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導軌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端部護罩從固定導軌上脫落的座椅導軌結構。本發明的座椅導軌結構具有:固定導軌(40),其支承座椅(10),并且使座椅(10)能夠滑動;端部護罩(60),其覆蓋所述固定導軌(40)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部;中央護罩(70),其從所述端部護罩(60)的位置沿著所述固定導軌(40)延伸,覆蓋所述固定導軌(40),所述中央護罩(70)具有伸出部(73),所述伸出部(73)沿著所述固定導軌(40)的側壁部向下延伸,在所述固定導軌(40)的端部安裝有支架(50),所述支架(50)具有止擋部(53a),所述止擋部(53a)在所述固定導軌(40)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用于限制所述伸出部(73)的移動量。
【專利說明】
座椅導軌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對座椅進行支承且使其能夠滑動的座椅導軌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在車身的地板部上設有座椅導軌,由該座椅導軌對座椅進行支承,且使該座椅能夠在前后方向上滑動。在一部分車輛中,出于美觀性等的考慮,在構成座椅導軌的固定導軌上覆蓋有護罩,該護罩從上方覆蓋該固定導軌。作為在座椅導軌上設置護罩的現有技術,在專利文獻I中有所披露。
[0003]專利文獻I公開的這種座椅導軌具有固定導軌、端部護罩與中央護罩,其中,固定導軌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端部護罩包括前側與后側的端部護罩,分別覆蓋固定導軌的前端與后端;中央護罩設置在前側端部護罩與后側端部護罩之間,用于覆蓋固定導軌的上部。通過設置中央護罩,從而能夠抑制固定導軌在車廂內露出。
[0004]然而,在乘員乘坐在座椅上時,乘員的腳有時會踏住中央護罩。在踏住中央護罩的狀態下,乘員的腳進行移動的話,中央護罩會受到沿著固定導軌的延伸方向產生作用的作用力。考慮到尺寸誤差等的原因,中央護罩與固定導軌間不可避免地會具有間隙,由于該間隙的存在,中央護罩能夠沿著固定導軌產生移動。中央護罩產生移動的話,會接觸到端部護罩。如果乘員進一步用力踩踏中央護罩的話,中央護罩對端部護罩進行推壓,有可能使端部護罩從固定導軌上脫落。因此,不僅車輛用座椅,而且對座椅進行支承且使座椅能夠滑動的座椅導軌均有改進的余地。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授權公報3364321號
【發明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端部護罩從固定導軌上脫落的座椅導軌結構。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方案I提供一種座椅導軌結構,其具有:固定導軌,其支承座椅,并且使座椅能夠滑動;端部護罩,其覆蓋所述固定導軌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部;中央護罩,其從所述端部護罩的位置沿著所述固定導軌延伸,覆蓋所述固定導軌,所述中央護罩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沿著所述固定導軌的側壁部向下延伸,在所述固定導軌的端部安裝有支架,所述支架具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在所述固定導軌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用于限制所述伸出部的移動量。
[0008]技術方案2:在技術方案I所述的座椅導軌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端部護罩被所述止擋部的側部卡止。
[0009]技術方案3: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座椅導軌結構的結構的基礎上,還具有從所述止擋部的端部沿著所述伸出部延伸的防脫部,所述防脫部用于抑制所述中央護罩從所述固定導軌上脫落。
[0010]采用技術方案I的結構,中央護罩具有沿著導軌側壁部向下延伸的伸出部。而且,安裝在固定導軌的端部的支架具有限制伸出部的移動量的止擋部。有時,乘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會踩踏中央護罩。乘坐者在踩踏中央護罩的狀態下使腳移動時,中央護罩受到沿著固定導軌(的延伸方向)產生作用的作用力。從而中央護罩沿著固定導軌產生移動。在固定導軌的端部安裝有支架,支架具有止擋部。中央護罩產生規定量的移動時,中央護罩的伸出部與止擋部產生抵接。從而,使中央護罩的移動被限制。通過限制中央護罩的移動,能夠防止來自于中央護罩的作用力使端部護罩從固定導軌上脫落。
[0011]采用技術方案2的結構,端部護罩被止擋部的側部卡止。與另外設置用于安裝端部護罩的結構相比,能夠降低部件數量。另外,為了限制中央護罩的移動,采用了具有較高的強度的止擋部。由于將端部護罩卡止在強度較高的止擋部上,因而,能夠提高對端部護罩的支承剛性。
[0012]采用技術方案3的結構,本發明中具有防脫部,防脫部從止擋部的端部沿著伸出部延伸,用于抑制中央護罩從固定導軌脫落。在乘坐者踩踏中央護罩時,中央護罩有時會受到朝向固定導軌的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作用力。在中央護罩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產生移動時,伸出部也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產生移動。產生規定的移動量的伸出部抵接到防脫部,從而,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移動被阻止,如此,能夠抑制中央護罩從固定導軌上脫落。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采用本發明的座椅導軌結構的實施例中的座椅的斜視圖;
圖2為圖1中數字2處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沿著圖2中箭頭3看到的側視圖;
圖4為圖2所示的固定導軌、支架、端部護罩與中央護罩的分解結構圖;
圖5為從底面側觀察圖2所示的端部護罩與中央護罩時所得到的斜視圖;
圖6為從側方角度觀察得到的圖2所示的固定導軌、支架、端部護罩與中央護罩的剖視圖;
圖7為從上方觀察得到的圖2所示的固定導軌、支架、端部護罩與中央護罩的剖視圖;
圖8為用于說明圖2所示的座椅導軌結構所具有的效果的附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車用座椅(座椅);40、固定導軌;42、導軌側壁部(固定導軌的側壁部);50、支架;53a、止擋部;53b、防脫部;60、端部護罩;70、中央護罩;73、伸出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下面的說明中,左右方向是指對于乘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而言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是指以座椅的滑動方向為基準的前后方向。另外,在圖中,Fr表示前,Rr表示后,L表示乘坐者角度的左,R表示乘坐者角度的右,Up表示上,Dn表示下。
[0015]〈實施例〉
參照圖1,本發明的座椅導軌結構例如被用于支承車用座椅1 (座椅10)。車用座椅1通過導軌機構20被支承在車身地板部上,能夠沿著前后方向滑動。
[0016]導軌機構20具有固定部30與滑塊部22,其中,固定部30為左右一對(左、右固定部或者說左側、右側固定部),它們固定在車身上;滑塊部22為左右一對(左、右滑塊部或者說左側、右側滑塊部),它們分別被支承在左、右固定部30上,且能夠滑動。
[0017]車用座椅10具有椅座13、椅背14、頭枕15與扶手16,其中,椅座13固定在左、右滑塊部22的上部;椅背14設置在椅座13的后端,且能夠擺動;頭枕15安裝在椅背14的上部;扶手16為左右一對,分別安裝在椅背14的側壁部。即,車用座椅10是公知的車用座椅。
[0018]導軌機構20的左、右固定部30位于車用座椅10的下方,分別在左側與右側沿著前后方向延伸。下面,以左側的固定部30的前部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左側的固定部30的后部結構、右側的固定部30的前部結構以及右側的固定部30的后部結構均與左側的固定部30的前部結構相同,因而,省略了詳細的說明。即,可以將下面的說明中的“左側的固定部30的前部”適當地替換為左側的固定部30的后部、右側的固定部30的前部或者右側的固定部30的后部來進行理解。
[0019]參照圖2與圖3,導軌機構20的固定部30具有固定導軌40、支架50、端部護罩60、中央護罩70,其中,固定導軌40固定在車身上;支架50固定在固定導軌40的前端;端部護罩60卡止在支架50上,覆蓋固定導軌40的前端部;中央護罩70從端部護罩60的后部沿著固定導軌40向后延伸,覆蓋固定導軌40.
[0020]參照圖4,固定導軌40具有導軌底壁部41、導軌側壁部42(固定導軌40的側壁部)、導軌平坦壁部(上壁部)43、導軌下垂部44,其中,導軌側壁部42為左右一對,分別從導軌底壁部41的左右端部向上延伸;導軌平坦壁部43為左右一對,分別從左、右導軌側壁部42的上端向導軌寬度方向中央延伸;導軌下垂部44為左右一對,分別從左、右導軌平坦壁部43的導軌寬度方向中央側的端部向下延伸。
[0021]在左、右導軌側壁部42上開設有一對導軌孔部42a,該導軌孔部42a供螺栓35穿過。
[0022]支架50覆蓋固定導軌40,并且,通過螺栓35與螺母36固定在固定導軌40上。
[0023]支架50具有支架前壁部51、支架側壁部52、支架彎折部53、支架平坦壁部(上壁部)54,其中,支架前壁部51覆蓋在固定導軌40的前端的前方;支架側壁部52為左右一對,分別從支架前壁部51的左右端部沿著左右導軌側壁部42延伸;支架彎折部53為左右一對,是通過將左右支架側壁部52的一部分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彎折而形成的;支架平坦壁部54—體形成在支架前壁部51與左右支架側壁部52的上端,覆蓋左右導軌平坦壁部43。
[0024]在左側的支架側壁部52與左側的支架彎折部53之間形成有切口狀的弱化部(易變形部)55。通過設置弱化部55,從而,在制造支架50時,能夠容易地使支架彎折部53(左右支架側壁部52的一部分)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彎折。在右側的支架側壁部52與右側的支架彎折部53之間也形成有弱化部,結構相同,因而省略了詳細的說明。
[0025]在支架前壁部51上形成有用于卡止端部護罩60的一對前部卡止孔51a。另外,在支架前壁部51上,于一對前部卡止孔51a支架形成有前部孔51b。
[0026]在左、右支架側壁部52上設有一對支架孔部52a,該一對支架孔部52a分別供螺栓35穿過。
[0027]左、右支架彎折部53在俯視時分別大致呈字母L形,二者分別具有止擋部53a(僅示出了左側的止擋部53a)與防脫部(脫落抑制部)53b(僅示出了左側的防脫部53b),其中,止擋部53a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延伸,用于限制中央護罩70向前方的移動量;防脫部53b從止擋部53a的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向后延伸,用于抑制中央護罩70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28]即,止擋部53a與防脫部53b由支架彎折部53—體形成。支架彎折部53是通過將支架50中的沿著固定導軌40延伸的部位(左右支架側壁部52)的一部分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彎折而形成的部位,俯視時大致呈字母L形。在支架50上沿著支架彎折部50形成弱化部55。
[0029]支架平坦壁部54俯視時大致呈底部位于前側的字母U形(即前端部是“U”的底部)。在支架平坦壁部54的前端部形成有大致呈矩形的支架側定位孔54a,該支架側定位孔54a用于進行端部護罩60的定位。
[°03°]結合參照圖5,端部護罩60被卡止在支架50上,并且覆蓋固定導軌40的前端部。端部護罩60具有端部護罩主體61,端部護罩主體61大致呈底部位于前側的字母U形,其覆蓋固定導軌40的前端,在端部護罩主體61的里面部(內表面部)一體形成有多個卡爪62?66。[0031 ]多個爪部62?66包括用于使端部護罩60卡止在支架50上的爪部與用于使端部護罩60相對于支架50定位的爪部。下面進行詳細的說明。
[0032]多個爪部中包括前部卡爪62與側部卡爪63,前部卡爪62為左右一對,卡止在形成于支架50的前部的左側與右側的前部卡止孔51a中,側部卡爪63為左右一對,分別卡止在左、右止擋部53a的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端部上,從而,端部護罩60通過前部卡爪62與側部卡爪63卡止在支架50上。
[0033]另外,多個爪部中還包括第I定位爪64、第2定位爪65與第3定位爪66,其中,第I定位爪64穿過支架側定位孔54a;第2定位爪65為左右一對(僅示出了右側的定位爪65),分別臨近左、右側部卡爪63形成,且分別與左、右止擋部53a的前端抵接;第3定位爪66為左右一對,分別與左、右支架側壁部52抵接,從而,端部護罩60通過第I定位爪64、第2定位爪65、第3定位爪66實現定位。
[0034]中央護罩70具有中央護罩主體71、撓性部72、伸出部73,其中,中央護罩主體71為左右一對,分別覆蓋左、右導軌平坦壁部43的上表面;撓性部72為左右一對,分別從左、右中央護罩主體71向導軌寬度方向中央延伸;伸出部73為左右一對,分別從左、右中央護罩主體71向下延伸。
[0035]左、右撓性部72的位于導軌寬度方向中央側的部位相互靠近配置。從而,能夠抑制固定導軌40在車廂內露出。再者,左、右撓性部72由具有撓性的材料構成。在車用座椅10(參照圖1)滑動時,左、右撓性部72發現撓曲(彎曲)變形,容許車用座椅10進行滑動。
[0036]左、右伸出部73從中央護罩70的前部延伸形成至后部,配置在左、右導軌側壁部42的導軌寬度方向外側,沿著左、右導軌側壁部42延伸。在左、右伸出部73的下端分別形成有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73a。
[0037]采用上面說明的本發明,能夠獲得以下效果。
[0038]參照圖6、圖7,中央護罩70具有沿著導軌側壁部(側面部)43向下延伸的伸出部73。而且,安裝在固定導軌40的端部的支架50具有限制伸出部73的移動量的止擋部53a。有時,乘坐在車用座椅10(參照圖1)上的乘坐者會踩踏中央護罩70。乘坐者在踩踏中央護罩70的狀態下使腳移動時,中央護罩70受到沿著固定導軌40向前方產生作用的作用力。中央護罩70與固定導軌40之間不可避免地會有間隙等,由于具有該間隙等,中央護罩70能夠沿著固定導軌40產生移動。在固定導軌40的端部安裝有支架50,支架50具有止擋部53a。中央護罩70產生規定量的移動時,伸出部73的前端Pl與止擋部53a的后端P2產生抵接。從而,使中央護罩70的移動被阻止。通過阻止中央護罩70的移動,能夠防止來自于中央護罩70的作用力使端部護罩60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39]這里,支架50被螺栓35與螺母36固定在固定導軌40上。因而,即便支架50被中央護罩70推壓,支架50也不會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40]另外,端部護罩60被止擋部53a的側部卡止。與另外設置用于安裝端部護罩60的結構相比,能夠降低部件數量。另外,為了限制中央護罩70的移動,止擋部53具有較高的強度。由于將端部護罩60卡止在強度較高的止擋部53a上,因而,能夠提高對端部護罩60的支承剛性。
[0041 ]另外,止擋部53a與防脫部53b由彎折部53—體形成。彎折部53是通過將支架50的一部分彎折而形成的部位。從而,不必增加部件數量,也能夠限制中央護罩70的移動,并且抑制中央護罩70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42]另外,沿著彎折部53形成有弱化部55。從而,能夠簡單地進行彎折而形成彎折部53,因此,能夠簡單地進行支架50的制造。
[0043]另外,使定位爪65抵接在止擋部53a的前端,以對端部護罩60進行定位。如此,也能夠將強度較高的止擋部53a用于對端部護罩60的定位,獲得了有益的效果。
[0044]參照圖7,本發明中具有防脫部53b,防脫部53b從止擋部53a的端部沿著伸出部73延伸,用于抑制中央護罩70從固定導軌40脫落。
[0045]參照圖8,在乘坐者踩踏中央護罩70時,中央護罩70有時會受到朝向固定導軌40的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作用力。在中央護罩70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產生移動時,伸出部73也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產生移動。產生規定的移動量的伸出部73抵接到防脫部53b,從而,該伸出部73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的移動被阻止,如此,能夠抑制中央護罩70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46]另外,有時,中央護罩70也會受到朝向前方的作用力。此時,中央護罩70的前進受到止擋部53a(參照圖6)的限制。
[0047]在伸出部73a的下端形成有向導軌寬度方向外側突出的突出部73a。在中央護罩70受到使其要從固定導軌40脫落的方向上的作用力時,突出部73a接觸到防脫部53b。從而,能夠更加切實可靠地抑制中央護罩70從固定導軌40上脫落。
[0048]另外,以應用在車用座椅上為例對本發明的座椅導軌結構進行了說明,然而,也可以適用于車輛之外的其他交通工具或者交通工具之外的其他機構的座椅的座椅導軌。即,本發明的作用與效果的達成,并不限于實施例中的情況。
[0049]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座椅導軌結構能夠很好地適用于車用座椅的座椅導軌。
【主權項】
1.一種座椅導軌結構, 其具有: 固定導軌,其支承座椅,并且使座椅能夠滑動; 端部護罩,其覆蓋所述固定導軌的長度方向上的端部; 中央護罩,其從所述端部護罩的位置沿著所述固定導軌延伸,覆蓋所述固定導軌,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護罩具有伸出部,所述伸出部沿著所述固定導軌的側壁部向下延伸, 在所述固定導軌的端部安裝有支架, 所述支架具有止擋部,所述止擋部在所述固定導軌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用于限制所述伸出部的移動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導軌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護罩被所述止擋部的側部卡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導軌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從所述止擋部的端部沿著所述伸出部延伸的防脫部,所述防脫部用于抑制所述中央護罩從所述固定導軌上脫落。
【文檔編號】B60N2/07GK105882459SQ201610087592
【公開日】2016年8月24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6日
【發明人】古田容造, 高橋季大, 長谷川洋介, 清水弘明, 森田嘉明, 鍛代光智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泰極愛思, 株式會社今仙電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