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的托架。襯套(8)具有上下方向的過盈量(Δa、Δb)以及前后方向的過盈量(Δc、Δd),并且托架(6)具有收縮部(28)。其結果是,由托架(6)等從相互正交的方向對襯套(8)施加力,并且由收縮部(28)經由襯套(8)對穩定桿賦予箭頭(F1、F2)所示的方向的面壓力。其結果是,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
【專利說明】
托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托架,該托架經由襯套將穩定桿(stabilizer bar)安裝于車身。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4中記載有包括保持穩定桿的襯套和將襯套安裝于車身側部件的托架的穩定桿安裝裝置(以下,僅簡稱為桿安裝裝置)。
[0003]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包括:(i)襯套(圖5、圖7),其具有形成于一對側面的凸部;以及(ii)托架,其具有凸緣部和收容襯套的凹部。該桿安裝裝置中,由于襯套在車輛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具有過盈量,所以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并且,專利文獻I中也記載有包括在凹部的開口部形成有末端發散狀的導向部的托架(圖9)的桿安裝裝置。該桿安裝裝置中,在安裝時容易進行向襯套的凹部的插入。
[0004]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包括襯套,該襯套形成為供穩定桿插入的貫通孔具有下部小徑部和上部大徑部的形狀。由于貫通孔的下部為小徑部,所以能夠良好地抑制作用于穩定桿的下部的面壓力的降低,從而能夠實現面壓力的均勻化。并且,專利文獻2中也記載有包括夾設于襯套與車身之間的剛體(圖11)的桿安裝裝置。利用剛體,抑制襯套的彈性材料朝下方的流動,從而能夠抑制作用于穩定桿的下部的面壓力的降低。
[0005]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中,在襯套的軸向的兩端部設置凸緣部,并在這些凸緣部之間嵌合托架(圖9)。由此,抑制襯套與托架之間的軸向的相對移動。
[0006]專利文獻4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包括襯套,該襯套具有設于軸向的中間部的凸部和設于一端部的擋位部,托架以與襯套的擋位部抵接且嵌合于凸部的狀態被安裝。
[0007]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4 — 210534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4 — 084061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3 — 060196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8 — 207708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的課題在于得到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的托架。
[0012]本發明的托架中,在收容襯套的凹部的比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設置收縮部。
[0013]利用收縮部并經由襯套對穩定桿的接近車身側部件的部分賦予面壓力。其結果是,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
[0014]圖9示出以往的桿安裝裝置的一個例子。桿安裝裝置包括:(i)襯套102,其為筒狀部件,剖面大致呈半圓形狀,在中央部形成有貫通孔100;以及(ii)托架108,其具有收容襯套102的凹部104和設于該凹部104的兩側的一對凸緣部106。穩定桿插入于襯套1 2的貫通孔100,并以襯套102收容于托架108的凹部104的狀態在一對凸緣部106處安裝于車身側部件110。圖9中,車身側部件110的被安裝面的法線η的方向是車輛的上下方向,與穩定桿的軸線P平行的方向是車輛的寬度方向,與它們正交的方向是車輛的前后方向。
[0015]以往的桿安裝裝置中,襯套102具有上側過盈量和下側過盈量,從而在穩定桿安裝于車身側部件110的狀態下,在上下方向上對穩定桿賦予較大的面壓力。但是,襯套102在上部被托架106的凹部104壓縮,但在下部被車身側部件110的被安裝面(平坦面)壓縮,從而作用于穩定桿的上部的面壓力和作用于下部的面壓力變得不同。例如,作用于穩定桿的下部的由虛線包圍的部分A的面壓力fa、fb變小。
[0016]因此,在穩定桿粘合于襯套102的情況下,穩定桿與襯套102的粘合性降低,并且在穩定桿與襯套102未粘合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貫通孔100的開口。
[0017]對此,利用本發明的托架,例如在與圖9所示的狀態相同的狀態下,在穩定桿經由襯套而安裝于車身側部件110的情況下,由托架的收縮部經由襯套對穩定桿的下部(與接近車身側部件110的一側的部分對應)的部分A賦予面壓力。其結果,與以往的桿安裝裝置中的情況比較,能夠實現賦予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在穩定桿粘合于襯套的情況下能夠抑制粘合性的降低,并在未粘合的情況下能夠抑制開口。
[0018]【可請求保護的發明】
[0019]以下,對本申請中被識別為能夠請求保護的發明或者發明的特征點進行說明。并且,(I)項與技術方案I對應,(4)項至(6)項與技術方案2至4對應。
[0020](I) —種托架,包括能夠收容襯套的凹部和向車身側部件進行安裝的安裝部,上述托架經由上述襯套將穩定桿安裝于上述車身側部件,上述托架的特征在于,
[0021]上述凹部包括相互對置的一對對置部,
[0022]對于上述一對對置部彼此的間隔,相比在中間部的間隔,在比該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的間隔更窄。
[0023]在一對對置部的比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設置有一對對置部之間的間隔比中間部的間隔窄的部分。而且,利用間隔比上述中間部的間隔窄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構成收縮部。
[0024](2)根據(I)項所記載的托架,上述一對對置部分別形成為在上述中間部與上述凹部的開口端之間的部分向內側屈曲的形狀。
[0025](3)根據(2)項所記載的托架,上述一對對置部包括一對向內傾斜部,該一對向內傾斜部為如下部分,即:在比上述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上述間隔隨著遠離上述中間部而變窄的部分。
[0026]向內傾斜部可以是間隔以曲線性的方式變窄的部分,也可以是間隔以直線性的方式變窄的部分。
[0027](4)根據(I)項至(3)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托架,上述一對對置部包括一對向外傾斜部,該一對向外傾斜部分別為如下部分,即:在比該上述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上述間隔隨著接近開口端部而變寬的部分。
[0028]通過一對向外傾斜部而使凹部的開口部形成為末端變寬狀,換言之為錐形狀。因此,能夠使襯套容易向托架的凹部插入。
[0029]—對向內傾斜部與一對向外傾斜部之間成為最向內側突出的一對內側凸部,由一對內側凸部、向內傾斜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內側凸部側的部分)等構成收縮部。
[0030]優選在利用本托架并經由襯套將穩定桿安裝于車身側部件的狀態下,將收縮部設置于如下位置,即:比一對對置部與包括穩定桿的直徑的平面相交的交線更靠車身側部件偵U。并且,進一步優選設置于如下位置,即:一對對置部與穩定桿的車身側部件側的切面相交的交線附近(換言之,為包括交線的設定范圍內),或者設于比交線更靠車身側部件側的部分。
[0031](5)根據(4)項所記載的托架,上述向外傾斜部具有隨著接近開口端部而上述間隔連續地變寬的直線部。
[0032](6)根據(I)項至(5)項中任一項所所記載的托架,上述一對對置部具有一對平板部,該一對平板部是分別設于上述中間部且上述間隔恒定的部分。
[0033]利用平板部能夠良好地使襯套壓縮。
[0034](7)—種穩定桿安裝裝置,包括保持上述穩定桿的襯套和(I)項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托架。
[0035](8)根據(7)項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上述襯套是具有沿軸向延伸的貫通孔的筒狀部件,具有形成于相互對置的一對側面部的與上述貫通孔的切面相交的交線附近的一對凹部。
[0036]通過分別切去襯套的一對側面部的一部分,由此形成與托架的收縮部對置的一對凹部。凹部優選設置于比一對側面部與包括貫通孔的直徑的平面相交的交線更靠車身側部件側的位置。并且,進一步優選設置于一對側面部與貫通孔的切面相交的交線附近(換言之,為包括交線的設定范圍內)、或者比交線更遠離貫通孔的部分。
[0037](9) —種襯套,其特征在于,為具有沿軸向延伸的貫通孔的筒狀部件,具有一對凹部,該一對凹部形成于包括相互對置的一對側面部的各個側面部的與上述貫通孔的切面相交的交線在內的設定范圍內。
[0038]本襯套適于和(I)項至(6)項中所記載的托架一并使用。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示出利用包括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托架的桿安裝裝置經由襯套將穩定桿安裝于車身的狀態的立體圖。
[0040]圖2是上述托架的俯視圖。
[0041 ]圖3是上述托架的剖視圖(圖2的AA剖視圖)。
[0042]圖4是上述桿安裝裝置所包括的襯套的剖視圖。
[0043]圖5是示出上述桿安裝裝置中穩定桿的安裝狀態的圖。
[0044]圖6是上述桿安裝裝置的剖視圖。
[0045]圖7是包括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托架的桿安裝裝置的俯視圖。
[0046]圖8是上述桿安裝裝置的剖視圖(圖7的BB剖視圖)。
[0047]圖9是以往的桿安裝裝置的剖視圖。
[0048]附圖標記的說明:
[0049]6:托架;8:襯套;10:凹部;21:平板部;22:中間部;24:向內傾斜部;25:向外傾斜部;26:內側凸部;28:收縮部;52:托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以下,基于附圖,詳細地對穩定桿安裝裝置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穩定桿安裝裝置(以下,僅簡稱為桿安裝裝置)1是在扭桿部處將穩定桿2安裝于車身側部件(例如,懸架構件)4的裝置,包括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托架6和襯套8。托架6包括凹部10、以及形成于凹部10的兩側的作為安裝部的一對凸緣部12a、12b,例如可以形成為將金屬制的板狀部件彎曲而成的形狀。在凸緣部12a、12b分別形成安裝孔14a、14b,并通過緊固裝置16(例如,可以是包括螺栓以及螺母的裝置)而安裝于車身側部件4。
[0051 ]圖1中,將與穩定桿2的軸線P平行的方向設為X方向(以下,有時稱為軸向),將與車身側部件4的被安裝面4f的法線η平行的方向設為Z方向,并將與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設為Y方向。X方向是車輛的寬度方向,但Y方向、Z方向由車身側部件4的被安裝面4f的法線η的朝向來決定。本實施方式中,在Y方向是車輛的前后方向、Z方向是上下方向的狀態下,利用桿安裝裝置I安裝穩定桿2。
[0052]【實施例1】
[0053]如圖3所示,實施例1的托架6的剖面大致呈Ω形狀。
[0054]如圖2、圖3所示,凹部10包括相互對置的一對對置部20a、20b,且形成為如下的形狀:上述一對對置部20a、20b之間的距離(與它們之間的間隔相同)在隨著從頂部朝向凸緣部12a、12b而以曲線性的方式增加后保持恒定,之后減少,然后增加。
[0055]距離(間隔)恒定的部分與平板部21a、21b對應,由包括平板部21a、21b的部分等構成中間部22a、22b。如以下將要說明那樣,平板部21a、21b的大小(例如,圖3的長度He)形成為能夠良好地壓縮襯套8的大小。
[0056]并且,距離減少的部分與一對向內傾斜部24a、24b對應,距離增加的部分與一對向外傾斜部25a、25b對應,上述一對向內傾斜部24a、24b與向外傾斜部25a、25b之間形成為一對內側凸部26a、26b ο向外傾斜部25a、25b也分別是間隔(距離)連續地變化的直線部。
[0057]本實施例中,由一對向內傾斜部24a、24b、一對內側凸部26a、26b以及一對向外傾斜部25a、25b等構成“比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27&、271/’,其中,一對向內傾斜部24&、2仙和一對內側凸部26a、26b與“間隔比中間部的間隔窄的部分”對應。并且,“間隔比中間部的間隔窄的部分”與收縮部28對應。
[0058]如圖3所示,一對內側凸部26a、26b之間的距離(以下,有稱為收縮部的間隔的情況)Ls比一對平板部21a、21b之間的距離(以下,有稱為平板部間的間隔的情況)Lh小(Ls<Lh)。并且,一對向外傾斜部25a、25b之間的距離在凹部10與凸緣部12a、12b的連接部29a、29b(也可以稱為凹部10的開口端部)處最大,開口端部29a、29b之間的間隔Lm比收縮部的間隔Ls大(Lm>Ls)。開口端部29a、29b之間的間隔Lm可以比中間部22a、22b的間隔Lh大,也可以比Lh小。
[0059]此外,托架6的上下方向的高度H比平板部間的距離Lh大(H>Lh)。這是由于,相比前后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增大襯套8的體積。
[0060]襯套8是由橡膠等彈性部件制造而成的筒狀部件,如圖4所示,具有使穩定桿2插通的貫通孔30。并且,襯套8形成為剖面是將近似橢圓形的一部分切去而成的形狀,換言之形成為具有寬幅部31和窄幅部32的形狀。
[0061 ] 襯套8具有相互對置的一對側面部33a、33b。寬幅部31中,一對側面部33a、33b分別形成為朝外側凸起的方向彎曲的形狀,最向外側突出的部分為中間部35a、35b。中間部35a、35b的寬度在襯套8中為最寬。并且,在寬幅部31與窄幅部32之間,形成作為使一對側面部33a、33b之間的寬度漸減的部分的寬度減少部36a、36b。包括該寬度減少部36a、36b與窄幅部32相交的交線的部分等成為凹部38a、38b。如圖4所示,凹部38a、38b設于一對側面部33a、33b與貫通孔30的切面s相交的交線附近。
[0062]凹部38a、38b可以設置于一對側面部33a、33b與包括貫通孔30的直徑的平面d相交的交線和一對側面部33a、33b與切面s相交的交線之間的部分,或者可以設置于一對側面部33a、33b與切面s相交的交線附近(由交線決定的設定范圍內),或者可以設置于比一對側面部33a、33b與切面s相交的交線更遠離貫通孔30的部分,但優選設于包括一對側面部33a、33b與切面s相交的交線的設定范圍內。
[0063]此外,窄幅部32的底面39形成為中央部朝外側凸起的朝向彎曲的形狀。
[0064]如圖6所示,襯套8以長軸方向為上下方向、寬度方向(短軸方向)為前后方向的狀態收容于托架6的凹部10的內部。而且,由于襯套8的長軸方向的長度Lbv比托架6的高度H大(Lbv>H),所以襯套8具有上下方向的過盈量Δ a、Δ b(參照圖6),并且由于襯套8的中間部35a、35b之間的寬度Lbh比托架6的平板部間的距離Lh大(Lbh>Lh),所以具有前后方向的過盈量Ac、Ad。本實施例中,前后方向的過盈量Ac、Ad設為比上下方向的過盈量Aa、Ab小。
[0065]并且,在襯套8通過托架6而安裝于車身側部件4的狀態下,預先決定襯套8與托架6的相對位置關系,但在本實施例中,襯套8的寬度減少部36a、36b以及凹部38a、38b分別與托架6的向內傾斜部24a、24b以及內側凸部26a、26b對置,襯套8的中間部35a、35b與托架6的平板部21a、21b對置。
[0066]接下來,對穩定桿2通過桿安裝裝置I而安裝于車身側部件4的情況進行說明。
[0067]穩定桿2插通于襯套8的貫通孔30,并預先粘合。如圖5所示,托架6沿箭頭、即沿與車身側部件4的被安裝面4f的法線η大致平行的方向,朝向粘合有穩定桿2的襯套8而向車身側部件4接近,從而襯套8被插入托架6的凹部10。在這種情況下,托架6的凹部10的開口部形成為末端變寬狀(也可以稱作錐狀),從而容易插入襯套8。
[0068]之后,如圖1所示,在托架6的凸緣部12a、12b處通過緊固裝置16而安裝于車身側部件4。襯套8因托架6、車身側部件4等而彈性變形(壓縮)。
[0069]由于襯套8除了上下方向之外,在前后方向上也具有過盈量,所以不僅在上下方向上、在前后方向上也能夠對穩定桿2賦予面壓力。并且,利用托架6的收縮部28,能夠使襯套8朝向穩定桿2壓縮,換言之向圖6的箭頭Fl、F2的朝向壓縮,從而能夠對穩定桿2的下部的部分R施加面壓力。
[0070]其結果是,能夠增大作用于穩定桿2的下部的面壓力,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2的面壓力的均勻化,從而能夠良好地抑制穩定桿2與襯套8的粘合性的降低。
[0071]并且,由于襯套8以長軸方向為上下方向的姿勢安裝,所以能夠使上下方向上的體積比前后方向上的體積更大,從而能夠在上下方向上良好地支承穩定桿2。
[0072]另外,襯套8的底面39呈彎曲形狀,并且與車身側部件4對置的一側成為窄幅部32。因此,即使襯套8因車身側部件4彈性變形而在寬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變寬,也能夠收容于托架6的內側的空間。
[0073]并且,由于托架6的平板部21a、21b與襯套8的中間部35a、35b對置,所以能夠利用平板部21a、21b使中間部35a、35b良好地被壓縮,從而能夠在前后方向上良好地賦予面壓力。
[0074]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桿安裝裝置那樣,通過在襯套與車身側部件之間設置剛體,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的面壓力的均勻化,但會產生部件件數增加這樣的其他問題。對此,本實施例的桿安裝裝置I中,在托架6設置收縮部28。其結果是,能夠實現作用于穩定桿2的面壓力的均勻化而不增加部件件數。
[0075]另外,專利文獻I中并沒有啟示在托架6設置收縮部28的記載。
[0076]此外,本實施例的桿安裝裝置I也能夠在穩定桿2未粘合于襯套8的情況下使用。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實現作用于穩定桿2的面壓力的均勻化,也能夠良好地抑制開口。
[0077]并且,托架6的形狀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例如,平板部21a、21b、向外傾斜部25a、25b并不是必需的。并且,中間部22a、22b與內側凸部26a、26b之間的部分也可以是將一對對置部20a、20b彎曲為與凸緣部12a、12b平行的形狀。另外,在通過桿安裝裝置I安裝有穩定桿2的狀態下,內側凸部26、收縮部28也可以設置于一對對置部20a、20b的如下部分,S卩:位于比該一對對置部20a、20b與穩定桿2的下部切面s相交的交線更靠下方的部分,或者設置在位于一對對置部20a、20b與包括穩定桿2的直徑的平面d相交的交線和一對對置部20a、20b與下部切面s相交的交線之間的部分等。
[0078]另外,襯套8的形狀也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例如底面39能夠是平坦面。并且,也能夠使中間部35a、35b為平板部。
[0079]并且,在安裝于法線η沿車輛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車身側部件4的情況下,或是在安裝于法線η相對于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傾斜的車身側部件4的情況下,都能夠使用桿安裝裝置I。
[0080]【實施例2】
[0081]圖7、圖8示出了包括實施例2的托架52和襯套54的桿安裝裝置。
[0082]托架52與實施例1中的托架6相同,剖面大致呈Ω形狀,但與托架6比較,在凸部60形成于凹部58的頂部附近這一點、凹部58的軸向的兩端面形成為從內側朝向外側擴展的傾斜面62c、62d這一點等是不同的。并且,凸部60的軸向的兩端部如圖7所示那樣成為弧狀部64c、64d。
[0083]襯套54與實施例1中的襯套8相同,剖面大致呈橢圓形,形成為切去了一部分的形狀,但與襯套8比較,在凸部70形成于頂部附近這一點、以向軸向的一端部突出的方式設有擋位部72這一點等是不同的。并且,凸部70的軸向的兩端部如圖7所示那樣成為弧狀部(R形狀部)74c、74d。
[0084]在將穩定桿2安裝于車身側部件的情況下,托架52在凹部58未粘合有穩定桿2的襯套54的部分,成為大致從上下方向(Z)橫跨穩定桿2的狀態,在該狀態下使之沿箭頭所示的軸向(X)移動。在這種情況下,托架52的軸向的兩端面形成為隨著趨向外側而變寬的方向的傾斜面62c、62d,從而襯套54容易向托架52插入,并且難以損傷襯套54。之后,使托架52沿軸向移動直至從外側覆蓋襯套54的狀態,但由于托架52的凸部60的階梯部形成為弧狀部64c、64d,并且襯套54的凸部70的階梯部形成為弧狀部74c、74d,所以托架52與襯套54的軸向的相對移動變得容易。并且,使托架52移動直至托架52的軸向的端面(傾斜面)62c與設置于襯套54的擋位部72抵接。由此,能夠正確地決定托架52相對于襯套54的相對位置。
[0085]由于托架52具有收縮部28,所以存在難以從上下方向朝凹部58插入襯套54的情況,但若是軸向,則也有插入容易的情況。
[0086]以上,基于多個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能夠基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知識而以施加了各種變更、改進的方式來進行實施。
【主權項】
1.一種托架,包括能夠收容襯套的凹部和朝車身側部件安裝的安裝部,所述托架經由所述襯套將穩定桿安裝于所述車身側部件, 所述托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包括相互對置的一對對置部, 相比在中間部,所述一對對置部彼此的間隔在比該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形成得窄。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其中, 所述一對對置部包括一對向外傾斜部,該一對向外傾斜部為如下部分,即:分別在比所述中間部更靠開口側的部分隨著接近開口端部而所述間隔變寬的部分。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其中, 所述一對向外傾斜部包括分別隨著接近所述開口端部而所述間隔連續地變寬的一對直線部。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托架,其中, 所述一對對置部包括一對平板部,該一對平板部分別設置于所述中間部,是上述間隔恒定的部分。
【文檔編號】B60G21/055GK106042818SQ201610236321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5日
【發明人】內田智, 近藤貴臣, 白重匡貴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