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能夠抑制噪音或振動并能夠維持行駛穩定性。控制裝置(10)具備:在前輪(204、204R)發生了滑移時,通過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而使驅動軸(2)旋轉后,使嚙合離合器(30)嚙合的第二控制裝置(102);在前輪(204、204R)未發生滑移時,由于滿足規定的條件通過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使驅動軸(2)旋轉后,使嚙合離合器(30)嚙合的第三控制裝置(103),通過第三控制裝置(103)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比通過第二控制裝置(102)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長。
【專利說明】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
[0001 ] 在2015年3月24日提出的日本專利申請2015-060714公開,包括說明書、附圖及摘要作為參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具備始終被傳遞驅動源的驅動力的左右一對主驅動輪、和經由沿車輛的前后方向傳遞驅動力的驅動軸而被傳遞所述驅動源的驅動力的左右一對輔助驅動輪的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3]以往,四輪驅動車存在如下的結構:能夠切換將驅動源的驅動力僅向前輪或后輪中的任一個傳遞的兩輪驅動狀態、將驅動源的驅動力向前輪及后輪傳遞的四輪驅動狀態。而且,這種四輪驅動車存在如下的結構:為了降低兩輪驅動狀態下的行駛阻力并改善燃油經濟性,在沿車輛的前后方向傳遞驅動力的驅動軸的前側及后側分別配置離合器,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將這兩離合器形成為切斷狀態,由此使驅動軸的旋轉停止(參照日本特開2010-100280號公報)。
[0004]日本特開2010-100280號公報記載的四輪驅動車在沿車輛的前后方向傳遞驅動力的驅動軸(轉矩傳遞部分)的前側配置多盤離合器,并且在驅動軸的后側配置爪形離合器。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多盤離合器及爪形離合器都成為不動作狀態而驅動軸的旋轉停止,在四輪驅動狀態下,多盤離合器及爪形離合器都成為動作狀態而向輔助驅動輪傳遞驅動力。多盤離合器及爪形離合器通過由控制單元控制的電動機而動作。
[0005]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例如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在被傳遞驅動力的主驅動輪發生滑移的情況、從通過由駕駛員進行的開關操作等而指示了從兩輪驅動模式向四輪驅動模式的切換的情況下進行。
[0006]爪形離合器通過凹部與凸部的嚙合來傳遞驅動力,因此若設有凹部的旋轉構件與設有凸部的旋轉構件的旋轉不同步,則無法使這些旋轉構件彼此連結。因此,在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轉變時,首先使多盤離合器動作而使驅動軸旋轉,通過驅動軸的旋轉使爪形離合器的旋轉同步后,使爪形離合器動作而將旋轉構件彼此連結。
[0007]然而,在多盤離合器中,在不動作時在多個離合器片之間形成間隙,若不是將這些間隙壓緊之后,則無法向驅動軸施加旋轉力。并且,以在短時間內使爪形離合器的旋轉同步的方式控制使多盤離合器動作的電動機的情況下,產生由電動機以高速旋轉的情況引起的噪音或振動,可能會給四輪驅動車的駕駛員或同乘者造成不快感或不安感。而且,若使多盤離合器動作時的電動機的轉速為低速,則即使在例如兩輪驅動狀態下在主驅動輪發生滑移的情況那樣需要迅速的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的情況下,爪形離合器的同步所需要的時間也會變長,行駛穩定性可能會下降。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噪音或振動的情況,并能夠抑制行駛穩定性的下降的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
[0009 ]本發明的一方案是搭載于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0010]所述四輪驅動車能夠切換兩輪驅動狀態和四輪驅動狀態,所述四輪驅動車具備:
[0011]左右一對主驅動輪,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及所述四輪驅動狀態下被傳遞驅動源的驅動力;
[0012]左右一對輔助驅動輪,在所述四輪驅動狀態下被傳遞所述驅動源的驅動力;
[0013]驅動軸,向所述輔助驅動輪傳遞所述驅動力;
[0014]第一離合器,能夠切斷從所述驅動源向所述驅動軸的驅動力傳遞;
[0015]第二離合器,能夠切斷從所述驅動軸向所述輔助驅動輪的驅動力傳遞;及
[0016]執行器,使所述第一離合器及第二離合器動作,
[0017]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執行器,
[0018]所述第一離合器及第二離合器中,一方的離合器為通過凹部和凸部的嚙合來傳遞旋轉力的嚙合離合器,另一方的離合器為通過從所述執行器接受的按壓力使摩擦構件彼此摩擦接觸從而傳遞旋轉力的摩擦離合器,
[0019]所述控制裝置包括:
[0020]第一控制裝置,在僅向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傳遞驅動力的兩輪驅動狀態下,切斷由所述嚙合離合器及所述摩擦離合器進行的旋轉力的傳遞而使所述驅動軸成為不旋轉狀態;
[0021]第二控制裝置,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下在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中的至少任一個主驅動輪發生滑移時,通過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使所述驅動軸旋轉而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后,使所述嚙合離合器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嚙合;及
[0022]第三控制裝置,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下在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未發生滑移時,通過由于滿足規定的條件而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使所述驅動軸旋轉而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后,使所述嚙合離合器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嚙合,其中,
[0023]通過所述第三控制裝置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所需要的時間比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裝置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所需要的時間長。
[0024]本發明的另一方案是具備所述方案的控制裝置的四輪驅動車。
[0025]根據上述方案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及四輪驅動車,能夠抑制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噪音或振動的情況,并能夠抑制行駛穩定性的下降。
【附圖說明】
[0026]前述及后述的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通過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的說明并參照附圖而明確,其中,相同的標號表不相同的部件。
[0027]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四輪驅動車的概略的結構的構成圖。
[0028]圖2A是驅動力離合裝置的構成例,是驅動力離合裝置的剖視圖。
[0029]圖2B是驅動力離合裝置的構成例,是示意性地表示釋放狀態的驅動力離合裝置的嚙合部的說明圖。
[0030]圖3是表示驅動力傳遞裝置的殼體的內部構造的具體例的剖視圖。[0031 ]圖4是表示第一摩擦離合器及其周邊的結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32]圖5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液壓單元的液壓回路的構成例的液壓回路圖。
[0033]圖6A是將不動作狀態下的收容于離合器殼體的多個外離合器片及多個內離合器片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剖視圖。
[0034]圖6B是將動作狀態下的收容于離合器殼體內的多個外離合器片及多個內離合器片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剖視圖。
[0035]圖7A是表示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轉變時的電動機電流、傳遞轉矩及驅動軸的轉速的變化的一例的坐標圖,表示通過第二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的時間性的變化。
[0036]圖7B是表示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轉變時的電動機電流、傳遞轉矩及驅動軸的轉速的變化的一例的坐標圖,表示通過第三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的時間性的變化。
[0037]圖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四輪驅動車的概略的結構的構成圖。
[0038]圖9是表示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結構的剖視圖。
[0039]圖1O是表示凸輪機構的構成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四輪驅動車的概略的結構的構成圖。
[0041 ]對四輪驅動車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
[0042]四輪驅動車200具備產生行駛用的驅動力的作為驅動源的發動機202、變速器203、作為左右一對主驅動輪的前輪204L、204R、及作為左右一對輔助驅動輪的后輪205L、205R、能夠將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向前輪204L、204R及后輪205L、205R傳遞的驅動力傳遞系統201、對驅動力傳遞系統201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10。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符號中的L及R使用為相對于車輛的前進方向的左側及右側的意思。
[0043]該四輪驅動車200能夠切換將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向前輪204L、204R及后輪205L、205R傳遞的四輪驅動狀態、將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僅向前輪204L、204R傳遞的兩輪驅動狀態。即,在兩輪驅動狀態及四輪驅動狀態下,向作為主驅動輪的前輪204L、204R傳遞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僅在四輪驅動狀態下,向作為輔助驅動輪的后輪205L、205R傳遞發動機202的驅動力。
[004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應用內燃機即發動機作為驅動源的情況,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過發動機與IMP(Inter1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電動機等高輸出電動機的組合來構成驅動源,還可以僅通過高輸出電動機來構成驅動源。
[0045]驅動力傳遞系統201配置在四輪驅動車200的從變速器203側至后輪205L、205R側的驅動力傳遞路徑上,搭載于四輪驅動車200的車身(未圖示)。
[0046]而且,驅動力傳遞系統201具有驅動力傳遞裝置1A、驅動軸2、驅動力離合裝置3、前差速器4及齒輪機構44、11,能夠分別將四輪驅動車200的四輪驅動狀態切換成兩輪驅動狀態,或者將兩輪驅動狀態切換成四輪驅動狀態。
[0047]前差速器4具有前差速器箱40、與前差速器箱40—體旋轉的齠輪軸41、軸支承于齠輪軸41的一對齠輪42、使齒輪軸與一對齠輪42正交而嚙合的一對側齒輪43,該前差速器4配置在變速器203與驅動力離合裝置3之間。一對側齒輪43中的第一側齒輪43連結于前輪側的驅動橋206L,第二側齒輪43連結于前輪側的驅動橋206R。
[0048]發動機202經由變速器203及前差速器4向前輪側的驅動橋206L、206R輸出驅動力,由此來驅動前輪204L、204R。而且,發動機202經由變速器203、驅動力離合裝置3、驅動軸2及驅動力傳遞裝置IA向后輪側的驅動橋207L、207R輸出驅動力,由此來驅動后輪205L、205R。
[0049]驅動軸2配置在驅動力傳遞裝置IA與驅動力離合裝置3之間,沿四輪驅動車200的前后方向傳遞驅動力。而且,驅動軸2在四輪驅動狀態下經由前差速器箱40從驅動力離合裝置3接受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向后輪205L、205R側傳遞。即,驅動軸2是本發明的驅動軸的一方式。
[0050]在驅動軸2的前輪側端部配置有由相互嚙合的驅動齠輪441及齒圈442構成的前輪側的齒輪機構44。驅動齠輪441連結于驅動軸2的前端部,齒圈442使齒輪軸與驅動齠輪441正交而嚙合。
[0051]接下來,說明驅動力離合裝置的結構。
[0052]圖2A、B示出驅動力離合裝置3的構成例,圖2A是驅動力離合裝置3的剖視圖,圖2B是示意性地表示驅動力離合裝置3的嚙合部的說明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A中,圖示出驅動力離合裝置3中的比前差速器箱40的旋轉軸線O靠上側的一半的范圍。
[0053]驅動力離合裝置3具備:在與前差速器箱40相同的軸上旋轉的通過第一至第三旋轉構件31?33構成的嗤合離合器30 ;使嗤合離合器30動作的第一執行器300。第一執行器300具備電動機34、使電動機34的輸出軸341的旋轉減速的減速機構35、通過由減速機構35減速后的電動機34的轉矩使嚙合離合器30的第三旋轉構件33沿軸向移動的移動機構36。電動機34通過從控制裝置10供給的電流而動作。第一執行器300由控制裝置10控制。
[0054]嚙合離合器30的第一旋轉構件31固定于前差速器箱40的軸向的端部,第二旋轉構件32固定于齒輪機構44的齒圈442。第三旋轉構件33相對于第一旋轉構件31及第二旋轉構件32能夠沿軸向相對移動。
[0055]第一旋轉構件31為使右前輪側的驅動橋206R插通于其內周側的環狀,在外周面具有與前差速器箱40的旋轉軸線O平行地延伸形成的多個花鍵齒311。在多個花鍵齒311中的沿周向相鄰的一對花鍵齒311之間分別形成有凹部310。
[0056]第二旋轉構件32形成為使右前輪側的驅動橋206R插通于內周側的筒狀,在與第一旋轉構件31相同的軸上能夠相對旋轉。而且,第二旋轉構件32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與前差速器箱40的旋轉軸線O平行地延伸形成的多個花鍵齒321。在多個花鍵齒321中的沿周向相鄰的一對花鍵齒321之間分別形成有凹部320。
[0057]第三旋轉構件33是配置在第一旋轉構件31及第二旋轉構件32的外周側的套筒狀的連結構件。在第三旋轉構件33的內周面上形成有能夠與第一旋轉構件31的多個花鍵齒311及第二旋轉構件32的多個花鍵齒321卡合的多個花鍵齒331。
[0058]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旋轉構件33與第二旋轉構件32始終嚙合,且相對于第二旋轉構件32能夠進行軸向移動。更具體而言,第三旋轉構件33的多個花鍵齒331與第二旋轉構件32的凹部320嚙合,能夠保持該嚙合狀態并且第三旋轉構件33相對于第二旋轉構件32進行軸向移動。
[0059]而且,第三旋轉構件33在通過移動機構36向第一旋轉構件31側移動時,第三旋轉構件33的作為凸部的多個花鍵齒331與第一旋轉構件31的凹部310嚙合,且與第一旋轉構件31連結成不能相對旋轉。由此,第一旋轉構件31與第二旋轉構件32經由第三旋轉構件33而連結成不能相對旋轉,成為能夠從第一旋轉構件31向第二旋轉構件32傳遞發動機202的驅動力的狀態。換言之,嚙合離合器30通過第一及第二旋轉構件31、32的凹部310、320與第三旋轉構件33的花鍵齒331的嚙合來傳遞旋轉力。
[0060]另一方面,當第三旋轉構件33從第一旋轉構件31分離時,第三旋轉構件33的多個花鍵齒331與第一旋轉構件31的凹部310的嚙合被解除,第一旋轉構件31與第二旋轉構件32能夠相對旋轉。由此,從第一旋轉構件31向第二旋轉構件32的驅動力傳遞被切斷。即,嚙合離合器30是能夠切斷從發動機202向驅動軸2的驅動力傳遞的本發明的第一離合器的一方式。
[0061 ]減速機構35具有:與電動機34的輸出軸341 —體旋轉的齠輪351;具有與齠輪351嚙合的大徑齒輪部352a及與大徑齒輪部352a—體旋轉的小徑齒輪部352b的減速齒輪352。移動機構36具有:具有與減速齒輪352的小徑齒輪部352b嚙合的齒條齒361a的直動軸361;固定于直動軸361的軸叉362。在第三旋轉構件33的外周面形成有供軸叉362以能夠滑動的方式嵌合的環狀的環狀槽332。
[0062]當電動機34的輸出軸341旋轉時,其旋轉由減速機構35減速,直動軸361與前差速器箱40的旋轉軸線O平行地移動。并且,伴隨著該直動軸361的移動,第三旋轉構件33在與第一旋轉構件31及第二旋轉構件32嚙合的連結位置和與第二旋轉構件32嚙合且與第一旋轉構件31不嚙合的不連結位置之間移動。
[0063]接下來,說明驅動力傳遞裝置的結構。
[0064]如圖1所示,驅動力傳遞裝置IA具有:從驅動軸2被傳遞驅動力的后輪側的齒輪機構11;調整由該齒輪機構11傳遞的驅動力而向驅動橋207L、207R傳遞的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收容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及齒輪機構11的殼體13;向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供給動作油的液壓單元14。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是能夠切斷從驅動軸2向后輪205L、205R的驅動力傳遞的本發明的第二離合器的一方式。
[0065]齒輪機構11具備相互使齒輪軸正交而嚙合的齠輪110及齒圈111、與齒圈111一體旋轉的中心軸112。中心軸112的旋轉軸線與車寬方向平行,中心軸112經由齒圈111接受驅動軸2的旋轉力而旋轉。第一摩擦離合器12A配置在中心軸112與后輪側的驅動橋207L之間,第二摩擦離合器12B配置在中心軸112與后輪側的驅動橋207R之間。
[0066]在這樣構成的四輪驅動車200中,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從發動機202向驅動軸2的驅動力的傳遞由驅動力離合裝置3切斷,且從后輪205U205R向驅動軸2的旋轉力的傳遞由驅動力傳遞裝置IA切斷,因此即使四輪驅動車200為行駛中,驅動軸2的旋轉也停止。由此,能降低前輪側的齒輪機構44及后輪側的齒輪機構11中的潤滑油的攪拌阻力等。
[0067]在四輪驅動車200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切換時,經由驅動力傳遞裝置IA將后輪205L、205R的旋轉力向驅動軸2傳遞,使驅動軸2旋轉而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完成后,驅動力離合裝置3成為動作狀態(能夠進行轉矩傳遞的狀態)。由此,四輪驅動車200成為四輪驅動狀態。在此,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是指第一旋轉構件31的轉速與第二旋轉構件32的轉速實質上相同。
[0068]圖3是表示驅動力傳遞裝置IA的構造的具體例的剖視圖。圖4是表示第一摩擦離合器12A及其周邊的結構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69]如圖3所示,驅動力傳遞裝置IA具有前述的齒輪機構11、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及殼體13。齒輪機構11的齠輪110通過中間軸20而連結于驅動軸2。而且,驅動力傳遞裝置IA具有:分別收容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左右一對離合器殼體120;在與離合器殼體120相同的軸上被支承為能夠相對旋轉的左右一對內軸121;用于將離合器殼體120和后輪側的驅動橋207L、207R連結成不能相對旋轉的左右一對連結軸160。
[0070]殼體13具備收容齒輪機構11的齠輪110、齒圈111及中心軸112的中心殼體構件130、分別收容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側殼體構件131L、131R。中心殼體構件130配置于在車寬方向的左側配置的側殼體構件131L與在右側配置的側殼體構件131R之間。
[0071]中心殼體構件130及側殼體構件13IL、131R通過螺栓連結而相互固定。在殼體13的內部封入有對于齒輪機構11的齒輪的嚙合、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摩擦滑動進行潤滑的圖示省略的潤滑油。
[0072]中心殼體構件130具備:將齒輪機構11的齠輪110經由圓錐滾子軸承113A、113B而保持為能夠旋轉的第一保持部130a;將齒輪機構11的中心軸112經由圓錐滾子軸承113C保持為能夠旋轉的第二保持部130b;將左右一對內軸121經由滾珠軸承127A保持為能夠旋轉的第三保持部130c;將后述的活塞122收容成能夠進退移動的缸室130d。缸室130d設置在車寬方向上的中心殼體構件130的兩端部,朝向側殼體構件131L、13 IR側開口。
[0073]中心軸112—體地具有沿著旋轉軸線O延伸的圓筒狀的圓筒部112a和在圓筒部112a的端部向徑向外方突出而形成的凸緣部112b。在齒圈111形成有與齠輪110的齒輪部I 1a嚙合的多個嚙合齒11 la。而且,齒圈111通過螺栓114而固定于中心軸112的凸緣部
112bo
[0074]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分別具有:相對于離合器殼體120卡合成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的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相對于內軸121卡合成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的多個內離合器片125。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在與中心軸112的旋轉軸線O平行的方向上交替配置,由活塞122按壓。外離合器片124及內離合器片125是本發明的摩擦構件的一方式。
[0075]活塞122在中心殼體構件130的缸室130d內通過從液壓單元14供給的動作油而能夠進退移動。在中心殼體構件130設有用于將從液壓單元14供給的動作油向缸室130d供給的供給用流路130e。在活塞122的外周面和內周面分別配置有密封構件126A、126B。
[0076]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經由針狀滾子軸承128A及按壓構件123來接受受到動作油的壓力的活塞122的移動力,通過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摩擦接觸,在內軸121與離合器殼體120之間傳遞旋轉力。由此,發動機202的驅動力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向后輪205L、205R傳遞。
[0077]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在活塞122不接受動作油的壓力時,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和多個內離合器片125成為相對旋轉自如。由此,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能夠切斷從發動機202向后輪205L、205R的驅動力傳遞。
[0078]如圖4所示,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在其外周部具有花鍵突起124a,該花鍵突起124a與形成在離合器殼體120的內周面上的直線花鍵嵌合部120a卡合。而且,多個內離合器片125在其內周部具有花鍵突起125a,該花鍵突起125a與形成在內軸121的外周面上的直線花鍵嵌合部121a卡合。
[0079]按壓構件123由圓環狀的板構件形成,且在外周部具有與離合器殼體120的直線花鍵嵌合部120a卡合的花鍵突起123a。而且,按壓構件123使花鍵突起123a與直線花鍵嵌合部120a卡合,相對于離合器殼體120連結成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且隔著針狀滾子軸承128A而與活塞122相對。
[0080]而且,在離合器殼體120上形成有與形成于連結軸160的外周面的花鍵嵌合部160a進行花鍵嵌合的花鍵嵌合部120b。由此,離合器殼體120相對于連結軸160連結成不能相對旋轉。而且,離合器殼體120經由針狀滾子軸承128B以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承于側殼體構件131L、131R0
[0081]內軸121具有圓柱狀的軸部121b、收容連結軸160的一端部的圓筒部121c,軸部121b的前端部通過花鍵嵌合而以不能相對旋轉的方式連結于中心軸112。在圓筒部121c的內周面與連結軸160的外周面之間配置針狀滾子軸承128C。在側殼體構件131L、131R的車寬方向的端部的開口內表面與連結軸160的外周面之間配置滾珠軸承127B及密封構件129。
[0082]接下來,說明液壓單元的結構。
[0083]圖5是將四輪驅動車200的包括液壓單元14的液壓回路的構成例與控制裝置10—起示意性地表示的構成圖。液壓單元14具備從控制裝置10被供給電動機電流的電動機140、通過電動機140而動作的液壓栗141、根據從控制裝置10供給的電流來切換動作油的流路的第一控制閥142A及第二控制閥142B。第一控制閥142A配置在液壓栗141與第一摩擦離合器12A之間。另一方面,第二控制閥142B配置在液壓栗141與第二摩擦離合器12B之間。
[0084]而且,液壓單元14具有從吸入口 141a吸入積存于油盤143的動作油并通過液壓栗141進行壓力輸送的管路15a、從管路15a分支而直至第一控制閥142A的管路15b及直至第二控制閥142B的管路15c、從第一控制閥142A直至與第一摩擦離合器12A對應的缸室130d的管路15d、從第二控制閥142B直至與第二摩擦離合器12B對應的缸室130d的管路15e。
[0085]而且,液壓單元14具有從第一及第二控制閥142A、142B返回油盤143側的管路15f、15g和與管路15f、15g合流而直至油盤143的管路15h。
[0086]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控制閥142A及第二控制閥142B根據從控制裝置10供給的電流量而能夠切換2個模式。第一模式是能夠從液壓栗141向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供給動作油的供給模式L,第二模式是能夠從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向油盤143排出動作油的排出模式N。需要說明的是,圖5所示的第一控制閥142A及第二控制閥142B的狀態是排出模式N。
[0087]液壓單元14及活塞122作為使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動作的第二執行器100發揮功能。而且,液壓栗141、第一及第二控制閥142A、142B、及活塞122作為轉換機構發揮功能,將電動機140的轉矩轉換成使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摩擦接觸的按壓力。
[0088]接下來,說明控制裝置的控制內容。
[0089]控制裝置10向電動機140以及第一控制閥142A及第二控制閥142B供給電流,由此來控制第二執行器100 O即,控制裝置10將第一控制閥142A及第二控制閥142B設為供給模式L,向電動機140供給電動機電流,由此能夠使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摩擦接觸。
[0090]使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摩擦接觸的按壓力根據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流量而變化。控制裝置10能夠無級地或多級地調節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流量。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在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流量越大時越強地被按壓,可傳遞的旋轉力增大。
[0091]控制裝置10通過控制前述的第一執行器300,能夠切換嚙合離合器30的動作狀態(連結狀態)和不動作狀態(切斷狀態)。而且,控制裝置10通過控制第二執行器100,能夠使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為不動作狀態,而且能夠改變在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動作狀態下傳遞的旋轉力。
[0092]在四輪驅動車200的四輪驅動狀態下,嚙合離合器30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成為動作狀態,經由驅動軸2向后輪205L、205R傳遞發動機202的驅動力。另一方面,在僅向前輪204L、204R傳遞發動機202的驅動力的兩輪驅動狀態下,嚙合離合器30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成為不動作狀態,驅動軸2的旋轉停止。
[0093]若在兩輪驅動狀態下的行駛時在前輪204L、204R中的至少任一個發生滑移,則控制裝置10立即使嚙合離合器30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動作,使四輪驅動車200成為四輪驅動狀態。控制裝置10例如通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等車載通信網,能夠取得前輪204L、204R及后輪205L、205R的各自的轉速、轉向角等信息,并基于這些信息能夠檢測滑移的發生。
[0094]而且,控制裝置10例如在通過由駕駛員進行的開關操作而選擇了四輪驅動狀態時,使四輪驅動車200成為四輪驅動狀態。此外,控制裝置10例如基于經由車載通信網得到的信息,即使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判斷為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可能性高的情況下,也使四輪驅動車200成為四輪驅動狀態。
[0095]控制裝置10在使四輪驅動車200從兩輪驅動狀態成為四輪驅動狀態時,控制第二執行器100而使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為動作狀態,通過從后輪205L、205R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及后輪側的齒輪機構11傳遞的旋轉力而使驅動軸2旋轉,在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完成后,控制第一執行器300而使嚙合離合器30動作。
[0096]S卩,控制裝置10具備:在僅向前輪204L、204R傳遞驅動力的兩輪驅動狀態下,切斷由嚙合離合器30以及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進行的旋轉力的傳遞而使驅動軸2成為不旋轉狀態的第一控制裝置101;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在前輪204L、204R中的至少任一個發生滑移時,通過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使驅動軸2旋轉而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后,使嚙合離合器30的第一旋轉構件31的凹部310與第三旋轉構件33的花鍵齒331嚙合的第二控制裝置102;在兩輪驅動狀態下在前輪204L、204R未發生滑移時,由于滿足規定的條件,通過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使驅動軸2旋轉而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后,使嚙合離合器30的第一旋轉構件31的凹部310與第三旋轉構件33的花鍵齒331嚙合的第三控制裝置103。
[0097]上述第一至第三控制裝置101?103例如通過控制裝置10的CPU(中央運算處理裝置)執行ROM等存儲元件存儲的程序而具體實現。第三控制裝置103的規定的條件是例如進行了將四輪驅動車200的驅動狀態從兩輪驅動狀態切換成四輪驅動狀態這樣的駕駛員的操作、或者判定為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可能性高。控制裝置10作為第三控制裝置103,例如在判斷為外氣溫為低溫(例如0°以下)的情況、或通過拍攝了路面的攝像裝置的圖像解析而判斷為路面為低μ(摩擦系數)狀態的情況下,判定為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可能性高。
[0098]而且,也可以將通過駕駛員進行了選擇運動行駛模式的操作的情況、或坡路行駛的情況作為規定的條件。在選擇了運動行駛模式的情況下,變速器203的齒輪比升高,進行急加速或急減速的可能性高,因此通過預先形成為四輪驅動狀態來確保行駛穩定性。而且,即使在坡路行駛下也容易發生滑移,因此通過預先形成為四輪驅動狀態來確保行駛穩定性。
[0099]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第三控制裝置103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比通過第二控制裝置102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長。即,例如四輪驅動車200以恒定的車速進行直行行駛的情況下,由于滿足上述規定的條件而為了從兩輪驅動狀態轉變為四輪驅動狀態而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比由于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而為了從兩輪驅動狀態轉變為四輪驅動狀態而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所需要的時間長。
[0100]這考慮是為了抑制使四輪驅動車200的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由第二執行器100的電動機140的旋轉引起的噪音或振動的情況,并抑制例如低μ路行駛時的行駛穩定性的下降。即,若提高向四輪驅動狀態的切換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及轉矩而在短時間內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則可能會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由電動機140的旋轉引起的噪音或振動,會造成不快感或不安感,因此在緊急度比較低的情況下,花費時間而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情況下,迅速地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而完成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從而確保行駛穩定性。
[0101]在此,電動機140以最高速旋轉的情況是將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的間隙壓緊時。關于此時的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動作,參照圖6A、B,具體地進行說明。
[0102]圖6A、B是將收容于離合器殼體120的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剖視圖,圖6A不出不動作狀態,圖6B不出動作狀態。在本實施方式中,夕卜離合器片124是例如由鐵系金屬構成的圓環板狀的摩擦構件,內離合器片125是例如在由鐵系金屬構成的圓環板狀的基材1250的兩側面上粘貼有摩擦材料1251的摩擦構件。摩擦材料1251例如由紙摩擦材料或無紡布構成。
[0103]在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不動作狀態下,在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各自之間形成間隙,并向該間隙導入潤滑油。由此,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相對旋轉自如,切斷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旋轉力的傳遞。
[0104]另一方面,在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的動作狀態下,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的間隙壓緊,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進行摩擦接觸。向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導入的潤滑油例如經由形成于內離合器片125的油孔而排出。
[0105]在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從不動作狀態成為動作狀態時,按壓構件123被壓入與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和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的間隙的總和相當的移動距離。此時,按壓構件123從多個外離合器片124及多個內離合器片125受到的反力小,因此電動機140能以高速旋轉。并且,當電動機140以高速旋轉時,容易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與該旋轉相伴的噪音或振動。
[0106]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將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間隙壓緊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及/或轉矩比在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將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的間隙壓緊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及/或轉矩低。換言之,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動機電流比在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動機電流低。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及轉矩為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及轉矩的例如一半以下。
[0107]接下來,關于在由第二控制裝置102及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動機電流、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進行的傳遞轉矩、以及驅動軸2的轉速的時間性的變化,參照圖7A、B進行說明。
[0108]圖7A、B是表示從兩輪驅動狀態轉變成四輪驅動狀態時的向電動機140供給的電動機電流、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進行的傳遞轉矩、以及驅動軸2的轉速的變化的一例的坐標圖,圖7A示出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的時間性的變化,圖7B示出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的時間性的變化。需要說明的是,圖7A、B所示的坐標圖的橫軸的時間軸的比例尺共用。即,上述兩坐標圖的橫軸的每單位長度的時間共用。而且,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時的四輪驅動車200的車速或路面狀態等的行駛條件相同。
[0109]在圖7A、B中,由第二控制裝置102及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開始時的時刻由t0表示,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的間隙壓緊而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進行的傳遞轉矩上升時的時刻由111、t21表示,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完成的時刻由tl2、t22表示。
[0110]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與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相比,將更小的電動機電流向電動機140供給。由此,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比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慢,與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相比,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將多個外離合器片124與多個內離合器片125之間的間隙壓緊所需要的時間更長。即,圖7B的坐標圖的時刻t0與時刻t21之間的時間比圖7A的坐標圖的時刻t0與時刻111之間的時間長。
[0111]而且,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將比較小的電動機電流向電動機140供給,因此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進行的傳遞轉矩比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小。因此,驅動軸2的轉速的上升變得平緩,與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相比,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完成為止的時間變長。
[0112]控制裝置10例如基于檢測驅動軸2的轉速的轉速傳感器的檢測值與前輪204L、204R的轉速的比較來檢測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完成的情況,控制第一執行器300而使第三旋轉構件33的多個花鍵齒331與第二旋轉構件32的凹部320嚙合。由此,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完成。
[0113]以下,敘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0114]根據本實施方式,在兩輪驅動狀態下的行駛時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地使嚙合離合器30同步而向四輪驅動狀態轉變,因此能確保行駛穩定性。而且,在通過由駕駛員進行的開關操作而選擇了四輪驅動狀態的情況、或判斷為在前輪204L、204R發生滑移的可能性高的情況下,由于在前輪204L、204R發生了滑移的情況下花費比較長的時間進行嚙合離合器30的同步,因此能夠抑制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與電動機140的旋轉相伴的噪音或振動的情況。即,能夠抑制使駕駛員或同乘者意識到噪音或振動的情況,并能夠抑制行駛穩定性的下降。
[0115]而且,根據本實施方式,在通過開關操作而選擇了四輪驅動狀態等情況下,外離合器片124與內離合器片125的間隙壓緊時的電動機140的轉速降低,因此能夠可靠地抑制電動機140以高速旋轉時的噪音或振動。
[0116]此外,根據本實施方式,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比在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經由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傳遞的旋轉力小,因此驅動軸2的加速變得平緩,更難以識別到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時的噪音或振動。
[0117]接下來,關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參照圖8至圖10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四輪驅動車200的后輪205L、205R側的驅動力傳遞系統201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
[0118]圖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四輪驅動車200的概略的結構的構成圖。在圖8中,關于與第一實施方式說明的構件共用的構件,標注與圖1中標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而省略重復的說明。
[0119]本實施方式的四輪驅動車200取代第一實施方式的驅動力傳遞裝置IA而具有后差速器9及驅動力傳遞裝置1B。后差速器9具有差速器箱90、與差速器箱90—體旋轉的齠輪軸91、軸支承于齠輪軸91的一對齠輪92、使齒輪軸與一對齠輪92正交而嚙合的一對側齒輪93、以與差速器箱90—體旋轉的方式固定的齒圈94。齒圈94使齒輪軸與連結于驅動軸2的齠輪110正交而嚙合。
[0120]一對側齒輪93中的第一側齒輪93連結于驅動橋207L,第二側齒輪93連結于作為驅動力傳遞裝置IB的輸入軸發揮功能的外側旋轉構件53(后述)。驅動橋207R經由驅動力傳遞裝置IB而與第二側齒輪93連結。
[0121]圖9是表示驅動力傳遞裝置IB的結構的剖視圖。在圖9中,比外側旋轉構件53的旋轉軸線O靠上側表示后述的摩擦離合器5的不動作狀態,下側表示動作狀態。
[0122]該驅動力傳遞裝置IB具備:具有多個外離合器片51及多個內離合器片52的摩擦離合器5;向摩擦離合器5施加軸向的按壓力的第二執行器6;收容摩擦離合器5及第二執行器6的殼體7;用于向殼體7內封入圖示省略的潤滑油的密封構件78、79;使各部的旋轉順暢的軸承80?89。
[0123]摩擦離合器5接受來自第二執行器6的按壓力,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進行摩擦接觸。第二執行器6具備電動機61、對電動機61的輸出軸610的旋轉進行減速的減速機構62、對減速機構62的輸出進行傳遞的反轉齒輪63、經由減速機構62及反轉齒輪63而接受電動機61的旋轉力、產生按壓摩擦離合器5的按壓力的凸輪機構64。
[0124]殼體7由第一至第三殼體構件71?73構成。第一殼體構件71收容電動機61,第二及第三殼體構件72、73收容摩擦離合器5、減速機構62、反轉齒輪63及凸輪機構64。反轉齒輪63經由軸承80而支承于在第二殼體構件72與第三殼體構件73之間支承的支承軸74。在殼體7內封入有圖示省略的潤滑油。
[0125]在本實施方式中,減速機構62由漸開線減速機構構成,具有:與電動機61的輸出軸610進行一體旋轉的旋轉軸構件621;以相對于旋轉軸構件621的軸線01具有規定的偏心量而偏心的軸線02為中心軸線的偏心構件622;具有收容偏心構件622的中心孔的由外齒齒輪構成的輸入構件623;以軸線01為中心軸的由內齒齒輪構成的自轉力施加構件624;經由軸承而收容于在自轉力施加構件624上形成的收容孔624a內的多個軸狀構件625;從多個軸狀構件625接受通過自轉力施加構件624向輸入構件623施加的自轉力而旋轉的輸出構件626。輸出構件626由軸承81、82支承為能夠旋轉,且具有與反轉齒輪63嚙合的齒輪部626a。需要說明的是,作為減速機構62,并不局限于漸開線減速機構,也可以應用各種形式的減速機構。
[0126]摩擦離合器5在能夠旋轉地支承于第二殼體構件72的外側旋轉構件53和在與外側旋轉構件53相同的軸上能夠相對旋轉的內側旋轉構件54之間傳遞旋轉力。外側旋轉構件53具有軸狀的軸部531和有底圓筒狀的圓筒部532。在外側旋轉構件53與第一殼體構件71之間配置有軸承83、84及密封構件78。
[0127]內側旋轉構件54—體地具有以旋轉軸線O為軸線的軸狀的軸套部541和有底圓筒狀的圓筒部542。內側旋轉構件54將軸套部541經由軸承85而收容于在外側旋轉構件53的軸部531形成的凹部531a內,并將圓筒部542的軸套部541側的一部分收容于外側旋轉構件53的圓筒部532。在圓筒部542的軸套部541側的軸向端面與外側旋轉構件53之間配置軸承86。在圓筒部542的與軸套部541側相反的一側的端部與第三殼體構件73之間配置有軸承87及密封構件79。
[0128]摩擦離合器5配置在外側旋轉構件53的圓筒部532與內側旋轉構件54的圓筒部542之間。在外側旋轉構件53的圓筒部532的內周面形成有供外離合器片51的多個花鍵突起511卡合的直線花鍵嵌合部532a。而且,在內側旋轉構件54的圓筒部542的外周面形成有供內離合器片52的多個花鍵突起521卡合的直線花鍵嵌合部542a。外離合器片51相對于外側旋轉構件53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內離合器片52相對于內側旋轉構件54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
[0129]摩擦離合器5由環狀的按壓構件55沿軸向按壓,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進行摩擦接觸。在按壓構件55的外周面形成的多個花鍵突起551與外側旋轉構件53的直線花鍵嵌合部532a卡合,相對于外側旋轉構件53能夠進行軸向移動且不能相對旋轉。
[0130]凸輪機構64的動作用的多個(3個)引導構件75與旋轉軸線O平行地配置在外側旋轉構件53的外周側的第二殼體構件72與第三殼體構件73之間。在圖9中,圖示出其中的I個引導構件75。引導構件75為圓柱狀,軸向的一端部與形成于第二殼體構件72的保持孔72a嵌合而被固定,另一端部與形成于第三殼體構件73的保持孔73a而被固定。而且,對于如下敘述的凸輪機構64的保持器67沿軸向施力的作為施力構件的復位彈簧76外嵌于引導構件75。復位彈簧76由螺旋彈簧構成,以沿軸向被壓縮的狀態配置在第二殼體構件72與保持器67之間,通過其復原力而將保持器67向第三殼體構件73側彈性地按壓。
[0131]圖10是表示凸輪機構64的構成例的立體圖。該凸輪機構64作為轉換機構發揮功能,將電動機61的轉矩轉換成使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摩擦接觸的按壓力。
[0132]凸輪機構64具有:形成有相對于旋轉軸線O而傾斜的凸輪面651a的凸輪構件65;在凸輪面651a上滾動的多個(3個)滾動構件66;將通過滾動構件66的滾動而產生的推力向摩擦離合器5側輸出的環狀的保持器67;將滾動構件66支承為能夠滾動的支承銷68。保持器67配置在比凸輪構件65靠摩擦離合器5側處。滾動構件66配置在保持器67的內側。
[0133]凸輪構件65為供內側旋轉構件54插通的環狀,一體地具有:沿旋轉軸線O方向具有規定的厚度的環板狀的基部650;從基部650的側面向摩擦離合器5側突出而形成的多個(3個)圓弧狀的凸部651;從基部65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方突出而形成的扇狀的齒輪部652。在基部650與第三殼體構件73之間配置有軸承88(參照圖9)。而且,在基部650與內側旋轉構件54之間配置有軸承89(參照圖9)。
[0134]在凸輪構件65的凸部651形成有供滾動構件66滾動的凸輪面651a。滾動構件66通過在凸輪面651a上滾動而與保持器67—起沿旋轉軸線O移動。在齒輪部652的外周面形成有與反轉齒輪63嚙合的齒輪齒。但是,在圖10中,省略該齒輪齒的圖示。
[0135]保持器67—體地具有:沿旋轉軸線O方向具有規定的厚度的環板狀的保持器基部670;從保持器基部670的摩擦離合器5側的端面突出形成的圓筒狀的筒部671;從保持器基部67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外方突出形成的多個(3個)凸片672。
[0136]供支承銷68插通的多個(3個)銷插通孔呈放射狀地形成于保持器基部670。通過螺母69與形成在從保持器基部670向外周側突出的部分上的外螺紋部螺合,從而將支承銷68固定于保持器67。滾動構件66經由針狀滾子軸承661(圖9所示)而支承于支承銷68的內周側的端部。
[0137]在保持器67的各個凸片672形成有供引導構件75插通的引導插通孔672a。通過由引導構件75插通引導插通孔672a,從而保持器67被限制相對于殼體7的相對旋轉,且能夠進行軸向移動。而且,凸片672的引導插通孔672a的開口端面作為接受來自復位彈簧76的按壓力的接受面發揮功能。
[0138]在保持器67的筒部671的外周側配置有按壓構件55及針狀滾子軸承56(參照圖9)。針狀滾子軸承56配置在按壓構件55與保持器基部670的軸向端面670a之間。
[0139]從控制裝置10向電動機61供給電動機電流,當電動機61的輸出軸610旋轉時,其旋轉由減速機構62減速,經由反轉齒輪63向凸輪機構64的凸輪構件65傳遞。并且,當凸輪構件65旋轉時,滾動構件66在形成于凸部651的凸輪面651a上滾動,保持器67由引導構件75引導而沿著旋轉軸線O在軸向上移動。該軸向的移動力作為使外離合器片51與內離合器片52摩擦接觸的按壓力,經由針狀滾子軸承56及按壓構件55向摩擦離合器5施加。
[0140]在摩擦離合器5的不動作狀態下,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及第二摩擦離合器12A、12B同樣,在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之間形成間隙,外側旋轉構件53與內側旋轉構件54相對旋轉自如。另一方面,當摩擦離合器5由按壓構件55按壓時,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的間隙壓緊,多個外離合器片51與多個內離合器片52進行摩擦接觸,在外側旋轉構件53與內側旋轉構件54之間傳遞旋轉力。
[0141]在摩擦離合器5的不動作狀態下,切斷從后差速器9的車寬方向上的右側的側齒輪93向驅動橋207R的驅動力的傳遞。在該狀態下,由于一對齠輪92自轉而驅動橋207L與外側旋轉構件53彼此向反方向旋轉,向驅動橋207L也不再傳遞驅動力。即,通過使摩擦離合器5為不動作狀態,來切斷從驅動軸2向后輪205L、205R的驅動力傳遞。而且,在摩擦離合器5的動作狀態下,與通過驅動力傳遞裝置IB向驅動橋207R傳遞的驅動力同等的驅動力也向驅動橋207L傳遞。
[0142]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10執行的控制處理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10相同。即,本實施方式的控制裝置10也具有上述說明的第一至第三控制裝置101?103。由此,根據本實施方式,也能夠得到與第一實施方式說明的作用及效果同樣的作用及效果。
[0143]以上,基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說明了本發明的四輪驅動車及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但是本發明沒有限定為這些實施方式,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可以適當變形地實施。
[0144]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應用嚙合離合器作為能夠切斷從發動機 202向驅動軸2的驅動力傳遞的第一離合器,并應用摩擦離合器作為能夠切斷從驅動軸2向后輪205L、205R的驅動力傳遞的第二離合器的情況,但也可以與之相反,應用摩擦離合器作為第一離合器,并應用嚙合離合器作為第二離合器。這種情況下,在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轉變時,通過由配置在車輛的前側的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而使驅動軸2旋轉, 在嚙合離合器的同步完成后,使嚙合離合器動作。
[0145]而且,在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第一旋轉構件的凹部與第三旋轉構件的凸部嚙合的嚙合離合器中,通過由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而使驅動軸旋轉,在嚙合離合器的同步完成之后,使嚙合離合器動作的情況,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嚙合離合器也可以是具備通過執行器的按壓力來產生基于摩擦的旋轉力而使第一旋轉構件及/或第三旋轉構件同步的同步機構的嚙合離合器,這種情況下,嚙合離合器的動作可以與摩擦離合器的動作同時。
[0146]而且,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第二執行器100、6以電動機140、61為動力源的情況,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電動機以外的動力源。
[0147]此外,在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將驅動力傳遞裝置1B配置在后差速器9與驅動橋207R之間的情況,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將驅動力傳遞裝置1B配置在后差速器9與驅動橋207L之間,或者也可以配置在驅動軸2與齠輪110之間。
[0148]需要說明的是,在由第三控制裝置103進行的控制時,與由第二控制裝置102進行的控制時相比,可以降低向第一執行器300的電動機34供給的電動機電流,降低電動機34的轉速及/或轉矩。由此,在驅動力離合裝置3中,也能夠抑制從兩輪驅動狀態向四輪驅動狀態的轉變時的噪音或振動。
【主權項】
1.一種搭載于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所述四輪驅動車能夠切換兩輪驅動狀態和四輪驅動狀態,所述四輪驅動車具備: 左右一對主驅動輪,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及所述四輪驅動狀態下被傳遞驅動源的驅動力; 左右一對輔助驅動輪,在所述四輪驅動狀態下被傳遞所述驅動源的驅動力; 驅動軸,向所述輔助驅動輪傳遞所述驅動力; 第一離合器,能夠切斷從所述驅動源向所述驅動軸的驅動力傳遞; 第二離合器,能夠切斷從所述驅動軸向所述輔助驅動輪的驅動力傳遞;及 執行器,使所述第一離合器及第二離合器動作, 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執行器, 所述第一離合器及第二離合器中,一方的離合器為通過凹部和凸部的嚙合來傳遞旋轉力的嚙合離合器,另一方的離合器為通過從所述執行器接受的按壓力使摩擦構件彼此摩擦接觸從而傳遞旋轉力的摩擦離合器, 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第一控制裝置,在僅向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傳遞驅動力的兩輪驅動狀態下,切斷由所述嚙合離合器及所述摩擦離合器進行的旋轉力的傳遞而使所述驅動軸成為不旋轉狀態;第二控制裝置,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下在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中的至少任一個主驅動輪發生滑移時,通過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使所述驅動軸旋轉而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后,使所述嚙合離合器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嚙合;及 第三控制裝置,在所述兩輪驅動狀態下在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未發生滑移時,通過由于滿足規定的條件而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使所述驅動軸旋轉而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后,使所述嚙合離合器的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嚙合,其中, 通過所述第三控制裝置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所需要的時間設定成比通過所述第二控制裝置使所述嚙合離合器同步所需要的時間長。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所述規定的條件是進行了應將所述四輪驅動車的驅動狀態從所述兩輪驅動狀態切換為四輪驅動狀態這樣的駕駛員的操作。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所述規定的條件是判定為在所述左右一對主驅動輪的至少任一個主驅動輪發生滑移的可能性尚。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與由所述第二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相比,在由所述第三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通過所述執行器的按壓力將所述摩擦構件彼此的間隙壓緊所需要的時間設定得較長。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所述執行器具有電動機、及將所述電動機的轉矩轉換為使所述摩擦構件彼此摩擦接觸的按壓力的轉換機構, 在由所述第三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將所述摩擦構件彼此的間隙壓緊時的所述電動機的轉速及/或轉矩設定成比在由所述第二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將所述摩擦構件彼此的間隙壓緊時的所述電動機的轉速及/或轉矩低。6.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四輪驅動車的控制裝置,其中, 在由所述第三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設定成比由所述第二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時經由所述摩擦離合器傳遞的旋轉力小。7.—種四輪驅動車,具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裝置。
【文檔編號】B60K17/354GK106004428SQ201610166635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發明人】野津知宏, 三田將貴, 兒玉明, 新見翔太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捷太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