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汽車副儀表板總成后部大都設計有扶手,扶手關閉時可以擱放手肘,扶手箱內部可以儲物,是汽車人性化設計的重要體現部分。扶手一般通過鉸鏈結構將固定副和轉動副連接在一起,具有旋轉開啟功能。扶手開啟方式通常分為自動彈開或手扶開啟。扶手開啟至最大角度時會出現反彈的現象,用戶體驗差。CN202782790U公開了一種新型汽車副儀表板扶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汽車副儀表板扶手只能開啟和關閉兩個位置,不能夠滿足任意位置停止的問題;它包括軸、螺釘和鉸鏈,其特征是所述的軸上套有懸停機構,懸停機構通過螺釘安裝在鉸鏈上;具有以下優點:在固定扶手和鉸鏈的同時,巧妙通過軸孔配合鎖緊控制扶手,既保證安裝,又能實現功能。
[0003]上述技術所述的懸停機構由金屬片和尼龍襯套組成,尼龍襯套套在金屬片內部起到阻尼作用。由于尼龍襯套與軸摩擦,存在容易損壞,需要不定期更換的問題。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簡單,適用面積廣,且極限位置不反彈的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教練機構。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不僅結構簡單,適用面積廣,而且能夠使扶手打開至極限位置時止位。
[0005]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包括固定副和轉動副,所述固定副與轉動副通過鉸鏈轉軸連接;所述固定副的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固定副懸臂,所述兩個固定副懸臂相面對的內側壁上設有以鉸鏈轉軸的軸孔為中心的近似扇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從固定副懸臂邊緣起始沿轉動副轉動方向分為依次連接的間隙配合弧面段、過盈配合凸塊段和下凹止位槽段。
[0006]所述轉動副的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轉動副懸臂,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位于兩個固定副懸臂之間,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相背對的外側壁上設有以鉸鏈轉軸的軸孔為中心的凸出的呈哨子狀的止位臂,所述止位臂位于限位槽內,其哨嘴部為自由端;所述止位臂隨轉動副轉動,其哨嘴部先后與限位槽的間隙配合弧面段間隙配合,與所述過盈配合凸塊段過盈配合,最后卡接于下凹止位槽段內,實現轉動副在最大開啟位置時的止位。
[0007]進一步,所述止位臂的哨嘴部尾端為圓角,其哨嘴部外側還設有倒角。
[0008]進一步,所述止位臂的哨嘴部與限位槽相對的面上設有一個半球面狀的凸點,所述凸點與限位槽底面貼合。
[0009]進一步,所述鉸鏈轉軸的一端固定有擋塊,另一端設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中卡接有一用于對固定副和轉動副軸向定位的開口擋圈。
[0010]進一步,所述限位槽的中心設有固定副轉軸孔;所述止位臂的上部設有轉動副轉軸孔。
[0011]進一步,所述固定副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箱集成為一體;所述轉動副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集成為一體。
[0012]進一步,所述固定副采用塑料材質制成。
[0013]進一步,所述轉動副采用塑料材質制成。
[0014]進一步,所述鉸鏈轉軸采用金屬材質制成。
[0015]本發明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開啟至極限位置時,轉動副上的止位臂滑入固定座上的下凹止位槽段中,避免汽車副儀表板扶手出現反彈現象;而且固定副和轉動副分別與汽車副儀表板的扶手和扶手箱集成為一體,減少裝配過程,提高生產效率;結構簡單,適用面積廣。
【附圖說明】
[0016]圖1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前視圖。
[0018]圖3為固定副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5為轉動副示意圖。
[0021 ] 圖6為鉸鏈轉軸示意圖。
[0022]圖7為開口擋圈示意圖。
[0023]圖8為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關閉位置示意圖。
[0024]圖9為汽車副儀表板扶手最大開啟位置示意圖。
[0025]圖中,1-固定副、11-固定副懸臂,12-固定副轉軸孔、13-間隙配合弧面段、14-下凹止位槽段、15-過盈配合凸塊段、2-轉動副、21-轉動副懸臂、22-凸點、23-止位臂、24-轉動副轉軸孔、3-鉸鏈轉軸、31-固定槽、32-擋塊、4-開口擋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7]參見圖1至圖2所示的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包括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箱集成為一體的固定副1和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集成為一體的轉動副2,所述固定副1與轉動副2通過金屬材質的鉸鏈轉軸3鉸接。
[0028]如圖3-圖4所示,所述固定副1為塑料材質,其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固定副懸臂11,所述兩個固定副懸臂11上都設有固定副轉軸孔12,且兩個固定副懸臂11相面對的內側壁上設有以固定副轉軸孔12為中心的近似扇形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從固定副懸臂邊緣起始沿轉動副轉動方向分為依次連接的間隙配合弧面段13、過盈配合凸塊段15和下凹止位槽段14。
[0029]如圖5所示,所述轉動副2為塑料材質,其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轉動副懸臂21,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21的上部都設有轉動副轉軸孔24,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21相背對的外側壁上設有以轉動副轉軸孔24為中心的凸出的呈哨子狀的止位臂23。
[0030]使用時,如圖8-圖9所示,所述轉動副2的兩個轉動副懸臂21位于固定副1的兩個固定副懸臂11之間,所述鉸鏈轉軸3依次穿過固定副懸臂11上的固定副轉軸孔12和轉動副懸臂21上的轉動副轉軸孔24,將固定副1和轉動副2連接,所述止位臂23位于限位槽13內,其哨嘴部為自由端;所述止位臂23隨轉動副2轉動,其哨嘴部先后與限位槽13的間隙配合弧面段13間隙配合,與所述過盈配合凸塊段15過盈配合,最后卡接于下凹止位槽段14內,實現轉動副2在最大開啟位置時的止位。為了更順暢的打開或關閉汽車副儀表板扶手,所述止位臂21的哨嘴部尾端設計為圓角,其哨嘴部外側還設有倒角。
[0031]優選的,如圖5所示,所述止位臂23的哨嘴部與限位槽13相對的面上設有一個半球面狀的凸點22與限位槽13底面貼合,使得轉動副2與固定副1之間具有一定間隙,汽車副儀表板扶手打開或關閉更加靈活輕松。
[0032]優選的,如圖6-圖7所示,所述鉸鏈轉軸3的一端固定有擋塊32,另一端設有固定槽31,所述固定槽31中卡接有一用于對固定副1和轉動副2軸向定位的開口擋圈4。
[0033]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包括固定副(1)和轉動副(2),所述固定副(1)與轉動副(2)通過鉸鏈轉軸(3)連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副(1)的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固定副懸臂(11),所述兩個固定副懸臂(11)相面對的內側壁上設有以鉸鏈轉軸的軸孔為中心的近似扇形的限位槽(13),所述限位槽(13)從固定副懸臂邊緣起始沿轉動副轉動方向分為依次連接的間隙配合弧面段(13)、過盈配合凸塊段(15)和下凹止位槽段(14); 所述轉動副(2)的鉸接端為兩個相對的轉動副懸臂(21),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21)位于兩個固定副懸臂(11)之間,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21)相背對的外側壁上設有以鉸鏈轉軸的軸孔為中心的凸出的呈哨子狀的止位臂(23),所述止位臂(23)位于限位槽(13)內,其哨嘴部為自由端;所述止位臂(23)隨轉動副(2)轉動,其哨嘴部先后與限位槽(13)的間隙配合弧面段(13)間隙配合,與所述過盈配合凸塊段(15)過盈配合,最后卡接于下凹止位槽段(14)內,實現轉動副(2)在最大開啟位置時的止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臂(23)的哨嘴部尾端為圓角,其哨嘴部外側還設有倒角。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臂(23)的哨嘴部與限位槽(13)相對的面上設有一個半球面狀的凸點(22),所述凸點(22)與限位槽(13)底面貼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轉軸(3)的一端固定有擋塊(32),另一端設有固定槽(31),所述固定槽(31)中卡接有一用于對固定畐ij (1)和轉動副(2 )軸向定位的開口擋圈(4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3)的中心設有固定副轉軸孔(12 );所述止位臂(23 )的上部設有轉動副轉軸孔(24)。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副(1)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箱集成為一體;所述轉動副(2)與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集成為一體。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副(1)采用塑料材質制成。8.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副(2)采用塑料材質制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鏈轉軸(3)采用金屬材質制成。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汽車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結構,包括鉸接的固定副和轉動副;所述固定副的兩個固定副懸臂內側壁上設有近似扇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從固定副懸臂邊緣起始沿轉動副轉動方向分為依次連接的間隙配合弧面段、過盈配合凸塊段和下凹止位槽段;所述兩個轉動副懸臂位于兩個固定副懸臂之間,兩個轉動副懸臂的外側壁上設有呈哨子狀且哨嘴部為自由端的止位臂,位于限位槽內的止位臂隨轉動副轉動,其哨嘴部先后與限位槽的間隙配合弧面段間隙配合,與所述過盈配合凸塊段過盈配合,最后卡接于下凹止位槽段內,實現轉動副在最大開啟位置時的止位。本發明能夠避免汽車副儀表板扶手開啟至極限位置時出現反彈現象,適用面積廣。
【IPC分類】B60R7/06
【公開號】CN105383400
【申請號】CN201510909396
【發明人】李亮達, 鄧磊, 李江, 汪秀義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