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包括轉接板、主機線束總成、多芯連接器、第一組螺釘、防水墊、箱體側壁和第二組螺釘;所述主機線束總成穿過轉接板上開設的安裝孔且其一端與多芯連接器相連,另一端連接到BMS主控模塊,多芯連接器通過第一組螺釘固定安裝在轉接板上,轉接板通過第二組螺釘固定安裝在箱體側壁上,箱體側壁與轉接板之間設置防水墊。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的安裝方法。本發明使得主機線束無需截斷做線對線轉接,提高了線束的牢靠性;該裝置加工簡單、成本低、安裝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使用范圍廣,適合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
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及其安裝方法[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電動汽車的電池管理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0003]【背景技術】
[0004]隨著全球石油化工資源的日益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電動汽車因其節能減排、清潔無污染的特點,在最近幾年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電動汽車除了整車框架,離不開3樣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動力電池、高壓配電單元和電池管理系統。其中,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為電動汽車提供能量;高壓配電單元是電動汽車的樞紐,將整個動力電池的能量進行分配和控制;電池管理系統(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簡稱BMS)是動力電池的中樞神經,對其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從而保障動力電池的功能和安全。BMS—般包含主控模塊和從控模塊,安裝在動力電池箱體或高壓配電單元內部,通過箱體信號口上的多芯連接器與整車進行通信。
[0005]往往BMS主控模塊上的接口插頭尺寸會超過信號口多芯連接器在箱體上的安裝孔尺寸,從而導致信號線束必須從BMS接口插頭和多芯連接器中間位置截斷,并使用尺寸小的轉接連接器才可以安裝,否則將導致信號線束與多芯連接器安裝孔尺寸之間的矛盾。然而使用尺寸小的連接器進行轉接時會出現轉接口松脫、插頭推針、接觸不良等問題,且信號線束加工復雜、成本代價高。在不更換原有多芯連接器和BMS接口插頭的情況下,上述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0006]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后徹底解決BMS接口插頭尺寸超過信號口多芯連接器的安裝孔尺寸時信號線束需要截斷做轉接才能進行安裝的問題,加工簡單、成本低、 便于安裝的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 包括轉接板、主機線束總成、多芯連接器、第一組螺釘、防水墊、箱體側壁和第二組螺釘;所述主機線束總成穿過轉接板上開設的安裝孔且其一端與多芯連接器相連,另一端連接到 BMS主控模塊,多芯連接器通過第一組螺釘固定安裝在轉接板上,轉接板通過第二組螺釘固定安裝在箱體側壁上,箱體側壁與轉接板之間設置防水墊。
[0009]所述轉接板包括轉接板本體,其板面上開設供主機線束總成穿過的安裝孔,轉接板本體上位于安裝孔四周的位置處設有4個第一防水螺母;轉接板本體的邊緣處設有多個用于轉接板的安裝固定的第二防水螺母,所述第一防水螺母和第二防水螺母位于轉接板本體的同一側板面上;所述第一組螺釘穿過多芯連接器與轉接板上的第一防水螺母配合,第二組螺釘穿過箱體側壁和防水墊與轉接板上的第二防水螺母配合。
[0010]所述主機線束總成包括BMS接口插頭、波紋管、主機線束和插針,主機線束上套設波紋管,主機線束一端插針安裝在BMS接口插頭上且通過BMS接口插頭連接到BMS主控模塊, 主機線束的另一端插針安裝在多芯連接器上。[〇〇11]所述第一組螺釘和第二組螺釘均為十字槽盤頭螺釘,所述防水墊貼在轉接板上, 所述箱體側壁和防水墊上均開設供多芯連接器穿過的通孔。
[0012]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的安裝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1)將主機線束的兩端分別壓接上插針;(2)將主機線束中間部分套上波紋管,波紋管的長度距離主機線束兩端插針各10mm;(3)將主機線束一端的插針安裝在BMS接口插頭上;將主機線束的另一端穿過轉接板上的安裝孔,確保插針與第一防水螺母在轉接板的兩側;將主機線束另一端的插針安裝在多芯連接器上;(4)將多芯連接器通過第一組螺釘安裝在轉接板的第一防水螺母上;(5)將防水墊貼在轉接板上;(6)將轉接板通過第二組螺釘安裝在箱體側壁上。[〇〇13]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解決了BMS接口插頭尺寸超過信號口多芯連接器的安裝孔尺寸時信號線束需要截斷做轉接才能進行安裝的問題;使得主機線束無需截斷做線對線轉接,提高了線束的牢靠性;該裝置加工簡單、成本低、安裝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 使用范圍廣,適合推廣應用。
[0014]【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裝置的爆炸圖;圖2為圖1中轉接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主機線束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6]【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包括轉接板10、主機線束總成20、多芯連接器30、第一組螺釘40、防水墊50、箱體側壁60和第二組螺釘70;所述主機線束總成20 穿過轉接板10上開設的安裝孔14且其一端與多芯連接器30相連,另一端連接到BMS主控模塊,多芯連接器30通過第一組螺釘40固定安裝在轉接板10上,轉接板10通過第二組螺釘70 固定安裝在箱體側壁上,這里的箱體是指電動汽車的電池箱箱體、高壓配電箱箱體或或控制器箱體等,箱體側壁60與轉接板10之間設置防水墊50。所述第一組螺釘40和第二組螺釘 70均為十字槽盤頭螺釘,所述防水墊50貼在轉接板10上,所述箱體側壁60和防水墊50上均開設供多芯連接器30穿過的通孔。[〇〇18]如圖2所示,所述轉接板10包括轉接板本體12,其板面上開設供主機線束總成20穿過的安裝孔14,轉接板本體12上位于安裝孔14四周的位置處設有4個第一防水螺母11;轉接板本體12的邊緣處設有多個用于轉接板10的安裝固定的第二防水螺母13,所述第一防水螺母11和第二防水螺母13位于轉接板本體12的同一側板面上。第一組螺釘40穿過多芯連接器 30與轉接板10上的第一防水螺母11配合,第二組螺釘70穿過箱體側壁60和防水墊50與轉接板10上的第二防水螺母13配合。[〇〇19]如圖3所示,所述主機線束總成20包括BMS接口插頭21、波紋管22、主機線束23和插針,主機線束23上套設波紋管22,主機線束23—端插針安裝在BMS接口插頭21上且通過BMS 接口插頭21連接到BMS主控模塊,主機線束23的另一端插針安裝在多芯連接器30上。
[0020]在安裝時,其安裝步驟如下:(1)將主機線束23的兩端分別壓接上插針;(2)將主機線束23中間部分套上波紋管22,波紋管22的長度距離主機線束23兩端插針各10mm;(3)將主機線束23—端的插針安裝在BMS接口插頭21上;將主機線束23的另一端穿過轉接板10上的安裝孔14,確保插針與第一防水螺母11在轉接板10的兩側;將主機線束23另一端的插針安裝在多芯連接器30上;(4)將多芯連接器30通過第一組螺釘40安裝在轉接板10的第一防水螺母11上;(5)將防水墊50貼在轉接板10上;(6)將轉接板10通過第二組螺釘70安裝在箱體側壁60上。
[0021]綜上所述,本發明解決了BMS接口插頭21尺寸超過信號口多芯連接器30的安裝孔 14尺寸時信號線束需要截斷做轉接才能進行安裝的問題;使得主機線束23無需截斷做線對線轉接,提高了線束的牢靠性;該裝置加工簡單、成本低、安裝方法容易,并且可以防水,使用范圍廣,適合推廣應用。
【主權項】
1.一種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接板、主機線束總成、多芯連 接器、第一組螺釘、防水墊、箱體側壁和第二組螺釘;所述主機線束總成穿過轉接板上開設 的安裝孔且其一端與多芯連接器相連,另一端連接到BMS主控模塊,多芯連接器通過第一組 螺釘固定安裝在轉接板上,轉接板通過第二組螺釘固定安裝在箱體側壁上,箱體側壁與轉 接板之間設置防水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板包括轉 接板本體,其板面上開設供主機線束總成穿過的安裝孔,轉接板本體上位于安裝孔四周的 位置處設有4個第一防水螺母;轉接板本體的邊緣處設有多個用于轉接板的安裝固定的第 二防水螺母,所述第一防水螺母和第二防水螺母位于轉接板本體的同一側板面上;所述第 一組螺釘穿過多芯連接器與轉接板上的第一防水螺母配合,第二組螺釘穿過箱體側壁和防 水墊與轉接板上的第二防水螺母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機線束總成 包括BMS接口插頭、波紋管、主機線束和插針,主機線束上套設波紋管,主機線束一端插針安 裝在BMS接口插頭上且通過BMS接口插頭連接到BMS主控模塊,主機線束的另一端插針安裝 在多芯連接器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組螺釘和 第二組螺釘均為十字槽盤頭螺釘,所述防水墊貼在轉接板上,所述箱體側壁和防水墊上均 開設供多芯連接器穿過的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可防水的箱體線束轉接裝置的安裝方法,該方法 包括下列順序的步驟:(1)將主機線束的兩端分別壓接上插針;(2)將主機線束中間部分套上波紋管,波紋管的長度距離主機線束兩端插針各10mm;(3)將主機線束一端的插針安裝在BMS接口插頭上;將主機線束的另一端穿過轉接板上 的安裝孔,確保插針與第一防水螺母在轉接板的兩側;將主機線束另一端的插針安裝在多 芯連接器上;(4)將多芯連接器通過第一組螺釘安裝在轉接板的第一防水螺母上;(5)將防水墊貼在轉接板上;(6)將轉接板通過第二組螺釘安裝在箱體側壁上。
【文檔編號】B60R16/02GK105966330SQ201610331893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王安民, 韓廷, 吳定國
【申請人】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