到60%靠背上,而中間頭枕又會被布置在靠背框管的轉彎處,使得中間頭枕的布置空間非常小,無法固定。
[0006]目前,解決這個問題大多是靠增加沖壓件使中間頭枕的布置空間增大,但這樣座椅成本也會增加。
[0007]二是頭枕管固定相對復雜。頭枕固定大多為兩種,一種是在靠背框管上砸臥,將頭枕管焊接到臥里,另一種是在靠背框管上焊接一個支架,然后再將頭枕管焊接到支架上。前一種方法壓臥形面比較難控制,導致頭枕位置尺寸偏差大,導致頭枕插拔性能差。后一種方法雖然尺寸精度控制較好,但需要增加沖壓件,成本比較高。
【發明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靠背框架由U形下框管和方管組成,方管的兩端制有與U形下框管支腳相配合的半圓形端面,所述半圓形端面為斷面,方管上設置有若干豎直的頭枕管導套,方管的一端固定有解鎖按鈕支架,解鎖按鈕支架下方設置有鎖支架。
[0010]U形下框管與方管之間的夾角為125~155度。
[0011]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采用一個方管固定在靠背框架上部,將方形頭枕管套焊接在方管上,實現平面與平面接觸,這樣的搭接方式,即不需要在框管上砸臥,也不需要在框管上增加沖壓件支架,不但頭枕管位置精度好控制,并且可以隨意變換頭枕位置,而且制造工藝簡單。由于靠背上部與下部為直角連接,所以節省出了中間頭枕安裝的空間。頭枕管與靠背框架這樣的搭接形式,整個設計環節避免了在框架上壓臥和增加沖壓件,即減少制造誤差,也能通過減少零件數量以及減少制造工序而節省成本。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簡圖。
[0013]圖2是圖1的側視圖。
[0014]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
[0016]參見圖1~3,靠背框架由U形下框管6和方管3組成,方管3的兩端制有與U形下框管支腳相配合的半圓形端面,所述半圓形端面為斷面,方管上設置有若干豎直的頭枕管導套2,方管的一端固定有解鎖按鈕支架4,解鎖按鈕支架下方設置有鎖支架5。
[0017]U形下框管與方管之間的夾角α為125度。
[0018]通過將靠背下框管6在ZX面上進行折彎來調節頭枕管位置和角度;如圖3所示,靠背上方管兩端做半圓形豁口處理,以配合靠背下框管圓形搭接,將靠背上方形管3與靠背下框管6焊接成靠背框架;方形頭枕管I與靠背上方形管3都是方形,可以直接進行面與面的搭接,并通過焊接工裝的固定,將方形頭枕管I焊接到靠背上方形管3上,并將靠背解鎖按鈕支架4同時焊接到靠背上方形管3上,最后將方形頭枕導套2插入方形頭枕管中。
[0019]實施例2
[0020]參見圖1~3,靠背框架由U形下框管6和方管3組成,方管3的兩端制有與U形下框管支腳相配合的半圓形端面,所述半圓形端面為斷面,方管上設置有若干豎直的頭枕管導套2,方管的一端固定有解鎖按鈕支架4,解鎖按鈕支架下方設置有鎖支架5。
[0021]U形下框管與方管之間的夾角α為155度。
[0022]通過將靠背下框管6在ZX面上進行折彎來調節頭枕管位置和角度;如圖3所示,靠背上方管兩端做半圓形豁口處理,以配合靠背下框管圓形搭接,將靠背上方形管3與靠背下框管6焊接成靠背框架;方形頭枕管I與靠背上方形管3都是方形,可以直接進行面與面的搭接,并通過焊接工裝的固定,將方形頭枕管I焊接到靠背上方形管3上,并將靠背解鎖按鈕支架4同時焊接到靠背上方形管3上,最后將方形頭枕導套2插入方形頭枕管中。
【主權項】
1.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它包括方形頭枕導套,靠背框架,解鎖按鈕支架和鎖支架,其特征是:靠背框架由U形下框管和方管組成,方管的兩端制有與U形下框管支腳相配合的半圓形端面,所述半圓形端面為斷面,方管上設置有若干豎直的頭枕管導套,方管的一端固定有解鎖按鈕支架,解鎖按鈕支架下方設置有鎖支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其特征是:U形下框管與方管之間的夾角為125~155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后排座椅頭枕管固定結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中間頭枕的布置空間非常小,無法固定,頭枕管固定相對復雜;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是: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連接,揚聲器喇叭朝向前導管的輸入口,前導管的輸出口與進排氣消聲器的一端插入前對接管中,進排氣消聲器的另一端與后導管的輸入口插入后對接管中,在后導管的輸出口內固定消音層,在后導管的輸出口的端部與后端蓋螺紋連接;前導管與后導管均架設在導管支撐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駐波管及數據采集設備實現了汽車進排氣消聲器傳遞損失的測量。
【IPC分類】B60N2-48
【公開號】CN204309637
【申請號】CN201420699296
【發明人】曲世超, 欒奕, 曹沖
【申請人】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5月6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