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受電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屬高速列車受電系通----名稱是:“防振受電弓”。
【背景技術】
:
[0002]隨著我國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通車里程最多的國家,但高速鐵路的核心技術之一,弓網技術確成為我國高鐵發展的難點之一,特別是受電弓技術問題,更是急待于提高和解決,
[0003]。高速列車行進時,弓網系統常常會發出頻率較高的尖叫噪聲和持續的電弧放電現象。這種現象不僅會造成列車供電電流的畸變,嚴重影響到列車的行車安全和行車速度,還會加速接觸網線和受電弓滑板的損耗。因此,如何控制解決接觸網和受電弓之間的這一有害現象,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課題。
[0004]通過研究發現,引發尖叫噪聲及持續電孤放電的現象主要來自于弓網系統的有害振動。原因如下。
[0005]1,受電弓由于自身質量,在列車高速行進時,會產生上下垂直的機械振動,雖然通過減輕弓頭和框架歸算質量使振動有所減輕,但由于這是受電弓自身構造的缺陷,無法徹底根除。
[0006]2,機車輪軌間不規則幾何高速運動時的振動,通過受電弓架的傳遞加劇了弓網之間的有害振動,列車速度越高,這種有害振動就會越大。
[0007]3,由于受電弓對接觸網有一定的升弓力矩在接觸網出現高度變化時,接觸網與升電弓之間的瞬間接觸壓力增大會引起弓網之間的摩擦系數增高,既而引發弓網之間的磨擦振動。
[0008]綜上所述,弓網之間的一系列有害振動,是造成弓網之間不能持續有效接觸而引發尖叫噪聲和持續的電孤放電的根本原因,要保障弓網之間的有效接觸,達到列車的受流安全,就必須要從根本上解決弓網之間的有害振動問題。
【發明內容】
:
[0009]本發明“防振受電弓”的原理是讓安置于列車頂部充滿液體罐內的“浮子”托舉受電弓滑板,利用液態浮力柔和的物理特性,化解列車輪軌振動以剛性形式對于弓網接觸危害的同時,也解決了受電弓因自身質量引發的機械振動對弓網接觸的危害問題。液態浮力不僅持續穩定,而且柔和易于調節,受電弓在液態浮力的托舉下,可有效地改善弓網間的動態接觸壓力均衡問題。
[0010]其構造原理如下:
[0011]1,在列車上方充滿液體罐的罐內安裝若干個上下軸都定位的浮動“浮子”【“浮子”只可上下浮動】,"“浮子”上方的軸直接與安裝滑板的弓頭連接用來托舉滑板,“浮子”托舉滑板的力量,【也就是弓網之間合理的接觸壓力】可以根據需求調節。【浮子的大小決定浮力的大小】。
[0012]2,由于“浮子"是浮在一個充滿液體的罐內靠浮力托舉著滑板,始終都處在一個給定的弓網接觸壓力之中,列車的振動不會引起“浮子”的剛性振動,由于液態的柔性,浮子僅會輕柔的在水中上下浮動,化解了列車振動以剛性形式傳遞給受電弓的滑板。同樣,由于托舉受電弓滑板的是浮子,也就消除了受電弓由自身質量引發弓網之間的剛性振動問題。
[0013]3,只要罐中的液體充滿,托舉滑板的“浮子”,始終都處在給定的壓力之中,當列車高速前進時,隨著接觸網高度變化時傳遞給滑板的接觸壓力變化和列車振動引起的弓網壓力變化作上下浮動。由于液態浮力的持續性穩定性及天然的柔性,不僅提高了受電弓的追隨特性,還消除了弓網之間由于瞬間接觸壓力變化而引發的自激振蕩。
[0014]3,為了托舉的受力均衡,支撐滑板的“浮子”可以是若干個,【也就是在弓頭下面可以多設幾個“浮子”支撐點】這樣托舉滑板的力矩就會更加均衡柔和,進一步保證了弓網之間的動態接觸壓力始終處在一個持續接近的平衡狀態。
[0015]4,由于“浮子”上下端的軸都有軸套固定,被托舉的滑板會十分穩定,完全能適應高速列車行進時對受電弓弓頭的氣動影響。
[0016]5,升降弓部分和絕緣部分可在液態灌下完成。
[0017]6,罐中的液體應是一種輕質油,不易揮發,不會產生銹垢,又可潤滑固定“浮子”的軸與軸套。冬季液體可采取防凍措施來保障受電弓的正常工作。
[0018]通過以上表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防震受電弓是如何消除了傳統受電弓引發的一系列弓網之間的有害振動,從而保障了弓網之間的有效接觸,達到了提高列車的受流質量和行車安全的目標。
【主權項】
1.在列車上方充滿液體罐的罐內安裝若干個上下軸都定位的浮動“浮子”【“浮子”只可上下浮動】,"“浮子”上方的軸直接與安裝滑板的弓頭連接用來托舉滑板,“浮子”托舉滑板的力量,【也就是弓網之間合理的接觸壓力】可以根據需求調節。【浮子的大小決定浮力的大小】。
【專利摘要】本發明“防振受電弓”的原理是讓安置于列車頂部充滿液體罐內的“浮子”托舉受電弓滑板,利用液態浮力柔和的物理特性,化解列車輪軌振動以剛性形式對于弓網接觸危害的同時,也解決了受電弓因自身質量引發的機械振動對弓網接觸的危害問題。液態浮力不僅持續穩定,而且柔和易于調節,受電弓在液態浮力的托舉下,可有效地改善弓網間的動態接觸壓力均衡問題。
【IPC分類】B60L5/22
【公開號】CN105313702
【申請號】CN201410364379
【發明人】黃新生
【申請人】黃新生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