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
[0003]
【背景技術】
[0004]目前,為保證發動機艙的散熱性能,國內主流客車均將發動機底部裸露在外,但這容易使發動機受到托底或濺石的損傷。由于缺乏對發動機底部的有效保護,客車在行駛一段時間后,發動機及發動機艙內均會布滿灰塵,同時空氣中夾帶的水分容易使發動機的電器模塊及線束存在短路隱患。
[0005]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該護甲結構不僅能夠保護發動機底部,使發動機底部免受托底或濺石對其造成的損傷,還在保證發動機及發動機艙散熱性能的基礎上,具有良好的除水除塵效果。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包括汽水分離室和嵌入設置汽水分離室內的擋水板。所述汽水分離室為由頂板、底板、左側板和右側板圍成的腔體。所述腔體,其前端設有進氣口,其頂部設有出氣口,其底部設有排水長孔。
[0008]所述擋水板包括依次上下交錯設置在汽水分離室前端進氣口內側的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且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均向后傾斜設置;所述上擋水板的上端連接在頂板的底部,且上擋水板與頂板后端的夾角為銳角;所述下擋水板的下端連接在底板的頂部,且下擋水板與底板前端的夾角為鈍角。
[0009]進一步的,所述出氣口開設在頂板上。
[0010]進一步的,所述排水長孔開設在下擋水板內側的底板上。
[0011]進一步的,所述上擋水板上活動連接有用于調節上擋水板與下擋水板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板。
[0012]進一步的,汽水分離室的前后兩端均設有翻邊。
[0013]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通過將該護甲結構安裝在客車發動機下方,不僅能夠對發動機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發動機因托底或濺石而受到損傷,還能在保證發動機及發動機艙散熱性能的基礎上,實現良好的除水除塵效果。
[0014]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汽水分離室上半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汽水分離室下半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6是氣流在本發明中的流動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裝配示意圖。
[0016]其中:
1、頂板,2、底板,3、左側板,4、右側板,5、進氣口,6、出氣口,7、上擋水板,8、下擋水板,9、翻邊,10、排水長孔。
[0017]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7所示的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包括汽水分離室和嵌入設置汽水分離室內的擋水板。所述汽水分離室為由頂板1、底板2、左側板3和右側板4圍成的腔體。所述頂板、底板、左側板和右側板采用滿焊的方式拼焊成上述腔體。所述腔體,其前端設有進氣口 5,其頂部設有出氣口 6,其底部設有排水長孔10。所述出氣口 6開設在頂板I上的中后部。如圖3和圖5所示,所述排水長孔10開設在下擋水板8內側的底板2上。所述進氣口
5、汽水分離室和出氣口 6是相連通的。在本發明所述的多功能護甲結構中,各個部件均采用滿焊的方式拼焊成,這能夠保證護甲結構不漏氣。
[0019]優選的,所述頂板向斜上方傾斜。所述底板包括折彎相連的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且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夾角為鈍角。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均向斜上方傾斜。從圖4和圖6可以看出,汽水分離室的高度從前向后依次變小,直至頂板的后端與底板的后端相交。這能夠使汽水分離室內有很大的通流面積,使大部分水滴及灰塵都會凝聚,經汽水分離后的干燥氣流通過出氣口進入至發動機艙內。
[0020]如圖4和圖6所示,所述擋水板包括依次上下交錯設置在汽水分離室前端進氣口內側的上擋水板7和下擋水板8,且上擋水板7和下擋水板8均向后傾斜設置。所述上擋水板7的上端滿焊連接在頂板I的底部,且上擋水板7與頂板I后端的夾角為銳角(即上擋水板向斜后側的下方傾斜)。所述下擋水板8的下端滿焊連接在底板2的頂部,且下擋水板8與底板2前端的夾角為鈍角(即下擋水板向斜后側的上方傾斜)。本發明通過將上擋水板設為向斜后側的下方傾斜,下擋水板設為向斜后側的上方傾斜,這不僅能夠保證氣流向車后流動,增加進氣量,提高進氣速度,還能夠使從進氣口進入的氣流盡可能多的碰撞到擋水板和汽水分離室的內壁,使氣流中的水分和灰塵沉積下來,從進氣口處或排水長孔排出,進而使進入到發動機中的氣體的干燥純凈。所述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上下交錯設置,即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在垂直高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重疊區域,這樣能夠使氣流通過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時多次改變流動方向。由于氣流中懸浮的水滴及灰塵有較大的質量和慣性,當氣流遇到擋水板后,氣流的流動方向會發生改變,其中,部分水滴及灰塵就會積聚在擋水板上,并順著擋水板滑落至底板上,通過進氣口排出。而夾雜剩余部分水滴及灰塵的氣流會繞過擋水板繼續向前運動,當該氣流以很大的速度撞擊在下擋水板后側的汽水分離室內壁上時,該氣流中的水滴和灰塵凝聚,并通過排水長孔排出,該氣流中的氣體通過排氣口進入到發動機艙中。
[0021]進一步的,所述上擋水板7上活動連接有用于調節上擋水板7與下擋水板8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板。所述調節板采用緊定螺栓或者滑軌連接在上擋水板上,調節板和上擋水板的連接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改變,即通過上下移動調節板,能夠使上擋水板與下擋水板之間的開口變大或變小,進而控制進氣量的大小,以適應不同天氣的需求。在夏季氣溫高,發動機艙溫度高,需要較大的進氣量,此時,需要向上移動調節板,使上擋水板與下擋水板之間的開口變大;在冬季氣溫低,發動機的熱量需要給乘客區供暖,需要的進氣量較少甚至不需要進氣,此時,需要向下移動調節板,使上擋水板與下擋水板之間的開口變小,甚至直接關閉開口。
[0022]進一步的,汽水分離室的前后兩端均設有翻邊9。采用自攻螺釘將汽水分離室前后兩端的翻邊固定在發動機左右尾縱梁的底部。
[0023]如圖7所示,本發明所述的護甲結構通過自攻螺釘安裝在發動機左右尾縱梁下面。其中,進氣口位于客車的迎風端(即客車的前端,客車向前行駛的方向)。裝好后,該護甲結構可以保護發動底部免受托底及濺石等傷害,同時在客車行駛時車外氣流可通過護甲結構前端的進氣口引入,并經擋水板及汽水分離室內壁除水除塵后,氣流中干燥的氣體到達發動機艙內。然后,干燥的氣體再通過客車后艙門格柵將發動機艙內熱空氣排除,達到給發動機艙及發動機機體時時降溫的目的。本實用新能夠保證發動機及發動機艙內的干凈,并且能夠免除空氣中的水對發動機電器模塊及線束造成短路等傷害。由于本發明所述的護甲結構是利用客車行駛時產生的氣流給發動機和發動機艙冷卻,故在客車安裝本發明后,可適當換裝小功率的冷卻系統,這不僅可節約能耗,同時換裝小功率的冷卻系還可以節約成本。
[0024]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水分離室和嵌入設置汽水分離室內的擋水板; 所述汽水分離室為由頂板、底板、左側板和右側板圍成的腔體;所述腔體,其前端設有進氣口,其頂部設有出氣口,其底部設有排水長孔; 所述擋水板包括依次上下交錯設置在汽水分離室前端進氣口內側的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且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均向后傾斜設置;所述上擋水板的上端連接在頂板的底部,且上擋水板與頂板后端的夾角為銳角;所述下擋水板的下端連接在底板的頂部,且下擋水板與底板前端的夾角為鈍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口開設在頂板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長孔開設在下擋水板內側的底板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擋水板上活動連接有用于調節上擋水板與下擋水板之間間隙大小的調節板。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其特征在于:汽水分離室的前后兩端均設有翻邊。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客車多功能護甲結構,包括汽水分離室和嵌入設置汽水分離室內的擋水板。汽水分離室為由頂板、底板、左側板和右側板圍成的腔體。腔體,其前端設有進氣口,其頂部設有出氣口,其底部設有排水長孔。擋水板包括依次上下交錯設置在汽水分離室前端進氣口內側的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且上擋水板和下擋水板均向后傾斜設置;上擋水板的上端連接在頂板的底部,且上擋水板與頂板后端的夾角為銳角;下擋水板的下端連接在底板的頂部,且下擋水板與底板前端的夾角為鈍角。該護甲結構不僅能夠保護發動機底部,使發動機底部免受托底或濺石對其造成的損傷,還在保證發動機及發動機艙散熱性能的基礎上,具有良好的除水除塵效果。
【IPC分類】B60R13/08
【公開號】CN105109419
【申請號】CN201510610600
【發明人】熊成林, 王孝來, 張志超, 劉有建, 嚴偉
【申請人】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3日